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珠江二角洲断块的划分及特征

珠江二角洲断块的划分及特征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江断裂为最活跃的弱活动断裂,共发生大于4.75级地震5次,最大震级5.5级。现代调查成果表明,珠江二角洲存在切割晚更新世甚至全新世的断裂。上述估算表明,珠江二角洲内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降量南部地区大于北部地区,可能反映了二角洲所在的地块存在自北向南掀斜的趋势。

受南海扩张的影响,珠江二角洲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3组断裂,它们不仅控制二角洲的外部轮廓,同时也控制着河道延伸方向、古海岸线第四系沉积物的展布。珠江二角洲受3组断裂的切割,形成多个垂向上具有不同运动方向或运动速率的断块(见图3-23),新构造运动以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要特征。

(一)断裂活动

根据历史地震、地质和地貌特征、大地水准测量、卫星影像、热泉、地球物理及钻孔资料分析,珠江二角洲地区发育的3组断裂在近代地质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以西江断裂为例,地貌上控制了西江河谷的发育和二角洲的西界,第四系等厚线沿西江呈北西向长条带状延伸。断裂两盘显示出差异运动,导致北东盘阶地发育,南西盘阶地不发育。磨刀门水道断层泥最新年龄(2.34 ±0.15) ×104a,鸡啼门水道的破碎带最新断代2.5×104a,垂直错动达6m。垂直形变速率自北向南增强,北段高要金利附近为0.51mm/a,中段南海九江附近为0.86mm/a,南段灯笼沙附近为4.86mm/a。断层气(氡气)异常峰值超过异常下限值2倍左右。西江断裂为最活跃的弱活动断裂,共发生大于4.75级地震5次,最大震级5.5级。

现代调查成果表明,珠江二角洲存在切割晚更新世甚至全新世的断裂。在珠江二角洲五桂山南麓发现的两个断层剖面显示第四纪地层被切割,通过对二角洲第四系的分析和对比,确认五桂山南麓断裂在中、晚更新世时期是活动的,这是断裂第四纪活动的直接地质证据。综合以往研究并结合现代调查,北东向的广州-从化断裂,近东西向的二水-罗浮山断裂,北西向的西江断裂,白坭-沙湾断裂活动性较强,历史地震多发生在上述断裂周边及交会部位。另外,深圳断裂、新会-市桥断裂等近期小震活跃,也该引起足够重视。现将上述3组主要断裂的活动标志、活动特征列于表7-1。

表7-1 珠江三角洲主要活动断裂及特征一览表

续表7-1

(二) 断块差异升降运动

珠江二角洲受3组断裂的切割,形成多个垂向上具有不同运动方向或运动速率的断块。关于珠江二角洲断块的划分,张虎男(1990)、黄玉昆(1992)、陈伟光(2002)、姚衍桃(2008)等做过大量工作,综合区内主要断裂、第四系厚度、地貌特征、地震活动及地壳垂直形变把珠江二角洲划分为7个断块(5个断陷和2个断隆):西北江断陷、万顷沙断陷、东江断陷、新会断陷、灯笼沙断陷、番禺断隆和五桂山断隆(图3-23)。断块活动特征如下:

(1)早全新世(10~4ka)断块运动以抬升为主,最大速率约1.8mm/a;晚全新世以沉降为主,最大速率3~4mm/a。

(2)7个断块区的活动可大致分为较强、中等和较弱3档。其中断块活动较强的斗门断块和广州-番禺断块,早全新世平均抬升速率分别为1.03mm/a和0.85mm/a,远超过其他各区的数倍至10倍;晚全新世平均沉降速率分别是-1.65mm/a和1.33mm/a,亦明显大于其他各区。震中分布显示,4.5级以上的破坏性历史地震大多位于两个断块区周边的断裂位置。如1905年发生的5级地震位于斗门断块所处的西江断裂与澳门-二灶岛断裂交会部位,近年有报道的破坏性的史前地震也发生在二灶岛。1915年发生的4.5级地震与1372年4.5级地震则发生在广州-番禺断块周边的广从断裂与二水-罗浮山断裂交会部位。

断块活动较弱的是顺德断块和新会断块,分别是0.64mm/a,0.29mm/a和0.56mm/a,0.4mm/a。其余断块区均属中等,平均速率为上升小于1mm/a,下降大于1mm/a。

(3)上述估算表明,珠江二角洲内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降量南部地区大于北部地区,可能反映了二角洲所在的地块存在自北向南掀斜的趋势。现代地壳垂直形变观测资料显示的珠海斗门一带存在一个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的年变速为-7mm/a的沉降中心,这个现象可能就是它的一种反映。

(4)断块差异升降导致西江断裂上盘下降,整体向东西掀斜,产生2个沉陷区和地质构造活跃区。东部受挤压,且沉积速率加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