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植物系统分类法

植物系统分类法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植物系统分类是各种应用植物学科的基础,也是研究园林植物学科所应具备的基础,我们将在第二节做进一步的介绍。园林植物实用分类法,是以植物系统分类法中“种”为基础,根据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及其综合特性,将各种园林植物主观地划归不同的大类。

3 园林植物的分类

园林植物的种类极多、范围甚广,不仅包括有花植物,还有苔藓和蕨类植物,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植物的总种数达50余万种,原产我国的高等植物有3万种以上。当然,目前园林中栽培利用的园林植物仅为其中很小部分,大量的种类尚未被认识与利用。面对如此浩瀚的种类,必须首先有科学、系统的识别和整理的分类,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它们。

各种园林植物大都是来自人们对野生植物长期的人为选择、引种驯化的结果。尽管它们在形态、习性、用途等方面千差万别,但总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性和本质上的必然联系。通过适当的分类,尤其是植物系统分类,可以探索植物进化演变的历史,揭示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为我们在育种、繁殖、栽培、应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许多亲缘关系相近的种类,常有相同的地理起源,相同的环境要求与生态习性,相同的病虫害以及相同的生理与细胞学特点等,可据此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栽培管理措施;某些亲缘相近的种间,有着相似的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一致的生理代谢特点,亲和力大,易于相互杂交与嫁接。

遵循不同的分类方法,把众多的园林植物分门别类,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和植物配置,为我们快速、直观、正确地选用合适的园林植物种类提供方便。例如,垂直绿化应在主要为藤蔓习性的科属中选择种类;多数针叶树种四季常青,树冠尖塔形,适用于庄严、肃穆的场合;木兰科、蔷薇科以及豆目三科等大量种类花相美观,色彩斑斓,适合用作观花植物。

随着地区间、国际间种质资源交流日益频繁,园林植物种类的正确鉴定、识别与分类,也是保证种苗顺畅流通和商品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因此,园林植物的分类不仅是培育、应用园林植物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园林植物的前提,具有理论上与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3.1 园林植物分类的方法

园林植物具有种类繁多、习性各异、生态条件复杂以及栽培技术不一等特点。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园林植物采用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每一种分类方法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各国学者、专家间的观点既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至今仍没有一种统一的公认的园林植物分类方法。

总的来说,园林植物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植物系统分类法,二是园林植物实用分类法。植物系统分类法,也称植物分类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研究和描述植物变异,探讨这种变异的因果关系,并对植物进行鉴定、命名、分类,建立自然分类系统,按门、纲、目、科、属、种等主要分类单位,依照一定的阶层系统排列,将各种植物分门别类。植物系统分类是各种应用植物学科的基础,也是研究园林植物学科所应具备的基础,我们将在第二节做进一步的介绍。

园林植物实用分类法,是以植物系统分类法中“种”为基础,根据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及其综合特性,将各种园林植物主观地划归不同的大类。常见的是根据生长习性的不同,将园林植物分为木本的观赏树木和草本的花卉两大类,然后再进一步细分。例如观赏树木又可分为乔木类、灌木类、藤蔓类,花卉又分为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水生花卉等;按主要的观赏性状分类,可大致分为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观形类、观茎类、芳香类及其他等;按主要的园林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风景林木类、防护林类、行道树类、孤散植类、垂直绿化类、绿篱类、造型类及树桩盆景、盆栽类、花坛类、盆花类、地被类、室内绿化装饰类等。此外,还有按环境条件要求的分类,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按自然分布的分类,按栽培方式的分类,等等。这些分类都是从某一方面出发对园林植物进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表明园林植物在各种分类方法中的地位及用途,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这些分类方法遵循的分类依据较为单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难免顾此失彼,性状又常彼此交叉重叠,受人为主观意志支配较大,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其局限性与片面性。

3.2 植物系统分类法

植物系统分类法是依照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和进化过程,把所有植物种类排列到一个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由高到低的分类等级单元组成的阶层系统中。

3.2.1 物种的概念

物种又简称为“种”(species),它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但对于物种的概念,分类学家之间的认识并未完全同一,存在着许多的争论。目前较为被接受的概念是:“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类群,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之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与种之间有明显界限,除了形态特征的差别外,还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异种之间不能交配产生后代,即使产生后代也不能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种”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它又不是绝对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它在长期的种族延续中是不断地产生变化的。所以在同一种内会存在具有差异的种下类群,分类学家依照这些差异的大小,又在“种”下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一般来说,“亚种”是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的“种”内变异类群;“变种”是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的“种”内变异类群。“变型”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重瓣或单瓣,毛被的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等等。

此外,在园林、农业、园艺等应用科学及生产实践中,还存在大量由野生植物经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种类。这类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可称为该种植物的“栽培品种”(cultivar)。

3.2.2 分类等级及分类系统

要形成一个分类系统,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分类等级(阶层)。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如表3.1:

表3.1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

按照上述的等级次序,植物分类学家即以“种”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然后集合相近的种为“属”,相近的属为“科”,相近的科为“目”,进而集目为纲,集纲为门,集门为界,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由于分类学家们对于植物亲缘关系的观点和进化观点不一,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系统。目前,我国较常用的有下列两个系统:

(1)恩格勒(A.Engler)系统 这个系统是以假花学说为依据,有德国的恩格勒的两部巨著,即《植物自然分科志》(1887—1899)和《植物分科志要》(1924)而建立的。其后Diels (1936),Hans Melchier(1964)又做了许多修改。恩格勒系统较为稳定、实用,因此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北方多采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均采用该系统。

(2)哈钦松(J.Hutchinson)系统 该系统是以真花学说为依据,由英国的哈钦松在其著作《有花植物志》(1926和1934)中建立的。许多学者认为哈钦松系统以多心皮植物为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较为合理,我国南方,如广东、云南的标本室和书籍均采用该系统。

此外,较为著名的分类系统还有塔赫他间(Takhtajan)系统、克郎奎斯特(Croquist)系统、佐恩(F.Thorne)系统和达格瑞(R.Dahgren)系统等。

3.2.3 植物的命名

给植物一个名称,是人类社会历史之初就自然地开始了的,它是人们用以交流对植物的认识、生产和利用的经验的特定信息载体。但是,每一种植物,各国均有不同的名称,即使在同一国内,各地的叫法亦常常不同。例如玉兰,在湖北叫应春花,浙江叫迎春花,河南叫白玉兰,江西叫望春花,广东叫玉堂春。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必然造成混乱,阻碍科学的发展。为了科学上的交流和生产利用上的方便,作出统一的名称非常必要。

在国际上,是以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ICBN)规定确定的植物学名(scientific name)作为国际通用的标准的植物名称。一个种的学名必须符合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即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一律小写。完整的学名还要求在双名法之后附上命名人(姓氏缩写)。例如,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有些植物的学名是由两个人命名的,则应在二人姓氏之间加上连词“et”或“&”;如果某种植物是由一个人命名但由另一个人代为发表的,则应在原命名人姓氏与代发表人姓氏之间加一介词“ex”。其他命名法详细规定可进一步参考有关的植物分类学书籍。

种以下的亚种、变种、变型等的学名,则在种名之后加上等级的缩写字“ssp.”“var.”“f.”等,再写上该亚种(变种、变型)加词和命名人。例如,红玫瑰的学名为Rosa rugosa Thumb.var.rosea Rehd.

栽培品种的学名,可参照《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ICNCP)。1995年版的法规规定,种名后将品种加词用大写或正体写于单引号内(即用单引号(‘…’)将品种加词括起来),首字母均要大写,其后不必附命名人。双引号(“…”)和缩写“cv.”“var.”均不能用于品种名称中表示加词。例如,绒柏(日本花柏的一个栽培品种)的学名为Chamaecyparis pisfera‘Squarrosa’。

中文名的统一远没有学名的统一这么顺利。在这里,我们认为中文名是指得到《中国植物志》等国内权威著作认可的正式的中文名称。中文名和学名是一对一的关系,每种植物只有一个学名和一个中文名。当然,它还可以有相应的英文名和不同的地方名或俗名。但在正式发表的研究文章必须使用正确的学名和中文名,以免混乱。

3.3 实用综合分类法

目前,没有哪一种分类方法是十全十美的,总有互相交叉,顾此失彼的地方。没有哪一个分类系统是完整的、终结的,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教材采用以园林植物的主要园林用途为主,结合其生长习性和观赏特性的综合分类法,取长补短,即便于区分,更有利于实用。

按这种分类法我们将园林植物分为以下15类:

3.3.1 绿荫树类

绿荫树类包括庭荫树、园景树和行道树等三类。在园林应用中,这三类树种往往是相通的,如榕树、樟树等均为优良的园景树、庭荫树和行道树,因此,为节省篇幅,避免重复,我们把它们归在一类。

庭荫树是指栽植于园林绿地中以其绿荫供游人纳凉防晒为主要目的,兼具观赏价值的树种。庭荫树应选择树冠宽广、整齐美观、枝叶浓密;花果香艳,而无恶臭;树干光滑,而无棘刺的树种。南方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如蝴蝶果、人面子;北方则以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为主,如银杏、刺槐。园景树又称为独赏树、孤植树或赏形树,指栽植于园林绿地中常独立成为中心景物(或视觉焦点),主要表现树木体形之美的树种。园景树应选择树体高大雄伟,树形优美而具特色者,如圆锥形、尖塔形、垂枝形、圆柱形等,且寿命较长的树种,针叶树类与阔叶树类均可,如雪松、尖叶杜英。在配植方面上,庭荫树多植于路旁、池边、廊、亭前后或与山石建筑相配,或在局部小景区三、五成组地丛植,形成有自然情趣的布置;亦可在规整的有轴线布局的地区进行规则式配植。园景树则常配植于广场中心、道路交叉路口或坡路转角处。在园景树的周围应有开阔的空间,最佳的位置是以草坪为基底以天空为背景的地段。行道树是指栽植于园林绿地的道路系统中以美化、遮阴、防护和保护路面为主要目的的树木,如悬铃木、槐等。

本章分针叶绿荫树和阔叶绿荫树两大类进行论述。针叶树以其叶多细窄坚韧而得名。为使学生具有分类系统和进化的概念,属于裸子植物的苏铁纲和银杏纲的植物也放在该节中介绍。阔叶树以其叶片宽阔,叶形多样而得名。在阔叶树中,有不少种类是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的植物,如鹅掌楸、喜树。在城市园林中,阔叶树以其庞大的树冠、翠绿的叶色、优雅的花姿、艳丽的花色、多样的果实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3.3.2 观赏棕榈类

棕榈类是指棕榈科的观赏植物。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乔木、灌木或藤本。干常不分枝,单干或丛生,常覆以残存的老叶柄基部或叶脱落后留有环状痕迹。叶常聚生于茎顶或在攀援种类中散生于茎上,羽状或掌状分裂。棕榈类的树型、叶姿优美,具有热带风情。而且抗性强、落叶少、易管理。因此,棕榈科植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受到普遍的喜爱,不少种类已成为优良的绿化美化树种。也有不少种类可作盆栽观叶应用。园林中常可见到大王椰子、假槟榔、鱼尾葵、董棕、丝葵、椰子、酒瓶椰子、三角椰子Neodypis decaryi、霸王榈、狐尾椰子、槟榔、棕榈、蒲葵、国王椰子、金山葵、阔叶假槟榔、长叶刺葵、桄榔、海枣、软叶刺葵等。

3.3.3 观赏竹类

观赏竹类是指以禾本科中有明显观赏价值的竹类植物。竹类为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依竹竿的生长方式不同,亦可将竹类分为丛生竹和散生竹。丛生竹的竹竿密集成丛,而散生竹常在地面形成散生的竹竿。竹类的竹竿挺拔秀丽,枝叶潇洒多姿,形态多种多样,且四季青翠,姿态优美,幽雅别致,情趣盎然,独具风韵。竹类虽经严寒而不凋,素与松、梅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具有高尚的气质。自古迄今,广泛被配植于庭园,或于墙边角隅,置瘦石二三坑,植修竹数竿,以粉墙为背,再以洞门框之,甚为别致;或以竹为主景,创造各种竹林景观。南方园林中常用的竹类有青丝黄竹、青皮竹、佛肚竹等。

3.3.4 风景林木类

风景林木类是指栽植于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城市绿化隔离带、动植物园等风景林区,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和群体景观的一类乔木树种。风景林木的栽植区域对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影响较大,其主要功能偏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风景林木类以体现地带性植被特色的乡土树种为主,如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地带的木荷、醉香含笑、红锥、红楠、樟树、枫香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的红花荷、格木、异叶翅子树、藜蒴、壳菜果等。在配植上,常采用单树种或多树种丛植、群植、林植等方式。在进行树种间的配置时,须充分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及功能,如生长的速度、对光线的需求、花期、果期等,力求在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3.3.5 花灌木类

花灌木通常指有美丽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艳丽的果实的灌木和小乔木。本类型的园林植物在园林中应用广泛,具有多种用途。在配植应用的方式上多种多样,可以孤植、对植、丛植、列植、或修剪整形应用于园林中。花灌木在园林中不但能独立成景而且可为各种地形及设施物相配合而产生烘托、对比、陪衬等作用,例如植于路旁、坡面、道路转角、坐椅周边、岩石旁,或与建筑相配作基础种植用,或配植湖边、岛边形成水中倒影。花灌木可依其特色布置成各种专类花园,亦可依花色的不同配植成具有各种色调的景区。有些可作园景树兼庭荫树,有些可作行道树,有些可作花篱或地被植物用。在南方常用花灌木有:梅花、桃花、樱花、桂花、月季、山茶、杜鹃、茉莉、茶梅、洋金凤、黄槐、金丝桃、含笑。北方常用的花灌木有连翘、玉兰、锦带花、丁香、牡丹、木芙蓉、紫珠、火棘、枸骨等。

3.3.6 绿篱和绿雕塑类

绿篱植物是指成列或成行地栽植,常通过人工修剪以形成一定的外形,充当篱笆、屏障、防风固沙等功能的植物。绿雕塑植物是指对孤植、列植或群植的植物进行整形修剪,以形成各种几何形状或动物外形,用来美化环境,供人们观赏的植物。传统绿篱的功能,主要是起到围护土地、防止侵入、屏障视线、遮蔽强光、降低气温、减弱风速、减低噪音、彰显庭园美景、遮蔽建筑基础、增加绿色景观的作用。在现代城市的道路绿地中,常在中央分隔带栽植绿篱,以阻挡对面车辆的眩光,增进行车安全;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篱则起到安全与绿化的作用。常用的树种有山指甲、福建茶、九里香、驳骨丹、宝巾、假连翘、栀子、海桐、尖叶木樨榄、红背桂、黄榕、大红花、四季米仔兰等。

3.3.7 藤蔓类

“藤”泛指植物的匍匐茎和攀援茎;“蔓”指的是蔓生植物的茎枝;藤蔓类植物就是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的总称。藤蔓植物的特点是生长迅速,具有深扎的根系和细长而坚韧的茎蔓,依靠特殊的攀援器官或本身的缠绕特点向上或向四周生长。藤蔓植物可提供阴蔽、降低温度、营造休闲空间;覆盖地表和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和减缓覆盖面温度变化。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藤蔓植物主要应用于花架、棚架以及庭石、实体围墙、高架桥、建筑物等墙面的垂直绿化,也可栽植于建筑物或挡土墙的顶部,让其悬垂生长。常用的树种有紫藤、凌霄、络石、爬山虎、常春藤、薛荔、葡萄、金银花、铁线莲、素馨、炮仗花等。

3.3.8 一二年生花卉类

一二年生花卉包括三大类:一类是一年生花卉,这类花卉一般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通常在春天播种,夏秋开花结实,然后枯死,如鸡冠花、百日草、半支莲等;另一类是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通常在秋季播种,次年春夏开花,如须苞石竹、紫罗兰等;还有一类是多年生作一二年生栽培的花卉,其个体寿命超过两年,能多次开花结实,但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第二次开花时株形不整齐,开花不繁茂,因此常作一二年生栽培,目前许多重要的一二年生草花均属此类,如一串红、金鱼草、矮牵牛等。

3.3.9 宿根花卉类

宿根花卉是指生活多年而没有明显木质茎的植物。宿根花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①落叶性宿根花卉:耐寒性花卉冬季地上茎叶全部枯死,地下部分进入休眠状态。其中大部分种类的耐寒性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可以露地过冬,春天再萌发。②常绿性宿根花卉是指冬季茎叶仍为绿色,但温度低时停止生长,呈半休眠状态。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的种类繁多,在园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著名的宿根花卉及球根花卉以其绚丽多姿的花形、丰富多彩的花色组成了各类植物专类园,如鸢尾园、菊园、兰圃、水仙园等。此外,宿根、球根花卉还可用来布置缀花草坪、庭院、街道、居住区。

3.3.10 球根花卉类

球根花卉是指地下部分肥大呈球状或块状的多年生草本花卉。依地下肥大部分特征的不同,分成球茎类、鳞茎类、块茎类、根茎类、块根类,其中球茎类的地下茎呈球形或扁球形,外被革质外皮,内部实心,质地坚硬,顶部有肥大的顶芽,侧芽不发达,如唐菖蒲、仙客来;鳞茎类的地下部分极短缩,形成鳞茎盘,如朱顶兰、百合、郁金香;块茎类的地下茎呈不规则的块状或条状,新芽着生在块茎的芽眼上,须根着生无规律,如大岩桐、花叶芋等;根茎类的地下茎肥大呈根状,肉质有分枝,具明显的分枝,具明显的节,每节有侧芽和根,每个分枝的顶端为生长点,须根自节部簇生而出,如美人蕉、姜花等;块根类的主根膨大呈块状,外被革质厚皮,新芽着生在根茎部分,根系从块根的末端生出,如大丽花。

3.3.11 仙人掌与多浆植物类

多浆植物是指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或森林中,植物中茎、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呈现肥厚而多浆的变态状植物类型。全世界多浆植物包括了50多个科共约1万余种,其中仅仙人掌科就有140余属2 000种以上。在分类上,它们包括仙人掌科与番杏科的全部种类及景天科、大戟科、龙舌兰科、百合科、萝摩科的相当一部分种类,此外在菊科、凤梨科等中也有一部分。在多浆植物中,其中仙人掌科的多浆植物种类较多,除个别种类外,多原产在南、北美洲热带、亚热带大陆及附近岛屿,多生于干旱的环境,部分种类生于森林中;且它们具有刺座这一特有的结构,故常将仙人掌科植物从多浆植物中单列出来。这一类植物生态特殊,种类繁多,体态清雅而奇特,花色艳丽而多姿,颇富趣味性。

3.3.12 水生花卉类

水生花卉是指生长于水中、沼泽地或湿地的观赏植物。水生花卉长期对水生或湿生环境的适应,在形态、生态习性上都表现与中生植物有所不同,因而要求的栽培措施也有所不同。水生花卉分为4个不同的类型:挺水类、浮水类、漂浮类和沉水类。这类植物其根系扎于水下泥土中,茎叶沉于水中。

水生花卉大多数都喜欢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干燥,一旦失水,植株极易死亡。沉水类还要求较好的水质,水的透明度差,会影响生长。

3.3.13 草坪与地被植物类

草坪与地被植物同属于地面覆盖植物范畴,是组成绿色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草坪植物是指一些适应性较强的矮性禾草。目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草坪植物绝大多数都是属于禾本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结缕草、狗牙根等,也有部分是属于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异穗苔草、白颖苔草等。它们均具有叶丛低矮而密集,具有爬地生长的匍匐茎或匍匐枝,或具有分生能力较强的根状茎的特点。地被植物则是指除草坪植物以外,紧贴地表生长的低矮植物。在园林中,地被植物常在庭石旁丛植,或在草坪内、林荫下较大面积地片植。地被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是一些多年生的低矮草本植物,如沿阶草、大叶仙茅。

3.3.14 室内观赏植物类

室内观赏植物是指主要以叶子作为观赏对象(包括部分叶和花共赏的品种),适宜室内较长期摆放和观赏的一类植物。室内观赏植物的叶片除为绿色外,很多品种还有花叶或彩叶。它们大多数原产于热带地区森林的下层,故此类植物一般对光周期不敏感,比较耐阴,喜散射光,畏直射光,喜高温多湿的气候,如马拉巴栗、澳洲鸭脚木等。

3.3.15 特色植物类

我们把具有独特观赏效果的分类群或反映地域特色的一类植物,统一归入特色植物类。其中包括常用于室内外园林的观赏蕨类、兰科花卉,以及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盆景树类。

1)观赏蕨类

蕨类植物多数原产于森林的下层,及沟边等阴湿环境下,耐阴性强。虽然没有鲜艳的花朵与美丽的果实,但其千姿百态的叶姿和四季常青的叶色,使其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优良的观叶植物。丛植、片植于室外园林或盆栽于室内观赏,均可营造出清幽、素雅、自然、野趣的氛围。桫椤、笔筒树等常作为大型盆栽布置于公共场所的大堂或内庭,铁线蕨、凤尾蕨摆设于茶几、书桌,巢蕨、鹿角蕨等作吊盆,布置室内空间或附生于大树树干上,肾蕨、翠云草等还可作为地被,配置于建筑物的内庭或公园。此外,观赏蕨类种类众多,不仅可作专类园,而且其翠绿的叶色很适合切叶,作为插花的配材。

2)兰科花卉

兰科花卉是指兰科植物中具有观赏价值的种类。兰科植物在形态、生理、生态上都有其共同性和特殊性,在栽培上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栽培类型。兰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全科约有700多属,20 000多种。

3)盆景树类

盆景指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加工,在盆钵中集中、典型地表现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同时以景抒情,创造深远的意境,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盆景以自然物本身为主要材料,具有天然的神韵和生命的特征,它能够随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根据创作材料、表现对象及造型特征,把盆景分为桩景类(即树桩盆景)、山水类(即山水盆景)和树石类(即水旱盆景)三大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