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葡萄种植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

宁夏葡萄种植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降雨少,保证了葡萄与葡萄酒的高质量。元朝建立后,社会对果酒的巨大需求,促进了葡萄种植业与葡萄酒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葡萄种植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再后来,该地区被国家确定为继烟台、昌黎之后第三个葡萄与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十分有利的条件,很快使宁夏的葡萄及葡萄酿酒产业兴旺起来。

第四节 宁夏葡萄种植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东经105°45′39″~106°27′35″,北纬27°43′00″~39°05′3″之间,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生长季积温为3300℃左右,为中晚熟品种提供了合适的热量。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在2851~3106小时,平均年≥10℃有效积温1534.9℃,7~9月有效积温961.6℃,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光照强度均优于国际公认的标准值。葡萄生长季(4~9月份)日照时数为1586小时,光照充足。葡萄着色良好,使葡萄酒有较深的颜色、适宜的糖、酸、酚类物质的平衡。贺兰山东麓地区系冲积扇三级阶梯,成土母岩以冲积物为主,地形起伏较小、较平坦、沟壑小而浅、土壤侵蚀度轻,土壤为淡灰钙土,土质多为沙壤土,有些土壤含有砾石,土层深40~100厘米,有机质含量少(多数土壤低于0.5%),pH值<8.5。这样的土壤,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贺兰山东麓地区降水少(年降水仅为193.4毫米),在8~9月葡萄浆果成熟期间,降雨量更少,葡萄采收前一个月的雨量与葡萄酒的质量呈负相关。降雨少,保证了葡萄与葡萄酒的高质量。该地区有便利的灌溉条件。这些是贺兰山东麓地区气候条件中最主要的优势。该地区葡萄转色期在8月初至8月下旬,此时温度较高(23℃),昼夜温差也大(10℃~15℃),葡萄的糖分可以充分积累。同时葡萄的酚类物质含量也比较高。成熟期(8月下旬至9月底)该地区的温度不高,葡萄成熟缓慢,这样葡萄中的香气和风味物质能得到充分的积累,有适宜的酸度。转色期适当的高温,成熟期一段时间的低温,能使葡萄糖、酸、酚类物质平衡。

贺兰山东麓地区地理特点可以概括为:干旱、干燥、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光能资源丰富,属长日照地区,积温较高,并有便利的灌溉条件。凭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贺兰山东麓地区成为继山东烟台、河北昌黎后第三个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该区域北起平汝铁路、南至包兰铁路渠口堡火车站、东界由南向北分别以跃进渠、西干渠、包兰路、第二农场渠为界,西至贺兰山前洪积扇1200米等高线,总面积13.3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为10万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5′39″~10°27′35″,北纬27°43′~39°05′3″,按行政区划分属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平罗县、贺兰县、银川市郊区、永宁县和青铜峡市等6县市管辖。

贺兰山东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有着发展葡萄种植的优越条件。隋唐之时,该地园艺事业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建成了许多新的果园。“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脍炙人口的唐诗名句,是对当时宁夏河套平原果园连片,渠水纵横,绿树荫门的“塞北江南”风光的真实写照。而诗人贯休“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的著名诗句,对葡萄生产进行了高度概括,葡萄种植已经成为园艺栽培的重要树种。

两宋时期,宁夏河套平原是西夏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政治经济中心,园艺生产出现了“丛林果木皆增盛”的繁荣景象。西夏种植的葡萄,因品质犹佳,使者在出使宋朝时,“兼赍葡萄遗州郡”,作为赠送路过州郡官员的礼品,葡萄种植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元朝建立后,社会对果酒的巨大需求,促进了葡萄种植业与葡萄酒生产的发展。元代诗人马祖常在其“灵州”一诗中,写下了“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的著名诗句,说明宁夏河套平原葡萄酿酒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明清之时,当地种植的葡萄品种“有绿色、紫色两种,大如白枣,皮薄多汁,食味极甜爽鲜美,南方所无着。球旁或生细蔓,上结小葡萄,如豆大,味更绝佳。”民国初,当地又培育出了新的种植品种,其中“锁锁葡萄,大如纽扣,皮薄无子,食之蜜甜,堪制葡萄干,尤称特产。此外又名猪奶头,形似猪乳,以肉丰味甘见称,亦为优良品种”。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葡萄种植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1982年,农垦系统的玉泉营农场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两年后,该场建成了宁夏第一家集种植、酿酒、科研、营销为一体的葡萄酿酒企业——玉泉营葡萄酒厂。后来,一些国内外葡萄酒专家到该厂考察,得出一个令宁夏人格外振奋的结论:玉泉营农场及贺兰山东麓地区非常适合葡萄生长。再后来,该地区被国家确定为继烟台、昌黎之后第三个葡萄与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

十分有利的条件,很快使宁夏的葡萄及葡萄酿酒产业兴旺起来。老厂加大投资,更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和酿造规模,打造品牌产品,加强宣传攻势;一些企业和农户也对葡萄种植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仅仅几年,玉泉营葡萄基地就扩大到2.5万亩,所生产的“西夏王”牌干红、干白系列葡萄酒畅销国内外30多个大中城市,连续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名牌产品”等称号,其中干红葡萄酒在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及时将葡萄产业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热情鼓励和支持商家和农户投身葡萄产业,并促成了广夏、御马等大企业落户贺兰山东麓。一时间,昔日广袤的沙丘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葡萄园,各种牌子的宁夏葡萄酒及大量的鲜食葡萄,在市场上各领风骚,大展芳容。目前全区葡萄基地面积15万亩,分布在红寺堡、青铜峡、永宁、银川和大武口等地,共有酿酒葡萄面积13万亩,鲜食葡萄2万亩。主栽品种为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和酿制高档干白葡萄酒的霞多丽、琼瑶浆等,并针对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制定了《宁夏酿酒葡萄规范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指导大田生产。特别是2006年、2007年张裕公司与黄羊滩农场合作进行葡萄基地的建设,成为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基地投资模式、管理模式和建园模式的革新,为宁夏葡萄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达到对葡萄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集约化管理,对宁夏葡萄产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酿酒葡萄种植已经成为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