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葡萄酿酒产业的回顾与展望

宁夏葡萄酿酒产业的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葡萄生产历史悠久。80年代初,宁夏区党委领导李学智提出了发展葡萄酿酒业的倡议,立即得到宁夏农垦和农林部门的响应。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宁夏葡萄酒产业才有了新的转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已将葡萄酿酒产业列入宁夏农业发展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宁夏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再一次陷入了低谷。加上葡萄价格逐年下滑,出现了部分种植户拔葡萄的现象。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第二次高峰已经到来。

宁夏葡萄酿酒产业的回顾与展望

刘效义 李有福 刘 榆 杨鹏斌

一、宁夏葡萄酒产业起步阶段之回顾

宁夏回族自治区属内陆半干旱气候,历史上,是回、羌、党项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地肥水美,物产丰富,具有数千年引黄开发历史,素有“塞上江南”之称。

贺兰山东麓位于银川平原的西部。据宁夏银川气象台近三十年资料记载,贺兰山东麓年均气温是8.9℃,4~9月份活动积温3289℃,日照时数3029.6小时,年降雨150~2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光热充足、干燥少雨、日温差大,是国内酿酒葡萄最佳生态区之一。在积温、温差、湿度等方面,比世界葡萄酒著名产区——法国波尔多还更胜一筹。土壤多为砂壤土,春季升温快,葡萄光合积累量约相当于沿海地区的1.5~2倍以上,葡萄病虫害少,可实行无污染栽培,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基地。葡萄含酸量适中(6%~8%)、着色好,葡萄含糖量较高,可达18%~24%。贺兰山东麓有200多万亩土地适宜高档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的栽植,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能酿造出名副其实的高档优质葡萄酒。

宁夏葡萄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元代灵武县就有“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的诗作。解放前在中卫、灵武等地均有成片的葡萄园,主要栽培品种为大青葡萄。解放后,又逐渐引进龙眼、马奶、无核白等鲜食品种在各地试栽,1958年又从东欧引进了红玫瑰、玫瑰香等一批酿酒葡萄品种,但均属零星栽培。

宁夏大规模酿酒葡萄种植是从1983年才开始的。80年代初,宁夏区党委领导李学智提出了发展葡萄酿酒业的倡议,立即得到宁夏农垦和农林部门的响应。为了建成国内优质葡萄酿酒原料基地,宁夏农垦局首先请中国农科院葡萄专家吴德玲进行了考察论证,并从中国农科院引进了3名科研、技术人才,成功地解决了葡萄根系冻害这一重大难题,2003~2005年在位于贺兰山东麓的中心地带的玉泉营农场建立了全区第一个面积为6000亩的葡萄酿酒基地,同时,还建成了年产4000吨的葡萄酒厂——玉泉葡萄酒厂,创立了宁夏的第一个葡萄酒品牌—贺宏,填补了宁夏葡萄酒生产的空白,使宁夏葡萄酒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由于受到过内外葡萄酒市场低谷的影响,宁夏葡萄酒产业举步维艰,10年负债经营。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宁夏葡萄酒产业才有了新的转机。随后,宁夏玉泉营葡萄酒厂生产的“西夏王”牌干红、干白葡萄酒在国内外多次获得大奖,质量名列前茅,销售网络覆盖北京、上海等10多个省市。1998年销售量突破1000吨,在市场上信誉很高,前景良好。

二、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区科研人员在总结10多年葡萄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飞跃,特别是对生态优势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宁夏贺兰山东麓是国内酿酒葡萄最佳生态区之一”的见解,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的波尔多”的宏大设想。这一见解和设想,得到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专家的赞同,也得到了自治区党政领导的大力关注和支持,宁夏葡萄酒业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1996年自治区政府计划委员会制定了在贺兰山东麓建立3万亩优质葡萄酒基地的规划;1997年9月又在银川召开了全国第四次葡萄科学讨论会,对我区葡萄酿酒产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宁夏优质葡萄酿酒产业再次兴起,除玉泉营农场外,又有广夏、民化等10多家区内外企业(集团)先后参加到此项产业中来。自治区党政领导毛如柏、马启智等多次深入到各酿酒葡萄基地考察,并多次作了重要讲话和批示,为葡萄酿酒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我区葡萄酿酒产业高潮迭起,与昔日“千骑卷平岗”的鏖战场面截然不同,今日的贺兰山下,呈现出的是葡萄酿酒产业悄然崛起的一派热烈景象。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已将葡萄酿酒产业列入宁夏农业发展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加强对该项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1998年8月,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葡萄酿酒专业工作组,由自治区财政厅牵头,并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小组。工作组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制定了自治区葡萄酿酒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积极稳妥,大胆突破,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促进了我区葡萄酿酒产业的快速、有序、稳步发展。

为了正确引导我区葡萄酿酒产业健康发展,提高科技含量,自治区葡萄酿酒产业工作组遵照自治区有关领导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指示,于1998年10月份组织我区有关专家、学者17人赴法国考察学习,1999年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来宁夏讲学和技术咨询,广夏(银川)、民化等有关葡萄酿酒公司也分别与法国波尔多酒协、中法协会等组织开展了技术合作,法国农业部直属奥朗日葡萄栽培和酿酒职业学校承担了为我区培训技术人才的任务。

为了保证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宁夏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主持下,由宁夏农科院牵头,1988年编制了《宁夏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并制作了《宁夏酿酒葡萄栽培技术》光盘,分别在宁夏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节目中播放,对推动我区和周边省区葡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1999年年底,宁夏葡萄栽培总面积将达到6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4.5万亩,“十五”期间,我区葡萄酒产业又有更大的突破。到2005年全区葡萄栽培面积已发展到八万多亩。

2001年我区葡萄遭受了数十年未遇的大冻害,根系冻害相当严重,造成了部分葡萄园大量缺苗断垄。宁夏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再一次陷入了低谷。加上葡萄价格逐年下滑,出现了部分种植户拔葡萄的现象。为了加强对葡萄产业的领导,2001年~2003年宁夏葡萄产业协会、宁夏葡萄产业办公室相继成立,完成了葡萄酒产品的原产地保护的申报工作,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对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扶持政策,制定了老园改造技术方案和发展计划,重新调动了种植户和企业的积极性。今年4月又有佳讯传来,在2006年度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宁夏贺泉牌干红葡萄酒荣获金奖;贺兰山牌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和次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他们为宁夏争了光,也为中国人民争了光。

三、对今后宁夏葡萄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宁夏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已从困境中走了出来,特别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已获得了国内广大行业领导、专家和各大公司的认同,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第二次高峰已经到来。为了使今后的葡萄发展少走或不走弯路,除了大家经常提及的加强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品种及区划等之外,特提出如下建议,以供领导和同行参考。

1.平抑酿酒葡萄价格是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

近年来我区酿酒葡萄价格变化过大,2002年~2004年酿酒葡萄价格不断下跌,从原来的每市斤2.5元跌到了0.6元,使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2005年由于受到东部市场的冲击,价格又一下子升到了1.8~2.5元/斤。根据专家组调查的情况表明,平抑酿酒葡萄价格是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酿酒葡萄生产成本为0.8元/斤左右,价格在0.9~1.0元/斤,农民微利经营,葡萄生产的积极性较低;价格为1.1~1.2元/斤,积极性较高;价格为1.3~1.5 元/斤,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而低于0.8元/斤,农民就会拔葡萄,或在葡萄田间大量套种农作物以求得补偿,势必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品质。前几年价格变化如此之大使种植户产生了很大的盲目性,我们认为葡萄价格应当稳定在1.5元/斤为宜,若以1.5 元/斤计,每吨葡萄原酒的葡萄原料成本为4500元,加上其他消耗,总成本5000元左右,这样农民有较高的利润,企业也能有利可图。目前,广夏(银川)、西夏王等葡萄酒企业均以销售原酒为主,葡萄原料价位过高,区内龙头企业将无法生存,葡萄酒产业也就如同“无头的苍蝇”,又怎能健康的发展下去。自治区主管部门不仅要出台软政策(如指导价),而且还要出台一些硬措施,使葡萄价格能真正平抑下来,才能发挥好“杠杆”的作用。特别是对区外企业哄抬葡萄价格的情况应出台相应措施加以制止。为此,本项工作应由物价部门参与。

2.进一步加强葡萄抗寒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

2001年后,我区葡萄产业遭受严重挫折的原因,就是部分企业和农户根本不懂得葡萄根系冻害的巨大危害性。据我们观察葡萄根系冻害在我区几乎年年都有发生,较严重的3~5年一次,严重的10年左右一次,极严重的20~30年左右一次。其中极严重的根系冻害一般人很少遇到过,因此,就缺乏防范根系冻害的思想准备,对我们在《宁夏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提出的抗寒栽培技术措施,置若罔闻,人为的加重了根系冻害的程度。为了避免重蹈1988~2000年大发展中只求速度、而不求质量和违反科学规律办事的的覆辙,必须严格贯彻以下三项技术为核心的抗寒栽培技术体系,即1.采用深沟施肥改良土壤技术;2.采取抗寒砧的嫁接苗;3.采用盖膜、深栽技术。对此项技术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都应当大力宣传,努力推广普及,做到家喻户晓。各级领导和大企业更要认真带头,做出表率。一定要使抗寒栽培技术落到实处。

3.葡萄酒企业要贯彻百花齐放、大小并进、统筹发展的模式。

在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葡萄酒企业进入我区大规模开发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一批中、小型葡萄酒企业的诞生和发展,但是首先要求确保葡萄酒的质量和稳定。根据“旧世界”一些国家的经验,不少葡萄酒企业的年产量不足百吨,但由于产量少质量高而且稳定受到了国家的保护,并且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经济效益很好。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如果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就会有更多的中、小资本人投入到葡萄酒产业中来,这对推动全区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我区已出现了几家规模在30~200吨小型葡萄酒企业,但还处于萌芽状态,大多举步艰难,困难重重,急需要政府予以扶持。然而,这个问题却无人问津。我们仅借此机会为他们举手呼吁,敬请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4.积极支持手工葡萄酒的研制、开发。

首先,采用现代工艺生产葡萄酒的过程要经过发酵、过滤(反复)下胶、冷冻等过程,每个过程都会有使葡萄酒质量降低的副作用。而我们所说的手工葡萄酒是采用与现代工艺截然不同的酿造程序,发酵时不加人工酵母和亚硫酸等辅料,采取自然澄清和抽滤法,不需下胶,不加硅藻土,能真正做到原汁原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

其次,手工葡萄酒的原料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加工前要进行穗选和粒选,严格剔除病穗、病粒和成熟不良的小青粒,保证原料的高档化,进而实现葡萄酒的优质高档。而这一点,也是现代葡萄酒工艺无法比拟的。

再其次,器具的消毒是采用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环保型药剂,不仅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而且也不会对原料和葡萄酒质量产生任何的损坏,甚至还能对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我们经过多年的小型试验,上述酿制工艺效果基本良好,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我们计划从2008年起,进行手工葡萄酒的开发研制工作,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大力支持。

(作者单位分别为刘效义系宁夏农科院园艺所;李有福系宁夏农林科学院;刘榆系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杨鹏斌系宁夏农村经济技术开发促进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