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前瞻性对策

前瞻性对策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前瞻性对策是从城市发展的规划着眼,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对不利影响进行预测,采取具有前瞻性的措施和手段,防止城市土地对城市生态的不良影响,它属于一种预防性措施。采用反规划的城市规划思想,为城市发展预留出生态用地,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城市土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土地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二、前瞻性对策

前瞻性对策是从城市发展的规划着眼,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对不利影响进行预测,采取具有前瞻性的措施和手段,防止城市土地对城市生态的不良影响,它属于一种预防性措施。

(一)保持合理的城市人口数量,控制城市土地规模

城市化过程本身就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聚集的过程。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加,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因此,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是人口的聚集地,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城市人口又称城镇人口或城市居民,从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应包括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域或建成区内的一切人口。城市土地的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直接相关。城市人口参加城市就业,同时需要满足其生活需要,这些功能都必须通过城市土地来实现。

我国的城市人口过密化问题十分突出,而且造成城市人口过密的原因较为复杂。日本的东京和大阪是世界上公认的人口过密城市,1992年东京和大阪城市地域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2 906人——km2和11 339人——km2。而在我国,除兰州外的主要城市人口密度均超过了东京。与欧美相比,中国城市人口的过密化倾向就更为显著。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人口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称为城市人口承载力,也称城市人口环境容量。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人口规模超过了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力,必然出现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城市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为了不损害现有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就必须向外扩张,占用更多的土地作为城市土地,导致城市土地的规模随之膨胀。而自然状态下的土地都有其所承担的生态功能,城市土地对自然状态土地的占用导致这些生态功能的丧失和破坏。同时,膨胀了的城市土地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出的废物又加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负担,使城市生态系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就必须保持合理的城市人口数量,以控制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减轻或避免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的不良影响。我国1989年在《城市规划法》中明确提出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化政策。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土地标准(GBJ 137—90)》也规定了我国规划人均土地的分级指标(表3.3)。

表3.3 规划人均土地指标分级

img23

(二)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城市规划

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城市土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种传统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已显出诸多弊端。从本质上讲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土地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事实上是被动的点缀,是后续的和次级的。从而使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针对传统城市规划方法上的弊端,一些学者提出了“反规划”的城市规划思路,即: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土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土地规划;优先考虑的不是建造新的东西,而是维护原有的巨大财富:河流、绿地、山林……,建立健全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反规划”是对传统城市规划思想的逆向思维,是生态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体现。采用反规划的城市规划思想,为城市发展预留出生态用地,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城市土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美国芝加哥市及其西北部城市组成的环形城市即是反规划思想的一个例证。环形城市由芝加哥、密尔瓦基、明尼亚波利斯、圣保罗、达文波特、赛达尔雷佩兹及诸多小城镇组成,这一城市群中集中居住着1 700万人口。环形城市中心是地质历史时期未受冰川影响地区,包含山丘、林地、河流、小农场和历史遗存。这一地区已被作为自然保护地加以管理(图3.5)。这些自然保护地的存在保证了其原有的生态功能不被城市土地所破坏。

img24

图3.5 美国芝加哥西北部环形城市与“绿心”示意

作为我国目前在城市规划中普遍采用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土地标准(GBJ 137-90)》,这个标准将城市用地分为十大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其中除水域和其他用地外均属于城市土地。这一标准将城市非土地归类为水域和其他用地,而忽略了土地的生态功能。因此,这一城市用地分类没有体现出生态学的思想,这是传统城市规划思想的弊端之一。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土地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城市中除土地规划外还应该明确土地的生态功能,即生态用地的规划。

我国深圳市在城市规划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将全市城市用地划分为水源保护用地、自然生态用地、城市土地等三大类,并且明确生态控制区1 100平方公里,不进行城市建设。这是用生态学观点指导城市规划的体现。

(三)优化城市土地的结构和布局

城市土地具有多种不同的利用形式,城市土地的不同结构和布局形式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效应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城市生态建设的角度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对于城市生态有着积极的意义。

城市土地的布局应有利于土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保护和重建。例如,城市土地尽量远离对城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生态功能的敏感区域,如森林、水源地等。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减弱土地利用对土地生态功能的影响和破坏。

另外一方面,由于城市土地在建设或使用的过程中都会有废弃物的产生,这些废弃物排入城市生态系统会造成城市环境污染。为了减轻城市环境污染,同时尽量利用和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如将工业土地尽量布局于城市的下风向,城市河流的下游和环境自净能力较强的地区。

城市土地利用中各种不同用途的地类之间的空间位置和配比关系也是影响城市生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工业区的规划中,若辅以一定量的城市绿地或林地,则可以大大减轻工业用地的环境污染,有利于减轻城市土地对城市生态的不利影响。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都有助于减轻城市土地对城市生态的不利影响。

(四)构建城市土地生态系统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有机界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对立统一体,上自城市土地大气环境所能达到的空间,下至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补给范围所能包容的空间实体。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土地生态元、土地生态段和土地生态区等不同的等级单元。每一单元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都具有自己的结构,都能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城市土地生态元是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单元,在其范围内人类生活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相同的特征,是相对均质的功能区。土地生态段是比城市土地生态元高级的生态单元,是指景观相当一致的地段,是次一级单元。城市土地生态区是比城市土地生态元高级的生态单元,它是在土地生态元划分的基础上,因经济联系与社会联系相似性而形成的独具特征的各类城市土地生态元的有机组合,是环境质量和功能大体相似的城市土地生态系统。

在划分城市土地的生态单元中,要注意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生活方式等主要因素,对划分每个生态系统时要注意:

(1)每个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文化特征具有均质性,各生态单元要有差异性。

(2)生态系统要保持特殊文化特征的完整性。

(3)土地生态单元的界限要有闭合性,以明显的地物为标志物。

按上述要求,我们可以将城市的城区划分为三类大系统,16个土地生态子系统。

(1)人文类。包括:工业土地生态子系统、交通土地生态子系统、文教科研土地生态子系统、卫生医疗土地生态子系统、居住区土地生态子系统。

(2)绿地类。包括:森林公园土地生态子系统、综合公园土地生态子系统、街区公园土地生态子系统、耕地生态子系统、林地生态子系统、草地生态子系统、果园生态子系统、农田生态子系统、牧地生态子系统。

(3)水域类。包括:河流生态子系统、人工湖生态子系统。

在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建设中,要根据城市的特殊地位及具体条件,规划制定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改善土地利用中不合理的因素,治理环境污染,使城市成为有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土地生态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成为环境和经济同步发展的“生态城市”。要根据城市生态建设的要求大力增加绿地率,结合城市建设道路拓宽实现绿化系统,发展触角式小绿地,小景点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结合市容整治,可将沿街实墙改为通花墙,也可利用一些空地,改建成公共绿地;结合工业结构调整,营建花园式工厂;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果园、鱼塘生产绿地;结合修复名胜古迹,增加园林绿化面积;结合城市全民义务植树,建设公共绿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