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园林植物常发生害虫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常发生害虫防治技术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掌握园林植物常发生的食叶害虫、枝干害虫、吸汁害虫、地下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主要习性和防治方法。能通过对园林植物常发生害虫的形态观察、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正确识别和防治观赏植物常发生害虫,为园林植物养护中的害虫防治奠定基础。园林植物在栽培养护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害虫的侵害,为害轻时会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和美感,为害重时会对园林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项目7 园林植物常发生害虫防治技术

学习内容

掌握园林植物常发生的食叶害虫、枝干害虫、吸汁害虫、地下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主要习性和防治方法。

教学目标

能通过对园林植物常发生害虫的形态观察、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正确识别和防治观赏植物常发生害虫,为园林植物养护中的害虫防治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

能准确识别食叶害虫、枝干害虫、吸汁害虫、地下害虫,能制订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

园林植物在栽培养护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害虫的侵害,为害轻时会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和美感,为害重时会对园林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面对害虫对园林植物的为害,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在本项目中,我们将通过观察了解常发生害虫的形态特征,掌握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熟知它们的各种习性,进而制订出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案,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而又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园林植物种类多而杂,而为害园林植物的害虫种类就更多了,形态更是千差万别,那么如何有效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呢?我们可以根据害虫为害部位的不同而对它们进行分类研究。

任务1 园林植物食叶害虫防治技术

知识点:了解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种类、外部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掌握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

能力点:能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准确识别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并对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制订防治方案。

任务提出

我们经常能看到园林植物的叶片被各种害虫咬食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叶片被吃光,仅留叶柄、枝干或叶片主脉;有些嫩梢也被咬断;有些叶片中间被蛀食。而这些害虫繁殖能力很强,很容易就会爆发成灾,那到底是什么虫子造成的呢?它们又有什么特征?发生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任务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种类很多,主要属于四个目,常见的有鳞翅目的蛾、蝶类,鞘翅目的叶甲、金龟甲,膜翅目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等。这些害虫的发生特点是:以幼虫或成虫为害健康的植株,导致植株生长缓慢。本任务我们主要研究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刺蛾认知

刺蛾类属鳞翅目刺蛾科,该科幼虫又称洋辣子,蛹外有光滑坚硬的茧。

1.1 种类、分布与为害

常见种类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褐刺蛾、扁刺蛾等。

(1)黄刺蛾。黄刺蛾又称刺毛虫。国内除宁夏、新疆、贵州、西藏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为害石榴、月季、山楂、芍药等园林植物。

(2)褐边绿刺蛾。褐边绿刺蛾别名青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等。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西到甘肃、四川。其主要寄主有冬青、白蜡树、梅花、海棠、月季、樱花等。

1.2 形态特征

(1)黄刺蛾(见图7-1)。成虫体长15mm,翅展33mm左右,体肥大,黄褐色,头胸及腹前后端背面黄色,触角为丝状灰褐色,复眼为球形黑色。

(2)褐边绿刺蛾(见图7-2)。成虫体长16mm,翅展38~40mm。触角为棕色,雄虫触角呈栉齿状,雌虫触角呈丝状。头、胸、背绿色,胸背中央有一棕色纵线,腹部为灰黄色。

1.3 发生规律

(1)黄刺蛾。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

img139

图7-1 黄刺蛾

1—成虫;2—卵;3—幼虫;4—蛹;5—茧

img140

图7-2 褐边绿刺蛾

1—成虫;2—茧;3—幼虫;4—蛹;5—卵

(2)褐边绿刺蛾。河南和长江下游一年2代,江西一年3代,以老熟幼虫于茧内越冬,结茧场所为干基浅土层或枝干上。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1.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秋冬季消灭过冬虫茧中的幼虫,及时摘除虫叶,杀死刚孵化尚未分散的幼虫。

(2)生物防治。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蛾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于低龄幼虫期喷洒10000倍的20%除虫脲(灭幼脲1号)悬浮剂,或于较高龄幼虫期喷500~1000倍的每毫升含孢子100亿以上的Bt乳剂等。

(3)化学防治。必要时在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

(4)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袋蛾认知

袋蛾类又称蓑蛾,俗名避债虫,属鳞翅目袋蛾科。袋蛾成虫为性二型。

2.1 种类、分布与为害

常见的有大袋蛾、茶袋蛾、桉袋蛾、白囊袋蛾为害樟、杨、柳、榆、桑、槐、栎(栗)、乌桕、悬铃木、枫杨、木麻黄、扁柏等。

2.2 形态特征

(1)大袋蛾(见图7-3)。雌虫长22~30mm,乳白色。雄虫长15~20mm,前翅近外缘有四块透明斑。体为黑褐色,具有灰褐色长毛。

(2)桉袋蛾。雌虫长6~8mm,黑褐色。雄虫长4mm,前翅为黑色,后翅底面为银灰色,具有光泽。

img141

图7-3 大袋蛾

1—雄成虫;2—雌成虫;3—雌袋;4—幼虫;5、6—蛹;7—雄袋

2.3 发生规律

4—6月越冬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调转头向下,最后一次皮化成蛹,蛹头向着排泄口,以利成虫羽化爬出袋囊。

2.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摘除袋囊。秋冬季树木落叶后,护囊暴露,结合整枝、修剪,摘除护囊,消灭越冬幼虫。

(2)诱杀成虫。利用大袋蛾雄性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此外,也可用大袋蛾性外激素诱杀雄性成虫。

(3)生物防治。幼虫和蛹期有多种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如鸟类、姬蜂、寄生蝇及致病微生物等,应注意保护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大袋蛾效果非常明显。

(4)化学防治。在初龄幼虫阶段,每公顷用90%的晶体美曲膦酯或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乐斯本乳油、20%抑食肼胶悬剂1 000~1500mL或25%灭幼脲胶悬剂、5%抑太保乳油1 000~2 000mL、2.5%溴氰菊酯乳油、2.5%功夫乳油450~600mL,加水1 200~2 000kg,喷雾。根据幼虫多在傍晚活动的特点,一般选择在傍晚喷药,喷雾时要注意喷到树冠的顶部,并喷湿护囊。

3.螟蛾认知

螟蛾类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为小型至中型蛾类。多数螟蛾有卷叶,钻蛀茎、干、果实、种子等习性,许多种类为植物的大害虫。

img142

图7-4 樟叶瘤丛螟

1—成虫;2—幼虫;3—蛹

3.1 种类、分布与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叶片的螟蛾主要有黄杨绢野螟、樟叶瘤丛螟、竹织叶野螟、松梢螟等。

(1)樟叶瘤丛螟。樟叶瘤丛螟又称樟巢螟、樟丛螟,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区,主要为害樟树、山苍子、山胡椒、刨花楠、银木、红楠等树种。

(2)黄杨绢野螟。黄杨绢野螟又称黄杨野螟,分布于浙江、江苏、山东、上海、陕西、北京、广东、贵州、西藏等地区,主要为害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等黄杨科植物。

3.2 形态特征

(1)樟叶瘤丛螟(见图7-4)。成虫体长8~13mm,翅展22~30mm。头部为淡黄褐色,触角为黑褐色,雄蛾微毛状基节后方混合淡白的黑褐色鳞片。

(2)黄杨绢野螟(见图7-5)。成虫体长20~30mm,翅展30~50mm。头部为暗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35mm。

img143

图7-5 黄杨绢野螟

1—成虫;2—卵;3—幼虫;4—蛹

3.3 发生规律

(1)樟叶瘤丛螟。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的浅土层中结茧越冬。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合小枝、嫩叶成虫包,匿居其中取食。

(2)黄杨绢野螟。以各代3~4龄幼虫缀叶结薄茧越冬。主要天敌昆虫有甲腹茧蜂、绢野螟长绒茧蜂、广大腿小蜂和寄蝇。

3.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捕杀。结合管护修剪,在为害期、越冬期摘除虫巢、虫包,集中烧毁,或冬季在被害树的根际周围和树冠下,挖除虫茧或翻耕树冠下的土壤,消灭越冬虫茧。

(2)生物防治。螟蛾类有姬蜂、茧蜂和寄蝇等多种天敌昆虫,也可在幼虫期喷施Bt乳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3)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在幼虫大发生时期用50%的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90%晶体美曲膦酯、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或在幼虫下树入土时以25%速灭威粉剂配成毒土毒杀入土结茧的幼虫。

4.卷蛾认知

卷蛾类属于鳞翅目卷蛾科。小至中型,多为褐、黄、棕灰等色。为害观赏植物的卷蛾类害虫主要有茶长卷蛾、苹褐卷蛾、忍冬双斜卷蛾。下面重点介绍茶长卷蛾。

4.1 分布与为害

茶长卷蛾又称茶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分布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江西等地区。茶长卷蛾为害茶、栎、樟、柑橘、柿、梨、桃等。

4.2 形态特征

茶长卷蛾(见图7-6)的成虫雌体长10mm左右,翅展23~30mm,体为浅棕色,触角为丝状。老熟幼虫体长18~26mm,体为黄绿色,头为黄褐色,蛹长11~13mm,深褐色,臀棘长,有8个钩刺。

img144

图7-6 茶长卷蛾

1—成虫;2—卵;3—幼虫;4—蛹;5—被害状

4.3 发生规律

浙江、安徽一年发生4代,台湾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蛰伏在卷包里越冬。成虫多于清晨6时羽化,白天栖息在茶丛叶片上,日出前、日落后1~2h最活跃,有趋光性、趋化性。

4.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幼虫发生为害数量不多时,可根据为害状,随时摘除虫卷叶,以减轻危害和减少下一代的发生量。秋后在树干上绑草把或草绳诱杀越冬幼虫。

(2)灯光诱杀。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季节,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也可用每毫升含100亿活孢子的Bt生物制剂的800倍液防治幼虫。

(4)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可用90%晶体美曲膦酯或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或者2.5%溴氰菊酯乳油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者10%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5.毒蛾认知

毒蛾类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

5.1 种类、分布及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毒蛾主要有豆毒蛾、茶毒蛾、黄尾毒蛾等。

(1)豆毒蛾。豆毒蛾又称肾毒蛾,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寄主有柳、榆、茶、荷花、月季、紫藤等。

(2)黄尾毒蛾。黄尾毒蛾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各省,为害樱桃、梨、苹果、杏、梅、茶、柳、枫杨、桑、枣等及多种蔷薇科的花木。

5.2 形态特征

(1)豆毒蛾(见图7-7)。成虫雄蛾翅展34~40mm,雌蛾翅展45~50mm。触角为黄褐色,幼虫体长40mm左右,头部为黑褐色、有光泽。蛹为红褐色,背面有长毛,腹部前4节有灰色瘤状突起。

(2)桑树桑毛虫(见图7-8)。成虫雌体长14~18mm,翅展36~40mm;雄体长12~14 mm,翅展28~32mm。卵直径0.6~0.7mm,扁圆形,灰白色,半透明。卵块呈馒头状,上覆黄毛。幼虫体长26~40mm,黄色。蛹体长9~11.5mm,黄褐色。

img145

图7-7 豆毒蛾

1—成虫;2—卵;3—幼虫;4—蛹;5—茧;6—被害状

img146

图7-8 桑树桑毛虫

1—成虫;2—卵;3—幼虫;4—蛹

5.3 发生规律

(1)豆毒蛾。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越冬。4月开始为害,5月老熟幼虫以体毛和丝作茧化蛹。6月第1代成虫出现,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

(2)桑树桑毛虫。江浙一带一年发生3~4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裂缝或枯叶内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取食春芽、嫩叶,咬断叶柄。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

5.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在低矮观赏植物、花卉上,结合养护管理摘除卵块及初孵尚群集的幼虫,还可束草把诱集下树的幼虫。

(2)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昆虫,喷施微生物制剂,可用每克或每毫升含孢子100~108亿以上的青虫菌制剂500~1 000倍液在幼虫期喷雾。

(4)药剂防治。用50%杀螟松乳油或90%晶体美曲膦酯1 000倍液,或10mg/kg灭幼脲1号,防治幼虫。当树体高、虫口密度大时,可用触杀性很强的农药如菊酯类农药涂刷树干,毒杀下树的幼虫。

6.枯叶蛾认知

枯叶蛾类属鳞翅目枯叶蛾科。

6.1 种类、分布及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枯叶蛾主要有马尾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

(1)马尾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俗称狗毛虫。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为害。

(2)黄褐天幕毛虫。黄褐天幕毛虫又称天幕枯叶蛾,俗称顶针虫、春黏虫。国内除新疆、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杨、柳、榆等林木及苹果、山楂、梨、桃等果树。

img147

图7-9 马尾松毛虫

1—成虫;2—卵;3—幼虫;4—茧

6.2 形态特征

(1)马尾松毛虫(见图7-9)。成虫体色有灰白、灰褐、茶褐、黄褐等色,体长20~32mm。雌蛾触角呈短栉齿状,雄蛾触角呈羽毛状。

(2)黄褐天幕毛虫(见图7-10)。成虫雌雄差异很大。雌成虫体长约20mm,翅展长为29~39mm,体翅褐黄色,腹部色较深,前翅中央有一条镶有米黄色细边的赤褐色横带。雄成虫体长约15mm,翅展长为24~32mm,全体淡黄色,前翅中央有两条深褐色的细横线,两线间的部分较深,呈褐色宽带,缘毛褐灰色相间。

img148

图7-10 黄褐天幕毛虫

1—成虫;2、3—卵及卵块;4、5—幼虫及被害状;6、7—蛹及茧

6.3 发生规律

(1)马尾松毛虫。一年发生3~4代,幼虫在翘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

(2)黄褐天幕毛虫。一年发生1代,以小幼虫在卵壳内越冬。春季花木发芽时,幼虫钻出卵壳,为害嫩叶,以后转移到枝杈处吐丝张网,1~4龄幼虫白天群集在网幕中。

6.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剪除枝梢上的卵环、虫茧,也可利用幼虫的假死性,进行振落捕杀。

(2)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将采回的卵环、虫茧等存放在细纱笼内,让寄生性天敌昆虫可正常羽化飞出。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卵,用白僵菌防治幼虫,也可利用林间自然感染病毒病死亡的虫尸捣烂加水进行喷雾使其幼虫染病。在林间设巢,招引益鸟。

(4)化学防治。喷施90%晶体美曲膦酯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者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者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幼虫。

7.尺蛾认知

尺蛾类属鳞翅目尺蛾科,小型至大型蛾类。其幼虫仅在第6腹节和末节上各具有1对足,行动时,弓背而行,如同以手量物,故称尺蠖。幼虫模拟枝条,裸栖食叶。

7.1 种类、分布及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尺蛾主要有丝棉木金星尺蛾、棉花大造桥虫、木燎尺蛾、樟三角尺蛾、槐尺蛾等。

(1)槐尺蛾。槐尺蛾又称槐尺蠖。我国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国槐、龙爪槐的叶片,为暴食性害虫。

(2)丝棉木金星尺蛾。丝棉木金星尺蛾又称大叶黄杨尺蠖、卫矛尺蛾,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西北等地,为害丝棉木、黄杨、卫矛、榆树、杨、柳等。

7.2 形态特征

(1)槐尺蛾(见图7-11)。成虫体长12~17mm,全体为灰黄色。卵为扁椭圆形,长0.58~0.67mm,宽0.42~0.48mm,初产时为鲜绿色,孵化时为灰黑色。

img149

图7-11 槐尺蛾

1—成虫;2—卵;3—幼虫;4—蛹

(2)丝棉木金星尺蛾(见图7-12)。雌成虫体长13~15mm,翅展37~43mm。卵为椭圆形,黄绿色。幼虫全体为黑色,体长33mm,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近方形的黑斑。

img150

图7-12 丝棉木金星尺蛾

1—成虫;2—幼虫;3—蛹

7.3 发生规律

(1)槐尺蛾。在北京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松土里越冬。成虫喜灯光,白天多在墙壁上或灌木丛中停落,夜晚活动,喜在树冠顶端和外缘产卵。

(2)丝棉木金星尺蛾。在江西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寄主根际表土中越冬,成虫白天栖息于枝叶隐蔽处,夜出活动、交尾、产卵,卵产在叶背,具有较强趋光性。

7.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挖蛹消灭虫源,最好放在笼内让寄生性天敌昆虫飞出;幼虫期可突然摇树或振枝使虫吐丝下垂并用竹竿挑下杀死;捕杀寻找化蛹场所的老熟幼虫;在墙壁上、树丛中捕杀成虫;刮除卵块。

(2)生物防治。首先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幼虫为害期,低龄幼虫可喷10 000倍的20%除虫脲悬浮剂,较高龄时可喷600~1 000倍的每毫升含孢子100亿以上的Bt乳剂,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地区喷每毫升含1亿孢子的白僵菌液;卵期可释放赤眼蜂。

(3)化学防治。于幼龄幼虫期喷施1 000~1 500倍的辛硫磷乳油,或者2 000倍的20%菊杀乳油,或者1 000倍的90%晶体美曲膦酯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者300~500倍的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等。

(4)灯光诱杀。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8.舟蛾认知

舟蛾类属于鳞翅目舟蛾科,幼虫栖息时,一般靠腹足攀附,头尾翘起,呈舟形。为害观赏植物的舟蛾主要有黄掌舟蛾、杨二尾舟蛾、槐羽舟蛾等。下面主要介绍黄掌舟蛾。

8.1 分布及为害

黄掌舟蛾又称榆掌舟蛾,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区。其寄主有栗、栎、榆、白杨、梨、樱花、桃等。

img151

图7-13 黄掌舟蛾

1—成虫;2—幼虫

8.2 形态特征

黄掌舟蛾如图7-13所示,成虫雄蛾翅展44~45mm,雌蛾翅展48~60mm。头顶为淡黄色,触角为丝状。幼虫体长约55mm,头为黑色,身体为暗红色,老熟时为黑色。蛹长22~25mm,黑褐色。

8.3 发生规律

黄掌舟蛾在我国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土中越冬。成虫羽化后白天潜伏在树冠内的叶片上,夜间活动,趋光性较强。

8.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幼龄幼虫尚未分散前组织人力采摘有虫叶片。幼虫分散后可振动树干,击落幼虫,集中杀死;秋后至春季挖蛹,或用锤、棒击杀树干上的茧、蛹。

(2)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

(3)生物防治。在幼虫落地入土期,可往地面喷施白僵菌粉剂;在卵期可释放赤眼蜂,每次30万~45万头/hm2

(4)药剂防治。在幼虫为害期,可往树上喷25%敌灭灵可湿性粉剂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 500倍液,或者青虫菌6号悬浮剂或Bt乳剂1 000倍液,对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喷洒50%对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90%美曲膦酯晶体1500倍液。

9.叶甲认知

叶甲类属于鞘翅目叶甲科,又称金花虫。

9.1 种类、分布及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叶甲主要有柳蓝叶甲、榆紫叶甲、白杨叶甲等。

(1)柳蓝叶甲。柳蓝叶甲又称柳圆叶甲,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河南、湖北、安徽、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区,为害各种柳树和杨树。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成缺刻和孔洞。

(2)白杨叶甲。白杨叶甲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南、四川及东北三省,以成虫和幼虫为害多种杨树及柳树等。

img152

图7-14 柳蓝叶甲

9.2 形态特征

(1)柳蓝叶甲(见图7-14)。成虫体长4mm左右,近圆形,深蓝色,具有金属光泽。幼虫体长约6mm,灰褐色。蛹长4mm,椭圆形,黄褐色。腹部背面有4列黑斑。

(2)白杨叶甲。雌虫体长12~15mm,雄虫体长10~11mm。体近椭圆形,后半部略宽。鞘翅橙红色,触角短,前胸背板蓝紫色,具有金属光泽。

9.3 发生规律

(1)柳蓝叶甲。河南一年发生4~5代,北京一年发生5~6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落叶和杂草丛中越冬,具有假死性。

(2)白杨叶甲。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落叶层下、表土中越冬。

9.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振落杀灭;冬季扫除枯枝落叶、深翻土地、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可用90%晶体美曲膦酯或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50%马拉松乳油1000乳液,或者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和幼虫。

10.蝶类认知

蝶类属鳞翅目中的锤角亚目。蝶类的成虫身体纤细,触角前面数节逐渐膨大呈棒状或球杆状,均在白天活动,静止时翅直立于体背。

10.1 种类、分布与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主要蝶类害虫有凤蝶科的柑橘凤蝶、玉带凤蝶、木兰青凤蝶、樟青凤蝶,蛱蝶科的茶褐樟蛱蝶、黑脉蛱蝶,粉蝶科的菜粉蝶,弄蝶科的香蕉弄蝶,灰蝶科的曲纹紫灰蝶等。这里重点介绍柑橘凤蝶和菜粉蝶。

10.2 形态特征

(1)柑橘凤蝶(见图7-15)。成虫体长25~30mm,翅展70~100mm,体为黄绿色,卵直径约1mm,圆球形。

(2)菜粉蝶(见图7-16)。成虫体长12~20mm,翅展45~55mm,体为灰黑色。幼虫体长35mm,全体为青绿色。蛹长18~21mm,纺锤形,体背有3条纵脊,体色有青绿色和灰褐色等。

img153

图7-15 柑橘凤蝶

1—成虫;2—卵;3—幼虫及被害状;4—蛹;5—幼虫前胸翻缩腺

img154

图7-16 菜粉蝶

1—成虫;2—卵;3—幼虫;4—蛹;5—被害状

10.3 发生规律

(1)柑橘凤蝶。在浙江、四川、湖南一年发生3代,福建、台湾一年发生5~6代,广东一年发生6代。均以蛹附着在橘树叶背、枝干及其他比较隐蔽场所越冬。

(2)菜粉蝶。各地发生代数、历期不同,内蒙古、辽宁、河北一年发生4~5代,上海一年发生5~6代,南京一年发生7代,武汉、杭州一年发生8代,长沙一年发生8~9代。均以蛹在发生地附近的墙壁屋檐下或篱笆、树干、杂草残株等处越冬,一般选在背阳的一面。

10.4 综合治理办法

(1)加强检疫。加强对南方引进的铁树的检查,防治曲纹紫灰蝶的传入。

(2)人工防治。人工捕杀幼虫和越冬蛹,在养护管理中摘除有虫叶和蛹。及时清除花坛绿地上的羽衣甘蓝老茬,以减少菜粉蝶虫源。成虫羽化期可用捕虫网捕捉成虫。

(3)生物防治。在幼虫期,喷施青虫菌粉或浓缩液400~600倍液,加0.1%茶饼粉以增加药效;或喷施Bt乳剂300~400倍液。

(4)化学防治。可于低龄幼虫期喷1000倍的20%灭幼脲1号胶悬剂。如被害植物面积较大、虫口密度较高,可喷施40%敌·马乳油或40%菊·杀乳油或80%敌敌畏或50%杀螟松或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90%美曲膦酯晶体800~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材料为各种蛾类、叶甲类、蝶类等食叶害虫的标本

1.2 工具

工具为手持放大镜、体视显微镜、泡沫塑料板、镊子、解剖针、蜡盘。

2.任务实施步骤

2.1 刺蛾类观察

观察黄刺蛾、褐边绿刺蛾、褐刺蛾、扁刺蛾的各类标本,注意成虫前后翅的斑纹、幼虫的体型、茧的质地和花纹。

2.2 袋蛾类观察

观察大袋蛾、茶袋蛾、桉袋蛾、白囊袋蛾的各类标本,特别要注意袋囊的组分。

2.3 螟蛾类观察

观察黄杨绢野螟、樟叶瘤丛螟、棉花卷叶螟、竹织叶野螟、松梢螟、瓜绢野螟各类标本。

2.4 卷蛾类观察

观察茶长卷蛾、苹褐卷蛾、杉梢小卷蛾、忍冬双斜卷蛾各类标本。

2.5 毒蛾类观察

观察豆毒蛾、松茸毒蛾、乌桕毒蛾、茶毒蛾、黄尾毒蛾、侧柏毒蛾各类标本。

2.6 枯叶蛾类观察

观察马尾松毛虫、栎黄枯叶蛾、李枯叶蛾、黄褐天幕毛虫各类标本。

2.7 尺蛾类观察

观察丝棉木金星尺蛾、棉大造桥虫、木燎尺蛾、樟三角尺蛾、槐尺蛾各类标本。

2.8 舟蛾类观察

观察黄掌舟蛾、杨二尾舟蛾、槐羽舟蛾各类标本,可见其雄成虫触角多为栉齿状或锯齿状,雌虫触角多为丝状。

2.9 叶甲类观察

观察柳蓝叶甲、橘潜叶甲、榆紫叶甲各类标本,可见这些标本为小型至中型甲虫,体为卵形或圆形。体色变化大,具有金属光泽。

2.10 金龟类观察

观察斑点丽金龟、铜绿丽金龟、大绿丽金龟、黄斑短突花金龟、白星花金龟、苹毛丽金龟、小青花金龟成虫标本。

2.11 蝶类观察

观察柑橘凤蝶、玉带凤蝶、菜粉蝶、香蕉弄蝶各类标本,注意各种蝶的翅面斑纹的特点,特别要注意观察凤蝶成虫后其翅的尾突和幼虫头部的“Y”腺。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食叶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7-1所示。

表7-1 园林植物食叶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

img155

思考问题

(1)为害观赏植物的蛾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蛾类有共同的习性吗?有哪些习性?

(3)叶甲类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有哪些?

(4)蝶类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有哪些?

拓展提高

食叶害虫防治方案

1.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食叶害虫防治要坚持以适地适树和以抗性树种为主的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和化学方法防治,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为害蔓延。

2.防治措施

2.1 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Bt等生物防治

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的中幼龄林,用药量分别为:Bt 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亿~2亿孢子/mL、阿维菌素6000~8000倍。

2.3 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

2.4 毒环和毒绳防治

对于有上、下树干和越冬后上树习性的害虫,可利用将药剂在树干涂环或绑扎毒绳的方法防治。在幼虫上树前,用10mL 2.5%溴氰菊酯、10mL氧化乐果、1kg废机油混合液,在树干上涂3~5cm宽的闭合环。

任务2 园林植物枝干害虫防治技术

知识点:了解园林植物枝干害虫的种类、外部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掌握枝干害虫的防治方法。

能力点:能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准确识别园林植物枝干害虫和制订枝干害虫的防治方案。

任务提出

我们经常能看到园林植物的树干、茎、新梢及花、果、种子等被蛀空,这类害虫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程度的为害,严重时会造成园林植物成株成片死亡。具有钻蛀习性的害虫都有哪些种类呢?它们又有什么特征?发生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任务分析

钻蛀性害虫是指以幼虫或成虫钻蛀植物的枝干、茎、嫩梢及果实、种子,匿居其中的昆虫。常见的钻蛀性害虫有鞘翅目的天牛类、小蠹类、吉丁类、象甲类;鳞翅目的木蠹蛾类、辉蛾类、透翅蛾类、夜蛾类、螟蛾类、卷蛾类;膜翅目的茎蜂类、树蜂类;双翅目的瘿蚊类、花蝇类。应在未蛀入树干之前防治此类害虫。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天牛的认知

天牛是观赏植物重要的枝干害虫,属鞘翅目,天牛科。全世界已知20000种,我国已知2000多种。主要以幼虫钻蛀植株枝干,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为害。

1.1 分布及为害

(1)星天牛。星天牛又称柑橘星天牛、白星天牛,分布于吉林、辽宁、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等地区,主要为害杨、柳、榆、刺等观赏树木。

(2)云斑天牛。云斑天牛又称多斑白条天牛,分布于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等地区,主要为害桑、杨、柳、栎、榕、榆等。

1.2 形态特征

(1)星天牛(见图7-17)。雌成虫体长27~41mm,雄成虫体长27~36mm,体为黑色,略带金属光泽。卵为长椭圆形,初产时为白色,以后渐变为浅黄白色至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8~60mm,乳白色到淡黄色。蛹呈纺锤形,长30~38mm,初为淡黄色,羽化前逐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色。

(2)云斑天牛(见图7-18)。成虫体长34~61mm,体宽18mm。体为黑色或黑褐色。卵为椭圆形,乳白色至黄白色,老熟时体长70~80mm,乳白色至淡黄色,粗而多皱,头部为深褐色,前胸背板有“凸”字形的褐斑。蛹为淡黄白色,裸蛹,长40~70mm,末端锥尖,尖端斜向后上方。

img156

图7-17 星天牛

1—成虫;2—卵;3—幼虫;4—蛹

img157

图7-18 云斑天牛

1—成虫;2—卵;3—幼虫;4—蛹

1.3 发生规律

(1)星天牛。南方一年发生1代,北方2~3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开始活动,至清明节前后有排泄物出现。

(2)云斑天牛。各地均2~3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蛀道蛹室内越冬。成虫食叶或新枝嫩皮补充营养,昼夜均能飞翔活动,但以晚间活动为多。卵大多产于树干离地面1.7m左右处,在胸径10~20cm的树干上,围绕树干连续产卵5~8次。

1.4 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可能携带天牛的苗木、种条、幼树、原木、木材实行检疫,检验有无天牛的卵槽、入侵孔、羽化孔、虫瘿、虫道和活虫体。

(2)观赏技术防治。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选育抗虫品种,及时剪除及伐除严重受害株,剪除被害枝梢,消灭幼虫。

(3)机械防治。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有假死性,可骤然振落树干进行人工捕捉。人工击卵,根据天牛咬刻槽产卵的习性,找到产卵槽,用硬物击之杀卵。

(4)物理防治。根据许多天牛成虫具有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

(5)化学防治。受害株率较高、虫口密度较大时,可选用内吸性药剂喷施受害树干。如杀螟松、磷胺、敌敌畏等100~200倍液,对成虫都有效。用80%敌敌畏500倍液注射入蛀孔内或用浸药棉塞孔(外用泥封孔),或者用溴氰菊酯等农药做成毒签插入蛀孔中,可毒杀幼虫。

(6)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天敌,天牛的天敌有花绒坚甲、肿腿蜂、啄木鸟等,可在天牛幼虫期释放肿腿蜂。此外,白僵菌和绿僵菌也可用来防治天牛幼虫。

2.木蠹蛾类

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总科,为中型至大型蛾子。木蠹蛾都以幼虫蛀害树干和树梢,为重要钻蛀性害虫。

2.1 分布及为害

(1)芳香木蠹蛾。芳香木蠹蛾又称蒙古木蠹蛾,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主要为害丁香、柳、杨、榆、栎、核桃、稠李、山荆子、香椿、苹果、白蜡、沙棘等。

(2)槐木蠹蛾。槐木蠹蛾又称国槐木蠹蛾、小木蠹蛾、小线角木蠹蛾,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等地,主要为害槐树、龙爪槐、白蜡、元宝枫、海棠、银杏、丁香、麻栎、苹果、山楂、榆叶梅等树木。

2.2 形态特征

(1)芳香木蠹蛾。雌虫体长28.1~41.8mm,雄虫体长22.6~36.7mm。雌虫翅展61.1~82.6mm,雄虫翅展50.9~71.9mm。体、翅均为灰褐色,粗壮。老龄幼虫体长58~90mm,扁圆筒形,体粗壮。头部为黑色。

(2)槐木蠹蛾。成虫体长18mm左右,翅展38~72mm,体为灰褐色。老熟时体长35mm左右,宽6mm左右,体为扁圆筒形,腹面扁平,头部为黑紫色,胸、腹部背面为紫红色,有光泽,腹面为黄白色。

2.3 发生规律

(1)芳香木蠹蛾。每2年发生1代,第1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第2年老熟后离树干入土越冬。

(2)槐木蠹蛾。北京每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雌雄交尾后,喜产卵于树干、大枝的伤疤和裂皮缝处。卵成堆,每堆数粒至数十粒。

2.4 木蠹蛾的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合理配置观赏树种,加强水、肥等管理;注意减少树木损伤,增强树势,以减少虫害发生;结合冬季修剪,及时剪伐新枯死带虫枝条和树木,消灭虫源。

(2)诱杀。在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和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夜间使用捕虫器诱杀成虫。

(3)人工捕杀。秋季人工捕捉下地越冬的幼虫,刮除树皮缝处的卵块。

(4)药剂防治。在幼虫孵化期,未蛀入前向树干喷施50%杀螨松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每隔10~15d喷1次,毒杀初孵幼虫。

(5)生物防治。用喷注器在蛀虫孔注入5×(108~109)IV/mL白僵菌液。斯氏线虫也可用来防治木蠹蛾。

3.小蠹虫类

小蠹虫属于鞘翅目小蠹甲科,为小型甲虫。全世界已知3 000多种,我国记载500种以上,大多数种类寄生于树皮下,有的侵入木质部。种类不同,钻蛀的坑道形式不同。

3.1 分布及为害

(1)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分布广,我国的松林均有分布;主要为害云南松、马尾松、赤松、华山松、油松、樟子松、黑松、雪松等。

(2)松横坑切梢小蠹。松横坑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江西、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主要为害马尾松、油松、黑松、红松、云南松、糖松等。

3.2 形态特性

(1)松纵坑切梢小蠹(见图7-19)。成虫体长3.5~4.5mm,椭圆形。坑道为单纵坑,在树皮下层,微触及边材,坑道长一般为5~6cm,最长约14cm,子坑道在母坑道两侧,与母坑道略垂直,长而弯曲,通常10~15条。

(2)松横坑切梢小蠹(见图7-20)。成虫体长3.8~4.4mm。母坑道为复横坑,由交配室分出左右两条横坑,呈弧形,在立木上弧形的两端皆朝下方,在倒木上则方向不一。子坑道短而稀,长2~3cm,自母坑道上、下方分出。蛹室在边材上或皮内。

img158

图7-19 松纵坑切梢小蠹

1—成虫;2—成虫鞘翅末端;3、4—干、枝被害状

img159

图7-20 松横坑切梢小蠹

1—成虫;2—被害状

3.3 发生规律

(1)松纵坑切梢小蠹。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干基部越冬坑常被枯草覆盖,在越冬坑外残留蛀屑。

(2)松横坑切梢小蠹。松横坑切梢小蠹常与松纵坑切梢小蠹伴随发生,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松树嫩梢或土内越冬。松横坑切梢小蠹主要侵害衰弱木和濒死木,也侵害健康木。

3.4 小蠹虫的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禁调运虫害木,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药剂或剥皮处理,以防止扩散。

(2)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松土,增强树势,减少侵入。及时剪伐虫害严重的新枯死枝干,消灭虫源,防止蔓延。

(3)诱杀成虫。于早春或晚秋设置饵木,在受害树木附近放置刚开始衰弱的松柏枝条,引诱成虫潜入,然后处理,消灭诱到的成虫。

(4)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注意保护天敌昆虫,同时人工饲养和繁殖小蠹虫天敌。

(5)药剂防治。在成虫羽化盛期或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喷施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80%磷胺乳油100~200倍液于活立木枝干。

4.透翅蛾类

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全世界已知100种以上,我国已知10余种。成虫很像胡蜂,白天活动。幼虫蛀食枝干、枝条,形成肿瘤。

4.1 分布及为害

(1)白杨透翅蛾。白杨透翅蛾又称杨透翅蛾,分布于河北、河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江苏、新疆、浙江等地区;主要为害杨树、柳树,以银白杨、毛白杨为害最重。幼虫钻蛀枝干和顶芽,枝梢被害后枯萎下垂,顶芽生长受抑制,徒生侧枝,形成秃梢。

(2)苹果透翅蛾。苹果透翅蛾又称苹果小透翅蛾,主要分布在华北等地,为害海棠、苹果、樱桃、李、杏、梅等。

4.2 形态特征

(1)白杨透翅蛾(见图7-21)。体长11~20mm,翅展22~38mm,外形似胡蜂。老熟幼虫体长30~33mm,圆筒形。初孵幼虫为淡红色,老熟时为黄白色。

(2)苹果透翅蛾(见图7-22)。体长12~16mm,翅展20mm左右,体为黑色并具有蓝黑色光泽。

img160

图7-21 白杨透翅蛾

1—成虫;2—成虫头部侧面;3—卵;4—幼虫;5—蛹的正面;6—蛹的侧面;7、8—为害状

img161

图7-22 苹果透翅蛾

1—成虫;2—幼虫

4.3 发生规律

(1)白杨透翅蛾。多为一年发生1代,少数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枝干木质部内越冬。

(2)苹果透翅蛾。北京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皮下越冬。

4.4 透翅蛾的防治方法

(1)选择抗虫树种。如有些杂交杨树对白杨透翅蛾有较强的抗性。

(2)加强检疫。在引进或输出苗木和枝条时,严格检验,发现虫瘿要剪下烧毁,以杜绝虫源。

(3)人工防治。幼虫初蛀入时会有蛀屑或小瘤,一旦发现,要及时剪除或削掉,或在虫瘿的排粪处钩、刺杀幼虫。秋后修剪时将虫瘿剪下烧毁。

(4)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天敌,在天敌羽化期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或用蘸有白僵菌、绿僵菌的棉球堵塞虫孔。在成虫羽化期应用信息素诱杀成虫,效果明显。

(5)药剂防治。在幼虫侵入枝干后、表面有明显排泄物时,可用50%磷胺乳油加水20~30倍液涂环状药带,或滴、注蛀孔,药杀幼虫。用蘸有三硫化碳的棉球塞蛀孔,孔外堵塞黏泥,能杀死潜至隧道深处的幼虫。

5.象甲类

象甲类属于鞘翅目,象甲科,也称象鼻虫,是重要的观赏植物钻蛀类害虫。

5.1 分布及为害

(1)杨干象。杨干象又称杨干隐喙象虫,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危害加拿大杨、小青杨、白毛杨、香杨和旱柳等。

(2)北京枝瘿象。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取食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分布于北京、河北等地区。

img162

图7-23 杨干象

1—成虫;2—头部侧面;3—卵;4—产卵孔;5—幼虫;6—蛹;7—为害状

img163

图7-24 北京枝瘿象

1—成虫;2—为害状

5.2 形态特征

(1)杨干象(见图7-23)。成虫体为长椭圆形,体长8~10mm、黑褐色,触角为赤褐色,9节,膝状。幼虫为乳白色,全体疏生黄色短毛。

(2)北京枝瘿象(见图7-24)。成虫体长7mm左右、椭圆形、褐色,体密被白色细毛。老熟幼虫体长约6mm、纺锤形、稍弯曲、黄白色,头褐色。

5.3 发生规律

(1)杨干象。辽宁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及初孵幼虫越冬,蛹期为6~12d。6月中旬到10月成虫发生,盛期为7月中旬,以嫩枝干或叶片做补充营养,在树干上咬一圆孔至形成层内取食,使被害枝干上留有无数针眼状小孔。

(2)北京枝瘿象。北京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虫瘿内越冬。4月初幼虫开始孵出,并蛀入新梢为害,刺激细胞增生,开始形成虫瘿。

5.4 象甲的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禁调入、调出带虫苗木,防止其传播蔓延。

(2)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枯死枝干,剪除虫瘿及被害枝条,消灭虫源。

(3)人工捕捉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成虫期振落捕杀。

(4)保护并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寄生蝇、啄木鸟和蟾蜍等天敌。

(5)药剂防治。成虫外出期喷20%菊杀乳油1 500~2 000倍液1~2次,或者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者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6.吉丁甲类

吉丁甲类属鞘翅目吉丁甲科。

6.1 种类、分布及为害

(1)金缘吉丁虫。金缘吉丁虫分布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山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区,为害梨、苹果、沙果、桃等。幼虫蛀食皮层,被害组织颜色变深,被害处外观变黑。

(2)六星吉丁虫。六星吉丁虫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为害重阳木、悬铃木、枫杨等。

6.2 形态特征

(1)金缘吉丁虫(见图7-25)。成虫体长13~17mm,全体为翠绿色,具有金属光泽,身体扁平,密布刻点。卵为椭圆形,长约2mm,宽约1.4mm,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裸蛹,长15~20mm,宽约8mm,初为乳白色,后变为紫绿色,具有光泽。

img164

图7-25 金缘吉丁虫

1—成虫;2—卵;3—幼虫;4—蛹;5—被害状

(2)六星吉丁虫(见图7-26)。成虫体长10mm,略呈纺锤形,常为褐色,具有金属光泽。鞘翅不光滑,上有6个全绿斑点。老熟幼虫体长约30mm,身体扁平,头小。蛹为乳白色。体形大小与成虫相似。

img165

图7-26 六星吉丁虫

1—成虫;2—幼虫

6.3 发生规律

(1)金缘吉丁虫。每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过冬。越冬部位多在外皮层,老熟越冬幼虫已潜入木质部。

(2)六星吉丁虫。在上海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成虫在晨露未干前较迟钝,并有假死性,卵产在皮层缝隙间。幼虫孵化后先在皮层为害,排泄物不排向外面。8月下旬幼虫老熟,蛀入木质部化蛹。

6.4 综合治理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改进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并尽量避免伤口,以减轻受害。

(2)人工防治。刮除树皮消灭幼虫,及时清理田间被害死树、死枝,减少虫源。成虫发生期,组织人力清晨振树捕杀成虫。

(3)药剂防治。成虫羽化期,树干喷洒20%菊杀乳油800~1000倍液,或者90%美曲膦酯600倍液。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准备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白条天牛、双斑锦天牛、菊小筒天牛、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柏肤小蠹,金缘吉丁虫、六星吉丁虫,杨干象、北京枝瘿象,咖啡木蠹蛾、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白杨透翅蛾、苹果透翅蛾等各类标本。

1.2 工具

工具为手持放大镜、体视显微镜、泡沫塑料板、镊子、解剖针、蜡盘。

2.任务实施步骤

2.1 天牛的观察

观察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白条天牛、双斑锦天牛、菊小筒天牛、松墨天牛各类标本,应特别注意观察幼虫前胸背板上的斑纹。

2.2 小蠹类观察

观察松纵坑切梢小蠹、柏肤小蠹各类标本,应特别注意蛀道的形状。可见其为小型甲虫。

2.3 吉丁甲类观察

观察金缘吉丁虫、六星吉丁虫的各类标本。可见其体为小型至大型,成虫色彩鲜艳,具有金属光泽,多为绿色、蓝色、青色、紫色或古铜色。其触角为锯齿状,前胸背板无突出的侧后角。

2.4 象甲类观察

观察杨干象、北京枝瘿象的标本。可见其体为小型至大型,许多种类头部延长成管状,状如象鼻,长短不一。体色变化大,多为暗色,部分种类具有金属光泽。

2.5 木蠹蛾类观察

观察咖啡木蠹蛾、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的各类标本,可见其为中型至大型蛾类,体粗壮。

2.6 透翅蛾类观察

观察白杨透翅蛾、苹果透翅蛾的标本。可见其成虫最显著的特征是前后翅大部分透明无鳞片,很像胡蜂,白天活动。幼虫蛀食枝干、枝条,形成肿瘤。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枝干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7-2所示。

表7-2 园林植物枝干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

img166

思考问题

(1)如何识别与防治天牛?

(2)如何识别与防治小蠹?

(3)如何识别与防治吉丁甲?

(4)如何识别与防治象甲?

(5)如何识别与防治木蠹蛾?

(6)如何识别与防治透翅蛾?

拓展提高

其他枝干害虫识别与防治

1.茎蜂类

茎蜂类属于膜翅目茎蜂科,为害观赏植物的茎蜂类害虫主要是月季茎蜂。

1.1 分布及为害

月季茎蜂,又称钻心虫、折梢虫,分布于华北、华东各地,除为害月季外,还为害蔷薇、玫瑰等花卉。以幼虫蛀食花卉的枝干,常从蛀孔处倒折、萎蔫,对月季为害很大。

1.2 形态特征

月季茎蜂如图7-27所示。雌成虫的体长16mm(不包括产卵管),翅展22~26mm。体为黑色,具有光泽,卵为黄白色,直径约1.2mm。幼虫为乳白色,头部为浅黄色,体长约17 mm。蛹为棕红色,呈纺锤形。

img167

图7-27 月季茎蜂

1—成虫;2—被害状

1.3 发生规律

月季茎蜂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害茎内越冬。翌年4月间化蛹,5月上、中旬出现成虫。卵产在当年的新梢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当幼虫孵化蛀入枝干后就导致植物倒折、萎蔫。

1.4 综合治理办法

(1)及时剪除并销毁受害的枝条。

(2)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柳絮盛飞期)和卵孵化期,使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者20%菊杀乳油1500~2000倍液毒杀成虫和幼虫。

2.蚊蝇类

为害观赏植物的常见蚊蝇类害虫主要有瘿蚊科的柳瘿蚊、菊瘿蚊和花蝇科的竹笋泉蝇。

2.1 柳瘿蚊

2.1.1 分布及为害

柳瘿蚊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柳树,特别是对旱柳、垂柳为害严重,被为害后树木枝干迅速加粗,呈纺锤形瘤状突起。

2.1.2 形态特征

柳瘿蚊如图7-28所示。成虫体长3~4mm,翅展5~7mm,紫红色或紫黑色。卵为长椭圆形,橘红色,半透明。幼虫初孵时为乳白色,半透明;老熟时为橘黄色,前端尖,腹部粗大,体长4mm左右。蛹为赤褐色。

图7-28 柳瘿蚊

1—成虫;2—成虫腹部末端;3—卵;4—幼虫;5—蛹

2.1.3 发生规律

柳瘿蚊一年发生1代,以成熟幼虫集中在为害部树皮中越冬。初孵幼虫就近扩散为害,从嫩芽基部钻入枝干皮下引起新生组织不断增生,瘿瘤越来越大,枝干很快衰弱,会在两三年内干枯死亡。

2.1.4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对于较小或初期为害的树木,在冬季或在3月底以前,把为害部树皮铲下,或把瘿瘤锯下,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3月下旬用40%氧化乐果原液兑水2倍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并用塑料薄膜包扎涂药部位,可彻底杀死幼虫、卵和成虫。春季在成虫羽化前用机油乳剂或废机油仔细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可以杀死未羽化的老熟幼虫、蛹和羽化的成虫。

2.2 竹笋泉蝇

2.2.1 分布及为害

竹笋泉蝇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江西等地区,为害毛竹、淡竹、刚竹、早竹、石竹等。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

2.2.2 形态特征

竹笋泉蝇如图7-29所示。成虫体为暗灰色,长5~7mm,复眼为紫褐色,单眼有3个。幼虫体长约10mm,蛆状,黄白色;老熟幼虫尾部变黑。围蛹,长5.5~7.5mm,呈黄褐色。

img169

图7-29 竹笋泉蝇

1—成虫;2—卵;3—幼虫;4—蛹

2.2.3 发生规律

竹笋泉蝇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d羽化为成虫飞出,当笋出土3~5cm时,成虫即产卵于笋箨内壁,笋外不易发现。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出笋入土化蛹越冬。

2.2.4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及早挖除虫害笋,杀死幼虫,减少入土化蛹的虫口密度。

(2)诱杀成虫。在成虫羽化初期用糖醋或鲜竹笋等加少量美曲膦酯,放入诱捕笼捕杀。

(3)保护并利用天敌。蜘蛛、蚂蚁、瓢虫等能捕食竹笋泉蝇卵块,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4)药剂防治。大面积竹林在竹笋出笋前喷药1次,出笋后喷1次,每7d喷1次药,连续2~3次。

任务3 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防治技术

知识点:了解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的种类、外部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掌握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的防治方法。

能力点:能准确识别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并能根据其发生规律制订防治方案。

任务提出

有一类害虫,它们均以刺吸式口器为害观赏植物,它们吸取植物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同时还传播病毒病。而这类吸汁害虫因个体小,发生初期为害症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那这类害虫都有哪些种类呢?发生规律如何呢?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治呢?

任务分析

吸汁类害虫是指成虫、若虫以刺吸式或锉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为害的昆虫,是观赏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其中以刺吸口器害虫种类最多。常见的吸汁类害虫有同翅目的蝉类、蚜虫类、木虱类、蚧虫类、粉虱类,半翅目的蝽类,缨翅目的蓟马类,此外,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的螨类也常被视做吸汁类害虫。这类害虫繁殖力强,扩散蔓延快,在防治时只有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蝉类认知

蝉类属于同翅目蝉亚目,蝉类成虫体形为小型至大型,触角为刚毛状或锥状,跗节3节,翅脉发达。雌性有由3对产卵瓣形成的产卵器。

1.1 种类及分布

为害园林植物的蝉类害虫主要有蚱蝉、大青叶蝉、桃一点斑叶蝉、青蛾蜡蝉等。

(1)蚱蝉。蚱蝉又称知了,我国华南、西南、华东、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为害桂花、紫玉兰、白玉兰、梅花、腊梅等多种林木。

(2)大青叶蝉。大青叶蝉又称青叶跳蝉、青叶蝉、大绿浮尘子等,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西北、华东各地,为害圆柏、丁香、海棠、梅、樱花等。

1.2 形态特征

(1)蚱蝉(见图7-30)。成虫体长40~48mm,全身为黑色,具有光泽。卵为长椭圆形,长约2.5mm,乳白色,有光泽。老熟若虫头宽11~12mm,体长25~39mm,黄褐色。

img170

图7-30 蚱蝉

1—成虫;2—雌虫腹面观;3—雄虫腹面观;4—被害状;5—卵;6、7、8、9—若虫

(2)大青叶蝉(见图7-31)。成虫体长7~10mm,雄蝉较雌蝉略小,青绿色。卵为长卵圆形,微弯曲,一端较尖,长约1.6mm,乳白色至黄白色。若虫共5龄,老熟若虫体长6~7mm,头部有2个黑斑,胸背及两侧有4条褐色纵纹直达腹端。

1.3 发生规律

(1)蚱蝉。生活史长,一年世代要经12~13年,以卵和若虫分别在被害枝内和土中越冬。初孵若虫钻入土中,吸食植物根部汁液。雄成虫善鸣是蚱蝉最突出的特点。

img171

图7-31 大青叶蝉

1—成虫;2—卵;3—若虫

(2)大青叶蝉。一年发生3~5代,以卵于树木枝条表皮下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夏季颇强,晚秋不明显。产卵于寄主植物茎干、叶柄、主脉、枝条等组织内,以卵越冬。

1.4 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清除花木周围的杂草;结合修剪,剪除有产卵伤痕的枝条,并集中烧毁。对于蚱蝉可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绑一条3~4cm宽的塑料薄膜带,拦截出土上树羽化的若虫,于傍晚或清晨进行捕捉消灭。

(2)灯光诱杀。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可消灭大量成虫。

(3)药剂防治。对于叶蝉类害虫,主要应掌握在若虫盛发期喷药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叶蝉散乳油、90%晶体美曲膦酯400~500倍液,20%杀灭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

2.蚜虫类认知

蚜虫类属同翅目蚜总科,为小型多态性昆虫。

2.1 种类、分布及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蚜虫类害虫主要有竹蚜、菊姬长管蚜、月季长管蚜、桃蚜等。

(1)月季长管蚜。分布于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西东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贵州、四川等地区,为害月季、蔷薇、白兰、十姊妹等蔷薇属植物。

(2)桃蚜。桃蚜又称桃赤蚜、烟蚜、菜蚜、温室蚜,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为害桃、樱花、月季、蜀葵、香石竹、仙客来及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2.2 形态特征

(1)月季长管蚜(见图7-32)。无翅孤雌蚜体长约4.2mm,宽约1.4mm,长椭圆形。有翅孤雌蚜体长3~5mm,宽1~3mm,草绿色,中胸为土黄色或暗红色。初孵若蚜体长1.0 mm左右,初孵出时为白绿色,渐变为淡黄绿色。

(2)桃蚜(见图7-33)。无翅孤雌成蚜体长2.2mm,体为绿色、黄绿色、粉红色或褐色。有翅孤雌蚜体长同无翅蚜,头胸为黑色,腹部为淡绿色。卵为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为黑色。若虫近似无翅孤雌胎生蚜,淡绿或淡红色,体较小。

img172

图7-32 月季长管蚜

1—成虫;2—被害状

img173

图7-33 桃蚜

1—有翅胎生雌蚜;2—无翅胎生雌蚜

2.3 发生规律

(1)月季长管蚜。一年发生10~20代,冬季在温室内可继续繁殖为害。在北方以卵在寄主植物的芽间越冬;在南方以成蚜、若蚜在梢上越冬。气候干燥、气温适宜、平均气温在20℃左右,是月季长管蚜大发生的有利因素。

(2)桃蚜。一年发生30~40代,以卵在桃树的叶芽、花芽基部和树皮缝、小枝中越冬,属乔迁式。春末夏初及秋季是桃蚜为害严重的季节。

2.4 综合治理方法

(1)人工防治。结合观赏措施剪除有卵的枝叶或刮除枝干上的越冬卵。

(2)利用色板诱杀有翅蚜。

(3)保护天敌瓢虫、草蛉,抑制蚜虫的蔓延。

(4)在寄主植物休眠期,喷洒3~5°Be石硫合剂。在发生期喷洒50%灭蚜松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者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5 000倍液,或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者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

3.蚧虫类认知

蚧虫类属同翅目蚧总科,又称介壳虫。

3.1 种类、分布及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蚧虫主要有日本龟蜡蚧、红蜡蚧、仙人掌白盾蚧、白蜡虫、紫薇绒蚧、吹绵蚧、矢尖盾蚧、糠片盾蚧、日本松干蚧等。

(1)日本龟蜡蚧。日本龟蜡蚧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为害茶、山茶、桑、枣等100多种植物。

(2)日本松干蚧。日本松干蚧主要为害马尾松和赤松、油松,其次为害黑松。此蚧为国内外检疫对象。

3.2 形态特征

(1)日本龟蜡蚧(见图7-34)。雌成虫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呈椭圆形,长4~5mm,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有龟甲状凹纹。

img174

图7-34 日本龟蜡蚧

1—雌成虫;2—雄成虫;3—若虫;4、5—被害状

(2)日本松干蚧(见图7-35)。雌成虫体长2.5~3.3mm,为卵圆形,橙褐色。触角为9节,念珠状。卵长约0.24mm,宽约0.14mm,椭圆形。

img175

图7-35 日本松干蚧

1—雄成虫;2—雌成虫;3—卵;4—卵囊;5—3龄雄若虫;6—雄蛹;7—茧;8—1龄初孵若虫

3.3 发生规律

(1)日本龟蜡蚧。一年发生l代,主要以受精雌虫在1~2年生枝上越冬。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

(2)日本松干蚧。一年发生2代,以1龄寄生若虫越冬(或越夏)。若虫孵出后,喜沿树干向上爬行。通常活动1~2d后,即潜入树皮缝隙、翘裂皮下和叶腋等处,口针刺入寄主组织开始固定寄生。

3.4 综合治理办法

(1)加强检疫。日本松干蚧属于检疫对象,要做好苗木、接穗、砧木检疫工作。

(2)人工防治。结合花木管护,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可以减轻蚧虫的为害。

(3)保护并引放天敌。

(4)药剂防治。①落叶后至发芽前喷含油量10%的柴油乳剂,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②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药剂防治,可用1~1.5°Be石硫合剂;卵囊盛期可用50%杀螟松乳油200~300倍液喷洒。

4.木虱类认知

木虱类属同翅目木虱科,体为小型,形状如小蝉,善跳能飞。触角绝大多数为10节,最后一节端部有2根细刚毛,跗节2节。

4.1 种类、分布及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木虱类害虫主要有梧桐木虱和樟木虱。

(1)梧桐木虱。梧桐木虱是青桐树上的重要害虫。该虫若虫和成虫多群集青桐叶背和幼枝嫩干上吸食为害。

(2)樟木虱。樟木虱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台湾、福建等地区,主要为害樟树。

4.2 形态特征

(1)梧桐木虱(见图7-36)。成虫体为黄绿色,长4~5mm,翅展约13mm。卵略呈纺锤形,长约0.7mm。初产时为淡黄白或黄褐色,孵化前为深红褐色。

(2)樟木虱(见图7-37)。成虫体长1.6~2.0mm,翅展4.5mm。体为黄色或橙黄色。卵长约0.3mm,呈纺锤形,一端尖,一端稍钝具柄,柄长0.06mm。

4.3 发生规律

(1)梧桐木虱。一年发生2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为害,若虫期30多天。成虫羽化后须补充营养才能产卵。

(2)樟木虱。一年发生1代,少数2代,以若虫在被害叶背面瘿内越冬。成虫产卵于嫩梢或嫩叶上,排列成行,或数粒排一平面上。初孵若虫爬行较慢。

4.4 综合治理方法

(1)加强检疫。

(2)4月上旬及时摘除着卵叶。

(3)4月中旬至5月上旬,剪除有若虫的枝梢,集中烧毁。

(4)在卵期、若虫期喷洒5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兼有杀卵效果。

img176

图7-36 梧桐木虱

1—成虫;2—若虫;3—被害状

img177

图7-37 樟木虱

1—成虫;2—若虫;3—卵

5.粉虱类认知

粉虱类属同翅目粉虱科。

5.1 种类、分布及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粉虱类害虫主要有黑刺粉虱、温室白粉虱。

(1)黑刺粉虱。黑刺粉虱又称桔刺粉虱、刺粉虱,分布于江苏、安徽、河南以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为害月季、白兰、榕树、樟树、山茶、柑橘等。

(2)温室白粉虱。温室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分布于欧美各国温室,是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为害一串红、倒挂金钟、瓜叶菊、杜鹃花、扶桑、茉莉、大丽花、万寿菊、夜来香、佛手等。

5.2 形态特征

(1)黑刺粉虱(见图7-38)。成虫体长0.96~1.3mm,橙黄色,薄敷白粉。复眼为肾形红色。前翅为紫褐色,上有7个白斑;后翅小,淡紫褐色。

(2)温室白粉虱(见图7-39)。成虫体长1~1.5mm,淡黄色。卵长约0.2mm,侧面观为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柄长0.02mm,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

img178

图7-38 黑刺粉虱

1—雌成虫;2—雌蛹壳;3—被害状

img179

图7-39 温室白粉虱

5.3 发生规律

(1)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若虫于叶背越冬。成虫喜较阴暗的环境,多在树冠内膛枝叶上活动,卵散产于叶背。初孵若虫多在卵壳附近爬动取食。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寄生菌等。

(2)温室白粉虱。温室一年可发生10余代,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

5.4 综合治理方法

(1)加强管理,合理修剪,可减轻发生与为害。

(2)早春发芽前结合防治蚧虫、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喷洒含油量5%的柴油乳剂或黏土柴油乳剂,对毒杀越冬若虫也有较好效果。

(3)1~2龄时施药效果好,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者10%天王星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者25%灭螨猛乳油1 000倍液,或者20%吡虫啉3 000~4 000倍液。

(4)可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每隔两周放一次,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的密度为成蜂15头/株。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并能有效地控制白粉虱为害。

(5)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6.蝽类认知

蝽类属半翅目,又称臭虫。体形为小型至大型。体扁平而坚硬。触角为线状或棒状,3~5节。前翅为半鞘翅。

6.1 种类、分布及为害

为害观赏植物的蝽类害虫主要有麻皮蝽、绿盲蝽、杜鹃冠网蝽等。

(1)绿盲蝽。绿盲蝽又称棉青盲蝽、青色盲蝽、小臭虫、破叶疯、天狗蝇等,分布在全国各地,为害茶、苹果、梨、桃、石榴、葡萄等。成虫、若虫以刺吸方式为害茶树等幼嫩芽叶。

(2)杜鹃冠网蝽。杜鹃冠网蝽又称梨网蝽、梨花网蝽,分布在全国各地。以若虫、成虫为害杜鹃、月季、山茶、含笑、茉莉、蜡梅、紫藤等盆栽花木。

6.2 形态特征

(1)绿盲蝽(见图7-40)。成虫体长约5mm,宽约2.2mm,绿色,密被短毛。卵长1mm,黄绿色,呈长口袋形。初孵时为绿色,复眼为桃红色。

(2)杜鹃冠网蝽(见图7-41)。成虫体长3.5mm左右,体形扁平,黑褐色。触角为丝状,4节。卵为长椭圆形,一端弯曲,长约0.6mm,初产时为淡绿色,半透明,后变为淡黄色。若虫初孵时为乳白色,后渐变为暗褐色,长约1.9mm。

6.3 发生规律

(1)绿盲蝽。在江西一年发生6~7代,以卵在树皮或断枝内及土中越冬。成虫飞行力强,喜食花蜜,羽化后6~7d开始产卵。

(2)杜鹃冠网蝽。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4~5代,均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杂草、树皮裂缝及土、石缝隙中越冬。成虫喜在中午活动。

6.4 综合治理办法

(1)清除越冬虫源,即在冬季彻底清除落叶、杂草,并进行冬耕、冬翻。

img180

图7-40 绿盲蝽

1—成虫;2—卵;3—若虫

img181

图7-41 杜鹃冠网蝽

1—成虫;2—卵及被害状;3—若虫

(2)对枝干较粗且较粗糙的植株,涂刷白涂剂。

(3)药剂防治。在成虫、若虫发生盛期可喷50%杀螟松1000倍液,或者43%新百灵乳油(辛·氟氯氰乳油)1500倍液,或者10%~20%拟除虫菊酯类1000~2000倍液,或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0%灭多威乳油或5%抑太保乳油或25%广克威乳油2000倍液。每隔10~15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4)保护和利用天敌。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材料为当地常见的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的各类标本。

1.2 工具

工具为手持放大镜、体视显微镜、泡沫塑料板、镊子、解剖针、蜡盘。

2.任务实施步骤

2.1 蝉类观察

观察蚱蝉、大青叶蝉、桃一点斑叶蝉和青蛾蜡蝉的各类标本。

2.2 蚜虫类观察

观察菊姬长管蚜、月季长管蚜、桃蚜的各类标本。可见其为小型多态性昆虫,同一种类有有翅和无翅之分。

2.3 蚧虫类观察

观察日本龟蜡蚧、红蜡蚧、仙人掌白盾蚧、白蜡虫、紫薇绒蚧、吹绵蚧、矢尖盾蚧、糠片盾蚧、日本松干蚧的各类标本,应特别注意蚧壳的形态。

2.4 木虱类观察

观察梧桐木虱、樟木虱的各类标本。可见其体为小型,形状如小蝉。

2.5 粉虱类观察

观察黑刺粉虱、温室白粉虱的各类标本。可见其体微小,雌、雄成虫均有翅,翅短而圆,膜质,翅脉极少。

2.6 蝽类观察

观察麻皮蝽、绿盲蝽、樟脊冠网蝽、杜鹃冠网蝽、缘蝽的各类标本,应特别注意半鞘翅的分区、脉纹等。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7-3所示。

表7-3 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

img182

思考问题

(1)简述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的为害特征。

(2)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的发生规律有哪些?

(3)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4)试根据园林植物吸汁类害虫的习性制订其防治方案。

拓展提高

螨类的发生与防治

螨类,俗称红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类具有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及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公认的最难防治的有害生物。

1.常见螨类的发生与为害

1.1 山楂叶螨

山楂叶螨又称山楂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分布于华东、华北、西北部分地区,为害樱花、锦葵、海棠、碧桃、榆叶梅等花木。

(1)形态特征。雌螨成虫为卵圆形,前端隆起,长0.54~0.59mm,宽约0.36mm。越冬型鲜红有光,非越冬型暗红色,背两侧有一大黑色斑,后半体纹为横向无菱纹。卵为圆球形。

(2)生活习性。每年发生多代。以受精雌成虫群集于树干缝隙、树皮、枯枝落叶内及树干附近的表土缝隙内越冬。越冬雌螨抗寒能力很强,在-30℃时第二天才全部死亡。

1.2 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又称棉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为害菊花、凤仙花、月季、桂花、一串红、香石竹、鸡冠花、木芙蓉等观赏植物。

(1)形态特征。雌螨成虫体长0.55mm,宽0.32mm。体为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卵为圆球形,直径为0.13mm。初产时为透明无色,后变为橙黄色。幼螨为近圆形,半透明。

(2)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15代。以成螨、若螨、卵在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燥有利发生。

2.螨类的防治方法

红蜘蛛的防治应充分利用其特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观赏技术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2.1 观赏技术防治法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对植株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使用量;在高温干旱季节,注意及时开穴浇水;对观赏植物加强修剪,增强树势,以减少红蜘蛛发生机会。

2.2 生物防治法

捕食螨、瓢虫、草蛉、蓟马等对红蜘蛛都具有一定控制作用。寄生性天敌中的虫生藻菌、芽枝霉等对螨类种群数量有一定制约作用。选择药剂时应考虑对天敌安全,若有条件,可人工释放天敌。

2.3 药剂防治法

(1)在早春或冬季,向植株上喷洒3~5°Be石硫合剂,并加入适量洗衣粉,以增强药剂附着力。此方法可杀死越冬螨,降低虫口基数。

(2)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卵孵化盛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或18%高渗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涂抹根际和枝干。

(3)在田间出现少量若螨、成螨时即应喷药防治,喷药重点在叶背,药量要足。可用15%扫螨净乳油3000倍液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也可用73%克螨特乳油1000~1 500倍液、0.6%海正灭虫灵乳油1500倍液,还可兼治蓟马、蚜虫、潜叶蝇。另外,可用洗衣粉400倍液或洗衣粉100g加尿素250~500g兑水50kg喷洒,防治效果好,且兼有追肥作用。

任务4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知识点:了解地下害虫的种类、外部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掌握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能力点:能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准确识别地下害虫和制订其防治方案。

任务提出

有一类害虫长期生活在土壤内为害植物,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它们主要取食观赏植物的种子、根、茎、幼苗、嫩叶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这些害虫形态特征是什么样的呢?发生发展规律及控制措施有哪些?

任务分析

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蝽、根蚜、拟地甲、蟋蟀、根蚧、根叶甲、根天牛、根象甲和白蚁等。作物等受害后轻者萎蔫,生长迟缓,重者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垄,以致减产。有的种类以幼虫为害,有的种类则成虫、幼(若)虫均可为害。由于它们分布广,食性杂,为害严重、隐蔽且混合发生,若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蝼蛄类认知

1.1 为害与分布

(1)东方蝼蛄几乎遍及全国,但以南方各地发生较普遍。东方蝼蛄在低湿和较黏的土壤中发生多。

(2)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华北蝼蛄在盐碱地、沙壤土发生多。蝼蛄类终生在土中生活,是幼树和苗木根部的重要害虫。

1.2 形态特征

(1)东方蝼蛄。成虫体为灰褐色,长30~35mm,体色初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孵化前变为暗紫色。

(2)华北蝼蛄。体长36~55mm;体色初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孵化前变为暗灰色。

1.3 发生规律

东方蝼蛄与华北蝼蛄均昼伏夜出,晚8时至11时是活动取食高峰。初孵化幼虫有群集性,怕风、怕水、怕光,3~6d后即分散为害。东方蝼蛄与华北蝼蛄具有趋光性,趋厩肥习性,嗜好香甜物质;喜水湿,一般于低洼地、雨后和灌溉后危害最严重。非洲蝼蛄喜栖息在灌渠两旁的潮湿地带。

1.4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蝼蛄类羽化期间,可用灯光诱杀,晴朗无风闷热天诱集量最多。

(2)天敌防治。红脚隼、戴胜、喜鹊、黑枕黄鹂和红尾伯劳等食虫鸟类是蝼蛄类的天敌,可在苗圃周围栽防风林,招引益鸟栖息繁殖食虫。

(3)毒土防治。作苗床(垄)时将粉剂农药加适量细土拌均匀,随粪翻入地下,利用毒土防治。

(4)合理施肥。合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减少该虫孳生。

(5)药剂防治。发生期用毒饵诱杀。毒饵的配制方法是:40%乐果乳油与90%美曲膦酯原药用热水化开,每0.5kg加水5kg、拌饵料50kg。

2.地老虎类认知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目前国内已知有10余种,主要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等。

2.1 分布与为害

(1)小地老虎。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严重为害地区为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等。小地老虎主要危害松、杨、柳、广玉兰、大丽花、菊花、蜀葵、百日草、一串红、羽衣甘蓝等40余种观赏植物。

(2)大地老虎。大地老虎只在局部地区如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等地区造成危害。大地老虎主要为害杉木、罗汉松、柳杉、香石竹、月季、菊花、女贞、茶、凤仙花及多种草本植物。

img183

图7-42 小地老虎

1—成虫;2—卵;3—幼虫;4—蛹

2.2 形态特征

(1)小地老虎(见图7-42)。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两个黑色剑状纹。

(2)大地老虎。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2~43mm,灰褐色至黄褐色。蛹长16~19mm,红褐色。

2.3 发生规律

(1)小地老虎。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一年发生2~7代。以蛹或老熟幼虫越冬。一年中常以第1代幼虫在春季发生数量为最多,造成的危害最严重。

(2)大地老虎。大地老虎一年发生1代,以低龄幼虫在表土层或草丛根颈部越冬。第二年3月开始活动,昼伏夜出,咬食花木幼苗根颈和草根,造成大量苗木死亡。

2.4 防治方法

(1)田园清洁。及时清除苗床及圃、地杂草,降低虫口密度。

(2)诱杀。在播种前或幼苗出土前,用幼嫩多汁的新鲜杂草70份与2.5%美曲膦酯粉1份配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布地面,诱杀3龄以上幼虫。在春季成虫羽化盛期,用糖-醋-酒-液诱杀成虫。糖-醋-酒-液配制比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加适量美曲膦酯。还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机械防治。播种及栽植前深翻土壤,消灭其中的幼虫及蛹。幼虫取食为害期,可于清晨或傍晚在被咬断苗木附近土中搜寻捕杀。

(4)药剂防治。幼虫为害期,用90%美曲膦酯500~1 000倍液,毒杀为害苗木的初龄幼虫。或在幼虫初孵期喷20%高卫士1 000倍液防治,兼治其他害虫。

3.蛴螬类

蛴螬类是金龟甲幼虫的统称,属鞘翅目、金龟甲科。

3.1 分布与为害

(1)铜绿丽金龟。铜绿丽金龟又称铜绿金龟子,铜绿异丽金龟,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东北、西北等地,为害杨、柳、榆、松、杉、栎、油桐等多种林木和果树。

(2)东北大黑鳃金龟。东北大黑鳃金龟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为害红松、落叶松、樟子松、赤松、杨、榆、桑、李、山楂、苹果等多种苗木根部、草坪草及多种农作物。

3.2 形态特征

(1)铜绿丽金龟(见图7-43)。成虫体长15~18mm,宽8~10mm。背面为铜绿色,具有光泽。头部较大,深铜绿色。复眼为黑色。触角为9节,黄褐色。鞘翅为黄铜绿色,具有光泽。

(2)东北大黑鳃金龟(见图7-44)。成虫体长16~21mm,宽8~11mm,长椭圆形,黑褐色或黑色,具有光泽。

img184

图7-43 铜绿丽金龟

1—成虫;2—幼虫头部;3—幼虫肛腹片;

img185

图7-44 东北大黑鳃金龟

1—成虫;2—幼虫头部正面观;3—幼虫肛腹片(1)—钩状刚毛;(2)—肛门孔

3.3 发生规律

(1)铜绿丽金龟。一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化蛹,成虫的出现在南方略早于北方。成虫白天隐伏于灌木丛、草皮中或表土内,黄昏出土活动,闷热无雨的夜晚活动最盛。成虫具有假死性和强烈的趋光性。食性杂,食量大,群集危害,被害叶呈孔洞、缺刻状。

(2)东北大黑鳃金龟。东北大黑鳃金龟在东北及华北地区每两年发生1代。以成虫及幼虫越冬,成虫于傍晚出土活动,拂晓前全部钻回土中,先觅偶交配,然后取食,有趋光性,但雌虫很少扑灯。

3.4 防治方法

3.4.1 消灭成虫

(1)选择温暖、无风的下午3时至7时,用1.5%乐果、5%氯丹等粉剂喷粉,每公顷用量7.5~22.5kg。

(2)对为害花的金龟子,于果树吐蕾和开花前,喷50%对硫磷乳油1 200倍液,或者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者75%辛硫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500倍液。

(3)金龟子发生为害的初期和盛期,于日落后或日出前,施放烟雾剂,每公顷用量15kg。

(4)夜出性金龟子大多数都有趋光性,可设黑光灯诱杀。

(5)金龟子一般都有假死性,可振落捕杀,一般在黄昏时进行。

(6)有些金龟子嗜食蓖麻叶,饱食后会麻痹中毒,甚至死亡。可在金龟子发生区种植蓖麻作为诱杀带,有一定效果。

(7)利用性激素诱捕金龟子。对萃毛丽金龟、小云斑鳃金龟等效果均较明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应用。

3.4.2 除治蛴螬

(1)选择适当杀虫粉剂,按一定比例掺细土,充分混合,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面,于播种或插条前随施药,随耕翻,随耙匀。

(2)苗木生长期发现蛴螬为害,可用50%对硫磷乳油或25%辛硫磷乳油或25%乙酰甲胺磷乳油或25%异丙磷乳油或90%美曲膦酯原药等加水1 000倍的稀释液,灌注根际。

(3)育苗地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土壤含水量过大或被水久淹,蛴螬数量会下降,可于11月前后冬灌,或于5月上中旬生长期间适时浇灌大水,均可减轻为害。

(4)加强苗圃管理、中耕锄草、松土,以破坏蛴螬适生环境或借助器械将其杀死。

3.4.3 生物防治

金龟子的天敌很多,如各种益鸟、刺猬、青蛙、蟾蜍、步甲等,都能捕食成虫、幼虫,应予以保护和利用。寄生蜂、寄生蝇和乳状菌等各种病原微生物亦很多,也需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4.金针虫类

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属鞘翅目、叩头甲科,金针虫类的种类较多,观赏植物最常见的有细胸金针虫与宽背金针虫两种。

4.1 分布与为害

(1)细胸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分布在包括从黑龙江沿岸至淮河流域,西至陕西、甘肃等地区,为害丁香、海棠、元宝枫、悬铃木、松、柏等。

(2)宽背金针虫。宽背金针虫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北1 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以沿河流开放草原流域、退化黑淋溶钙土、栗钙土地带发生较重。

img186

图7-45 细胸金针虫

1—成虫;2—腹面

4.2 形态特征

(1)细胸金针虫(见图7-45)。成虫体长8~9mm,宽2.5mm,体为暗褐色,鞘翅长约胸部的2倍,上有9条纵列刻点。幼虫体长23mm,体为淡黄色,尾节圆锥形不分叉,近基部两侧各有1个圆斑。

(2)宽背金针虫。成虫体长9~13mm,宽约4mm,体为黑色,鞘翅长约前胸的2倍,纵沟窄,沟间突出。幼虫体长20~22mm,体为棕褐色,尾节分叉,叉上各有2个结节,4个齿突。

4.3 发生规律

(1)细胸金针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喜食麦叶,有假死性。

(2)宽背金针虫。需4~5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白天活动,善于飞翔。越冬成虫5—6月出土活动开始产卵,幼虫6—7月为害。

4.4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适当浇水,当土壤湿度达到35%~40%时,即停止为害,下潜到10~30cm深的土壤中。精耕细作,将虫体翻出土面让鸟类捕食,以降低虫口密度。加强苗地管理,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

(2)诱杀成虫。用3%亚砷酸钠浸过的禾本科杂草诱杀成虫。

(3)土壤处理。做床育苗时,采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按每公顷30~45kg施入表土层。

(4)药液灌根。若发生较重,可用40%乐果乳剂或50%辛硫磷乳剂1 000~1 500倍液灌根。

(5)药剂拌种。用25%对硫磷微胶囊缓释剂拌种或50%辛硫磷微胶囊缓释剂拌种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拌种。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材料为金龟子成虫和幼虫标本,蝼蛄的不同虫期标本,地老虎的各类标本,金针虫的各类标本。

1.2 工具

工具为手持放大镜、体视显微镜、泡沫塑料板、镊子、解剖针、蜡盘。

2.任务实施步骤

2.1 蛴螬类的形态观察

观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的成虫和幼虫标本,应特别注意观察幼虫头部的刚毛和臀节上的刺毛。蛴螬的体形肥大、弯曲呈“C”形,大多为白色,有的为黄白色。

2.2 蝼蛄类的形态观察

观察东方蝼蛄、非洲蝼蛄的不同虫期标本,可见其前足为开掘足。前翅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纵折伸过腹末端如尾。产卵器不发达。

2.3 地老虎类的形态观察

观察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的各类标本。可见其成虫后翅脉发达,和其他脉一样粗细,中足胫节有刺。

2.4 金针虫类的形态观察

观察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的各类标本。可见其幼虫多为黄褐色,体壁坚硬、光滑,体形似针。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7-4所示。

表7-4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

img187

思考问题

(1)常发生的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种类有哪些?为害特征如何?

(2)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3)园林植物地下害虫有哪些习性?如何利用这些习性诱杀?

(4)怎么防治园林植物地下害虫?

拓展提高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方案

1.影响地下害虫为害的因素

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土壤的质地、含水量、酸碱度、圃地的前作和周围的花木等情况有密切关系。

2.观赏植物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

地下害虫的特点是长期潜伏在土中,食性很杂,为害时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防治时应抓住时机,采取综合防治。

2.1 农业防治

翻耙整地,精耕细作;合理使用肥料;种植诱集作物;铲除杂草,清洁田园;人工捕捉幼虫、成虫。当害虫的数量少时,可根据地下害虫的各自特点进行捕杀。

2.2 诱杀

(1)黑光灯诱杀。

(2)利用蝼蛄类趋向马粪的习性,可在圃地内挖垂直坑放入鲜马粪诱杀,还可在圃地栽蓖麻诱集金龟子成虫。

(3)糖醋液诱杀。在春季将糖、醋、水按1∶3∶10的比例配成糖浆,将0.5的90%的美曲膦酯溶液放入盘中,于晴天的傍晚放在草坪内的不同位置诱杀。

(4)毒饵诱杀。每亩用碾碎炒香的米糠或麦麸5kg,加入90%的美曲膦酯50g及少量水拌匀,或者用50%的甲胺磷乳剂60g混匀,傍晚撒于花木幼苗旁,对蝼蛄类、地老虎类的防治效果很好。

(5)毒草诱杀。当小地老虎达高龄幼虫期(4龄期)时,将鲜嫩草切碎,用90%美曲膦酯或50%辛硫磷或50%甲胺磷500倍液喷洒后,每亩用毒草10~15kg,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附近,进行诱杀,对减轻花木幼苗受害有很好的效果。为了减少蒸发,可在毒草上盖枯草。

2.3 生物防治

金龟子的捕食性天敌有鸟、鸡、猫、刺猬和屁步甲。捕食蛴螬的天敌有食虫虻幼虫。寄生蛴螬的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螨、寄生蝇。目前,对蛴螬防治有效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绿僵菌,它的防治效果达9%。应用乳状杆菌,可使某些种类的蛴螬感染乳臭病而致死。

用蓖麻叶1kg,捣碎,加清水10kg,浸泡2h,过滤,在受害区喷液灭杀金龟子。将侧柏叶晒干磨成细粉,随种子施入土中,可杀死金龟子幼虫。

2.4 药物防治

(1)播种前处理。土壤处理:整地前用40%甲基异柳磷或3%地虫净或呋喃丹颗粒或5%的辛硫磷颗粒均匀撒施地面,随即翻耙使药剂均匀分散于耕作层,既能触杀地下害虫,又能兼治其他潜伏在土中的害虫。

(2)苗前处理。在春播花卉种子出苗前,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1kg,拌干细土30 kg,均匀撒于地边沟内的杂草上,可药杀刚出土的金龟子。

(3)生长季处理灌根。幼虫盛发期用50%辛硫磷600倍液或90%晶体美曲膦酯800倍液或50%二嗪农乳油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800倍液或25%乙酰甲胺磷800倍液灌根,8~10d灌一次,连续灌2~3次,对消灭地下害虫的幼虫有良效。

任务5 园林植物草坪主要害虫防治技术

知识点:了解园林植物草坪害虫的种类、外部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掌握草坪害虫的防治方法。

能力点:能准确识别草坪害虫,并能根据其发生规律制订草坪害虫的防治方案。

任务提出

草坪是一个小生物群落,栖息了多种有害昆虫,严重影响草坪质量。害虫在草坪上主要是采食草坪草,传播疾病,为害植物。同时,草坪作为一类特殊的植物产品,一旦感染害虫,其观赏价值将会部分或全部丧失,在经济效益、观赏效果及生态效应等方面将会大打折扣。那草坪上常发生的害虫都有哪些呢?怎样才能防止其对草坪的破坏和为害呢?

任务分析

草坪害虫主要是通过咀嚼和刺吸方式来采食草坪草的。它们直接吞食草坪草的组织和汁液,从而抑制草坪草的正常生长。随着我国草坪的大面积发展及管理强度的增加,草坪害虫成了制约草坪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控制好草坪害虫,是草坪养护管理成败的关键。

任务实施的相关专业知识

1.黏虫认知

1.1 分布与为害

黏虫是世界性分布的、对禾本科植物为害极大的害虫,在我国分布也较广。黏虫的幼虫危害性较大,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大量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甚至将整片的草地吃得干干净净,能为害黑麦草、早熟禾、剪股颖和高羊茅等多种草坪草。

1.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mm,体为灰褐色至暗褐色。前翅为灰褐色或黄褐色。环形斑与肾形斑均为黄色,在肾形斑下方有1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后翅基部为淡褐色并向端部逐渐加深。老熟幼虫体长约38mm,圆筒形,体色多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1.3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多代,从东北的2~3代至华南的7~8代,并有随季风进行长距离南北迁飞的习性。成虫有较强的趋化性和趋光性。黏虫喜欢较凉爽、潮湿、郁闭的环境,高温、干旱对其不利。

1.4 防治方法

(1)清除草坪周围杂草或于清晨在草丛中捕杀幼虫。

(2)利用灯光诱杀成虫,或者利用成虫的趋化性,可用糖醋液诱杀,即将糖、酒、醋、水按2∶1∶2∶2的比例混合,加少量辛硫磷。

(3)初孵幼虫及时喷药,喷洒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者用每克菌粉含100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菌粉或青虫菌菌粉2000~3000倍液喷雾。

2.草地螟认知

2.1 分布与为害

草地螟在我国北方普遍分布,食性广,可为害多种草坪禾草。初孵幼虫取食幼叶的叶肉,残留表皮,并非常喜欢在植株上结网躲藏,在草坪上称为“草皮网虫”,3龄后食量大增,可使草坪失去应有的色泽、质地、密度和均匀性,甚至造成光秃,降低观赏和使用价值。

2.2 识别特征

成虫体较细长,长9~12mm,全体为灰褐色;前翅为灰褐色至暗褐色,中央稍近前缘有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淡黄色或淡褐色斑,翅外缘为黄白色并有一串淡黄色小点组成的条纹;后翅为黄褐色或灰色,沿外缘有两条平行的黑色波状纹。老熟幼虫体长16~25mm,头部为黑色。

2.3 生活习性

草地螟一年发生2~4代。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很强,有群集性和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幼虫发生期为6—9月。幼虫活泼、性暴烈、稍被触动即可跳跃,高龄幼虫有群集和迁移习性。幼虫最适发育温度为25~30℃,高温多雨年份危害严重。

2.4 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利用成虫白天不远飞的习性,用拉网法捕捉。

(2)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或者用每克菌粉含100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菌粉或青虫菌菌粉2 000~3 000倍液喷雾。

3.稻纵卷叶螟认知

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是以为害禾本科草坪叶片为主的重要迁飞性害虫。

3.1 形态特征

雌蛾体长8~9mm,体翅为黄褐色,前翅前缘为暗褐色,外缘有暗褐色宽带。老熟幼虫体长14~19mm,淡黄绿色。蛹长9~11mm,细长,呈纺锤形,末端尖,棕褐色。

3.2 发生规律

在我国从北到南一年发生1~11代,长江中下游以南至秦岭以北一年发生5~6代。幼虫活泼,遇惊跳跃后退,吐丝下坠脱逃,末龄幼虫多在植株基部的枯黄叶片或叶鞘内侧吐丝结茧化蛹。主要天敌有赤眼蜂、绒茧蜂、蜘蛛、瓢虫、白僵菌等。

3.3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在产卵期释放赤眼蜂,每公顷30万头;或在卵孵化期每公顷用Bt乳剂3000mL,兑水750L均匀喷雾。

(2)化学防治。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均匀喷雾。

4.蝗虫认知

蝗虫属直翅目、蝗总科。蝗虫食性杂,可取食多种植物,但较嗜好禾本科和莎草本植物,喜食草坪禾草,成虫和蝗蝻取食叶片和嫩茎,大发生时可将寄主吃成光秆或全部吃光。

4.1 形态特征

(1)东亚飞蝗。雄成虫体长33~48mm,雌成虫体长39~52mm,有群居型、散居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体为灰黄褐色(群居型)或头、胸、后足带绿色(散居型)。

(2)短额负蝗。成虫体长21~32mm,体色多变,从淡绿色到褐色和浅黄色都有,并杂有黑色小斑。

4.2 生活习性

(1)东亚飞蝗。北京以北一年发生1代,黄海、淮海流域一年发生2代,南部地区一年发生3~4代,均以卵在土中越冬。

(2)短额负蝗。一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成虫、若虫大量发生时,常将叶片食光,仅留秃枝。初孵若虫有群集为害习性,2龄后分散为害。

4.3 蝗虫防治方法

(1)药剂喷洒。发生量较多时可采用药剂喷洒防治,常用的药剂及用量为:3.5%甲敌粉剂、4%敌马粉剂喷粉,30kg/hm2;40.7%毒死蜱乳油1 000~2 000倍液。

(2)毒饵防治。用麦麸100份+水100份+50%辛硫磷乳油0.15份,混合拌匀,22.5 kg/hm2;也可用鲜草100份切碎加水30份拌入50%辛硫磷乳油0.15份,112.5kg/hm2。随配随洒,不能过夜。阴雨、大风、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使用。

任务实施

1.材料及工具的准备

1.1 材料

材料为当地草坪常发生的害虫标本(如成虫、卵、幼虫、蛹等)、为害状标本、临时采集的新鲜标本、挂图等。

1.2 工具

按组配备双目体视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等工具。

2.任务实施步骤

4~6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对供试草坪植物各种害虫标本进行观察识别。

2.1 咀嚼式口器食叶害虫的形态及为害状识别

肉眼识别黏虫、斜纹夜蛾、草地螟、蝗虫、蜗牛、蛞蝓等害虫的形态及为害状,对照挂图或结合现场识别咀嚼式口器食叶害虫的为害状。

2.2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形态及为害状识别

肉眼识别蚜虫类、叶蝉类、飞虱类、盲蝽类、叶螨类等害虫的形态及为害状,对照挂图或结合现场识别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状。

2.3 地下害虫的形态及为害状识别

肉眼识别蝼蛄类、蛴螬类、金针虫类、地老虎类等害虫的形态及为害状,并对照挂图或结合现场识别地下害虫的为害状。

2.4 线虫的形态及为害状识别

肉眼识别线虫的形态及为害状,并对照挂图或结合现场识别线虫的为害状。

任务考核

园林植物草坪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如表7-5所示。

表7-5 园林植物草坪害虫防治技术任务考核单

img188

思考问题

(1)简述黏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2)简述蝗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3)草坪害虫的发生受哪些因素影响?

(4)简述草坪害虫的分类、为害方式及为害状。

(5)影响草坪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拓展提高

草坪害虫的防治措施

1.草种检疫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冷季型草种是从国外引进的,传入危险性害虫的风险很大,因而必须加强草种检疫。草坪草的检疫性害虫有谷斑皮蠹、白缘象、日本金龟子、黑森瘿蚊等。

2.建植措施

(1)选用抗虫草种(品种) 如多年生黑麦草品种为近来培育的抗虫新品种。

(2)利用带有内生真菌的草坪草草种和品种 内生真菌主要寄生在羊茅属和黑麦草属植物体内,可产生对植食性害虫有毒性的生物碱,这些生物碱主要分布在茎、叶、种子内。带内寄生菌的草坪草对食叶害虫有抗性,但对地下害虫效果较差。

(3)适地适草 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草种,否则草坪草生长不良,抗逆性差,也容易受到害虫的侵袭。

3.养护措施

(1)合理修剪可以直接降低害虫的数量。

(2)合理、适时的灌溉可促进草坪草健康生长,避免因过干或过湿而对草坪生长不利。

(3)施肥时要考虑到氮、磷、钾的平衡,既要促进草坪健康生长又要防止草坪徒长,同时还应防止因施化肥不当引起土壤酸碱度的大幅度变化。

(4)由于枯草层可为多种害虫提供越冬场所,并降低草坪的通气性与透水性,降低草坪草活力及其抗性,因而应及时清除。一般枯草层的厚度不应超过1.5~2cm。

4.生物防治

(1)利用草坪或其周围区域的天敌如草蛉、瓢虫、寄生蜂、寄生蝇、蜘蛛、蛙类、鸟类等来消灭害虫。

(2)能使昆虫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及线虫等。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前三类。常见药剂有苏云金杆菌(细菌NN)、白僵菌(真菌NN)、核多角体病毒(病毒制剂)、斯氏线虫、微孢子虫等。

学习小结

img189

目标检测

一、填空题

(1)金龟甲的幼虫肥胖,(  )型弯曲,有(  )胸足,俗称(  );叩甲的幼虫多为(  )色,体壁(  )、光滑,体形似(  ),俗称(  );尺蛾的幼虫仅在第6腹节和末节上各具(  ),行动时,弓背而行,如同以手量物,俗称(  )。

(2)观赏植物食叶害虫的种类很多,除鳞翅目的蛾、蝶类幼虫外,还有鞘翅目的(  )、(  )、(  )、(  )、(  );膜翅目的(  );直翅目的(  )。

(3)毒蛾类幼虫体多具(  )毛,腹部第6~7节背面有(  ),有(  )为害的习性。

(4)芫菁科的1龄为(  )型,行动活泼;2~4龄和6龄为(  )型;5龄为(  )型。

(5)叶蜂类幼虫体表光滑,多皱纹,腹足(  )对,无(  )。

(6)常见的吸汁类害虫有同翅目的(  )、(  )、(  )、(  )、(  ),半翅目的(  ),缨翅目的(  )。此外,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的(  )也常划入吸汁类害虫。

二、选择题

(1)下列害虫中,(  )是卷叶或缀叶为害的。

A.黄刺蛾  B.马尾松毛虫  C.香蕉弄蝶  D.黄杨绢野螟

(2)下列害虫中,成虫和幼(若)虫都为害植物叶片的有(  )。

A.柳蓝叶甲  B.铜绿丽金龟  C.短额负蝗  D.樟叶蜂

(3)下列刺蛾中,在地下结茧的有(  )。

A.黄刺蛾  B.扁刺蛾  C.褐边绿刺蛾  D.褐刺蛾

(4)下列蛾、蝶类成虫中,白天活动的有(  )。

A.柑橘凤蝶  B.曲纹紫灰蝶  C.斜纹夜蛾  D.重阳木锦斑蛾

(5)下列害虫对糖醋酒液有趋性的是(  )。

A.东方蝼蛄  B.小地老虎  C.斜纹夜蛾  D.白星花金龟

三、判断题

(1)芫菁科的成虫和幼虫都是食叶害虫。(  )

(2)黏虫有迁飞习性。(  )

(3)利用东方蝼蛄对香甜物质的趋性,可以用糖醋酒液进行诱杀。(  )

(4)天牛类枝干害虫为害时常可在蛀孔周围发现大量的虫粪。(  )

(5)蛴螬、金针虫在土壤中的活动会应土温的变化而上下移动。(  )

(6)小蠹的坑道是由成虫、幼虫钻蛀为害形成的。(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