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保障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一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它的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按照这个观点,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这包括了公共部门消费的巨大增长,这个增长被称为“收入转移”,而社会保障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从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看,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是分析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进而提出改革的对策或建议。
本书的研究意义_社会保障的经济分析

第一章 导论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社会保障作为工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最早萌芽于17~18世纪的英国。1889年德国建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开始走向国家化和社会化。社会保障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一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它的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本章分析了本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一、本书的研究背景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1776)。亚当·斯密论述了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推动个体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共同增长,进而实现社会整体水平提高的一种思想愿望。新历史学派针对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劳资问题,强调和证明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马歇尔主要论述改革收入分配以增进社会福利,以及对贫穷者的社会救济问题。1920年,庇古(A.C.Pigou)版了福利学派的经典著作《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福利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社会福利也越大。他认为最佳的生产要素的配置所带来的国民收入最大,从而社会福利也最大。福利经济学和福利国家理论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但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经济“滞涨”的困境,在这时兴起了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经济学派,包括供应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从理论上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依据做出了重新评价,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1975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ir Okun)出版了《公平与效率》一书,表达了当时经济学界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即收入与消费的平等不得不以资源分配的效率降低为代价。按照这个观点,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研究一系列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有一些学者并不认为福利国家采用了社会保障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悲剧性的结果;部分研究还表明了不可知的结论,即经济增长与公共部门的规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联系。

整个20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公共部门在GNP中所占的比例持续增长。这包括了公共部门消费的巨大增长,这个增长被称为“收入转移”,而社会保障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早期,这部分增长很容易被理解为是为了克服市场缺陷,创造一个较少贫困和疾病的社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持续发展和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引发了对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思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社会保障究竟是会推动还是制约经济发展?关于这个问题的再思考,对于研究当前我国经济高增长状态之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和发展的,其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内容还涉及城镇居民。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条例》对保险费的征集及管理和支配、保险项目及标准、保险实施范围、执行和监督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此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也有相应的完善。到6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职工基本生活、医疗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保障制度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恢复和重建。到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系统;由企业负责资金的筹集、发放和管理,属于典型的“受益基准制”,保障水平较高,其覆盖面主要是国有企业。直到90年代中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要针对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变化不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断改革和完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也对社会保障制度非常重视,将社会保障的改革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尤其是近几年,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在自身运行机制、模式、类型、内容构成和体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也随着社会保障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深入,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但从实践来看,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着许多重大缺陷,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理论研究方面,改革开放前,国内很少将社会保障作为专门的研究方向。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暴露出其弊端,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实践的推动下,关于社会保障的研究出现了高潮。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改革研究成为中国政府和学术界普遍重视的热门选题,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各地大专院校、学术研究单位以及许多经济学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和著作。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学者都十分关注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介绍了世界上主要的现行制度,分析了其利弊和发展趋势,这些研究工作对国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十分有益的。从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看,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是分析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进而提出改革的对策或建议。这些对策或建议大多是从宏观角度提出的原则性的意见。其研究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对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对中国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评析、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政策原则的探讨、对新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构想、对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介绍和评价,以及对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研究等。随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理论研究也逐渐从偏重宏观研究转向当前社会保障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其中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研究最受关注,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研究,对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等也有所涉及。一些地区做了有关养老保险或失业保险的社会调查,为制定改革方案提供了背景材料。

二、本书的研究意义

社会保障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制度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它也成为了不同学科理论关注的焦点,包括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社会保障所涉及的不同问题。虽然社会保障直接影响的是一国的公平与福利,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再分配制度,作为国家调节经济政策的手段,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社会保障与农村发展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经济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成员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增加人类的福利。经济发展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既是社会产出产量不断增加、经济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又是社会全体成员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以经济增长为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传统上是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应该是以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活因素在内的综合指标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以及速度的增长并不能代表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减少社会财富和福利。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经济手段和制度机制来协调并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具有保持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的重要作用。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从其目的、功能和作用来看都与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政府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保持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公正。社会保障制度始终坚持公平的原则,强调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加强社会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现代工业技术社会给个人生活带来的风险,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意外灾害、失业、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机会不均等,使社会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通过在全体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如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险这种形式,按照同一比例缴纳保险费建立基金,使个别社会成员遭遇或可能遭遇的严重风险被全体社会成员分担,从而降低了风险程度。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解决劳动者在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提升劳动者的地位,改善劳资关系,避免劳资关系失衡,减缓劳资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有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缓解社会经济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机制必然导致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等不良的社会和经济后果。竞争中的失败者或丧失劳动能力者往往陷入生活困境,甚至无法生存,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方式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以保护竞争中的弱者,为失业者和贫困者提供缓冲空间和生活希望。另外,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还会带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社会保障制度以“自动稳定器”功能,可减缓经济周期性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安定的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的首要条件。

第三,社会保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是国家干预市场初次分配结果以保证社会公平的一种工具,社会保障制度的宗旨就是追求、创造和维护社会公平。无论是社会保险,还是社会援助,都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形式,通过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来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的目标。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不仅更有效率,而且是更为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保障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同其他方式共同调节着收入和资源配置,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社会保障作为再分配的强有力的手段,注重公平,通过政府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个人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保证公平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公平是效率实现的保证和条件,可以促进效率持续地提高。要创造和构建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必须依靠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来弥补收入分配领域的不足。

第四,社会保障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在政治局面安定和社会秩序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市场经济才能正常地运行和发展。社会保障降低了市场经济活动中可能给个人带来的风险,保障了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了全民的社会安全感。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使国民收入得到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促进了社会稳定,从而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因此,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互动发展的。现有的社会保障方面的论著,多数是对社会保障现行的制度体系进行分析;或对社会保障的基本观念、基本理论和具体条例规定进行阐述;或着重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介绍和评价,以及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或对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专项保险分而论之。本书有别于已有社会保障其他的专业理论专著,尝试在研究角度和内容上突破我国以往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着重于在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并从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社会保障与农村发展等专题展开论述。既着重基础理论层面上的社会保障的一般经济分析,又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体现了学术理论的创新,同时又注重实证分析,为现实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从而系统地、全面地从更新的角度和更深的层次上研究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学的理论进步。因而,本书不是孤立地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是把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更加突出体现社会保障理论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在实践上不是把社会保障仅仅作为一种制度和政策手段,而是重点关注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各方面的有机联系和互动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保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具有的不只是调节收入分配和福利保障功能,更不能将其视为一项财政负担。因此,本书对社会保障的经济分析和理论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体系结构与结论

无论从经济学、社会学或是任何其他学科的视角研究社会保障,都不仅需要对学术理论进行深入地探讨,也需要对现实实践的问题进行解剖和分析,这是任何社会科学研究都必须采取的基本方法,因为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必须高于实践,能够为实践服务和提供指导。本书在理论层面上着重于论述社会保障理论的起源、发展,包括西方经济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阐述及当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社会保障的最新研究动态和争论的焦点,并且通过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实践方面则系统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产生、发展和改革历程,不同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萌芽、起源,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分析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最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产生于欧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在建立完善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离不开对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和借鉴,更有助于在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把握方向,少走弯路。因此,本书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历史与现实相对照,点与面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比较,问题探讨与对策思路相呼应的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书从社会保障的一般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出发,着重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讨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对社会保障理论演进历程既进行了历史的纵向梳理,又进行了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横向的比较;既有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发展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分析,又有国内外的横向比较;既注重学术理论研究,又通过对大量翔实的资料的分析,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①概述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本书论题的意义和主要内容;②社会保障的理论演进、制度模式及其改革实践;③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题论述。本书共分为九章。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导论,分析了本书的研究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和结论。本书的研究是建立在国内外学术界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的,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也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对象,本书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展开了对社会保障的经济分析,提出了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变迁。本章在对社会保障及其相关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之后,围绕社会保障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展开研讨,以便在将本书的研究拓展到现实层面之前,对社会保障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形成机理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第三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思路。本章概述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建国以来,中国建立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后,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开始了改革、探索和制度重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过近2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在改革发展和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促进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保证社会的基本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改革的失误,造成了目前的制度缺陷。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对于今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在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包括第四至第九章的内容。

第四章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在中国,公共财政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很长时间,财政体制还处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本章对公共财政的含义、职能以及公共财政的产生和发展做了详细介绍。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紧密相关,公共财政在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已基本达成普遍共识,认为社会保障是公共财政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是国家财政资金运用和现代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章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收入再分配方式,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善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本质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亚当·斯密以来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其都有大量的论述和研究,从而为我们认清现实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国民收入分配的总过程通常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分配机制下共同完成的。市场机制的特点决定了市场分配只注重经济效率,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从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政府最重要的再分配手段之一,其在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可见,调整与改革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便适应收入分配形势的变化,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第六章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本章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方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的一些基本理论,并从这些基本理论出发分析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而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劳动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促进就业的积极劳动政策与向保障对象提供收入补偿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都是一个国家需要优先考虑并妥善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在计划体制下,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只要就业就有了保障。但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转轨的深入,就业与保障的发展方向已经不再一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两者开始走向对立面。政府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关系,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七章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社会保障是通过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来实现的。因此,社会保障资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成为决定社会保障能力强弱的关键。本章论述了资本市场与社会保障相互之间的联系;介绍了国外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状况;分析探讨了我国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正处在变革与探索的阶段,资本市场也正处在朝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推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实现互动的良性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保障理论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建设起步都比较晚,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还不大,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分散,投入到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很低,不完善、不成熟的资本市场阻碍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减缓了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步伐。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就必然要投资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中各种投资工具又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这一矛盾完全依靠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的相互作用是难以协调发展的,它需要一定的外力加以规范、调整和引导。推进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鼓励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培育高效率的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八章社会保障与农村发展。本章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制度体系,我国农村应建立的社会保障模式、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相关的理论热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总体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并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与农村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农村发展和进步标志着农村的发展程度,它要求农村社会关系的和谐和农民的生存权利得到重视,这又需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程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不能说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必须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加快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九章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持续发展和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引发了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思考和争论。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社会保障究竟是会推动还是制约经济增长?关于这个问题的再思考,对于研究我国经济高增长状态之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立不仅对一国的公平与福利产生直接的影响,还通过改变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影响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生育选择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微观决策;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对于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运行机制,采用不同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角度和思路,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本章论述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即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离不开经济增长提供的物质基础,又必须与社会经济增长相适应。这些都是毫无疑问的。100多年来,各国的社会保障实践表明,合理而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社会保障超前或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充分保证,社会经济不可能持续和稳定地发展,反之,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可能顺利地运行和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实践表明,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是由一系列因素综合影响决定的,关键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和是否适度。改革是使社会保障制度趋向合理的唯一途径和发展方向。

通过各章的分析,我们认为,过度的社会保障无利于经济发展。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内在因素,其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建立与一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就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来说,其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是公平为先。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宗旨,一方面具有保障的功能,即为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提供物质保障的功能;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是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内在稳定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最终能否促进经济发展,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和是否适度。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只从效率的角度来评判,它是一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一系列因素综合决定的制度选择。因此,不应将一国的经济发展的放缓简单地归因于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发展的快与慢,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制于一系列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况且经济发展速度也并非越快越好,经济的发展和放缓遵循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和轨迹。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和水平的确定,也取决于客观因素和条件。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制度设计和水平也各不相同,表现在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方面也不相一致。因此,不能过分夸大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任何社会制度都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的动态过程,社会保障也必须随着一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消除弊端及其对经济的负面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