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协调度变化分析

协调度变化分析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发展质量仍是恩施市发展的首要目标。恩施市要在“五位一体”的背景下,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速度的同时,注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应重点加强恩施市城区绿化工作,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综合以上几方面,使咸丰县生态环境综合排名由全州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但经济发展排名仅为全州第六位。因此咸丰县出现基本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阶段,未来应重点发展地区经济,早日摆脱贫困。

1.全区协调度分析

在2004—2013年的研究时区内,恩施州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不协调时期向高度协调期过渡,如图6-11所示,协调度一直处于稳步上升阶段。2004—2005年恩施州处于严重不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受阻,生态环境滞后阶段,此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缓慢,GDP总量由2004年的173亿元增至2005年的180.65亿元,年增长率仅有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零增长,生态环境保存较好,森林覆盖率达到5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4%;2006—2010年恩施州处于基本协调-经济发展质量受阻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递增趋势,但社会经济发展质量递增的速度大于生态环境递增的速度,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由2006年的0.192增长到2010年的0.547,增幅为0.355,而生态环境质量由2006年的0.474增至2010年的0.631,增幅为0.157;2011—2013年是高级协调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达到同一高度。全州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皆呈上升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速度大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速度。

图6-11 恩施州耦合协调度变化图

2.各地级市协调度分析

(1)恩施市:在2004—2013年的研究时区内,恩施市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转型时期向高度协调期过渡,如图6-12所示,协调度一直处于稳步上升阶段。2004—2010年恩施市处于基本协调-经济发展质量受阻的发展阶段,2011—2013年是高级协调阶段。全市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皆呈上升阶段,经济发展质量仍是阻力,从经济发展质量子系统综合得分发现,全市的GDP总量由2004年的43.07亿元增至2013年的141.5亿元,增长了将近100亿元,经济发展规模子系统的综合得分由2004年的0.065增长到2013年的0.378,全市的整体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由2004年(0.155)增长到2013年(0.93),经济发展质量增长迅速,增长了4倍多。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却在2006年、2010年、2013年呈现负增长率,全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随着经济发展而减小。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得分由2004年的0.45增长到2013年的0.661,13年虽然增长了0.211,其中环境治理能力子系统综合得分为全州最高,但生态质量子系统增速缓慢,仅由2004年的0.1126增加到2013年的0.1399,为全州最低,因此恩施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增长缓慢。经济发展质量仍是恩施市发展的首要目标。恩施市要在“五位一体”的背景下,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速度的同时,注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应重点加强恩施市城区绿化工作,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

图6-12 恩施市耦合协调度变化曲线

(2)利川市:在2004—2013年的研究时段内,如图6-13所示,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处于转型发展时期。2013年后有趋向协调发展的态势。分时段来看,2004—2011年利川市处于转型发展的基本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为主的阶段,2011—2013年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前文分析已发现,利川市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皆呈上升阶段,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增长相对较缓慢,随着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增长率却在2008年、2011年、2013年呈现负增长率,生态质量子系统更是呈现负增长的趋势(由2004年的0.148降到2013年的0.145),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利川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均呈现衰减的态势。总体上的环境污染状况也在微弱的衰减(由2004年的0.246降到2013年的0.239),但生态质量的衰退和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滞后将是利川市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约束力。

图6-13 利川市耦合协调度变化曲线

(3)咸丰县:2004—2013年的研究时段内,咸丰县社会经济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处于不协调发展向转型发展转换时期并向高级协调时期过渡,如图614所示。分时段来看,2004—2006年咸丰县处于基本不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滞后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低(2004年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得分为0.062),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总体保存较好;2007—2012年咸丰县进入转型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阶段,2013年后有趋向协调发展的态势。如前文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依然有待提升(2013年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得分为0.454)。而从环境治理能力子系统来看,由2004年的0.113增长到2013的0.24,增长了1倍多,其中,2013年咸丰县工业废水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3.8%、100%、48.87%和100%。生态质量子系统分值为全州最高,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率、人均耕地面积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整个区域生态质量逐渐好转。从环境污染子系统来看,咸丰县在近10年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特别是加大对二氧化硫的治理,10年间减排量达到2000t以上,使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综合以上几方面,使咸丰县生态环境综合排名由全州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但经济发展排名仅为全州第六位。因此咸丰县出现基本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阶段,未来应重点发展地区经济,早日摆脱贫困。

图6-14 咸丰县耦合协调度变化曲线

(4)建始县:在2001—2013年的研究时段内,如图6-15所示,其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处于不协调发展向转型发展转换时期。分时段来看,2004—2006建始县年处于基本不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由2004年的0.109增长到2006年的0.132,区域生态环境水平总体保存较好,但增长较缓慢,2004—2006年生态质量水平子系统得分由0.143增长到0.144,仅增长了0.001,环境质量能力子系统得分由0.132增长到0.172;2007—2013年,咸丰县进入转型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度是基本协调阶段-社会经济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由2007年的0.164增长到2013年的0.465,但受制于经济总量和辐射能力,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水平依然偏低;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环境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均有明显增长。未来,建始县应保持对该地区环境高度重视的态度,将重心放在地区经济发展,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

图6-15 建始县耦合协调度变化曲线

(5)宣恩县:在2004—2013年的研究时段内,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如图6-16所示。分时段来看,2004—2006年宣恩县处于转型发展的基本不协调-社会经济滞后为主的阶段,2007—2013年处于基本协调阶段-社会经济滞后为主的阶段。宣恩县有近10年来生态环境质量出现快速上涨的趋势,生态质量与环境治理能力子系统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到2013年宣恩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排名为第二位,但宣恩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偏低,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均处于全州最低位,该地区的经济增速较慢,到2013年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为第八位。综合以上因素,宣恩县目前处于基本协调-社会经济滞后的阶段,未来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图6-16 宣恩县耦合协调度变化曲线

(6)来凤县:在2004—2013年的研究时段内,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至2008年有一个快速增长过程,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如图6-17所示,2013年后有趋向协调发展的态势。分时段来看,2004—2007年来凤县处于转型发展的基本不协调-社会经济滞后为主的阶段,2008—2013年处于基本协调-社会经济滞后阶段。来凤县从2007年开始经济发展不断增长,至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这段时间内,生态环境质量并没有因为经济发展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相反生态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恶化。说明这一时间段,政府注重经济发展,而轻视生态环境保护。从2011年开始,生态环境开始随经济发展不断上升,二者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质量的升高也使得经济增长出现新的突破。

图6-17 来凤县耦合协调度变化曲线

(7)鹤峰县:在2004—2013年的研究时段内,如图6-18所示,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虽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但处于不协调发展向转型发展转换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分时段来看,2004—2006年鹤峰县处于基本不协调-社会经济滞后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区域生态环境水平总体保存较好;2007—2013年鹤峰县进入转型发展时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测度为基本协调-社会经济滞后阶段,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发展相对较缓有待进一步提升,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弱。又因为2009年的经济发展加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质量,此时,耦合协调度降低。2011年政府开始注重环境治理和城市生态质量的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得分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耦合协调度开始增高。

图6-18 鹤峰县耦合协调度变化曲线

(8)巴东县:在2004—2013年的研究时段内,如图6-19所示,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处于不协调发展向转型发展转换时期。分时段来看,2004—2006年巴东县处于基本不协调-社会经济滞后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生态环境水平总体保存较好;2007—2009年,巴东县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测度为基本协调-社会经济滞后阶段,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经济综合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008—2011年,巴东县进入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是协调度降低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质量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降低,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进入恶性循环的发展态势。2011年以后,深入贯彻生态城镇建设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能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开始进入一个协调快速发展时期。

图6-19 巴东县耦合协调度变化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