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育组断裂走向分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育组断裂走向分析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区大体上发育3组断裂,走向分别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总体来说,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以晚更新世为界,其程度先减弱后增强。并且,在整个三角洲范围内,断裂活动强弱总体趋势南强北弱,在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3组断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基底自南向北掀升的地貌格局。
断裂活动_珠江三角洲北西向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体上发育3组断裂,走向分别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其中,北东向和近东西向这两组断裂主要形成于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并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又发生过多次活动,这些断裂绝大多数为基底断裂,规模较大,在区域地形地貌演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西向断裂则比前两者年轻,主要形成于渐新世至上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在珠江三角洲的发育演化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姚衍桃等,2008)。现有钻探资料研究证明,西江断裂南段明显切穿了上更新统(Chen et al,2002;黄玉昆等,1992),此外西江断裂的次级断裂破碎带研究证实,其最后一次活动为25ka BP,且引起地壳垂直错动达6m(王业新等,1992)。

位于广州和佛山之间的西淋岗,近来发现了被抬升、掀斜及断裂切割的晚第四纪地层(张珂等, 2009);此后,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协同其他科研单位,对西淋岗断裂开展精细研究,通过探槽开挖、浅层地震探测、大比例尺地质地貌填图和第四纪地层年代测定等工作,结果表明西淋岗第四纪错断面不是构造活动形成的,而是重力失衡的结果(董好刚等,2012;王萍等,2011)。

总体来说,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以晚更新世为界,其程度先减弱后增强。根据构造演化、地貌发育和第四纪地质特征可知,新近纪以来随着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盆地张性活动的逐渐减弱,地壳垂直差异活动也随之变弱,而此前所塑造的地貌反差在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已准平原化。晚更新世后,地壳差异运动重新增强,建造了现在三角洲第四系的沉积基底,三角洲周边也广泛出露多级中更新世至全新世的阶地或台地。并且,在整个三角洲范围内,断裂活动强弱总体趋势南强北弱,在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3组断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基底自南向北掀升的地貌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