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确保农民的权益

确保农民的权益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不少地方,国土资源系统有一部分基层的工作人员,也并不乐意接受项目任务。在隆林县石宝地土地开发项目区的青山寨,面对误解,面对气势汹汹的村民,国土部门工作人员没有采取简单的行政手段驱赶,而是耐心讲解说服。调查证明,群众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市国土资源局采纳了这个意见,及时整改把主排沟拓宽为5米,并将沟体砌成三面光的,就能同时起到排水、蓄水以及阻挡海水浸耕地的作用。

第一节 确保农民的权益

难办的好事

土地整理是实实在在利国惠民的工程,然而在其运行之初的几年,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大受欢迎。

在国家级土地开发项目——隆林县石宝地土地开发项目区的青山寨,工作人员正要开始施工,突然,有一户农民父子4人手拿锄头、镰刀,气势汹汹地冲到地里,大声地叫喊:“你们别想动这些地啊,我们的农田因为修天生桥电站全被淹没了,就只剩下那么一点荒地,我们刚想开垦,你们就想占用,还让不让人活啊!”工作人员连忙解释:“我们不是占用地,请你们看公示牌,我们就是来帮你们开垦地的工作人员!”“别说好听的,世界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你们会自己来帮我们开垦荒地?我们不信,你们赶紧走人,要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这就是土地整理项目运行之初,工作人员常遇到的现象。很多群众因为不相信土地整理的效果、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落到自己身上,因此打心眼里并不敢接受土地整理项目。部分群众不配合工作,甚至千方百计抵制,成为土地整理开始运行之初遇上的相当突出的难题。

当时虽然宣传没有全面铺开,但项目运行时,工作人员也费尽口舌向项目区群众解释,可为什么让农民如此受惠的项目,农民会不敢接受呢?

简单地认为农民素质低,理解能力低,认为他们笨,那是片面的想法。只有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着想,才会找到他们不敢接受的思想根源,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归根到底,农民担心的东西,始终就是他们依附的土地。他们顾虑重重:担心小田改大田后,能否分到土壤肥力保证的田地?担心农田整理后,土地面积形状都发生了变化,与承包证不符合,怎么办?担心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因道路、水利设施被占用耕地的能调回来吗?

有了这方方面面的顾虑,在项目开展之初,一些群众产生抵触情绪是难免的。农民对土地是敏感的,如果换位思考一下,都是可以理解的。

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这并不是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的唯一难题。在不少地方,国土资源系统有一部分基层的工作人员,也并不乐意接受项目任务。

有人问了,土地整理不是一件让群众受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好事吗?为什么把维护群众利益和保障经济发展放在重要地位的国土人,不愿意接下项目呢?说来,这小部分同志的情绪是有原因的。其实,他们不是不想为群众办好事,也不是不想为地方办好事,主要是因为办这个好事太难。

除了群众的思想工作难做,还难在哪里?

一是难在土地整理业务链长,国土资源基础业务领域的规划、耕保、利用、地籍等部门业务一个都不能少,技术规范难度大、政策把握难点多;二是难在土地整理涉及行业面广,涉及财政、水利、交通、农业、住建、纪检、监察等等部门,工作难协调、整体难推进;三是难在当时土地整理的管理制度本身还不完善,一些涉及利益、权益维护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办法还处于艰难的摸索之中。

办这个好事的确是很难,但再难也要办啊!事情的难度不大,还要我们国土人来干啥?带着一份来自大地的深情,一份为农民群众服务的真诚,广西国土人以一种韧劲投入到土地整理工作中。

在隆林县石宝地土地开发项目区的青山寨,面对误解,面对气势汹汹的村民,国土部门工作人员没有采取简单的行政手段驱赶,而是耐心讲解说服。国土人一再向群众解释:我们国土部门是党和政府派来整理土地的,是为大家服务的!还将施工的方案向大家解释。这一家人终于明白国家真有这样的政策,要将这些土地开垦增肥让庄稼种得更好,并将这片开出来的耕地分给他们这些库区移民使用。

农民是朴实的,明白了道理的这家人,觉得对不住人,马上放下锄头、镰刀,一个劲地道歉,父亲还命令儿子:“快,回去宰鸡鸭,我今晚要和工人师傅喝酒!”从此这家人非常积极地配合施工队开垦作业。父子4人每天轮流到工地,不再是来阻止,而是来跟踪开垦进度,他们还自发开了一条运料路,使工程进度加快。

当这个项目施工到大山背后的油茶屯时,道路也跟着修到了村屯。那可是个山窝窝,许多人一辈子都未见过汽车,大家围着工程车好奇又兴奋地看着,几位老人拉着项目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得直流着热泪。有一位老人对工作人员说:“过去,共产党号召我们种茶树,给我们增加收入,我们立过一个大碑表示感谢;现在,又派你们帮我们整出好田,不花我们一分钱,还把我们盼了很久也开不出来的大路修出来了,我们真想再给你们立一个碑!”

尊重农民的意见

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不断推进,国土人在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时,慢慢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最终大家形成一个共识:要做好农民工作,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二是要规范工作程序,让农民参与;三是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符合群众意愿。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土地整理工作者更加注意凝聚民心、尊重民意、便利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以一片真诚为农民服务。对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只要办得到的国土工作人员都尽可能采纳,都会不厌其烦地综合各方意见修改原订方案,力求使大多数群众满意。

在土地整理效果凸显后,群众对项目的实施肯定是坚决拥护和支持的。

学习了其他地方土地整理前期农民工作的经验教训后,罗城县在项目开展之初,为了让群众对土地整理的好处有深刻的认识,土地整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特意请了4辆大巴,将项目区的农民代表请到外县参观已完工的项目。代表们看了已整理完工项目的良好效果后,非常激动,都说,如果这样好的事,我们都拒绝的话,恐怕以后子孙们会骂我们的。参观回来后,这些农民代表们都主动做通亲友们的思想工作,使罗城的土地整理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也许有的人产生这样片面的看法,认为:不管怎么说,土地整治项目,由国家出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最终受益的是农民,农民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如何设计和施工,应该是政府部门一方说了算。

国土人则坚持认为:整理后的田地好不好用,应该由使用这些土地的人说了算!

钦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土地整理工作纪律中有一条:不能对群众说“我带钱来帮你们干活,你怎么还有意见”!

钦州市尖山项目要修建一条2.6公里长的主排沟,群众都很高兴,可听说设计宽度为2.9米,有不少群众就着急了,一位老伯说:“不行啊,同志,这条沟至少得修5米宽才行。”

“老伯,2.9米的沟已经挺宽了,我们不能总想大啊,那得占好多地啊,多不节约啊。”

“哎,你后生仔,当然不知道这个厉害。你以为我贪心啊,告诉你,省出这点点地,其他地都会倒霉的。这片地靠海,地势低洼,海水一涨潮,这个主排沟水就会跟着往上涨,如果太窄了,必然漫到农田里,海水会损害农作物的。还有,我们这里一下大雨,这么多大小排灌支沟,涨水都要流进主排沟排走的,如果主排沟太小,很难及时排走,就会淹到田里。”

听到这个情况,工作人员十分重视,马上向领导汇报,并再认真进行调查。

调查证明,群众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市国土资源局采纳了这个意见,及时整改把主排沟拓宽为5米,并将沟体砌成三面光的,就能同时起到排水、蓄水以及阻挡海水浸耕地的作用。

依靠群众做好权属调整工作

项目实施工作中的土地权属调整,一直困扰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

特别是当土地整理迈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时,规模较大的项目实施中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及沟渠等需要占用田地,具体占用到某个农户的田地,有可能达到50%甚至100%,如果不进行调田调地,就会导致失地农民的出现。然而,大面积的权属调整工作推进难度大,一方面,涉及的农户较多,诉求各异,一一满足,难度很大;另一方面,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承包期限长,土地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政策性强,难度大。

但土地权属调整是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中不可回避、必须突破的关口。所以尽管困难重重,广西国土人仍然一如既往从尊重农民意愿出发,从完善制度着眼,从真诚服务入手,实现土地权属调整的突破。

“蚂虫另一跳三块地,草帽一扔不见地。”这句山歌形象描述了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昔日农户的责任田地块小且四处分散的情况。

上龙乡全乡4000多农户每户的耕地少则十多块,多则几十块,分散不连片,单块地最大的面积一亩多,最小的不到一分。界线多田埂多,土地浪费且耕作劳动强度大,又难以形成规模种植,早已成上龙乡农民致富的拦路石。

龙州县上龙乡土地整理项目是广西国土资源厅批准的2006年第5批自治区级投资项目,项目区实施土地整理面积537.37公顷,总投资1151万元,涉及9个自然屯、1000余农户。

土地整理后“小块并大块”整合后以土地流转的一种方式再重新分配,并不改变农户原有土地承包总面积。然而,虽然农民一直有耕种连片土地的愿望,可有些群众对“小块并大块”流转土地仍然心有疑虑,主要是担心重新分配到手的土地肥力不够,怕虽得大块地却“吃大亏”。

为了解除群众的顾虑,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培养肥力足够的回填土,精心进行排灌渠和水源建设,确保项目区内整理后的土地肥力增加且分布均匀、灌溉水源均匀,完善土地整理效果,让群众放心。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注重群众工作的跟进,以透明的操作过程,让农民深入了解,解除顾虑,同时给农民自主决策权,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都大大提高。

在实施项目中,龙州县国土资源局加强与规划设计技术承担单位的沟通,积极鼓励当地群众代表参与制定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在审议方案中,有关部门、群众代表都积极参加,围绕“布局合理、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防护有效、景观优美、改良耕地”的目标,对设计报告和图纸进行审议,对规划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在按规定程序开展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路网、渠道、边沟拉直涉及的耕地调整等问题,都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项目建设得到顺利实施。

在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台背村老年活动中心,一张光荣榜贴了很久,光荣榜上写有许多群众的名字,光荣榜上还写着:“为了改变家乡落后的自然条件,从村边至大坪的道路改建中,榜上这些群众,作出了最大贡献,如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明天宽阔的路走!”

榜上的群众,是那些自愿无偿拿出自家的责任田地用于修建半圩村土地整治项目区道路的村民。当时这些田地上都种有处于盛产期的巨峰葡萄,并搭有避雨棚,而当时附近其他村项目占用耕地统筹补偿标准是:水田15000元/亩,旱地8000元/亩,青苗及构筑物另外计算。由此可见,榜上这些群众实实在在为项目区建设作出了较大的牺牲,值得子孙后代的铭记,值得我们大书特书。而在他们的慷慨大方和无私奉献的背后,也凝聚兴安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的真诚奉献,他们为此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从兴安县近年来实施的几个项目看,项目区内许多农村集体都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也没有集体存量土地,就连新增的耕地也分到了农户手中,且项目建设占用耕地补偿费只能在项目区农村内部调整解决。兴安县国土资源局在广西国土资源厅和桂林市国土资源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近几年来共获得国家、自治区投资的土地开发整治项目10个,实施面积4230公顷,总投资1.370亿元,无论是已验收的项目还是在建项目,全部顺利实施,没有因权属调整而影响工程进度。

兴安县国土资源局的经验是:依靠“三方力量”,开好“三个会议”,做好“三种补偿”。

依靠“三方力量”,即抓好组织领导,在项目建设推进中,除有县委、政府的支持外,还重点依靠乡镇政府、村委、村民小组这“三方力量”。在乡镇政府、村委成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每个村民小组相应成立协调小组。只要切实发挥这些小组的作用,就能进一步抓好项目区的权属调整工作。

开好“三个会议”,即加大宣传力度,开好当地乡(镇)政府、村委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和代表参加的三级干部动员大会,开好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组员大会,开好深入村屯开的协调小组会。在“三个”会议上反复强调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意义、作用、步骤和方法,使这项惠民工程得到与会人员的认同,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并依靠他们到一家一户去做工作。村民都比较现实,感受到土地整治项目能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他们都会积极支持和欣然接受。

做好“三种补偿”,即尊重农民意愿,做好货币、实地和货币实地相结合的“三种补偿”。在土地权属调整中,兴安县充分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因地制宜选择土地权属调整模式和补偿方式,既可以补偿受到损失的村民,又可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在推进项目中,对被占用耕地用于项目建设的农户,采取3种方式进行补偿安置。一是货币补偿。这是实际工作中最普遍最常用的补偿方式。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动用集体资金;没有集体经济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承包责任田面积分摊;经大多数村民同意,也可以动用上级各部门对农业的补贴资金。二是实地补偿,动用集体存量耕地,以地换地,如界首镇黄金冲土地开发项目,在建设中占用了村民耕地30多亩,村集体用存量土地对村民进行了相应地补偿。三是货币补偿和实地补偿相结合。有的村民耕地被项目占用,非常想得回地耕种,有的村民地没被占却由于劳动力不足宁愿要资金放弃经营部分土地,于是,通过村委协调,在村民小组成员内部之间各取所需,以补偿资金置换土地,进行土地流转。

就这样,本着尊重农民意愿、真诚为农民服务的思路,兴安县国土资源局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法。

为了打消农民对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后肥力低收益低等各种顾虑,桂林市临桂县国土资源局也积极努力探索,创造性地推出了“租—垦—租—还”的土地整理新模式,为今后土地整治健康发展提供了鲜活的例子。该模式是由项目实施方选择从当地村民的手中租用土地推进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开垦,并将开垦出来的耕地全面向社会招租进行耕种,在租用期满后将耕地无偿退还给当地村民。

早在2002年,临桂县国土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80多万元,启动四塘乡莲子山土地开发项目,项目完工后新增耕地面积9.8408公顷。同时将新开垦出来的耕地向社会进行招租,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区内全部种上了水稻等经济作物,并在项目区旁发展果树栽培、养殖等产业,使整个项目区年产值达3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农业发展项目。近年来,该县进行了九头山、出草地、云岭坪、土桥、贺塘等项目的开垦。

为农民服务

最为贴近土地的农民,最为关心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当了解到土地整理的利国惠民效果后,他们更为迫切期盼。

技术的综合运用和政策的统筹支撑,推进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土地整治,不仅改善耕地质量,更由此引发了农民传统耕作观念及思想观念的改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2009年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

“全国土地日”是国土资源部门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好时机。

6月27日,星期六,利用休息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党员志愿服务队一起,在南宁市朝阳花园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解答群众有关咨询。现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同富村大全坡的李光海等5位村民代表来到咨询现场,说要找肖建刚厅长,请求尽快将全村土地都进行整理。

同富村是西乡塘区西部边远的一个村,是肖建刚厅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因此该村农民认识他熟悉他,一来就想找他。但这天村民们没有找到肖厅长,肖厅长当时去了另外的宣传点。现场带队的周兆东副厅长会同在现场的南宁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村民们。

“同富”即“共同致富”。然而,南宁市坛洛镇同富村虽名为“同富”,又拥有处于广西首府南宁市近郊的区位优势,但村民们从来就没“同富”过,直到2008年,同富村8个自然坡3641人,村民人均收入仍仅2000元。

同富村全村有水田2000亩,旱地18000亩,是个靠天吃饭的村庄,由于附近没有灌溉的水源,村里很多土地只能种植香蕉、西红柿一类的经济作物,灌溉作物只能靠人工挑水,遇上旱年,地只能丢荒。

为了将旱区变为粮仓,让同富村村民真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广西国土资源厅积极推进同富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第一期工程惠及全村1万亩地3500多人,预计2009年12月底完工。

2009年6月27日这天,听了群众的要求,周副厅长开始时感觉有些奇怪:这个项目区范围不是包括同富村的全村土地吗?群众为何还提这样的意见?

几位村民们围上来,李光海大胆地将村民的要求提出:“周副厅长,还有各位领导,我们农民非常感谢和欢迎党和政府在我们村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我们大全坡自有耕地面积7000多亩,有4000亩土地已经得到了开发整理。这些原来干旱的土地可以保水、保种、保收了。每亩地的收入增加到6000元。你们能不能尽快帮我们把剩下的地也给整理了啊?我们2008年6月份就向南宁市国土资源局递交了开发整理的申请书。”

周副厅长要求南宁市局的同志现场答复,该局同志热情地回答:“大家请放心,项目已批准了,有的农民朋友也应该了解,我们国土的同志已到现场勘察了,地形图都上交了。”

“这个我们知道,就是想来看能不能请领导们再帮催一催。2008年发大水,整治过的土地没有被破坏,收成也好,剩下的3000亩就惨了,被水毁得厉害,都没有收成,你们得快点帮我们整才好啊!”

周兆东明白了,原来,这些群众是盼望土地整理工程队尽快进驻他们的田里。

农民想通过土地整治求富裕的心情如此迫切,与国家保障经济发展、保护耕地红线的迫切要求是一致的。在现场的南宁市国土资源局的局领导承诺加快速度办理,尽快开工。群众仍以期待的目光看着周副厅长,周副厅长特意在请示上签下“请南宁市国土资源局抓紧时间尽快办理”字样,微笑地递给李光海,说:“这样你们可以放心了吧!”李光海拿着字条,仔细地看了看,又将字条传给几位村民看,大家都开心地笑起来。

握手离去的时候,村民们一再热情地邀请国土部门的同志到家里去作客。眼中的热切和期盼,让在场的人深深感动。

在国土人和各级政府及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同富村项目第一期工程于2009年12月31日竣工。

农民观念新转变

土地整治在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变了项目区群众的思想观念。

2009年12月22日,在同富村委所在地的大全坡村,肖建刚厅长就“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立项的可行性以及拟申报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同富村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肖建刚厅长与同富村党员进行座谈。基层党员们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他们纷纷针对下一步如何带领村民致富谈自己的思路:

“我们希望依托土地整理工程,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

“土地整理完工后,我们想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花卉等高效农业。”

“我们还要成立农村机耕合作社,让项目发挥更大作用。”

“依托土地整理,我们打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希望二期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程尽快实施,彻底改善村里的落后面貌。”

同富村村支书讲得好:“我们村要利用土地整治后的独特条件,恳请更多的经济能人到我们村专项承包或合营种植经济作物,实行公司加农户联合大面积规模种植,向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方向发展,把我们村建设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肖建刚非常感动,他说:“同富村党支部为了改善村里落后面貌,带领广大党员一心一意谋发展,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同富村依托土地整治这个载体寻求发展致富的思路是正确可行的。我们国土部门,一定要因地制宜,把同富村土地整治工程当作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扎实推进,做到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土地流转相结合,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相结合,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目的。”

肖建刚说:“我相信,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同富村一定‘共同富裕奔小康’,同富村的未来将会变得更美好。”

农民思想改变了,几千年的种植模式和习惯改变了,促进了土地有效流转。土地集中了,吸引了大公司前来承包农地规模经营。村委召开村民大会,尊重农户意愿,将土地进行流转发包。该村大全坡258户就有218户同意把分配得的一半土地由集体统一连片发包给铭和农业公司经营,发包面积达2500亩。

土地整治前,农户自己耕种,每亩一年收入也就500来块。该村田地租金2010年达到每年每亩1000元,2011年已达1300元!

而种植条件的改善,也改变了耕作方式和落后意识,在村民中逐渐产生了敢闯敢拼的种植大户。本村的一些种植能手,看到了商机,不愿意承包土地给别人,更有一些种植能手靠种植尝到了甜头,不惧1300元一亩的租金,不惜花钱租其他村民的地,扩大种植规模,成为种植大户。

种植公司、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带来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种植技术、新的品种、新的市场,又带动了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让南宁市富庶乡同富村的村民们真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2008年,同富村民的人均收入仅2000元。而就在顺利按期完工后的第一年,2010年,该村人均收入当年就跨越到7000元。那就意味着全村村民当年总收入增加了1820.5万元,这可是显著的效益。要知道,2010年的春季,广西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旱区在大旱之年,却获得好收成,这就是土地整治实实在在的成绩。

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同富村村民已自发开展了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村民的自发行动得到了南宁市各级党委政府认可,目前同富村已成为南宁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