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愧“神州第一路”

无愧“神州第一路”

时间:2022-11-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沈阳管理所被誉为沈大高速公路的北大门。高速公路在高速。一听这话,高延奎、兰凯交待了工作,马上拦截一辆车把7名伤员送往附近的宁官医院。到宁官医院后,院方发现伤员伤势太重无法治疗。仅去年一年他们救人12人次,抢救车辆失火8次,避免经济损失334万元。团支部提出“情系灾区做贡献”的号召。

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档案工作现场会在沈阳所召开

一个党支部是否有战斗力,首要的是能否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看其敢不敢同一切不良倾向作斗争。党支部刚组建时,面临的是管理混乱、人员复杂的局面,工作难度比较大。如何抓好这些问题,是摆在支委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支部一班人经过研究一致认为,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要想开拓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正视现实,敢于碰硬,下决心解决问题。他们首先砍了两斧子:一是处理了14名违纪人员,有的给了行政处分,有的予以罚款,一次处理共罚款9,600百元,有1名职工被退回了原单位。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说情的,有不服的,也有无理取闹的,但是党支部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由于不怕暴露问题,敢于解决问题,从而使全所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党支部的这一举动,在全所职工中引起了很大震动,也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第二斧子是对宁官站的原班人马重新进行了调整。宁官站是沈大高速公路的北大门,收费额是全局26个收费站的五分之一,能否搞好宁官站的工作,对整个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影响极大。以前,这个站工作难度比较大,职工大都是交通系统干部的亲属,人员构成复杂,素质不高,工作长期打不开局而,经常挨领导的批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支部研究了3次,最后决定基本解散宁官站原班人马,部分职工分别调到苏家屯和十里河收费站,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从而使以往被称为“大车店”的宁官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后进变为先进站。

我代表沈阳管理所在省政府机关工作委员会召开的表彰大会上领奖

去年10月份,管理所宁官收费站一名收费员因服务态度不好,被《辽宁日报》批评,引起很大反响,对党支部也触动很大。但是如何对待这件事,支委在一起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必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吸取教训,加强管理。问题虽然出在一个人身上,但对高速公路影响很坏,也说明工作还没有到家,职工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他们首先组成专门调查组,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随之先后召开了六次股长、收费站长以上干部会议,三次全体收费人员会议,组织大家学习讨论,提高认识,进一步查找收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家深刻认识到,虽然我们制定了《收费员在岗十不准》、《收费员职业道德规范》、《收费员职责》、《文明用语十例》等规章制度。但个别收费员服务意识不强,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思想,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又制定了七条改进措施,对提高收费员责任,加强收费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之后,党支部书记又带领有关人员到《辽宁日报》社当面承认错误,接受批评。《辽宁日报》社对沈阳管理所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予以肯定,并在《辽宁日报》作了报道。

时任交通厅和高速局领导在沈阳管理所宁官收费站视察工作时的合影

摘自1992年2月《机关生活》

沈阳所职工代表在参加表彰大会后的合影

我与职工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高速公路的年轻人

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举办的1992年迎新春联欢会上。整齐的着装,庄严的帽徽下是一张张疲惫的脸庞。当他们站在台上大声唱着流行歌曲透出的那股精神劲,你决不会想到为了清除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保证行车安全,他们已经6天6夜没睡觉了。当节目进行到最精彩处,所长、党支部书记李增斌同志一个手势,“刷”地站起一排,以军人般整齐和速度退出会场。他们将提前开饭去上岗接班,把岗上的同志换回会场。这清一水的年轻“军人”就是我要向你们介绍的沈大高速公路沈阳管理所的团员、青年们。

这个团支部是随着现代化的沈大高速公路的诞生而注在共青团的史册上的。从成立到今天,只有3周岁。在这短短的3岁里,在所党支部、团支部的领导下,92名团员、青年以火一样的情怀向全国、向世界展示了辽宁人的风采,展示了当代青年的情操。

沈阳管理所被誉为沈大高速公路的北大门。下辖宁官、苏家屯、十里河3个收费站。日接待车8000多台次,收费4万多元。过路汽车在这3个站停留收费只有三四秒,然而,一声“您好”、“请拿好卡”、“谢谢”,给司乘人员的却是永恒的温馨。

是什么使这些团员、青年有这么好的素质?所长、党支部书记李增斌说——

沈阳管理所庆“十·一”联欢会

沈阳管理所宁官收费站的收费员在进行队列训练

常年不懈的教育是提高素质的基石

沈阳所的青年人来自四面八方。政治素质高低不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收费工作又是全天候,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成天跟钱打交道。虽然收费亭设施齐全,但车流量太大,几乎关不上窗门。夏天,太阳晒、蚊子咬,冬天风雪吹、寒流袭,又远在郊区,工作无疑困难重重。高速公路又是一个透明度高,敏感性强的工作。收费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高速公路乃至全省、国家的形象。为了带好这班年轻人,党、团支部从未间断对团员、青年进行政治教育。邓小平著作、江泽民讲话是他们常读的文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是他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知国情、学党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他们的常项活动。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去抚顺参观雷锋纪念馆、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去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去沈阳参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等,大大激发了团员、青年的爱国热情。

1989年8月,高速局首届职工蓝球赛在辽宁林校(苏家屯)举行

为了提高团员、青年的素质,党、团支部还对青年进行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法律知识、规章制度五个教育。聘请法律顾问处的律师为团员、青年专题讲座法律知识。为搞好军事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他们又请当地驻军的军官专门训练青年职工。经过严格的训练,沈阳管理所的团员青年行动、起居、收费全部军事化了。一次次全局的业务考核,一次次征文比赛,一次次歌咏比赛,沈阳所的团员、青年是旗必夺,榜上有名,锦旗和奖状接踵而来。

常年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副所长王红军带着一身寒流从外边走进来,他说——

咱所的团员、青年个个是好样的

高速公路在高速。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要求车况必须好。然而,有时事与愿违。有的汽车由于质量不好,行驶中就会发生火灾。有的司机过于疲劳,稍一疏忽便会交通肇事。每当这时,沈阳所的团员、青年们总是见义勇为,奋不顾身。

去年9月15日下午3点,共青团员高延奎和兰凯还在宁官收费站值班。有位民警急匆匆地找到他们,说前方汽车肇事,有7名伤员急需送往医院。一听这话,高延奎、兰凯交待了工作,马上拦截一辆车把7名伤员送往附近的宁官医院。到宁官医院后,院方发现伤员伤势太重无法治疗。高延奎、兰凯又拦截两辆小车急送市中心医院。为了抢救阶级兄弟,他俩跑上跑下。由于他们及时的转送,7名伤员转危为安。等他俩返回宁官站时,已经是第2天中午了。像这样的事情在沈阳所团支部中并不稀奇。仅去年一年他们救人12人次,抢救车辆失火8次,避免经济损失334万元。

去年夏天,我国南方十几个省市遭了严重水灾。团支部提出“情系灾区做贡献”的号召。全所团员、青年纷纷响应。宁官站站长孙景娟第一次就拿出190元。团支部书记于秋平,共青团员张福英各捐100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所66名团员共捐款1945元。在向“三辽”贫困地区捐献活动中,他们捐衣物437件,居高速管理局之首。

像这样的事迹,你无法数完。每当节日,沈阳所团支部的团员、青年就会出现在苏家屯和杨士乡敬老院,为老人义务服务。为过往车辆司乘人员提供饮水、修车工具,为汽车加水。去年这个团支部做好人好事235件,300多人次。

团支部书记于秋平是个快人快语的姑娘,她说——

党支部重视 团的工作就能上水平

这里我不能不为沈阳管理所的所长、党支部书记李增斌同志写上几笔。他军人作风,有魄力、有招法。团支部的活动没有党支部的支持恐怕很难打开局面。团支部活动要人给人,要时间给时间,要钱给钱。团支部和省林业学校团委搞共建,就是李增斌牵线搭桥。附近小学要请校外辅导员,李增斌先想到派2名优秀团员去。团员成长了、进步了,李增斌和党员同志一道积极扶持、发展。去年优秀团员孙景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其他团员,李增斌都安排专门党员人盯人地帮助。由于党支部的关心,党团组织的凝聚力越来越大。这几年先后有9人入团,1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难怪辽宁省政府工委把“优秀党支部”“优秀团支部”的锦旗挂在沈阳管理所的墙上的时候,他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摘自1992年3月《青年工作者》

原沈大高速公路沈阳段的宁官主线收费站

“神州第一路”第一门

记沈大高速公路沈阳管理所

1992年7月22日,3名抢劫杀人犯乘坐一辆出租车在沈大高速公路向宁官收费站口逃窜而来,值班的八名收费员接到报案后,冒着生命危险紧急指挥调动过住车辆,堵住所有进出口,使这一伙穷凶极恶的歹徒成了瓮中之鳖被一举歼灭,收费员与立功的干警一同受到省市有关部门嘉奖,小小的收费站也随着“宁官枪战”而远近闻名。

“神州第一路”第一门,许多人这样响亮称呼并引以为骄傲

“第一门”宁官收费站位于高速公路最北端,在沈大公路9公里处,挺拔雄伟的站门之下车流不息,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所长李增斌介绍说,每日这里车流量最高峰达一万辆(次),全所负责宁官、苏家屯、十里河3个收费站,从建路4年来收取车辆通行费近7千万元。据国家交通部交通研究所测定,沈大高速公路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达5亿元。如果说这是一条黄金之路,那么这里的管路人就是淘金人。

然而。他们真正的价值不仅仅是坐在小亭里为国家创收经济效益。许许多多像“宁官枪战”那意想不到、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更闪现出他们那金子般的光泽。

去年5月24日,天还没亮,大连汽车出租公司一辆轿车在货车后面追尾。收费员接到报案。赶到现场,司机已经死亡,其他三人血肉模糊,大家背的背,抱的抱,拦车送往医院。手术需要押金,所长派人送来支票垫付。挂号、昼夜陪护、在手术保证书上签字,两天两宿,他们牺牲了个人休息时间,总算保住了其中两人的性命。伤者家属从大连赶来了。拿出1000元钱,说得十分恳切,这钱不是答谢的,因为多少钱换不来命。可你们身上血染的衣服总得换下来呀……挂号费、处置费都是掏自己腰包,更甭提衣服了。

在他们管辖的沈阳至辽阳32公里路段上。出现这样的事何止一次呢。原因不必说,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念头和义务只是一个:抢险救人,有时车撞在收费口船岛上,车门变形人出不来,有的装满物资的车半路突然起火,有的车半夜抛锚,车和人扔在半路……危急时分都闪现他们的身影。他们大都是二三十岁的年青人。有的见到车祸惨景接连几天吃不好饭,甚至作噩梦,可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甚至冒着汽车着火油箱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上前灭火。

有人作了统计,4年来这个所抢救车辆和减少损失达300万元之多。沈阳管理所会议室里,四周墙壁全是锦旗,河北昌黎县的、岫岩一家企业的、吉林一家军工厂的,来自全国各地。每面锦旗都在述说一个生动的故事。外国一个高速公路考察团来到这里,看到这眼花撩乱的锦旗感到不可思议,翻译解释半天好人好事也没说明白,后来说到雷锋奉献精神,“老外们”听懂了,他们对中国的“雷锋”还是早有耳闻的。40多岁的李所长谈到这些感触很深,收费员一年四季酷暑严寒,风风雨雨,而工资加奖金不超200元。大伙靠的就是雷锋那种爱憎分明造福人民的精神,现在讲商品经济,更显示出这种精神的可贵,因为在险情面前无“价”可讲。

学雷锋不能挂在嘴边 讲精神也不是空对空

情系北大门,当好第一代管路人”的责任心促使他们不断地为“第一门”增添风采。

去年7月20曰,一位台商将摄相机、照相机遗失在出租车里,该车正由沈阳返回大连,党支部书记孙占义闻讯组织稽查人员堵截,将失物返回失主手中。去年10月29日,两名四五岁的男孩贪玩上了沈大公路,迷失方向走了一整天,晚上当班的收费员隋浩循哭声发现了他们,所长立即派人开车送孩子回家,他们沿村打听,午夜在于洪区于良村找到了孩子家。孩子的爷爷喜出望外流下老泪,颤微微地说了一句:你们这个大门把得好哇!“神州第一路”第一门,他们当之无愧。

摘自1993年2月27日《沈阳晚报》

高速公路高尚人

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所学雷锋札记

如果你是辽宁人,你应该为我省拥有一条中国大陆最早最长的高速公路——沈大公路感到自豪!

如果你是辽宁人,你更应该为这些神州第一路的使者们感到骄傲!这26米宽的路面,难容他们无私的胸怀,这375公里长的公路线洒不尽他们为人民服务的辛勤汗水。

一支特殊的“雷锋连队”

这支叫得响、过得硬的队伍全称应为“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所里这一百单八将大的43岁,小的24岁,平均年龄35岁,工作无论多苦多累,他们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总是面带着永不疲倦的笑容。

所里喊出一个口号叫作“管理军事化,服务规范化”,要求全所同志像雷锋那样对工作精益求精。

喊口号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为实现管理军事化,所里要求全体职工衣冠整洁,列队上下岗。还请来部队教官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就连休息室的床被都要横竖成一线,行走坐卧都有一定之规。有人不理解:一个收车费的,搞什么军事化,地方单位咋比部队还严?所里却认为这是增强组织纪律观念的基础。高速公路时常遇到突发事件,平时不练兵,关键时刻怎么能召之即来?

高速公路局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前来参观的人为他们“正规”程度大为感叹,也有人怀疑:怕是不会天天如此吧?他们接连几天清晨来这里暗中窥视,看到这支队伍仍同参观时一样迈着整齐的步伐上岗交接班时,他们服气了。

服务规范化对职工来说太重要了。管理所下设宁官、苏家屯、十里河3个收费站,高峰时日车流量达10000台次。刚建所时,收费员业务不熟,过一台车要用8秒时间,眼看车辆憋出去100多米,急得要命。这一急,事就更多,不是找错钱,就是耍态度,遇上不让份儿的,保不准还吵上一架。岗位练兵开始时,听说业务考核不及格不准上岗,小青年们饭吃不下,觉睡不着,白天晚上和尚念经般地闭上眼睛冲着墙背,背价格表,背全国各地车号,背车型,背文明用语。随着辽东半岛的开放,路上外国人开的车多了,他们还得背外语。强化训练带来了明显效果,业务考核时,收费员收费快的过一台车只用一两秒,憋车现象没有了,大鼻子蓝眼睛的老外也在“HELLO”的亲切招呼声中舒展了眉头。1992年全局收费业务大赛,沈阳所获总分第一名,井获6个单项第一名。

军事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带来了好效益,4年来完成收费额6957万元。

“学雷锋”新解

学雷锋怎样学,学什么?所里一班人有新见解,第一,学雷锋的效果应有两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沈阳所在公路收费站设服务台,给车加水、提供修车工具、发放药品、理发、抢险等全都是免费的。他们这样讲奉献的目的是什么?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服务得越好,上路的车就越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高效能。过往车辆的流量多了,对国家贡献也就大,我们所自己也就跟着发“洋财”了,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沈阳市长客4公司跑辅线费车费时,一直亏损,上了沈大线后,1991年据对一台单车考核,净挣10万元。有的个体户上线后,在海城西柳和沈阳五爱街之间跑,一天能挣干余元。沈阳所学雷锋无偿服务带来这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谁能不高兴呢?

第二,决不能让先进人物吃亏。“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沈阳所的领导在这基础上又提出新观点:你吃苦在前,我要奖励优先,这才有利于每个人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司机李运海肯吃苦贡献大,年终得到500元奖金和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孙景娟任宁官站长,以站为家,工作出色,积极要求进步,组织发展她入了党。他们说就是要让有雷锋精神的人政治上得到荣誉,经济上得到实惠。你越奖他越肯干,好风气就是这么树起来的,一个集体的战斗力也是这么增强的。

立足岗位学雷锋

全所职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雷锋要从本职工作做起这才是真正的学雷锋。所里的“雷锋”太多了,这里只举3个人。

硬汉李增斌,他是沈阳所所长、共产党员,43岁,建所4年,他4个春节都没在家过,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自己为之衷情的事业。节假日家人团聚唯独缺他一人,贤妻总是在他的位置上为他摆上一副空碗筷。大雪封路他是清道工,搬运备品他是装卸工,夜半巡逻他是稽查员,遇有险情他又是抢险员。几年中他义务献工3000多小时。活干最重的,奖金拿最低的。他严格要求自己,宁可用自行车驮着老岳母走了6华里回家,也不用所里的车,也没有花钱打的士,而救灾捐款他却拿出200元,一次病重在医院挂了11天吊瓶,他往来于医院和所里却一天也没回家,职工心疼地说:所长支招就行,干嘛做那么具体那么苦的活?他笑了,雷锋是班长,我呢,是咱们所一班人的“班长”,班长不带头,这雷锋还怎么个学法?学雷锋就不能光玩虚的,应该多干点实的,不体会群众疾苦,想支招,招从哪来?当有人问他,这么玩命干不顾家,家属没意见吗?他说:“给家属造印象总回去晚就正常了,偶尔回去早一天,她还会说,今儿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小人物”李运海,他36岁,共产党员,憨厚相,让人看了就想和他交朋友。他开通勤车恪守着一个固定的时间:早5点到12点,下午3点到晚9点,每天开近13个小时的车,行程300公里,一年11万公里出去了。每天晚上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先是看着熟睡的儿子感到内疚,又望着守在饭桌前的妻子心里一阵感激,接着狼吞虎咽地大口扒饭,然后倒头便睡,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一次,他晕倒在车上,大家流着泪把他抬到医院,他醒来看到领导和同志们围在床前关切地问长问短,七尺的汉于也流泪了。大家泪流到了一起,心也贴到了一块,李运海动情地说,“有这么温暖的集体我累死都情愿。”他情愿,妻不情愿:“运海啊,儿子早晚两头见不着你,都不认爸了,你是个:‘小沙弥’干嘛往死里干?听我的一回,不开这车了行不?”运海心实,不会安慰人:我虽然只是个小人物,可咱是党员,学雷锋就要吃苦在前,妻不愿听他讲大道理,又觉得他是天下最好的人,自己也是党员能不支持他吗?于是只顾趴在他肩上嘤嘤地哭,不再言语,她想,雷锋这人在运海心里比我有份儿。

大学生于秋平,一个活泼的姑娘,大学毕业后,先是分配在沈阳一家效益可观的公司当会计,清闲自在,可于秋平不安分,总想找个能创业的单位试试身手,爱人听说她要到沈阳所,提醒她去了别后悔,她头一扬:我又不是小孩子,于是所里有了一名唯一的大学生,当大城市的繁华和这里的荒凉形成强烈的反差时,她也曾寒心过,而让她战胜这种心理的,却是这里如火的生活、唯才是举的领导、性格质朴、思想鲜活的青年人,在这里她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先后当过收费股长、会计、办公室主任,她还是团支书,无论是义务劳动还是去敬老院慰问,她一声令下,呼拉上来一帮。几年来,团支部好人好事做了不计其数,可拿到“红旗团支部”、“优秀团干部”的奖状时,她反觉得压力挺大,还不如像雷锋做好事时开心呢?

在这干的真痛快,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有吸引力。她对记者说这番话时笑吟吟的,自豪里带着坚定。

锦旗后面的故事

沈阳所会议室满墙的锦旗,数一数,31面。虽然听所里同志说,这只是少部分,可哪面锦旗后面都有一段故事。

“鼎力相助,友谊长存”,一面锦旗上这样写着。这是一位大连姑娘出国留学前送来的,她进门就哽咽了,没有雷锋就没有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赠送锦旗仪式

那是1992年6月24日清晨,一辆轿车追了货车的尾,副所长王洪军带领李庆军、刘凤文等赶到现场,用撬杠撬开弯曲的车门时,另一副惨象惊呆了,一司机被挤扁了,已经断了气,后座的男乘客脖子被撕开,下巴露出骨头,还可清楚地看见喉咙裂开处气管在动,还有一位20多岁,衣着讲究的姑娘已昏迷不醒,满身是血。李庆军连呼几声,3人没有任何反应,摸了摸女人的鼻子,还有气!他们立即把2人用车送往医院,鲜血蹭得他们满身满脸也顾不得了,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救活他们!伤势太重了,3个医院都不肯接收,最后来到了医大。医生说:姑娘只有摘除挤碎的脾、肾才能保住性命,但没人签字就不能手术。李庆军明知签字要冒风险,为救人一命,他还是签了。手术成功了,所里的同志们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买来新衣裤给姑娘换上,一直守护到天亮。姑娘醒来,看到匆匆赶来的母亲和弟弟守在身边,车上价值16000元的首饰钱物分文不少地摆在枕边,而抢救她的“雷锋大哥”姓名都没留下就了无踪影,不觉大颗泪珠滚落在雪白的床单上……

又是一面锦旗“甘洒热血抢险 助人为乐美德”

沈阳管理所职工在高速公路上抢救失火车辆

1992年7月的一天,沈阳所的同志们发现一辆满载罐头食品的132车箱冒着浓浓的黑烟。立刻上前叫停,车一停。火苗“腾”的一声窜起老高,车上的罐头被烧得劈里啪拉地直爆炸,车主一时傻了眼。柳景林等4个小伙子一拥而上,手搬肩扛卸货。烈日在上炙烤,烈火在身边燃烧,他们根本顾不得,抓紧卸完货后,又找来灭火器灭了火,把食品原样装上车。车主千恩万谢地走了,4人累够呛,看着满身灭火泡沫的滑稽样子又互相逗了起来。这时柳景林觉得手疼,一看一寸多长的大口子鲜血直流,大家止住笑,让他上医院缝上了这口子。手上从此留个疤,这是学雷锋的印记,柳景林觉得挺光荣的。

这面锦旗上写着“军民鱼水亲,患难见真情”。

1992年9月,一辆丰田面包在一个月朦胧鸟朦胧的大雾天“吻”了一台大客车。所长李增斌及刘平、林发力、高峰等人听到呼救,用锤子砸开车门,硬拖出了司机,火速把5名伤员送往沈阳市第5医院。男青年高峰背着一位重伤姑娘从1楼到4楼检查,往返一个多小时,腿都肿了。第二天中午家属赶到,伤员转危为安,大家忘了一夜的疲劳,还有趣对高峰说:搞对象也没看你和姑娘这么近乎啊!英俊的小伙子一脸正经,“救命要紧,雷锋也能这么做。”

又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李增斌、孙景娟等人抱着2个4岁的迷路男孩寻找回家的路。2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孩子突然指着前方说:“俺家在那!”车刚开进于洪区于良村,村里一片惊喜,“孩子送回来啦”原来全村几十个人已找了一下午丢失的孩子。都快急疯了的父母一边叩头一边握着李增斌的手哗哗流眼泪:“你们救了俺孩子的命,咋谢恩人呢?”李所长双手被泪水打得湿漉漉的,看着母亲和孩子搂作一团亲个没够,心里好欣慰。这才感到肚子里叽哩咕噜的,就边撤退边说:“应该的,应该的”一见恩人要走,村民拥上来有的抱住所长的腰,有的拦住车,说什么也要留他们吃顿答谢宴。后来见说死留不住,就有人不断地往他们手里塞一条一条的烟,一沓一沓的钱,并说这命不是用钱能买来的不过是小意思。所长和同志们被乡亲们的热情感动了,更觉得这样做是责无旁贷,谢绝了一切盛情,车还是启动了……

1991年9月12日,他们奋战一天为荷兰友人抢救抛了锚的“马自达”。

1991年8月15日,他们为省公安厅同志找回落在车上的文件和报警器。

1991年9月的一天,他们及时将7名车祸重伤者送往医院抢救,7人均得救。

1992年7月22日,他们协助交警堵住了沈大公路上持枪杀人的逃犯。

……

锦旗是看不完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因为他们学雷锋活动是长期的,无止境的。4年来,他们共抢救失火车辆87台,救火1723人次,避免经济损失324万元,救人723人次。

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笔者是好动感情的人,采访中常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得不能自己。小伙子、姑娘们述说起来倒是个个平静如水,还不时地椰擒我:“记者还这么少见多怪”。在他们看来,注重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远比做好事本身更有价值。即使他们有时付出了一片真诚,却换来满脸秋霜,仍然热情如火。他们做好事不是为了给人看,而是为了感染社会风气,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他们常遇到这样的事,当你冒着油箱爆炸的危险,飞上汽车。置身烈火中奋力抢险时,车主却在一旁指手划脚,当你用价值90元的灭火器扑灭大火抢回几十万元的财产时,车主一声道谢都没有,灭火器的使用费也不交,跳上车逃之夭夭。所里为此每年要花去3、4万元。

每年盛夏,他们要沿途拾起扔在路面的上千斤西瓜皮和杂物。你边拾,他边扔。或打在“不要乱扔果皮”的牌子上,或扣在你的头上,真是防不胜防。

一次,所里同志竭尽全力为3位台商找回来落在出租车里价值连城的工艺品和高级摄象机,没料台商向他们说了声谢谢后,竟给了居心叵测的司机200元钱。在台商看来,不管司机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误了人家的生意就要赔钱。而对沈阳所的作法说声谢谢就足够了,因为这是他们职责范围内的事。

真是他们职责范围内的事吗?我翻遍了有关文件资料,均无必须处理这类事件的规定,包括锦旗后面那些故事。凭觉悟做好事和行使管辖范围内的权力是两回事。可沈阳所的同志从不计较。他们认为学雷锋不仅要帮助软弱或身处危难之中的好人,还可以感化那些有不良习气的人。一次,一个体户妇女上车参赌,被骗走两枚金戒指后,她又跟聚赌人下车往回要,结果车上的货被拉走了。于是她向沈阳所求救,东西找回来了。她来到所里说,“你们这么够意思,这几条烟和这些钱拿去用吧,别的没有,钱我有的是。”所里的年轻人回答说:“快拿走,少赌两回就有了,你以为钱买什么都好使啊!那女人羞红了脸走了,她怎么能不受教育?

所里的年轻人也有委屈的时候,个别调皮无聊的司机有时见收费员年轻貌美,递钱时非要捏住对方的手。这时,训练有素的收费员微笑着说:“钱收好,请自爱,一路顺风。”一个庄重的告诫、一个良好的祝愿伴着微笑送给对方,真叫他无地自容。

有的车主不交费闯关卡,小伙子们拦住他,说:“这是您应遵守的规定,也是我们的效益,你必须交费。”那种柔中有刚的微笑,使人发火不得又不可抗拒。

有人问:这是什么地方?是感化所?急救站?消防队?都不是,这里分明是雷锋连队的再生地。

“神州第一路”的使者,就是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在一顶顶荣誉的桂冠下,在时而冷漠时而又充满期待的目光里,一次又一次地净化自己圣洁的心灵,建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是一方撩人的热土!这是一群大写的人!

摘自1993年3月《党风月报》

雷锋精神在“神州第一路”上闪光

1988年10月。

伴随着“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公路沈阳至鞍山段开通,沈阳管理所便担负起沈阳至辽阳段32公里这段公路的管理、收费与维护工作。该所位于高速公路最北端,被人们称作高速公路的北大门。全所收费额占整个高速公路收入的四分之一,是全线8个管理所中任务最重,收费额最高的管理所。管理所下属宁官、苏家屯、十里河3个收费站,有职工108名。作为高速公路的第一代管理者,他们深深地懂得管理好这条路不仅仅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会给辽宁的沿海城市改革开放插上腾飞的翅膀,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几年来,在所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所职工以雷锋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雷锋精神,创造出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年共收取车辆通行费6,957万元,占沈大高速公路收费额的25%。所党支部连续两年被省政府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宁官收费站被评为省交通系统文明单位,苏家屯收费站被评为省政府机关学雷锋先进集体。所团支部在学雷锋活动中倡导了好风气,连续两年被省政府直属机关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92年被团省委命名为“红旗团支部”。在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所长、支部书记李增斌被省政府直属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92年又被团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联合评为省优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宁官站站长孙景娟被省政府直属机关团委授予“十佳”青年称号。团支部书记于秋平在92年被省政府直属机关团委评为优秀团干部,邓万忠92年被省政府直属机关团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班子带头学雷锋

沈大高速公路沈阳段日车流量高峰时达1万多台次,既是一条贯通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等城市的交通命脉,也是反映省交通系统乃至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行业风气的一个窗口。省委、省政府领导,省交通厅,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对管好这条路十分重视。多次批示,提出具体要求,所领导班子按照领导和上级指示精神,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把雷锋精神作为职工队伍建设、路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用雷锋精神育人,用雷锋精神管路”的口号,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供一流服务,实现一流管理,创造一流效益”的目标。所领导班子摒弃了那种学雷锋大轰大嗡,不求实际效果的做法,在全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上,提出学雷锋,主要是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态度,树立管路人的敬业精神;学习雷锋吃苦耐劳忘我工作劲头,树立管路人进取向上、顽强拼搏精神;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管路人的良好职业道德规范和精神境界。所领导班子一班人结合实际制定了争创一流服务,争做雷锋式收费员的规划目标,并在每个收费站设一个为用户服务亭,设立专用服务牵引车。开展岗位业务竞赛,建立学雷锋好人好事记录簿,开展学雷锋精神,用文明用语等一系列教育,保证了学雷锋活动扎扎实实,经常地开展下去。

所领导一班人不仅热心倡导雷锋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所长、党支部书记李增斌被人们称作高速公路上的硬汉子,从建所到现在,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热情都倾注在这段路上。他几乎是没有什么节假日,已连续四个春节没在家过。没有星期天,每天平均工作达10多个小时,家里实实在在地成了“旅店”。有时半夜他还要上路稽查和检查各收费站的工作。在沈阳所各个工作岗位上,经常闪现着他的身影。搬运备品,他是装卸工,人手不够,他是值班员。1990年春节,一场罕见的大雪封住了公路,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初二到初五,连续在路上奋战了四昼夜。1991年11月,他患病毒性重感冒,连续挂了11天吊瓶,尽管这样却连半天也没在家休息过,为了工作。有时忙到晚上下班后才去医院。4年多来,他义务献工3000多小时。群众称赞李所长是高速公路上的实干家,学雷锋的带头人。副所长王洪军,是沈阳管理所的组建人之一,他分管所里的工程养护工作。雪对于农民是喜事,丰收的兆头,而对于沈大路却是灾害。为确保沈大公路北大门畅通无阻,每次下雪,王洪军同志都以雪为令,先于其他同志到所里组织除雪工作,每场大雪过后,他都亲自带领职工昼夜奋战,直到大雪被除净为止。党支部副书记孙占义家在沈阳市内,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要起来赶通勤车,有时晚上稽查。一干就是一夜,白天还照常上班。

沈阳管理所职工在荣誉室的合影

91年赈灾捐款和希望工程捐款,所长捐了200元。另两位班子成员各捐款150元。学雷锋见行动,在沈阳所从领导带头,以身示范,为全体职工做出了样子:由于班子带头,影响和带动了全所职工,学雷锋做贡献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立足岗位学雷锋

在新形势下学雷锋怎么学,沈阳管理所一班人认为重要的是立足岗位学。他们首先组织干部职工重温雷锋事迹,开展敬业爱岗教育,教育全所职工热爱本职工作。管理所党支部、团支部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雷锋的故事》,开展讨论,帮助青年深刻理解学雷锋不仅仅是做几件好事,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提高素质,掌握技能,扎扎实实地为用户服务。他们还组织职工每年年初参观一次雷锋纪念馆,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开展讨论,找差距,制定工作目标。针对所青年职工政治素质高低不等、参差不齐的实际。深入开展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法律常识、规章制度等五个教育。4年来,举办了各种讲座报告会40余次,职工的遵纪守法观念、职业道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教育,使广大职工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现在,全所职工都有一种自豪感、荣誉感,充满了责任心和事业心。他们以管好高速公路为己任,一心扑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论说工作条件,是相当艰苦的,所领导没日没夜地干,收费员一年四季,风风雨雨,酷暑严寒,非常辛苦,而他们的收入并不象人们想象得那么高,每月工资和奖金一般只有180元左右。对此职工们毫无怨言,他们说,我们能在全国最长的高速公路上工作,是值得庆幸的事,路兴我荣,路衰我耻,管不好公路,我们没法向全国人民交待。宁官收费站站长孙景娟,是从省林业学校调到管理所的,她一心扑在事业上,孩子小,可她克服困难,以站为家,干好本职工作,春节她不休息,和站里同志一起值班,给站里的同志包饺子吃。为了解决本站职工吃饭难的问题,她亲自动手淹了酸菜和咸菜,并从家里带来炊具,下厨房亲自做,让职工吃上可口的饭菜。几年来她年年被评为先进,还被评为省政府直属机关十佳青年,91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领导的站年年被评为先进站。

李运海,一个普普通通的司机,几年来,风风雨雨,与所里的职工滚在一起,与公路滚在了一起。每天早晨早起两个点跑通勤,每年365天风雨不误。有一次他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妻子劝他去挂“吊瓶”,可是他想到那么多职工还要通勤,咬牙起了床,妻子堵在门口硬是不放行,心痛又气愤地说:“你心里总想着别人,唯独没有你自己,你如果上班,我就带孩子回娘家。”晚上下班时,李运海已经挺不住了,所里很多同志护送他到了医院,他躺在床上,感动得直流泪。他爱自己的岗位,更爱这个充满雷锋精神的集体。有一天,他晚上九点多钟才回家,妻子拉着他的手,含着泪说:“你和领导说一下,咱不开这个车行不行。”他也哽咽了,说:“虽然我们永远是个小人物,但我们的责任并不小,司机这个工作光荣,每天把职工接到岗位上,心里就特别高兴,因为他们的工作时时离不开我,我是党员,我不干谁干”。

团支部书记于秋平,是所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从沈阳运输公司调到管理所已4年之久了,城里的优越生活,打动不了她想干一番事业的心,现在她已是业务上的骨干。

沈阳管理所职工在荣誉室的合影

为了提高职工素质,几年来,沈阳所在全所开展的“收费规范化,管理军事化”的两化管理中,多次组织技术练兵活动,所里每年举办一次专业考核和业务竞赛。4年来全所共进行业务培训3000余小时。1991年5月,在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举办的“学雷锋、学严力宾”百日竞赛考核中,沈阳所成绩名列全局之首。在高速局92年举行的收费业务大赛中,沈阳所获得八个管理所总分第一名,并获得6个单项第一名。所属宁官站和苏家屯收费站分别获得全局26个收费站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经过岗位的技能培训和严格管理,职工的岗位技能、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收费员的每台车收费时间从原来的8到10秒减少到4至5秒,收费员的责任心进一步增强,在92年“7.22”宁官枪战中,收费员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八名收费员无一人脱岗,并配合警察顺利地将持枪杀人犯击毙。

面向行业学雷锋

沈阳管理所的工作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不仅辐射面大,而且处于沈大高速公路这条交通命脉的北大门,位置重要,影响大,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全省交通系统,影响高速公路的形象。沈阳管理所坚持以雷锋精神塑造高速公路管理者的形象,树立行业新风。

一是在收费站设立“义务咨询处”和“服务亭”,为过往的司乘人员提供饮水、药品、修车工具,夜送伤者,帮助路人寻找物品等服务。几年来,共为过往车辆加水1500余次,帮助修车130余辆。

二是热心为过往路人排忧解难,为了及时帮助用户解除故障,他们专门配置了一辆牵引车,昼夜服务。有一次,省集体经济办一辆面包车坏在高速公路25公里处,当时正是晚上,巡逻车发现后,及时调来牵引车,连夜送到省政府北陵大院,集体办的同志十分感动,事后特为沈阳所送来锦旗致谢。

三是奋力抢险,救死扶伤。4年来。沈阳所共抢救失火车辆87台次,抢救肇事车辆人员上百次。一次,一辆海城商业供销公司的货车在32公里处起火。所里同志发现后冒着浓烟和油箱随时爆炸的危险,抢卸物资,奋力扑火,终于保住了车辆和车上物资的安全,使车主免遭重大损失,大火被扑灭了,可柳井林的手被划破了,待车主安全地离开失火现场后,柳井林同志才被送到医院将手上的伤口缝合包扎。还有一次,大连出租车公司一台轿车由于追尾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当时巡路人员发现后立即调动车辆,在对方无一人清醒的情况下,送到沈阳医大和八院抢救,所里组织人员挂号、租担架、付款、做各种检查,一直到抢救完毕。保住了两个人的性命。1991年8月2日午夜,十里河收费站李延军、张仲博在值班时发现一个人摇摇晃晃向收费亭走来,走到近前,见那人满身是血,倒在地上,经过询问是鞍钢公安处职工,被歹徒用刀砍伤,血流不止。他们马上截车将其送到医院抢救,并根据伤者工作证与其家属联系。由于及时抢救,使其脱离了危险,象这样的事迹在沈阳所举不胜举。

四是以高尚的情操,助人为乐。1991年10月29日夜,当班的收费员隋浩发现两个4岁左右的迷路儿童,所长李增斌得到消息后马上组织人员沿高速公路两侧寻找孩子所在村庄。几经周折,终于在于洪区于良村找到了孩子家长。夜送迷路儿童的故事,从此便在当地老百姓中传为佳话。一次,一位台商将价值上万元的照像机等随身携带物品丢在一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出租车里,支部副书记孙占义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正在稽查的人员进行堵截,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将该出租车查到,并将价值上万元的物品送到失主手中。

在沈阳所会议室的墙壁上,挂满了一面面锦旗,每一面旗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都记载着高速公路管理者真诚的爱心和他们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由于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高速公路的信誉驰名中外。4年多来,国内外前来参观学习考察的团体有400余个,他们都圆满地完成了接待任务。一个外国考察团成员在听了沈阳所那一面面锦旗后面生动的故事后,连连称赞中国好,中国的高速公路了不起,那一辆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感受着公路管理者的周到服务、火热的情怀,同时,也把一个个温暖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传向了四面八方。人们称赞的不仅是管理者,还有辽宁交通行业的新风尚和整个辽宁人的新形象。

面向社会学雷锋

几年来沈阳所先后同省林业学校团委、杨士乡小学、敬老院、81851部队建立文明共建关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所里经常组织职工到杨士乡敬老院和苏家屯区敬老院慰问,为老人做好事。几年来,共为敬老院栽花2000多株,理发五十多人次,修理各种电器20余件。去年五月节前,还给敬老院送去了近百斤鸡蛋和一些水果。近两年,所里还组织开展了“社会送温暖”、“义务劳动”、“帮困扶贫”等活动,共做好事1,234件。在救灾捐款和帮困扶贫中,108名职工共捐款4,730元,衣物457件。

做贡献中学雷锋

1990年5月15日,原沈大高速公路通过的第一台特大件车辆

沈阳所开展学雷锋活动,立足岗位,注重实际效果。沈阳所的一班人认为,几年来,是用雷锋精神带出了一支素质较好的队伍,用雷锋精神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经济效益。学雷锋,在一些人眼里,是过时了,无用了,而在沈阳所,雷锋这个字眼是那样响亮,他们身边的那些学雷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是那样受人尊敬和羡慕。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是那样振奋。来到沈阳所,就会感受到一种进取向上的气氛,感受到一种纯净的氛围。4年来,沈阳所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中有省政府机关优秀党员,有省政府机关十佳青年,有优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还有省政府机关优秀团员,这是这支队伍中蕴藏的宝贵的精神力量,它已转化为巨大的物质成果。4年来,沈阳所收取的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占沈大高速公路全线收费额总数的四分之一,抢救车辆和物资减少损失达30万元之多,抢救伤员200多人,处理稽查违纪车辆66台次,补交通行费十余万元。沈阳所学雷锋的过程,就是用雷锋精神武装职工,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过程。沈阳管理所全体职工在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正在振奋精神,锐意改革,所里已经兴建了一个汽车修配厂,办起商店和饭店,增强服务的力度,促进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最近,所领导班子正在研究制定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包括学雷锋的规划,研究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开展好学雷锋活动,更好地为辽宁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服务。他们有决心乘今3月纪念学雷锋活动30周年的东风,把学雷锋活动进一步推向前进,取得更大的成果。

摘自1993年3月《机关生活》

高速公路上的排头兵

记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党支部

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党支部是随着沈大高速公路的诞生而成立的,到今天,只有4周岁。在这4年里,所党支部始终把加强支部建设放在首位。培养了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党员、职工队伍。连续两年被评为辽宁省政府直属机关先进党支部,今年“七一”,又被辽宁省委命名为先进党支部。

常年不懈抓教育

沈阳管理所被称为沈大高速公路的北大门,下辖宁官、苏家屯、十里河3个收费站,有职工108人。这一百单八将来自四面八方,政治素质高低不等,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些问题,党支部在党员和职工中经常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法律常识、安全生产等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和职工产生了贪图享乐、金钱至上思想,有些人在工作上拈轻怕重,甚至因厌倦单调艰苦的工作提出调离。所党支部一班人坐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决定加强党员教育,大张旗鼓地树立三种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拼搏进取精神。

党支部书记李增斌坚持每月给党员上一次党课,帮助党员解决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对个别党员,支部委员主动找其谈心。一名党员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上班时间下棋,党支部成员主动找他谈话做工作,终于使他振奋了精神。党支部坚持每年组织党员和职工去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同省林业学校、杨士乡小学、杨士乡敬老院、解放军某部建立文明共建关系。所党支部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要求16名党员必须埋头实干,给群众做表率,做到四个必须:组织生活必须参加;对党支部交给的任务必须积极完成;每季度必须进行思想工作汇报;各项活动必须走在群众前列。党支部认为,决不能让先进入物吃亏,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党员和职工一律进行奖励。他们在坚持“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基础上,提出“吃苦在前,奖励优先”的原则。司机、共产党员李运海肯吃苦贡献大,年终得到500元奖金,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去年还有35人受到不同的奖励。党支部注重班子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廉政建设的规定》提出“八要”、“八不准”,让全所职工监督检查。他们严格坚持各项组织制度,“三会一课”是党支部最基本的制度。4年来,沈阳管理所党支部认真地执行这一制度,党员大会平均每年8次,民主生活会l0次,支委会根据情况随时召开。常年不懈抓教育,改变了党员和职工的精神风貌,沈阳管理所党员和职工争先创优,锦旗、奖状接踵而来。

一片丹心献路人

党支部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党员和职工精神振奋,增强了责任心和事业心。全所党员、职工以爱公路为己任,一心扑实地工作。收费员一年四季风风雨雨,酷暑严寒,工作条件艰苦,每月收入只有180元左右,但毫无怨言。他们说:“我们能在全国最长的高速公路上工作,是值得庆幸的事,管不好公路,我们没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党员孙景娟,孩子小,可她克服困难,以站为家,春节也不休息。司机、共产党员李运海,几年来,与职工滚在一起,每天早晨早起两个点开通勤车,365天风雨不误。有一次他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妻子劝他去挂吊瓶,可他想到那么多职工还要坐通勤,咬牙起了床。

1992年9月,一辆丰田面包车与一辆大客车相撞,党员刘平听到呼救,用锤子砸开车门,硬拖出了司机,火速把五名伤员送往医院。支部委员、副所长王洪军,处处走在前头,每次下雪,他都先于其他同志到所里组织除雪工作。特别是支部书记李增斌,从建所到现在,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这段路上,每天平均工作达l0个小时,连续五个春节没在家过。前年春节下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雪,他从初二到初五连续工作四昼夜。今年初他患重感冒,连续挂了11天吊瓶,每次都是打完针上岗,半天也没在家休息过。像这样的事迹,你无法数完。正如职工说的:“在我们沈阳管理所,谁是党员在工作中绝对能看出来,这样的党组织让我们敬佩,这样的党员我们心服口服。”4年来,他们共抢救失火车辆87台次,避免经济损失324万元,救人723人次。

党支部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沈阳管理所率先迈入了局先进行列。成绩面前,他们头脑清醒,提出了“站在排头不让,把住红旗不放”的口号,又开始向新的目标迈进。

摘自1993年7月《共产党员》杂志

沈阳管理所职工代表在桓仁满族自治县贫困山区救助失学儿童时的合影

队伍风气好与坏就看头头怎么带

头戴“门神”和“财神”两顶桂冠的沈大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每天收到上路的万台机动车上交的15万元通行费。他们还担负路上车辆逃费稽查和高速公路沈阳至辽阳段路面管护职责,是个与管理对象直接见面的实权部门。然而,近3年人们都称赞他们是响当当的廉洁奉公好典型,过往司机对这里“大盖帽”们的文明程度赞不绝口,管理所摆满了锦旗和奖状。说起所里严管严惩抓廉政的体会,收赞员们习惯地用一句顺口溜做概括:“队伍风气好与坏,就看头头怎么带。”

1988年10月管理所组建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管理高速公路没有经验,加上收费员来源复杂,素质低下,有些人曾刁难司机、勒索钱物、私收票款现象时有发生,曾被新闻单位点名批评。面对混乱状况,当兵出身的党支部书记兼所长李增斌意识到,用婆婆妈妈的办法立不下规矩,他下狠心通过严格管理,严肃惩处,带出一支廉洁、文明的队伍来。所里顶住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断然处理14名严重违纪人员,将其中4人开除,其余10人给予行政处分和高额罚款。对3个收费站70名收费员中的60人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调整,其中宁官收费站因问题成堆,所里毫不含糊地调整了这个站的原班人马。这一系列措施在全所职工中产生较大震动。他们还根据各个岗位的不同情况,陆续制定30多项以廉政勤政和文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规章制度,并通过职代会讨论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确立后,相继又有10多人因违章违纪而被开除或处以百倍罚款,再次引起震动。全所还推行军事化和规范化管理,要求收费员上下岗风纪整齐、列队行走,工作岗位物品按指定位置摆放。收费时对待司机要热情主动。

管理所领导懂得正人先正己的分量。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所里用于道路维修等项费用,每年经李增斌手要批出去200多万元,在路上干活的工程队的人曾到所领导家送钱送物,每次都遭到所领导人坚决回绝。李增斌在老家本溪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常有本溪的个体车打着李增斌的旗号不想交费,李增斌便立下个规矩,对于打着他的旗号不交费的车一律重罚5倍。近3年来,全所3个收费站基本上消灭了收费员刁难司机、私收票款现象。这里的“大盖帽”们经常主动为遇到困难的过往司机排忧解难。去年该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学雷锋先进集体”,所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所里出了四五名省级先进人物,李增斌连续4年被省政府机关党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民”称号。

摘自1993年9月28日《辽宁日报》

“神州第一路”上的先锋

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党支部

巨龙般腾起在辽东半岛上的沈大高速公路,被人们誉为“神州第一路”。车辆由北向南必经的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被人们称作“第一路上的北大门”。

管理“北大门”的沈阳管理所的职工,恰好与《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好汉的人数相等,但指挥他们战斗的,却不是梁山绿林起义的旌旗,而是由铁锤和镰刀组成的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在这面飘动的旗帜上,大字书写着一个又一个闪光的荣誉:辽宁省先进党支部,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辽宁省先进团支部……沈阳管理所党支部——“神州第一路”上的先锋队,以李增斌为首的15名共产党员,带领108名职工,以不懈的追求和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首壮美的乐章。

第一章 “硬汉子”压邪

沈阳管理所的党支部书记李增斌,是一个行得正、敢碰硬的“硬汉子”,其他支部成员,也都个个是叫得响、敢开顶风船的“硬骨头”。他们凭着一身正气,铮铮铁骨,压祛了建所初期盛行一时的歪风邪气。1989年5月,沈阳管理所党支部正式成立,仿佛是对新支部进行特殊的考验,所内两个棘手难题摆在面前:收费员作弊,宁官站混乱,面对所内的歪风邪气,年轻的党支部是知难而上,还是畏缩不前?李增斌是英雄,还是孬种?全所职工群众眼睁睁地观看着。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决定着沈阳管理所的生命。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思想斗争,党支部集体形成了共识:从严治所,以正压邪,扭转风气,开拓工作新局面。“硬汉子”们开始向所内的歪风邪气宣战!

第一个回合,处理了14名作弊收费员。沈大高速公路于1988年10月通车后,采用半自动化收费。由于微机不完备,管理不严格,所内有14名收费员乘机作弊。党支部决定严肃处理这些违纪职工。消息传出,有的托人说情,有的死不服软,有的无理取闹。一时,东南西北风乱刮,好不热闹。党支部排除种种干扰压力,在上级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对这些违纪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有的给予行政处分,有的予以罚款,有的被退回原单位。这在全所职工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第二个回合,调整了宁官站的原班人马。宁官站是沈大高速公路的北大门,收费额为全局26个收费站的五分之一。这个站管理的好坏,对全所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是建站以来。这里始终是全所的“老大难”。站内职工大多是交通系统干部的子女,他们自恃“根硬”“爹横”,没人敢碰,便随心所欲,擅离职守,一个好端端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成了我行我素的“大车店”。为从根本上扭转这里的“无政府”状态,党支部决定解散宁官站原班人马,将部分职工分别调整到苏家屯和十里河收费站。“大车店”散了伙,新组建的宁官站当年就变成了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先进站。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在同歪风邪气的斗争中,沈阳管理所党支部显示出无私无畏的精神。一个“硬汉子”的形象,堂堂正正地站立在“神州第一路”上。

第二章 “正规部队”

1988年l0月,沈大高速公路沈阳至鞍山段开通。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伴随着第一辆汽车飞速驶上这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一个崭新的课题向人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管理现代化高速公路?

沈阳所管辖段内,日车流量高峰时达1万多台次,管理好这条黄金路段,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给辽东半岛插上腾飞的翅膀。李增斌等党支部成员深知责任的重大。几年来,他们带领全所108名职工,在高速公路管理上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

沈阳管理所收费人员为全国公路局长会议代表进行队列表演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速公路的管理者,李增斌等人面前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然而,未被开垦的荒地,难不倒有志的开拓者。几年的实践,他们在全所探索推广了“收费规范化,管理军事化”的两化管理方式,所里向收费员提出严格遵守《文明用语十例》、《收费员在岗十不准》、《收费员职业道德规范》、《高速公路收费“窗口”行业规范服务竞赛细则》的要求,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党支部协助行政,组织职工进行队列、内务和规范化收费的业务训练,努力提高职工半军事化管理和规范化收费水平。职工实行在岗挂牌服务;各种物品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收费程序要快速合理;收费员上下岗交接班要像士兵一样整齐排队。他们还创造了收费工作的“六化”管理法,即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服务规范化,用语文明化,环境优美化和组织行动军事化。他们按照具有行业特色的科学管理程序,明确了达标考核的奖惩规定,严格检查,狠抓落实。

为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所里多次组织开展技术练兵活动,每年都举办专业考核和业务竞赛。这使职工的岗位技能、业务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收费员的每台车收费时间从原来的8~l0秒减少到4~5秒。1991年在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举办的百日竞赛考核中,沈阳所成绩名列全局之首;1992年在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举行的收费业务大赛中,沈阳所获得总分第一名,并获得6个单项第一名。

在管理中,党支部特别注意坚持奖勤罚懒,重奖重罚,使先进分子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去年,所里破例奖励优秀共产党员李运海一套住房,外加现金500元,今年又准备给工作成绩突出的收费股股长孙景娟等3人各买一套新房。这使先进分子扬眉吐气,使落后的也认清了,只有好好干才有前途。

沈阳管理所党支部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严密的高速公路管理方式,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不穿军装的“正规部队”——这是一支拉得出、叫得响、过得硬的队伍!

第三章 雷锋群体

在沈阳管理所会议室里,挂满了一面面锦旗,每一面鲜艳的锦旗,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都记载着沈阳管理所干部职工们真诚的爱心和无私的精神。

不行春风,哪得春雨?没有耕耘,何谈收获?沈阳管理所党支部一建立,就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职工队伍建设、路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拜金主义在社会的某些地方成为“润滑剂”的时候,沈阳管理所的职工们却在默默地流淌着辛勤的汗水,无私地奉献着一颗颗爱心。他们为过往的车辆加水,给生病的司机送药,帮抛锚的汽车启动……只要是在沈阳所管段内,无论发生了什么意外的情况,他们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向那些在困境中大声呼喊的人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这里仅记录几个小小的镜头:

沈大高速公路32公里处,一辆海城商业供销公司的货车突然起火,沈阳所的同志发现后,立即赶到事故地点,冲进滚滚的浓烟中,冒着油箱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抢卸货物,奋力扑火。

某日午夜,十里河收费站。一鞍钢公安处职工被歹徒砍伤,流血爬到收费站求救。两名值班员当即截车将其送到医院抢救,使其脱离了危险。某日清晨,宁官收费站附近,一大连出租公司轿车追尾,造成一人死亡,三人重伤。巡路员发现后立即调动车辆,将昏迷不醒的伤员火速送到沈阳医院抢救。所里组织人员挂号、付款,护理,保住了两个人的生命。

四年来,沈阳所的干部职工们,共抢救失火车辆87台次,救火1723人次,救人723人次。他们每个人每年都要经历几次这样的抢险。这些在我们听来很感人的故事,在他们看来却十分平常。他们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视为份内工作的一部分了。雷锋在他们心中,他们就是活着的雷锋。称赞他们为“雷锋群体”,我们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中国的东北有一条“神州第一路”!

“神州第一路”上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先锋队!

摘自1993年9月《基层学习指导》杂志

书写高速公路管理实用学

无论是辽宁人到过外地后,还是外地人到了辽宁来,都有这样的感觉:辽宁的公路交通在全国是一流的!的确,在辽宁全境已实现了市与市、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的公路网化,总里程达6万多公里,到1993年,全省仅一级公路就达221公里,高速公路总长达420公里,贯通全省5大市、41个县、区。

然而,面对着这令辽宁人无比骄傲的地上长龙,高速公路管理,这道崭新的课题,毋庸置疑地摆到了高速公路管理者们的面前。李增斌,这位被人们誉为“高速公路的硬汉子”,以其坚定的信念、刻苦顽强的毅力,在高速公路管理这块处女地上写下了豪迈的一笔。

1988年9月15日,李增斌走马上任了,站在率先通车的沈阳至鞍山段的高速公路上,他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眼前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川流不息,各种管理、收费设施又尚不健全,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修高速公路不易,管理好高速公路更难!

面对着百事待决的管理所,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学习和实践中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反复琢磨,和同志们一起研究;碰上对公路养护明白的人就虚心求教,每一位有经验的人都当过他的老师;他经常亲自上路,和护路队的同志们一起进行除雪防滑和绿化及处理路面病害等作业,认真做好记录,积累路管经验;他还常和各部门的同志一起研究工程养护、材料设备、路政、收费等业务工作;酷暑、严寒、风霜、雨雪,天气的每一种变化成了他钻研管理与养护高速公路的学问,如冬季除雪防滑工作对于建在东北地区的高速公路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降雪后什么时间撒盐效果最佳?气温多少度撒盐容易溶化?撒多少盐适宜?他都要反复的琢磨、细心的总结。李增斌在干中摸索,在学中实践,终于,在管理和养护高速公路上,他成了行家里手。

高速公路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一部中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实用学,任有志于此的人去总结、去书写、去创造。李增斌所领导的沈阳管理所,管辖着沈大路北端的3个收费站和沈阳南环高速公路的两个收费站,日车流量高峰时达1万多台次,是进出省会沈阳、贯通辽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反映辽宁交通系统乃至辽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也是他探索、研究、总结高速公路管理的实践基地。

建所伊始,李增斌首先提出了“从严治所,从严治站”的工作方针,并结合沈阳所的实际和管理高速公路的需要,明确提出了要在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上大作文章,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的管理队伍的工作目标。他把部队当兵、带兵的一套管理方法有机地移植到了沈阳所,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上创造性地实施了“规范化服务、军事化管理”。仅用了几年时间,在实现更好地为用路人服务的目的过程中,同时也成功地把一个基本由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人组成的新集体,带成了一支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高超业务技能的训练有素的管理人员队伍,达到了以路育人的效果。

为了管好高速公路,李增斌先后制定出《文明用语十例》、《收费员在岗十不准》、《收费员职业道德规范》、《高速公路“窗口”行业规范服务竞赛细则》等若干准则,用这些准则来教育、规范着年轻的收费员和全体职工的工作和行为,以此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岗位意识和提高为用路人服务的水平。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了管理经验。

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李增斌逐步把收费管理工作细化为: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服务规范化、用语文明化、环境优美化、组织行动军事化;把军事化管理具体化为——严肃纪律、严格要求;正规化着装、正规化交班、正规化内务管理、正规化训练;坚持班前班后动员讲评、坚持定期召开总结评议会的“两严”、“四正”、“两个坚持”等一系列具体内容,把系统、规范化的管理实化为——全员参加的两个赛:赛业务知识、赛职业技能;五个提高:提高收费速度、提高分点卡速度、提高珠算记帐速度、提高点钞速度、提高盖章速度;四个比:比贡献大小、比政治素质高低、比技术业务本领、比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把一开始的“两化”管理丰富为——收费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度化、业务考核达标化、思想工作经常化、组织行动军事化、监督机制公开化。比较系统地形成了一套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制约的管理体系。他的这一套管理办法和理论后来被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推广到了全局收费系统。

摘自1994年10月27日《辽宁日报》

我在沈阳管理所荣誉室

星光闪烁

记省劳动模范、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所长李增斌

1973年,当了3年兵的李增斌转业了,他和千千万万复转军人一样,告别了军营,脱下了军装,开始了百姓生涯。年刚23岁的李增斌凭着自己在文革中念过的9年书和在部队里学过的知识,先是考上了省林业学校,毕业后又留校工作了13年。由于他工作出色,1988年,省高速公路局急需干部时,又从省林校调到了沈阳管理所,担任了第一任所长。从此他扑下身子,在高速局沈阳管理所一直干到了今天。凭着他虚心好学的态度、肯于吃苦的顽强精神和敢打硬仗、身先士卒的带兵方法,使自己从一个对高速公路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为了对高速公路管理相当熟悉的专家,并在工作中带出了一支连年获奖的过硬的高速公路管理队伍。

有心为成事之人 有恒为成事之本

无论是辽宁人到过外地后,还是外地人到辽宁来,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辽宁的公路交通在全国是一流的,在辽宁全境已实现了市与市、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的公路网化,总里程达6万公里。到1993年,全省仅一级公路就达221公里,高速公路总长达420公里,贯通全省5大市、41个县、区。

1995年5月,我荣幸地参加了辽宁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然而,面对着这令辽宁人无比骄傲的地上长龙,高速公路管理这道崭新的课题,毋庸置疑地摆到了高速公路管理者们的面前。时代造就英雄,事业成就人才,李增斌,这位被人们誉为“高速公路管理的硬汉子”,以其坚定的信念、刻苦顽强的毅力,在高速公路管理这块处女地上写下了豪迈的一笔。

1988年9月15日,李增斌走马上任了,站在率先通车的沈阳至鞍山段的高速公路上,他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眼前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川流不息,各种管理、收费设施又尚不健全,面对100多张新参加工作年青而又陌生的面孔,路怎么管?人怎么带?一时间,他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修高速公路不容易,管理好高速公路更难!

面对着百事待决的管理所,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刚刚组建收费站时,他起早贪黑,昼夜不停地奔忙。在沈阳所的各个工作岗位上,经常闪现着他的身影,为各收费站运送物资,他是装卸工;当收费站人手不够时,他又成了值班员;他带领职工建食堂,解决职工的吃饭问题;他奔跑于各个收费站,精心处理着每一项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到收费站检查工作已成了家常便饭。他经常深夜出现在当班的职工面前查岗解难,既让职工们感到吃惊,又使他们深受教育,面对这位敬业如斯的所长,他们不由得从内心深处升起敬佩之情。

高速公路,在外国已有了许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我国却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管理好这条现代化的新型公路,的确是一道新课题,这对于李增斌这位带过兵又学过林业的中专生来说,真是一门全新的学问。为了弄明白业务知识,李增斌用尽了心血,连他的妻子也说他在钻研高速公路知识上比考学还用功。遇到不懂得的问题就反复琢磨,和同行们一起研究;碰上对公路养护明白的人就虚心求教,每一位有经验的人都当过他的老师;他经常亲自上路,和护路队的同志们一起进行除雪防滑和绿化及处理路面病害等作业,认真做好记录,积累路管经验;他还常和各部门的同志一起研究工程养护、材料设备、路政、收费等业务工作。酷暑、严寒、风霜、雨雪,天气的每一种变化都成了他钻研管理与养护高速公路的学问,如冬季除雪防滑工作对于建在东北地区的高速公路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降雪后什么时间撒盐效果最佳?气温多少度撒盐容易溶化?撒多少盐适宜?他都反复的琢磨、细心的总结。

1995年5月,我在辽宁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主席台上。

从踏上高速公路至今,李增斌就象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一直在超负荷工作着。在这5年多的时间里,在沈阳所所管辖的39公里高速公路上,到处都留下了他那坚实的脚印。有多少个节假日他是工作在岗位上?有多少个星期天他是和值班员、收费员一起渡过的。同志们为他粗略一算,累计起来足有200多天的时间是义务奉献给了工作岗位。他把整个身心都放在了沈阳所,放在了高速公路的管理事业上,他简直就是把工作岗位当成了自己的家!就是这样,李增斌在干中摸索,在学中实践。终于,在管理和养护高速公路上,他,成了行家里手。

情怀感人 辛勤育人

在高速公路上跑车,倒是心胸开阔,面对这一马平川,顿时会产生一种骏马任驰骋的豪迈之感。但是成年累月地坐在收费亭里,风吹日晒地巡查在高速公路上,那番感受就大不一样了。风吹雨打,酷暑严寒,夏天蚊叮虫咬,冬天手脚冰冷,成年累月不分昼夜地倒班、上岗,辛苦之极,可想而知。要教育、引导这些占全所职工95%以上青年职工坚守岗位、完成任务、热爱工作,并不是件轻易的事。对此,李增斌不仅通过身教,对全所的职工施以影响,还在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关心职工切身利益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情怀感人、辛勤育人的工作,深化了对职工的管理、教育层次。

在辽宁省高速局沈阳管理所,论职位,论威望,李增斌都是绝对的一把手。但是,对于各项规章制度,他都带头执行,从来不搞特殊。他常说:“要想职工信得过,必须领导带头做。”一次,他岳父、岳母从清原县来他家,爱人让他用车接一下,他也真的用了车,不过却是用自行车把岳父、岳母从6华里以外的火车站接回了家。而当所里一名职工的父亲因病去世时,他却主动派车,专程送她连夜赶回新宾老家,为老人料理后事。在他亲自审核工程预算时,敢于坚持原则,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多次纠正不合理开支,为国家节约资金数万元。在工作中他还注意身教言教并用,廉洁自律,严格要求,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先后在工作中拒收送礼近万元。在奖金分配、福利待遇上,坚持不搞特殊化,在沈阳所,从来领导都是拿低奖金,以至于职工称之为倒过来的分配不合理。所有这一切,职工看在眼里服在心上。

在对所里的工作和管理上,他严格要求,不打一丝折扣。他时常提醒全体职工不要忘记自己所处的是“神州第一路”上第一站的特殊位置,把每位职工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上升到了反映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上。他与职工打成一片,和职工群众同甘共苦,不单是在几大节日到各收费站点给当班的职工送烟糖、送饺子,和职工一起值班,甚至替职工当班。还在日常之中注入感情投资,做职工的知心朋友,注重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职工有病住院,他亲自探望,职工家有了婚、丧、嫁、娶的大事,他都尽量到场。住平房的职工家里没有冬季取暖煤,他就亲自张罗购买。为了改善食堂伙食,他不光下厨房帮厨,还率领职工自己动手利用收费站四周的空地种了7亩蔬菜,使职工吃得既经济又实惠。为了稳定职工队伍,他还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解决住房问题,经过苦心筹划,多方努力,终于使全所80%的职工乔迁了新居。为了活跃职工的文体生活,在他的倡导下,全所共建立了6个文化活动室,收藏了1000多册图书,还建立了一个台球室、一个乒乓球室,使所里的职工有了文化娱乐的场所。尤其是一些年青职工更是对沈阳所留连不已,常常觉得在家里呆着还不如到单位去有意思。

与劳模代表一起合影

不了解内情的人,也许会以为高速公路局是一个高工资、高福利的单位。其实,在这里工作的职工除了按事业单位标准拿工资和奖金外,几乎没有其它福利,和其它一些效益好的单位相比,职工们难免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认为贡献与所得相差太悬殊。有的人还提出是否允许职工象社会上其他单位的职工那样通过搞第二职业来增加收入?对此,他和所领导一班人一方面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引导大家正确对待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使大家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高速公路管理工作需要实行的是准军事化管理。一天24小时内随时可能有需要职工随叫随到的情况,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另一方面他积极想办法,通过内部挖潜,多方努力,广开门路等办法增加集体福利,每年为所里创收1万多元,切实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和福利待遇。

为了能够调动和保护职工高效实干的积极性,稳定职工队伍,他还和沈阳所的其他领导一致决定树立职工中吃苦奉献、爱岗尽职的典型,并对其中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荣誉和特殊奖励。1992年他们树立了12个典型,1993年他们又树立了24个先进典型,通过选树典型激发职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司机、养路队长李运海,为人老实,工作朴实,在沈阳所是被公认的老黄牛。他为所里开通勤车,起早贪黑,不辞劳苦,从没有耽误过一次车,放到哪个岗位都让人放心,让领导省心。可是家里长期住房紧张,成家多年一直和老人兄弟挤在一处居住,对这样真干、实干、能干的好同志,李增斌会同所领导一班人研究后,决定由所里破格奖励他一套住房,此举感动得李运海一家老小只知道一个劲地说:“一定要好好地干,一定要支持他干好工作。”通过这件事也极大地教育和鼓舞了所里的职工。还有什么比这个人的价值受到承认更让人心满意足呢?

职工们都说在沈阳所工作总有个比劲,谁也不甘心落后。因为所领导对谁的工作好坏、优劣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干好的奖,干坏的罚;真干工作的人,在这里也真的受到尊重、得到承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由于沈阳所兑现了奖优罚劣的诺言,沈阳所提倡的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拼搏进取精神才在职工中蔚然成风。

管理出第一 管理出红旗

沈阳管理所管辖着沈大路北端的3个收费站和沈阳南环高速公路的两个收费站,日车流量高峰时达1万多台次,是进出辽宁省会沈阳,贯通辽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反映辽宁交通系统乃至辽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在这条大路上,李增斌和他的同志们齐心协力,大胆实践,勤于摸索,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管理新风尚,树立了一代高速公路管理者的良好形象。

1994年10月1日,在北京参加国庆四十五周年庆祝活动时与辽宁代表团的代表合影

建所伊始,李增斌首先提出了“从严治所,从严冶站”的工作方针,并结合沈阳所的实际和管理高速公路的需要,明确提出了要在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上大作文章,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的管理队伍的工作目标。他把部队当兵、带兵的一套管理方法有机地移植到了沈阳所,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上创造性地实施了“规范化服务、军事化管理”。同时,成功地把一个基本由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人组织成的新集体,带成了一支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高超业务技能的训练有素的管理人员队伍,达到了以路育人的效果。

在成年累月的管理高速公路的工作中,李增斌掌握了对高速公路路政、养路、护路知识,也积累了如何对管路人的组织、管理和教育等一整套的经验。在他的主持下,沈阳所在收费、工程、路政、财务、材料设备、办公室等各项工作上都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同时,还改革了大锅饭的奖金发放制度、医药费报销制度,制定了对中层干部聘任考核制度、奖罚制度、稽查奖励办法,完善了用车制度等等。为了更好地用好高速公路,管好高速公路,李增斌还先后制定出《文明用语十例》、《收费员在岗十不准》、《收费员职业道德规范》、《高速公路“窗口”行业规范服务竞赛细则》等若干准则,用这些准则来教育、规范着年轻的收费员和全体职工的工作和行为,以此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岗位意识和提高为用路人服务的水平。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了管理经验。5年来全所共进行业务培训4000多小时,各项业务技术水平始终在高速公路管理局名列前茅。1991年在省高速局举办的竞赛考核中沈阳所名列全局之首,1992年又在收费业务大赛中获得了8个管理所总分第一名和六个单项第一,1993年在收费系统业务考核中,沈阳所囊括了管理所、收费站、个人3个竞赛项目的全部第1名,实现了业务竞赛的“三连冠”。几年来,沈阳所在参加全局性和上级业务机关组织的各种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大赛中都取得了好名次,涌现出了一大批业务尖子和技术能手。

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李增斌善于总结研究,逐步把收费管理工作细化为——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服务规范化、用语文明化、环境优美化、组织行动军事化。把军事化管理具体化为——严肃纪律、严格要求;正规化着装、正规化交班、正规化内务管理、正规化训练;坚持班前班后动员讲评、坚持定期召开总结评议会的“两严”、“四正”、“两个坚持”等一系列具体内容;把系统、规范化的管理实化为——全员参加的两个赛:赛业务知识,赛职业技能;五个提高:提高收费速度、提高分点卡速度、提高珠算记帐速度、提高点钞速度、提高盖章速度;四个比:比贡献大小、比政治素质高低、比技术业务本领、比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把一开始的“两化”管理丰富为——收费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度化、业务考核达标化、思想工作经常化、组织行动军事化、监督机制公开化。比较系统地形成了一套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制约的管理体系。他的这一套管理办法和理论被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推广到了全局收费系统。

截止到1993年末,李增斌所领导的沈阳所收取的通行费累计达1亿元,占全局收费总额的1/4。全所职工为用路人做好事达3000多件,抢救车辆和物资折合人民币达400万元之多,抢救伤员200多人。所党支部连续两年被省直党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宁官收费站被评为省交通系统文明单位,苏家屯收费站被评为省政府机关学雷锋先进集体,所团支部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机关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1992年又被团省委评为“红旗团支部”,还涌现出省直“十佳青年”、优秀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先进个人,李增斌本人也被省政府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团省委和《共产党员》杂志社联合评为优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1994年5月1日,又被省总工会评为辽宁省“优秀创业者”。正因为他卓越的工作成就,1995年初他又挑起了省高速公路实业总公司总经理的重担,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进军。

1994年10月1日,去北京参加国庆四十五周年观礼活动时,在天安门广场接受记者的采访。

李增斌,生命中曾有过一段当兵的岁月,他保持着军人那干练的神情、果断的步伐,红星在他心头闪耀。他为红星增添光彩,他将会永远珍惜那颗深烙在心头的红星……

摘自1996年5月,辽宁省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编写出版的《劳模风采》一书

无愧“神州第一路”

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文明建设侧记

沈南汽笛高歌,嘲似荧屏,

摄进辽东画意诗情,诸称美;

大北车轮速驶,道如玉带,

牵来半岛山青水秀,一路顺风。

  ——尚文化联·代题记

当改革大潮涌动着祖国山水,当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标志着现代文明的、显示出社会进步的又一里程碑——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像一条巨龙,纵贯辽东半岛,它的建成,为辽宁的经济振兴增添了新的活力,注入了勃勃生机。

自从高速公路建成的那天起,就有了管理高速公路的一支队伍。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管理所就是其中之一。1987年6月至今,沈阳管理所已发展成为有职工530人,设有9个收费站、12个收费点,担负着沈大高速公路沈阳至辽阳段22公里和沈阳过境绕城高速公路40公里的通讯监控、收费稽查、工程养护、路政路产管理、排障救援等工作。

几年来,这个所坚持抓教育,弘扬正气;抓管理,培养作风;抓服务,树立形象。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服务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在高速公路上塑造了辉煌的形象。

1988年10月开始收费至今,这个所共收入车辆通行费3亿多元,全所职工做好事4000多件,收到用户赠送的锦旗80余面,荣获各级组织授予的奖状60余面,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等十几家新闻单位报道过。所党支部被辽宁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团支部被团省委授予红旗团支部;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省“窗口”行业规范服务标兵单位、拥军优属模范单位、文明单位标兵;是团省委首批“青年文明号”授予单位。

我在参加辽宁省总工会组织的省劳模代表去南非考察时的合影

在这里,笔者只从沈阳所两个文明建设中选取几个片断,献给广大读者。

我们有个好班长

在管理沈大高速公路北大门的沈阳所里,有个好班长,不,应当说有一个好班子,他们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他们勤政清廉,以身作则,他们锐意进取,乐于奉献……

1988年,沈阳所可以说是在既没有办公室,没有必要的设备,也没有任何高速公路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建立的。建所伊始,由于职工分别来自城市、农村的各行各业,成分复杂,政治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思想不稳定,纪律松弛,管理还一时没有走上正轨,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针对种种不利因素,沈阳所党支部和领导一班人马,决心从抓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大力开展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班子决心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抓班子,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班子成员约法三章:要求职工做到的事情班子带头做到,要求职工遵守的纪律班子带头遵守,要求职工参加的活动班子带头参加。原所长李增斌同志常讲:“要想职工信得过,领导必须带头做”,自从李所长踏上高速公路那天起,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中去。刚刚组建收费站时,他便起早贪黑、昼夜不停地奔忙。在沈阳所的各个工作岗位上,经常闪现着他的身影。为各收费站运送物资,他是义务装卸工;管理所、收费站人手不够,他是义务值班员;带领职工建食堂,解决职工的吃饭问题;他奔跑于各收费站之间,精心处理每一项新工作。在李增斌和沈阳所班子的带领下,沈阳所由一个后进单位转为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省级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省优秀创业者,还代表省劳动模范赴京参加了庆祝建国45周年观礼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班子成员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表率影响和带动职工。班子成员严于律己,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论是一般同志,还是亲朋好友,一旦发生违纪现象,绝不姑息迁就,坚决严肃处理。他们以路为家,带头奉献,除夕之夜都是在管辖的各个岗位上度过,几年来,他们累计献工几千小时。

1990年春节,天降大雪,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所职工,顶风雪、冒严寒,连续奋战了四个昼夜,清除了积雪残冰,保证了高速公路的畅通。

1995年7月下旬,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了辽沈大地,高速公路在洪水的围困和冲击下,经历了严竣的考验。一场保护“生命线”的战斗打响了,沈阳所管辖的地段是这次洪水侵袭最重的地段,水毁路多达22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7月29日下午4时,北沙河发生决堤,洪水向沈大路袭来,所长胡斌一边报告情况,一边及时封路。对被围困在沈大路上的数百台车辆,一辆辆地疏导,使之脱离危险。雨水、汗水混杂在一起,早已分辨不清了,只是不时地从流过嘴边的水里,感觉出哪是咸的,哪是淡的。车越来越少了,雨却越下越大,所领导们的嗓子也越来越哑了,最后只能用“喔喔”的声音和手势来指挥被困的车辆了。

哪里有危险,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班子成员。

为了探明随时有坍塌危险的涵洞,胡所长一把推开众人:“让我来,我当过海军”……

副所长王红军,当时正赶上胆结石病发作,他忍着剧痛,带领同志们奋战在水毁严重路段,连续五天五夜,他没有回家一次,可他家离所里还不到500米。他的妻子默默地送来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看看眼前紧张形势,一句话也没说,因为她最了解自己的丈夫,含着眼泪回家了。雨小了,险情排除了,王红军也住进了医院,作了胆囊摘除手术,共摘除大小47块结石。医生们无不惊讶地说:“王所长真是条硬汉子。”

副书记王胜家,家中楼下积水,妻子、孩子被困家中。6天6夜,他只抽出1个小时时间,为家里送去了一些蔬菜,就匆匆地赶回抢险一线。

在抗洪抢险的日子里,沈阳所的领导们在第一线率领全体职工连续奋战了6 天6夜,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难怪胡斌所长从心底深情地呼喊:“我为沈阳所自豪”可职工们却更加动情地说:“是因为我们有了好班长”

“这样的经验该全路推广”

沈阳管理所在探索中建立,又是在探索中成长。在我国管理高速公路,必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必须从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上大作文章,造就一批过得硬、叫得响、能力强的管理队伍。

沈阳所率先实行了“两化”管理,即规范化服务、军事化管理。他们请来附近部队官兵,从立正、稍息开始,一切都按着正规部队训练方式进行,从出操训练到内务整理,从严冬的冰天雪地到盛夏的烈日暴雨,部队官兵认真示教,全体职工一丝不苟地学习,终于使职工们养成了军人的优良习惯和作风。规范化服务上,他们实行的是站立式挂牌服务,凡车辆驶到距收费亭入、出口50米处时,收费员立即站立,做好收费验票准备,文明、规范地做好服务。实践证明,“两化”管理是高速公路管理中成功的经验,赢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速局的领导一声令下,“两化”管理在沈大路全线推广。而今,这种做法已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开花结果,成了高速公路管理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

严格出了名 本领过得硬

高速公路的管理,应该说是对路的管理、对钱的管理,因为它是经济大动脉,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

沈阳所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是严格出了名的,单就那厚厚的规章制度汇编,就不难知道其中的一二。像什么《所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廉政建设的规定》、《执法人员十不准》、《职工工作时间十不准》、《收费员在岗形象十要》等等,足有二十多项。有了规章制度,执行起来更是严格。他们坚持定期对照检查,多年如一日,一旦发现违章违纪现象,除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外,还辅以必要的经济处罚。在建所初期,由于管理跟不上,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违纪事件。对此,沈阳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严肃处理了14名违纪人员,有4人退回了原单位,共罚款9600元,整顿了3个收费站,调整了其中80%的职工,狠刹了歪风邪气,弘扬了正气。

严明的赏罚制度,不仅仅是以处分惩罚为主,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无私奉献,拼搏进取,清正廉洁及法制教育,引导职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强化每个职工的法制观念。

对于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的同志,沈阳所坚持任人唯贤,大胆破格提拔使用,先后有6名工人(包括临时工)因工作出色而被聘用为股、站长。同时,这个所还坚持奖优罚劣、重奖重罚的激励机制,有利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性。

岗位练兵,技术本领过硬是沈阳所常抓不懈的一项主要工作。几年来,这个所共进行业务培训3000余个小时,并组织职工业余时间练习分卡、点钞、珠算、记帐、盖章等,同时,所里每年都要进行专业考核、业务竞赛等活动,有利地提高了收费员的业务工作水平。收费员的每台车收费时间也从原来的8到10秒减少到了4至5秒。在连续几年的全局业务竞赛中,沈阳所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严格的管理,钢铁般的纪律,造就了一批坚强的职工队伍;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赢来了高速的工作效率,也造就了一批一流的职工队伍。

这里还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1992年,在“7·22”追剿抢劫杀人犯的宁官枪战中,沈阳所的收费员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8名收费员无一人脱岗,并配合警察顺利地将穷凶极恶的歹徒击毙,经历了一场维护正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斗洗礼。

1992年6月24日,一辆轿车追了货车的尾,副所长王红军、工程股长李庆军和刘凤文等及时赶到肇事现场。当他们撬开弯曲的车门时发现司机已经死亡,后座的男乘客脖子被撕开,下巴露出骨头,但喉头还在动。另一位年轻姑娘满身是血、昏迷不醒。

这时,他们顾不了许多,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要紧!由于这两个人伤势太重,几家医院不肯收留,最后他们辗转来到中国医大,可为那位姑娘做摘脾、肾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在这万分危急关头,李庆军毅然决然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姑娘得救了,所里的同志又给她买来了新衣裤。车上价值16000余元的首饰钱物分文不少地摆在枕边……病愈后的姑娘专程从大连来到沈阳所,寻找那位“代理家属”和“雷锋大哥们”,并含着眼泪送上“鼎力相助,友谊长存”的锦旗。

1995年8月14日,铁道部十九局史淑华乘长客从大连回辽阳,在鲅鱼圈解手回来,发现大客车已经走了,她的装有10800元现金的手提包也被车拉走了,急得她大哭。当沈阳所职工曹国强、王光水接到通知后,站在收费亭一直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堵到了这台大客车,分文不少地将提包交给了失主。

几年来,全所职工抢救失火车辆98台次,救死扶伤230余人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这个所的职工从1994年起资助桓仁县14名特困学生重返校园,向特困学生、灾区人民等捐款5万元。

如今沈阳管理所全体职工,在所领导的带领下,以饱满的热情,内抓一流队伍、外抓一流服务,决心在收费所里继续谱写新曲,在高速公路上再造辉煌。

摘自1996年辽宁省文明单位标兵《风采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