首页 百科知识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的饲养管理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消毒48小时后试温与预温,在接雏鸡前两天应做好育雏舍的调温、试温工作。因此,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采取保温措施,才能使雏鸡正常生长。购买雏鸡时,要注意挑选眼大有神,活泼好动,叫声洪亮,对音响反应敏感,肚脐无血痕,握在手里有反弹力、充实感的雏鸡。在鸡群产生应激或疫苗接种反应时,育雏器温度应比正常要求的温度大约提高2℃,直至雏鸡健康状况恢复正常为止。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育雏的准备

育雏前首先根据个人经济条件和市场行情制定雏鸡数量和育雏时间,然后清除育雏舍,无论改造旧房舍或新建育雏室,都必须根据已定的育雏规模及合理的育雏密度,准备足够的育雏面积,要求育雏室应该保温良好,便于通风、清扫、消毒及饲喂操作。用前需经修缮,堵塞鼠洞。保温设备无论采用什么热源,都必须事先检修好,进雏前经过试温,确保无任何故障。如有专门通风、清粪装置及控制系统,也都要事先检修完好。饲料:每批育雏之前,应按计划需要将这批鸡的全部饲料定购落实,并要保证品质良好,不霉坏变质。垫料与燃料:均要按计划的需要量提前备足。药品:消毒药如百毒杀、烧碱、生石灰高锰酸钾、甲醛等,用以防治白痢病、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根据免疫程序规定所用的疫苗必须提前订购。人员:要选择认真细心、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养鸡知识或经验的人从事育雏管理工作,事先还应经过适当的专门训练,不要和大鸡串舍。消毒与试温:清扫出粪便及垫料,然后用铁铲铲净,再次清扫,接着再用水冲洗,刷洗干净,最后地面及墙壁用8%~10%的热石灰水或1%的烧碱水喷洒或涂刷,有条件时再用汽油喷灯进行火焰消毒,效果更好。金属设备洗净后可用0.1%的新洁而灭溶液喷洒。也可用3.1%的煤酚皂溶液喷洒消毒设备、用具及鸡舍地面。如果房舍严密时,最好进行一次熏蒸消毒。铺好垫料,最后消毒鸡舍,按福尔马林3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和水15毫升/立方米熏蒸24~28小时,一般舍温不应低于18℃,相对湿度以60%~80%为好,不能低于60%。当舍温在26℃、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熏蒸消毒效果最好。消毒后育雏室内不得随便进出入员,而应升温等候接雏养育。消毒48小时后试温与预温,在接雏鸡前两天应做好育雏舍的调温、试温工作。无论采用何种取暖方式,在育雏前必须进行检查,做到有效安全。预温前将育雏间用围栏分出若干育雏小区,摆放好饲养用具和物品。进雏前一天利用加温设备进行鸡舍升温,通过预温使舍内温度达到适宜的接雏温度,一般在33~34℃,并在雏鸡进舍前几小时准备好饮水,使其达室温,备用。

2.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能力差:雏鸡的绒毛稀薄,御寒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全,体温低,不能维持体温。体温调节机能一般到3周龄才发育齐全,具有御寒能力。因此,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采取保温措施,才能使雏鸡正常生长。

(2)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差: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从出生到42日龄体重可增加11倍左右;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提供营养完全、易消化的日粮。在管理上应注意喂以易消化的日粮,少喂勤添,不能断水,充分满足鸡的生理需求

(3)胆小、自卫能力差:雏鸡出壳体重轻,个体小,胆小,群居性强,较敏感,容易受惊,常遭鼠、猫等伤害。因此,育雏室要有防卫设备,门窗严密,防止野兽危害。四周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免有噪音,以免惊群,以致压伤压死,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

(4)抗病能力差:雏鸡的防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差,易感染疾病,应有严密的防疫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和防疫消毒,保证栏舍干燥卫生。

3.接运雏鸡时应注意的问题

购买雏鸡时,要注意挑选眼大有神,活泼好动,叫声洪亮,对音响反应敏感,肚脐无血痕,握在手里有反弹力、充实感的雏鸡。雏鸡绒毛干燥后即可接运,越早越好,最好能在48小时内到达目的地,以便及时饮水和开食。在运输中运输路程过远的要加强途中照料,以免造成雏鸡死亡。运输雏鸡最好用专门的运雏箱,四边有直径2厘米的通气孔,箱内分格,既能保暖又可透气。要注意单位面积的雏鸡数量,标准的运雏箱春、秋、冬季可装102只,夏季装82只。运雏工具应经严格消毒后才能使用。要注意运雏的季节,早春运雏应选择在中午,并携带保温物品如麻袋、棉被等;夏季运雏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天气凉爽的时候,并注意防雨。在运雏路途中,要时刻观察雏鸡情况,避免雏鸡热死、闷死、挤死、压死、冻死等情况的发生。

4.育雏方式

常用育雏方式,可分为平面育雏、网上育雏和立体育雏三种方式。

(1)平面育雏:平面育雏适合中小鸡场,育雏室内经清洁消毒后,铺上清洁、干燥的垫料,厚5~6厘米,以后定期增铺垫料或更换垫料,直到厚度达15~20厘米为止。当出现垫料局部潮湿,便局部更换,直到转群时才一次性将垫料清除。厚垫料优点:厚垫料因发酵产热,垫料温度均匀,有利于鸡群分散活动,扒翻垫料,增加雏鸡的活动量,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啄癖的发生。缺点:鸡群接触垫料容易发生球虫和肠道疾病。

(2)网上或栅上育雏:鸡饲养在离地面60厘米以上高度的金属网、木条或竹片上,称为网上或栅上饲养。网上饲养的鸡因不与粪便接触,防止和减少了由粪便传染疾病的机会,节省垫料和劳力,有利于机械化清粪和有效利用鸡粪。但需要一定的投资,适用于气候炎热潮湿地区。

(3)立体(笼养)育雏:集约化工厂化蛋鸡生产,可采用笼养的饲养方式。其优点是:可提高地面的利用率,有利于机械化或自动化生产,节省垫料开支,饲料转化率高,鸡生长整齐,成活率高。其缺点是:一次设备投资大,工艺要求较高,需要全价的营养以及较高的管理技术、周密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通风设备。在管理中应注意不同层次的鸡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区别,在免疫、断喙时要调整。

5.雏鸡的饲养管理

(1)饮水:在2周龄前用塔式饮水器,供给清洁的凉开水,水中添加水溶电解多维和抗生素,防止肠炎、白痢等疾病,饮水器每日用0.1%高锰酸钾液刷洗。当雏鸡接来后,马上放在育雏舍,休息2~3小时后,开始饮水,注意避免雏鸡“洗澡”。

(2)开食:饮水2小时后,饲喂雏鸡配合饲料,为防止雏鸡糊肛,第一次喂料可用小米或玉米渣。

(3)温度:在育雏器的边缘,垫料上方20厘米的地方测量温度。育雏舍要保持在25℃以上,雏鸡周围环境温度,一般1~7日龄温度35~36℃,以后每周降低2℃,降至20℃为止。1日龄初生雏的体温比成鸡低1.7℃,大约在4日龄体温开始升高,到10日龄达到最高温度。一般雏鸡需一段时间,通常约20天,其体温控制系统才发育完成,所以前期一定要人工供温。当雏鸡逐渐成长,绒毛变成羽毛的时候,育雏器的温度就需要调低。

在鸡群产生应激或疫苗接种反应时,育雏器温度应比正常要求的温度大约提高2℃,直至雏鸡健康状况恢复正常为止。

观察温度:晚上是观察雏鸡和调节温度的最好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也可以观察雏鸡的呼吸系统是否有问题或对疫苗接种的反应。温度计有时不是很准确,可能高几度或低几度,因此,除使用温度计外,还要看鸡施温,因为由雏鸡的反应可知是否舒适。当鸡只均匀散开,活动自如,叫声欢快,即为温度适宜;当鸡只张口呼吸,并拥向热源远处,即为温度高了;当鸡只“啾啾”声不断,并挤向热源,扎堆,即为温度低了。低温常常使雏鸡产生冷应激,容易感染白痢和脐炎。

(4)湿度:湿度可用干湿度计测定,1~2周龄相对湿度为65%~70%,3周龄相对湿度为55%~60%。湿度掌握,以正常人的面部皮肤感觉舒服为标准。如果鸡舍因高温带来干燥、尘土飞扬,应及时向地面洒消毒药水增湿、消毒,最好是炉火煮水,水中加入适量消毒剂,用蒸气散发增湿消毒。

(5)密度:雏鸡在育雏室内的饲养密度视其品种和日龄的大小而异,一般以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5~35只为宜。如密度过大,过于拥挤,则雏鸡生长慢,发育不均匀,且易感染疾病,发生恶癖等,育成率低。如密度太小,则不能充分发挥育雏室的作用,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不同饲养方式下雏鸡的饲养密度(只/平方米)

img29

(6)光照:第1周采用23小时光照,每平方米光照强度2.5~3瓦,灯泡最好加罩,悬挂在1.5~2米高处,2周后采用自然光照。有条件的可采用恒定光照,2~18周龄光照时间8~9小时,强度为每平方米2瓦。

(7)断喙:断喙的目的就是防止啄癖和浪费饲料。育雏时由于光线强、密度大、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不良,易造成啄癖,包括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轻者致伤,重者死亡。鸡采食时将不喜欢的食物剔除,采食喜爱的食物。在采食粉状饲料时更是这样,以致部分饲料被浪费。第一次断喙在6~10日龄,用断喙器将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切面烧烙时间控制在2秒钟,以利止血;第二次为修喙,如断喙效果不理想,要在产前转群时修喙,修去过长的喙。断喙时应注意,鸡群要健康,避开免疫期,抓鸡动作要轻,不宜粗暴,以免造成更大应激,平养鸡群要少圈鸡,以免压死;断喙后增加料槽内料厚度,为防止流血和感染,可在断喙前后2天,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和抗生素,断喙时仔细观察鸡群,对流血的重新烧烙止血,保证雏鸡充足饮水,若应用乳头饮水器,应再保留塔式饮水器3~5天。

(8)预防疾病:雏鸡出壳7日龄、20日龄将鸡新城疫Ⅳ系疫苗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稀释10~20倍,在每只雏鸡的鼻孔、眼滴入1滴,在鸡50~60日龄后用Ⅰ系疫苗接种一次,以防鸡新城疫;禽流感在10~14日龄初免,3~4周后加强免疫;法氏囊免疫可根据当地该病流行情况而定;并做好白痢、大肠杆菌的预防工作。

(9)通风与保温:1~2周以保温为主,但不要忘记通风,第3周应增加通风量;饲养后期随着鸡生长速度的加快,鸡只需要氧气亦相对增加,此阶段的通风换气尤为重要。夏季以减少热应激为主,冬春季应在保温的同时,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以减少舍内尘埃、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降低舍内湿度,使空气保持新鲜,从而达到减少呼吸道、肠道疾病发生的目的。第4周后以通风为主,特别是夏季闷热天气,要加大通风。冬季应提高舍内温度,在不影响保温的前提下加大通风量。早春、晚秋和冬季,外界气温较低,仅中午气温高时适当开启门窗;寒冷季节为保持舍内温度,供暖时间应适当延长。

(10)营养供给:传统饲养供给育雏日粮浓度:能量11.7~11.9兆焦/千克,蛋白质18%。高效型饲养供给育雏日粮浓度:能量12.1~12.5兆焦/千克,蛋白质21%左右,可以直接使用肉仔鸡0~21日龄饲料。实践证明,高浓度日粮育雏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效果理想。

育雏期营养供给分为两个阶段:1~3周饲料浓度为:能量12.1~12.5兆焦/千克,蛋白质21%左右;4周及之后供给饲料浓度为:保持能量不变,蛋白质降为19%左右。

高效型饲养管理能充分利用雏鸡5周龄前生长快的特点,供给高浓度饲料,满足雏鸡生长需要,最大限度地使其5周前的体形得到充分发育。

(11)观察鸡群: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六观察一隔离,即一观察鸡行为姿态是否异常;二观察羽毛蓬松度和光泽情况;三观察排粪数量、颜色和状态;四观察呼吸状况;五观察饲料用量和饮水情况;六观察鸡群生长情况。通过日常观察及时发现病态鸡,实行隔离饲养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定期搞好带鸡消毒,从而减少发病死亡,提高育雏成活率。

6.雏鸡的体重控制

研究人员通过试验研究表明,雏鸡5周龄的体重很关键,雏鸡5周龄体重与产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标呈很强的正相关,即5周龄体重越大,各生产性能指标越高,存活率越高。因此,5周龄体重必须达到品种标准。

7.育雏期的常见问题

雏鸡早期死亡是育雏期的常见问题,健康鸡苗育雏成活率在98%以上,死亡主要集中在第一周,死亡率超过5%即为不正常。据临床调查结果来看,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前者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35%,后者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65%。

(1)先天因素:种蛋来自患有沙门菌、支原体等可经蛋传播疾病的种鸡群;入孵前种蛋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在孵化过程中胚胎染病,导致孵出的雏鸡患病致死。孵化用具不清洁,粘有病菌,孵化时病菌侵入鸡胚,使鸡胚发育不正常,出雏后脐部会发炎形成脐炎。孵化过程中由于对孵化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在孵化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及翻蛋晾蛋等操作方面不当,造成雏鸡发育不全,由此导致雏鸡早期死亡。

(2)后天因素:温度过低、过高,湿度过高、过低对雏鸡生存都不利;由于雏鸡抵抗力较差,大肠杆菌病、法氏囊病、球虫病等都能造成雏鸡大批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