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鲜切花生产技术

主要鲜切花生产技术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大鲜切花菊花、香石竹、唐菖蒲、月季和新兴切花百合、非洲菊切花生产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熟悉主要切花的种类及生态习性,识别当地栽培鲜切花品种并能掌握其繁殖方法,栽培要点和应用管理技术是本任务的学习重点。商品切花每年每株产18~20支;切花瓶插期9~12天。①切花月季嫩枝扦插繁殖。同时要包严切口,不使外露,防止水分蒸发,以利接芽成活。

任务二 主要鲜切花生产技术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任务提出

◎切花月季生产技术特点有哪些?

◎切花菊栽培类型有哪些?

◎切花香石竹扦插繁殖的要点是什么?

◎切花百合的品种类型有哪些?

◎切花唐菖蒲保护地栽培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任务分析

◎四大鲜切花菊花、香石竹、唐菖蒲、月季和新兴切花百合、非洲菊切花生产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熟悉主要切花的种类及生态习性,识别当地栽培鲜切花品种并能掌握其繁殖方法,栽培要点和应用管理技术是本任务的学习重点。

一、月季栽培生产技术

(一)月季识别特征与生态习性

img140

图7-13 月季

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常绿灌木,株高1~2 m。枝条直立,奇数羽状复叶,花单生于枝顶。花重瓣、花形、花色丰富。多花种呈伞房花序,四季开花。人们习惯上把月季称为玫瑰。

月季喜阳光充足,相对湿度70%~75%,空气流通,具排水良好、肥沃、湿润的疏松土壤,最适生长温度白天20℃~27℃,夜间15℃~22℃,过于干燥或低温即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阴湿地方易徒长,且易患白粉病和受红蜘蛛危害,夏季高于30℃生长缓慢。

(二)品种类型

1.粉钻

该品种植株窄灌型,枝条直立,表皮绿色,切枝长50~70 cm,皮刺少、黄色,复叶深绿色、革质、中等大小、有锯齿、叶脉清晰。花高、蕊多角形,大型花,花径9~11 cm。花色正面粉色、背面泛白,花瓣数35~45片,无香味。商品切花每年每株产18~20支;切花瓶插期9~12天。多季开花,抗白粉病和霜霉病。

2.舞动情感HT系

散发着玫瑰香味的桃红色大花,约30瓣,高蕊卷边,花形整齐美观。切花观赏种植效果较佳。

3.金色奥林匹亚FL系

黄色多花月季新品种,株直立,枝叶茂盛,株高60 cm。花多直径8 cm。持久耐开,有香味,叶革质有光泽。

4.威堡尔FL系

艳丽的红色花朵直径约7 cm。花瓣25枚,花量大且开花勤。叶深绿、具光泽,植株健壮丰满、生长整齐。

5.火环FL系

花黄色有红晕、不易褪色,朵径8 cm,约45瓣,清香,叶深绿,有光泽,植株直立,抗病中等,高度略矮。

6.清泉HT系

纯白色,高蕊,大花,朵径14 cm,约30瓣,叶革质,稍有光泽,植株健壮,直生,生长速度快。是白色月季切花新品种。

7.达拉斯

杂交茶香月季。花径13~15 cm,切枝长度70~90 cm。花深红色,花苞较大,瓣质硬,叶片墨绿。枝硬挺直,有细刺。

(三)月季种苗繁殖技术

1.月季苗繁殖

切花月季的繁殖主要采用嫁接繁殖和扦插繁殖。

(1)扦插繁殖。对保持品种特性较为有利,但不同品种扦插成活率不一致,自生根系好的可扦插繁殖,自生根系差的用嫁接繁殖。

①切花月季嫩枝扦插繁殖。扦插基质选择草炭、珍珠岩、蛭石1∶1∶1比例混合配制。选取健康无病虫害枝条作为插穗,每枝8~10 cm长,采切枝条后5分钟内插入100 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深度2 cm,浸泡12~18小时后,扦插置24×57 cm250孔穴盘,扦插深度为3~5 cm。

②切花月季硬枝扦插。在冬季结合修剪时采插穗,插穗要求完全木质化。组织充实,芽眼饱满,每穗剪成2~3节,每枝8~10 cm长,上端平口,离芽0.5~0.8 cm,下端斜口。离芽0.8~1.0 cm。冬季需插于温床,早春插于大棚中,基质用河沙,株行距为3 cm×3 cm,深度为1/2~2/3插穗长为宜。

(2)嫁接繁殖。以芽接为主,此繁殖方法具有植株生长高大、健壮,花枝挺拔,抗病力强,根系发育好,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能好等特点。

①嫁接前准备。选取生长一致、性状稳定,当年生半木质化,腋芽饱满而未萌发的粗壮枝条作为砧木材料。保留茎粗在0.8 cm以上,从植株下部向上留10 cm枝条基部,将插条采下,放入盛有清水的盒盘中吸水2~3小时备用。插穗长12~15 cm,留顶部三个芽,其余芽用利刀剔除,下切口距芽1 cm平剪,上切口距芽0.5 cm剪成45°的斜面,并保留上剪口的叶片。将剪好的插穗放入50%甲基托布津水溶液中浸泡2分钟后捞出,在上斜剪口均匀涂抹封剪油待用。选用草炭、蛭石、沙按1∶1∶1比例混匀,用菌虫双杀消毒,堆放24小时后备用。将配好的基质均匀装入50孔穴盘,置于育苗床上待用。

②嫁接方法与接后管理。在生长旺盛季节均可进行,以9~10月为宜,穴盘苗嫁接可根据供苗计划周年进行。嫁接前先对砧木基部的丛生枝、乱枝等进行剪除,每株只留1根枝条做为备接条。嫁接前3~5天灌一次透水,提高苗木含水量,以利离皮。

取接芽。用当年萌发的枝条做接穗,选接穗中上部上发育饱满充实的腋芽做接芽。取芽时先在芽的下方约0.5 cm处稍带木质部向上切削,直到芽上方大约2.5 cm处切离接穗,以拇指和食指轻捏接芽叶柄慢慢掰下芽皮,取下长3~4 cm盾型芽片。

嫁接方法。可采用T形芽接、木质芽接、合接等方法,以T形芽接法最好,成活率及保存率均较高。

首先剥除砧木基部针刺,在砧木离地面4~5 cm处的光滑表皮上,先做长约砧木周径1/2的水平切口,然后沿水平切口中部竖切2.5 cm长垂直切口,呈T形切口。以切透皮层不伤木质部为度,并用刀将皮层与木质部左右轻轻剥离,再用嫁接刀、剥皮器撬开两片表皮以便接芽插入。

嫁接。用手捏住接芽叶柄,将砧木轻轻压下呈倾斜状,把带有接芽的盾型芽片插入已撬开的砧木表皮中,使芽片的下端与砧木紧贴并顶紧,上部与砧木横切口对齐。在插入接芽时勿在砧木上摩擦以保护生长点,使接芽上平面与砧木T形上平面紧密吻合。接芽插好后,即用1 cm宽塑料薄膜条从上往下包扎固定,不要盖住芽。同时要包严切口,不使外露,防止水分蒸发,以利接芽成活。为尽量减少接芽暴露时间,嫁接速度要快。最后再距接芽上端10 cm左右处折伤砧木枝条,但不要折断或剪掉,保留砧木上端适量的叶片,以利接口愈合和辅养接芽。嫁接后要及时检查补接,及时剪砧和加强肥水管理。芽接后,10天左右用手触动接芽上的叶柄,若叶柄脱落,T形切口内接芽皮色正常,表明已接活。

(四)月季栽培管理技术

1.养苗

幼苗成活后3~4个月营养体养护阶段内,随时摘除形成的花蕾。第一个枝条长到30 cm半木质化时,将其从基部折枝作为营养枝,折枝的角度大于90度,为提高产量培养株型,将2次萌发枝条留2~3枝徒长并对其留至第二个五片叶打顶,从其上萌发的壮枝条为开花母枝。弱枝条则折枝平伏,作为辅助营养枝。

2.温、湿度

适宜温度白天18℃~27℃,晚间15℃~18℃;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 。温室内温度高于22℃、空气湿度大于75%时要及时通风透气,温度低于18℃时要注意保温。

3.水肥

使用滴灌,浇则浇透。切花月季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需补充有机肥中矿物质元素的不足,尤其钾肥;施肥在每次浇水前补充施入,KH2PO4可配液态肥追肥,根施浓度为1%~2%,叶面喷施为0.1%~0.2% ;进入生长期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N∶P∶K=1∶1∶2或1∶1∶3) 。

4.及时套网罩

花蕾露色时套塑料网罩。

5.修剪

采用弯折枝与切枝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月季切花品质,经常检查并除去开花枝上的侧芽与侧蕾,除去病叶、枝以及老枯枝,留强枝做开花枝,弱枝做营养枝,修剪时留外向芽,保留弯折枝,剪口选在外向健康芽以上1 cm处,减小伤口处花枝变枯长度。营养枝铺满床后去老留新、去弱留强,及时更新。

(五)采收与包装

1.适时采收

大多数品种在萼片向外反折到水平位置下,第一片花瓣开始松展时采切。剪切部位选择保留有5片小叶的两个节位。

2.采花分级

采收后按品种、花色、花型、花径、花枝、长度与花梗坚挺度来分级。分级后用泡沫网包住花蕾(要连萼片一起) 。可保护花蕾,减少瓣缘焦枯。20支为一束包装。一般处于同一平面,基部剪齐绑好,每束可再裹一层硫酸纸。

3.贮藏或远距离运输在花萼略有松散时进行

运输温度5℃~20℃。若贮藏期为10天,最好干藏于保湿膜中,采用0.04~0.06 mm PE膜,温度控制在0.5℃~0℃。

二、香石竹栽培生产技术

(一)香石竹识别特征与生态习性

img141

图7-14 香石竹

多年生宿根草本。切花中常作一年或二年生种植,株高70~100 cm。多分枝,茎硬而脆,灰绿色,节膨大。叶对生,全缘,线状披针形。花单生或2~5朵簇生,花萼长筒状,花色多,具香味。

适于较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为白天20℃左右,夜间10℃~15℃。不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存在差异。如黄色系品种,生长适温是20℃~25℃,开花适温为10℃~20℃;而红色系品种,要求较高的温度,当温度低于25℃时则生长缓慢,甚至不开花。自然花期为5~10月。冬季供花,可利用温室和塑料大棚来调节温度,保证白天20℃左右、夜间不低于10℃即可不断供花。

(二)品种类型

1.大花香石竹

又叫大康,即现代香石竹的栽培品种,花朵大,每茎上一朵花,在昆明栽培品种较多,可分成近10个系列。

(1)红花系列。有马斯特、多明哥、海伦、佛朗克等品种,花苞大,色彩艳丽,长势强健,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2)桃红色系列。有达拉斯、多娜、成功等品种占有优势。特别是达拉斯有生长快、产量高、花苞大、抗性强等优点,已成为生产中的主栽品种。

(3)粉红色系列。有卡曼、佳勒、鲁色娜、粉多娜、奥粉等,其花大色美,抗性强,是国内目前的流行品种。

(4)黄色系列。有日出、莱贝特、黄梅等。花苞中性,以抗性强、花色纯正、鲜艳的特性受到欢迎。

(5)橙黄色系。有玛里亚、佛卡那。

(6)复色系的俏新娘、内地罗、莫瑞塔斯等。

其他还有紫色系的紫瑞德、紫帝、韦那热;绿色系的普瑞杜;白色系的白达飞、妮娃。

2.多头香石竹

或称散枝品种,又叫小康。花朵小,主茎多分枝,花枝花朵散生。此种类有数百个切花品种。还有一些盆栽类型,色彩具有大花品种的各种颜色。多头香石竹以其品种多、产量高、栽培管理容易等特点,在欧洲、日本等市场受欢迎。

(三)香石竹种苗繁殖技术

1.扦插繁殖

(1)扦插时间。除炎夏外均可,生产中多以1~3月为宜,此时成活率高,生长健壮。

(2)插穗采取。要严格挑选无病害的植株作母株。可设立母本栽培室,采用绝对无病害的插穗。以植株中部生长健壮的侧芽为好(即第三至第四个侧芽),在顶蕾直径1 cm时采取。采芽时要用掰芽法,即手拿插芽顺枝向下拉掉,使插芽基部带有节痕,这样更易成活。

(3)扦插方法。将扦插芽的基部放在生根粉中蘸约6 mm长,分株插入基质,每洞插入一个芽节,一般深2~3 cm,间距为1.5~2 cm。

(4)插后管理。插后立即喷水,覆盖庇荫,温度宜控制在21℃~24℃,在适温适湿的条件下,约20天便可生根。育苗期间,还应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二嗪磷乳油800倍液喷雾,防病虫害。

(5)移栽。移栽前一天,需将苗连同扦插基质一并铲起,装入与苗高相等的大口塑料袋中,用带孔的纸箱单层放好,每个塑料袋装50苗,每箱装10袋。箱外贴上品种及扦插日期标签,放入栽插大房温室炼苗一夜,移进栽插大棚时要喷足量水,防止干枯。铲苗时期发现病株应带出温室深埋或烧掉。

2.组培繁殖

香石竹是较早组织培养成功的花卉之一,现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程序包括取外植体(以茎尖为外植体) 、脱毒处理(清洗、消毒、冲洗),组织培养(接种、继代培养、生根、移植) 。

(四)香石竹栽培管理技术

1.栽培技术

定植时采用高20 cm,宽90 cm,长6 m,畦沟40 cm的高畦。定植时间:4月定植,9~10月初开花;6月份定植,11~12月份开花;9月定植,次年2~3月份开花。定植密度:8孔网每行种6株,为种3株隔2行种3株,两行空一行,每平方米种42株方法定植。定植方法:定植前夏季5天或冬季10天前,在做好的苗床上覆盖黑色地膜,并用滴灌滴透水,以滴湿畦两侧渗水为佳,土壤为手握不松不散。覆膜打孔后,将幼苗用移栽灵和杀菌剂蘸30 s后定植。定植基质可选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1∶1∶1混合使用,每667 m2加复合肥50 kg。

2.栽后管理

环境控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白天18℃~24℃,夜间12℃~18℃,红色花25℃以上,黄色花20℃~25℃,开花期10℃~20℃。昼夜温差不超过12℃,以防止萼裂现象发生。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60%~80%,空气相对湿度75%~80% 。适合香石竹光合作用最低自然光照强度为25000 l x,7~8月遮光85%以上,冬季全光下生长。

3.水肥管理

以滴灌方式最佳,浇根不浇叶,见干见湿。并随水滴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夏天5~6天浇水并滴薄肥一次。冬季土壤不干不浇,水肥同施,并追施叶面肥。当苗高20 cm后,进行2~3次“蹲苗” 。冬季防止根部过湿。随水施入液肥,不同生长阶段施用香石竹专用肥。花蕾形成后,每周叶面喷施一次0.2%~0.3%磷酸二氢钾。

4.植株管理

先拉网后定植,张网3层,网眼10 cm×10 cm,固定网不松弛。随苗长高,不断调整网间距离,间距20~25 cm。栽植后日光温室5对叶、移动大棚7对叶时,进行一次摘心,日光温室种植可培养4~6个侧枝,移动大棚可培养5~7个侧枝。摘心定枝后,随植株生长及时多次抹芽。

(五)采收、包装、保鲜与贮藏

1.采收

香石竹采切后容易开花,一般在蕾期或半开放时切取。通常切花适宜时期为:低温期花蕾开五六成,高温期花开四成。即大花石竹从花萼长出3 cm时采切,夏季略提前;小花石竹的主花序绽开,两个侧花序上的花蕾有鲜艳色泽的花瓣显露时采切。第一次采收时,为确保以后陆续开花,要在稍高的位置下剪,以促发侧枝。一茬花枝尽可能按需要长度采收。二茬花枝,剪口在花枝基部4~5节处,留1~2个发育好的侧芽,培养成第二茬花枝。于清晨或上午采收,采收后进行整理分级,插入清水或保鲜剂中放入冷库冷藏,储存温度保持在2℃~4℃。

2.包装

选择同一等级的花材20枝,去除花秆基部15 cm以下叶片,将宽35 cm、长70 cm白卡纸平铺,宽边折起10 cm,左边空出15 cm待用。先取12枝花,花头对齐,沿折起宽边下5 cm码放,将此2枝花低于12枝花一个花头中心位置摆放,把左边白纸向右卷折;另取8枝花同样方法码放,将白纸向左卷折后用透明胶带封住侧边。根据等级要求把根部切齐,用橡皮筋缠绕根部,插入保鲜液盒放入冷库待用。

3.贮藏

香石竹最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在此低温下贮存,切花的瓶插寿命最长。但在低温下贮存时间每延长一周,花的瓶插寿命则降低l天。因此,即使在标准的冷藏室内贮存,也不得超过4周。长期贮藏,最好采用干藏方式。温度保持在-0.5℃~0℃,相对湿度要求90%~95% 。宜选用0.04~0.06 mm的聚乙烯薄膜作保湿包装。贮藏结束后,要求采用催花处理。

4.运输

温度宜在2℃~4℃,不得高于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 。一般采用干运(切花的茎基不给予任何补水措施) 。

三、菊花栽培生产技术

(一)菊花识别特征与生态习性

img142

图7-15 菊花

多年生草本花卉。茎直立,多分枝,粗壮,上被灰色柔毛,半木质化。叶互生,呈绿色至浓绿色,表面较粗糙。叶表有腺毛,叶背有绒毛。头状花序,单生或数朵聚生,花序形状、颜色及大小变化大。

适应性较强,喜凉爽气候,较耐寒。喜充足阳光环境,生长适温18℃~21℃。稍耐阴,忌积涝,喜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

(二)品种类型

通常按自然季节进行划分。

1.秋菊

花期8~11月,典型短日照植物。

2.寒菊

花期12月至翌年2月,花芽分化9~10月,要求冬季温暖无严寒,日均温15℃以上。

3.夏菊

花期4~11月,中日性植物,花芽分化主要受温度控制,花芽分化适温为10℃~13℃。

(三)菊花种苗繁殖技术

1.分株繁殖

将脚芽连同部分新根掰下,栽植后就会形成新的植株。

2.扦插繁殖

生产上多用扦插繁殖,采穗母株最好采用组培苗或第一代扦插苗。秋菊入冬后对母株留茬15~20 cm,早春追肥灌水以促进萌芽抽梢,新梢长到10 cm时即掰下扦插。选择草炭、蛭石、珍珠岩、素沙按1∶1∶1∶1混合作为扦插基质。苗床、穴盘均可作为扦插容器。扦插后为保持湿度,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最适生根温度15℃~20℃,高温易腐烂。夏菊花后平茬,约在11月初取嫩枝扦插,生根后入低温温室越冬,翌春4~5月开花。寒菊花后平茬,春季取嫩枝扦插。

(四)菊花栽培管理技术

1.土壤改良与轮作

土壤要排水透气性良好,以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为宜。土壤pH值6.5~7.5之间。不适土壤加入麦糠、泥炭、腐熟农家肥等材料,进行土壤改良。667 m2施入10~12 m3牛粪和复合肥50 kg。连续种植2~3茬菊花必须进行轮作,基质栽培的也可对基质进行消毒或者更换场地。

2.整地作畦

将肥料、药剂与土层一起用旋耕机均匀翻耕二遍后作高畦,畦宽110 cm,高10 cm,畦沟50 cm,常依温室长度而定。苗床做好后在表面覆一层黑色地膜,膜下铺设滴灌。

3.拉网固定

先拉固定网后定植,张网3层。网眼大小10 cm×10 cm或12 cm×12 cm,固定网不松弛。随着植株长高,不断调整网间距离,间距20 cm~25 cm。

4.定植

标准菊10孔网按种4行间隔2行种4行,每畦栽植8行的方法定植,每平方米种植80株;多头菊隔一行种一行,每平方米种植50株定植。定植时采用行向与畦向互相垂直的方式,避免伤根,栽植采用穴植法,先打洞后将根系舒展于穴中,覆土压实,浇透定根水。

5.水肥管理

以见干见湿、浇则浇透为原则。定植2周后随水滴施液肥N-P-K为15-15-15的复合肥5 kg/667 m2,摘心定芽后施1次氮肥。当花蕾直径有0.5~1.0 cm时,滴施最后1次15-15-15的复合肥。

6.植株管理

标准菊在枝条生长过程中及现蕾的同时,应及时抹去腋芽。当主蕾开始变圆时,及时剥除主蕾以下的所有侧蕾,但不能伤及主蕾。多花型切花菊定植后20~25天幼株有10 cm左右,摘心1次,摘去顶端1~2 cm。按照去弱留强的原则,留下3个侧芽。每株只产一枝切花时,缓苗后不摘心,至顶蕾现蕾后摘除顶蕾。定植后7~10天开始补光,光照时间至少16小时,且不能间断。当植株长到50~60 cm时停止补光开始遮光,光照时间为每天7小时,直至花蕾现色为止。定植2周后每隔7天使用赤霉素(GA3)连续喷植株3~5次。当植株高度达到70 cm时,每隔7天喷施矮壮素B9 1次,共喷施3次。

(五)采收与包装

1.采收

标准菊在花序张开5~7成,舌状花紧抱,有1~2个外层瓣开始伸出为采收适期,从地面以上10 cm处剪下花枝,切花枝长宜在60~100 cm以上。多花型切花菊,在主茎顶端小花盛开,侧枝上有3朵以上小花透色时采收。用剪刀剪切花枝后,从切花网下面取出花枝。花枝穿过网孔时注意不要碰伤叶片和花朵。应选择早上采收,剪切后立即浸入清水中吸水,并去掉多余叶片。在2℃~4℃低温、相对湿度90%~95%环境下贮藏保鲜。

2.包装

花套从花朵顶部往下,套至花颈上部,粘紧花套底部。花套顶端开口,并高出花朵2~3 cm。将整把花枝放入花套顶部,将花套慢慢往花朵方向上提,直至花套高出花朵2~3 cm为止。花套包装占整个花枝的50%~60% 。

四、唐菖蒲栽培生产技术

(一)唐菖蒲识别特征与生态习性

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80~180 cm。蝎尾状聚伞花序,具小花12~26朵,多排成两列偏向一侧。花冠左右对称,花冠筒呈阔漏斗形。花朵具粉、白、红、紫、黄、绿等色。自然花期6~10月。

喜排水良好的肥沃砂壤土,pH值5.8~6.7。球茎在4℃萌动,20℃~25℃生长最好,开花多,且球茎发育良好,温度低于10℃则生长缓慢。可忍受日均温27℃以上,但生长受阻,花色减退。长日照条件下促花芽分化。

img143

图7-16 唐菖蒲

(二)品种类型

原种约250个,现有栽培品种已达1万个以上,花色有粉红、桃红、玫红、鹅黄、雪青、乳白等,还有洒金、条纹等变化。

春花种:秋栽,次春开花(温暖地区) 。

夏花种:春栽,夏秋开花。早花类:50~70天开花;中花类:70~90天开花;晚花类:90~120天开花。

(三)唐菖蒲栽培管理技术

1.栽前处理

(1)土壤改良。栽植前施足基肥。基肥以磷、钾肥为主,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3000~5000 kg。

(2)轮作与土壤消毒。唐菖蒲不耐盐碱,最适宜生长在微酸的土壤中,pH值5.5~7.5。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栽培。栽种前土壤施足基肥,连作生长较差,最好轮作。

(3)品种及种球选择。5月份之前选用周径为68 cm左右的种球;在5~8月选用周径为8~12 cm的种球;8月以后,必须选用周径大于12 cm的种球。

(4)球茎消毒。种植前采用药剂消毒,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泡,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拌球后种植。

2.栽植时期与方法

(1)栽植时期与花期。栽植时期由季节、当地气候决定。一般品种开花80~100天,冬季花期延长20~30天。选择平畦或高畦栽植。干燥地区选择平畦栽植,地下水位高或多雨季节宜用高畦,高畦有利于种球发育,可减少病害发生。

(2)栽植深度。覆土厚度为球茎的2~3倍,一般覆土厚8~12 cm。浅种有利于新球生长,但不利于切花花枝的发育,抗旱力也差,易倒伏。

(3)栽植密度。由球茎大小来确定,一般行距20~25 cm,株距8~12 cm。具体可参照下表进行。

(4)栽后覆盖。可保温保湿,出芽后即去除。

(5)拉网。拉网可防止植株向采光面倾斜或倒伏。需在高床四角固定木桩,当苗高20 cm时将预先按栽植密度定制好的尼龙网挂在床面上以支持植株,以后随株高增加而提升网高。

表7-1 唐菖蒲种植密度

img144

3.田间管理

(1)肥水。栽植后浇透水一次,以保持土壤湿润。出苗2~3片叶片期间,每7~10天浇1次水。生长期内在2叶期和4叶期时分别随水追一次肥。小苗2叶片、孕蕾及开花后,配合浇水进行追肥。每次追施过磷酸钙100 kg/hm2、硝酸铵7.5 kg/hm2、硝酸钾21.0 kg/hm2

(2)温度。发芽期温度要低,以白天15℃、夜温5℃~10℃为宜。生长期白天20℃~25℃、夜温10℃~15℃为最佳,低于10℃生长缓慢,影响花芽和花序发育。3~7叶期,温度低于5℃易导致“盲花” 。

(3)湿度。经常通风与外界交换空气,以补充新鲜空气,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避免温、湿度剧烈变化,以防叶尖变黄、变干。

(4)光照。典型的阳性花卉,长日照有利于花芽分化,短日照则有利于开花。在2~7叶期,若光照不足,可采用100W的白炽灯补光,每8~10 m2一盏,距植株50 cm高,每天从17: 00时起补光8小时,或于23: 00时至次日2: 00时补光1~2小时,待花序伸出后停止。

4.鲜花采收与贮存

在花穗最下1~2朵初开为宜,清晨切剪。在不影响切花品质的前提下,至少给植株留3~5片叶,以利种球的生长发育。鲜花采收后,即分级包装,存于阴凉处,贮存过程中花枝应直立放置,防止花头弯曲,影响切花质量。

5.球茎的收获及贮藏

花开后6周叶片枯黄时,开始采收种球。起球后及时清除球茎处泥迹,晾干表皮水分,按种球大小分级,然后用百菌清500倍液消毒、浸种后晾干,用网袋挂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五、百合栽培生产技术

(一)百合识别特征与生态习性

多年生草本花卉,茎直立。不分枝,茎基部带红色或紫褐色斑点,地下鳞茎扁球形,鳞片肉质白色,鳞茎由阔卵形或披针形鳞片组成。单叶,互生,狭线形,无叶柄,直接包生于茎秆上。花瓣有平展,亦有向外翻卷。花味浓香。蒴果长椭圆形,种子多数。

img145

图7-17 百合

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不耐热,怕高温,温度高于30℃时会出现“盲花”现象。白天温度为21℃~23℃,夜间15℃~17℃最理想。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及黏壤土栽培为佳,pH值6~7。

(二)品种类型

1.麝香百合杂种系

由麝香百合(铁炮百合)与台湾百合衍生出的杂交品种,总状花序,3~9朵,喇叭形,极芳香,多为白色,另有粉红、橘红等花色,花水平伸展或稍下垂。

2.亚洲百合杂种系

由卷丹、垂花百合、川百合、宾夕法尼亚百合、大花卷丹、朝鲜百合、山丹与鳞茎百合的杂种群中选育出来,种与品种较多,花形多样,有花朵向外张开,亦有平伸,还有下垂卷瓣,花色主要有红、黄、白等色,几无香气。

3.东方百合杂种系

为天香百合、鹿子百合、日本百合、红花百合与湖北百合的杂交种,花形有喇叭形、平碗形,花色多样,较鲜艳,有香气。

(三)百合种球繁殖技术

1.苗床准备

种植前每667m2施1000kg厩肥,50kg普钙,翻耕作畦,畦宽70~100cm,高20cm,走道40 cm。

2.栽种

秋末栽种或沙藏后春种,开沟条栽,选择直径0.8~1.5 cm的子球,栽植行距20 cm,株距5cm,覆土厚度2~3cm;直径2cm以上的子球,栽植行距25cm,株距8cm,覆土5 cm。

3.栽后管理

出芽后,每10天追肥一次,用0.20%的三元复合肥通过喷灌或滴灌设施追肥,同时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出芽后,有部分鳞茎会孕蕾开花,及时摘除花蕾,促使养分集中供给鳞茎发育。百合鳞茎容易抽生2~3个地上茎,及早除去侧茎,只留中央主茎,使地下只形成一个大鳞茎,以保证种球质量。

4.种球的收获与处理

百合自然花期后50天,地下鳞茎达到成熟期可收获。一般培养一年后即达到商用球标准。鳞茎按周长分级:特级23~25 cm,一级20~23 cm,二级17~20 cm,三级15~17 cm。鳞茎收获后稍晾干,沙藏于箱筐内,保持低温(4.5℃左右)通风,湿润(湿度80%)可贮至翌春(多代分球会致品种退化,应脱毒更新) 。

(四)切花生产技术

1.种植前准备

种植前应做好土壤消毒。可使用福尔马林50倍液均匀喷洒,塑料薄膜覆盖,7天(夏天3天即可)后揭膜,释放有害气体,2周后使用。含砂重或黏性强的土壤及表土熟化不够的土壤,可用腐熟牛粪、稻草、稻糠、泥炭混合物等改良。若土壤pH值高,可在表土施加泥炭等,泥炭2 m3/100 m2,撒施并与表土混匀。

种植百合切花可选择种植畦或栽培床栽培。高畦:畦宽80~120 cm,畦间距25~40 cm,畦高15~30 cm(视地下水位高低而定),多雨地区在温室、大棚外围开排水沟,以防雨水流人棚内。栽培床:栽培床宽80~100 cm,高床或平床。高床高40~50 cm,用砖和水泥砌槽,床底设孔以利排水。平床则可在地面挖槽,需在床底铺设炉渣或沙石以利排水。

栽培基质应因地取材,如泥炭、沙(8∶2),泥炭、蛙石(1∶1),泥炭、腐熟牛粪(3∶1)混合。

2.种植及种植后栽培管理

(1)定植时间。根据品种特性、供花时间和栽培条件而定。在生长适温下,亚洲系百合生长周期为70~110天,东方系百合生长周期为80~140天,麝香百合生长周期为70~110天。

(2)种球预处理。为了提高切花的整齐度,当环境温度不适宜时,在定植前可放在12℃~15℃恒温条件下催芽发根。为防止基生根受损,种植时芽长一般不宜超过3~5 cm。种植前用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70%百菌清600倍液对百合种球进行消毒。

(3)定植方法。土壤栽植时,常采用沟植;基质栽培时,多采用穴植。栽植后要充分浇水,使鳞茎上的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以确保种球的发芽和生长。同时铺设支撑网,网眼大小应根据株行距来确定。

(4)定植深度与密度。种植未经催芽的种球时,要求有足够的种植深度,即要求种球上方有一定的上层厚度,冬天应为6~8 cm,夏天8~10 cm。种植深度还应根据品种和种球的大小而定,一般周径10/12 cm球的种植深度为6~10 cm,周径14/16 cm球的种植深度为8~12 cm,周径16/18cm球的种植深度为10~14 cm。百合切花生产的株距为10~15 cm,行距为15~20 cm。

(5)栽后管理。茎根生长期:田间持水量维持60%左右,保持土壤通气良好,以利氧气供应。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80%,采用喷水、地面洒水等调控手段,保证空气湿度相对稳定。气温宜保持在昼温20℃~22℃,最高不可超过25℃,夜温10℃~15℃。以遮阳为主,根据季节和品种的不同,选用50%~80%的遮阳网。

①营养生长期。夏季生产以遮阳为主,冬季中午必须遮阳,阴天应打开遮阳网。冬季促成栽培,要补充光照时间,特别是亚洲百合杂交系,若光照时间不足会造成盲光或消蕾。通常采用人工照明补光的方法。补光初始期以花序上第一个花蕾达到0.5~1cm大小时开始补光,在16℃气温条件下,大约持续5周的人工光照,每天保证14~16小时光照时间。

②花蕾发育期。增施钙、钾肥。可选择硝酸钾∶硝酸钙=2∶1,每次追施20~25(g/m2),或磷酸二氢钾∶磷酸铵=4∶1,每次追施25~30(g/m2) 。切花采收前两周停止施肥。

六、非洲菊栽培生产技术

(一)非洲菊识别特征与生态习性

img146

图7-18 非洲菊

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全株具细毛,叶基生,叶柄斜向生长,叶缘呈羽状浅裂,具疏锯齿,叶背被白绒毛。花梗从叶丛中央抽出,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盘状、钟形,苞片多层。花序外轮1~3层的舌状花构成花瓣,呈带状或倒披针形。

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忌霜冻。生长适温为20℃~25℃,冬季适温12℃~15℃,低于10℃时停止生长。属半耐寒性花卉,可忍受短期的0℃低温。喜阳光充足,每天日照时数不低于12小时。较耐干旱,惧湿闭的土壤环境。

(二)品种类型

常见的品系有玛林,黄花重瓣;黛尔非,白花宽瓣;海力斯,朱红宽瓣;卡门,深玫瑰红宽瓣;吉蒂,玫瑰红黑心;婚礼,淡粉红色,重瓣;罗沙拉,玫瑰红色,半重瓣;文学士,粉红色,半重瓣黑心;合唱,大红色,重瓣黑心;太阳黑子,金黄色,重瓣黑心;梦想,桃红色,重瓣黄绿花心;葡萄酒,大红色,重瓣绿心;宠爱,亮红色,重瓣;艳阳天,橘红色,重瓣;和平,鲜黄色,重瓣绿心;红星,大红色,半重瓣黄心;高雅,血青色,重瓣绿心花朵。

(三)非洲菊种苗繁殖技术

目前,非洲菊多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也可采用分株法繁殖,每个母株可分5~6小株,播种繁殖用于矮生盆栽型品种或育种;还可用单芽或发生于颈基部的短侧芽分切扦插繁殖。

1.分株繁殖

分株一般在4~5月进行,将2~3年生的母株挖起,把地下茎分切成若干子株,每个新株须带根和4~5片叶另行栽植。栽植不宜过深,根茎必须露出土面。

2.组织培养

目前作为非洲菊繁殖的主要方式,技术已经很成熟,操作简单,繁殖量大,得到的植株开花整齐,花大色艳,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通常使用花托和花梗作为外植体。芽分化培养基为:MS+BA(10 mg/L) +I AA(0.5 g/L) ;继代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 KT(10mg/L) ;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03mg/L) 。非洲菊外植体诱导出芽后,经过4~5个月的试管增殖,就能产生成千上万株试管植株。非洲菊最适合的大田移栽时期是4月份,这时移栽的幼苗在8月份就能大量产花。

(四)非洲菊栽培管理技术

1.种植前准备

选择现代化智能温室或具备降温、升温、通风和遮光条件的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作为栽培设施。选用5~6片叶生长健壮的种苗于4~5月或9~10月定植。

2.种植及种植后的栽培管理

(1)定植。定植时可选用草炭、珍珠岩按3∶1或草炭∶珍珠岩∶蛭石按2∶1∶1配比的基质,每米基质加入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 g灭菌,pH值保持5.5~6.0。非洲菊多采用种植床加滴灌或袋培滴灌种植。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种植年限,选择不同的种植密度,通常每床种植两行,交错种植。一年生茬口,每1平方米可种植8~9株;两三年生茬口,每1 m2可种植5~6株,行间距25~30 cm,株距30 cm左右。定植时使植株的心叶与土面相平或稍微高出土面,每株幼苗的栽植深度要保持一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移栽,移栽时尽可能减少对根系及叶片的损伤。

(2)田间管理。

①环境控制。非洲菊喜光,冬季应提供全光照,可采用人工补光措施。夏季注意适当遮阴,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防止高温休眠。定植后三周内白天保持在22℃~25℃,夜间20℃~22℃,土壤温度保持18℃~20℃;三周后白天保持20℃~22℃,夜间保持14℃~16℃。空气湿度保持70%~85%,定植初期基质湿度保持50%~60%,以后可以见干见湿。

②肥水管理。定植后当天要浇一次透水,定植后1周内不需施用任何肥料,后期施肥结合滴灌施入。营养生长期施用N∶P∶K为8∶1∶4的水溶性肥料,每2周喷施一次0.1%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叶面肥;生殖生长期施用N∶P∶K为15∶8∶25水溶性肥料,并且每20天喷施一次0.1%~0.2% Ga(NO3)2· 4H2O,0.1%~0.2%的螯合铁加0.1 %~0.2%的硼砂和0.001%的钼酸钠混合液叶面肥。

③植株管理。一般每分株应留3~4片功能叶,剥去植株的病叶、发黄的老叶,去掉重叠于同一方向的多余叶片,使叶片均匀分布。如植株中间有密集丛生的新生小叶,功能叶相对较少时,应适当摘去中间部分小叶,保留功能叶,不能剥去近花蕾叶片。当同一时期植株上具有3个以上发育程度相当的花蕾时,保留1个主花蕾,将多余的花蕾摘除。幼苗刚进入初花期时未达到5片以上的功能叶或叶片很小时,应将花蕾摘除。

(五)采收及商品化处理

1.采收

非洲菊的采切时间直接影响到瓶插寿命。应选择生长旺盛,花梗挺直,环状雄蕊群清晰可见的完整花枝采切。采收时可不用剪刀,直接用手指捏住花茎中部,保持30°~40°摇摆数次,自花茎与叶簇相连基部用手向侧方上拉,向上拔起即可,采切后置于清水中。

2.采后处理

非洲菊茎秆中空,对脱水、机械损伤和细菌污染极为敏感,如处理不当,易造成弯头、脱水。采收后花枝应立即浸入水中,置于阴湿环境下,防止阳光暴晒,并尽快预冷,去除所带田间热。预处理完成后,将花梗浸入保鲜液中处理6~24小时,其长度以10~15 cm为好,温度以10℃~15℃为宜,相对适宜湿度为70% 。同时要注意防止切花受到乙烯危害。

非洲菊的保鲜液主要由蔗糖、柠檬酸、磷酸二氢钾组成。目前市场上使用较为普遍的切花保鲜液产品有可利鲜、STS(硫代硫酸银) 、花鲜子、安希可、“花之生命”等。

3.包装

非洲菊包装前应先去枝。基部脚叶枝长60 cm以上的切花,去脚叶15 cm左右,枝长60 cm以下的切花,去脚叶10 cm左右。去枝后把花头(或花序最高点)对齐,将枝摹部铡齐,捆扎枝基部,花头(花序)附近不捆扎。最后用大小合适的透明塑料套紧套花束。

4.装箱

同一品种、同一质量、同一等级的产品分类,每10支捆成一束,包装好后放入包装箱中,贴好标签。非洲菊最好采用70 cm×40 cm×30 cm的长方形包装盒包装,以免在运输途中因移动而折断。

5.贮藏运输

在实际生产中,非洲菊应用较多的是干藏,包装则用高密聚乙烯塑料薄膜较好,袋内若装入二氧化硅吸收剂或蓄冷剂(冰块)保鲜效果更好。运输前宜采用长方形包装盒包装,而用于包装的纸箱重复使用率不宜过高。在运输过程中,将环境温度降到6℃~9℃。当切花运送至目的地时,水溶液中需补充切花所需的养分,溶液中除了含有较低浓度的糖类(通常为葡萄糖)之外,亦应添加杀菌剂以保持无菌。

教学任务提示

教师可结合当地花卉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到花卉生产企业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切花生产的关键技术。

引导性思考

1.通过生产实践,你认为切花月季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2.如何通过花期调控,实现切花菊周年生产?

3.如何通过定植与摘心技术控制香石竹的采收期?

4.如何实现优质百合种球的工厂化生产?

5.如何提高唐菖蒲的开花质量?

任务要求

1.识别四大切花及常见切花品种,了解其生态习性。

2.掌握月季、菊、香石竹、唐菖蒲切花生产的关键技术。

3.掌握香石竹、非洲菊等常见切花采收方法及采后保鲜技术。

4.掌握切花菊生产促成栽培与抑制栽培技术,理解切花菊周年生产含义。

5.比较香石竹不同摘心方式对切花产量、品质及花期有何影响?

6.非洲菊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