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然环境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

时间:2022-11-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影响运营环境影响的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影响最突出的是外部环境,雷击、台风、水灾等恶劣天气,均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或造成严重后果,地铁车站内的微小气候构成的内部环境,也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引发城市轨道交通重大运营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①城市轨道交通地震设防等级为7度设防。

项目8 运营安全环境

【项目描述】

在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使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地铁运营的环境安全也成为眼下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影响运营环境影响的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影响最突出的是外部环境,雷击、台风、水灾等恶劣天气,均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或造成严重后果,地铁车站内的微小气候构成的内部环境,也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对出入口的影响、对设备设施破坏、物业结合部的问题、保护区内不合理的施工建设及恐怖袭击对公众安全的影响等,这些影响不有效控制,将影响地铁运营安全。哪些环境因素会对运营环境的安全构成威胁?哪些因素是可抗的、可预防的?怎么做可以保护地铁车站的设施安全、乘客乘车的人身安全?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定控制和保护措施,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将会解决此类问题。

【学习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1.掌握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环境因素。

2.掌握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环境因素的来源。

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环境安全的控制和保护措施。

【能力目标】

1.能理解并掌握运营安全环境这一概念。

2.能运用安全知识分析影响运营环境的外部因素。

3.能辨别外部因素给运营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为负面,有效识别危险源

4.能掌握保护运营环境的各类方法及预防措施。

任务8.1 自然环境影响

【活动场景】

利用多媒体展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及影响效果。

【任务要求】

掌握自然环境影响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8.1.1 自然环境的基本内容

自然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指气候和气象条件,内部环境指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内容。

8.1.2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引发城市轨道交通重大运营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部门以及敞开部分,往往在运营中受制于自然环境限制,相当一部分列车脱轨事故、列车相撞事故以及重大运营设备故障,是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所引起的。

(1)雷击

雷击对地铁地面信号设备及接触网损坏极大,会造成信号设备电路板被击穿,接触网断电列车停运,甚至火灾事故。国内雷击事故对轨道交通的影响见表8.1。

表8.1 国内雷击事故对轨道交通的影响

预防措施如下:

①为避免因为雷击造成停运事件,在地铁设计时,必须考虑建筑防雷和设备防雷,并经地方防雷中心审核批准。竣工验收前,须由地方防雷中心对防雷装置进行验收检测,要求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配电系统防雷、信号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都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②按照国家要求,每年需对建筑防雷及设备防雷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③在夏季雷雨多发季节前,提前对防雷连接地线进行仔细检查,发现有连接点脱焊,及时给予焊接,以及更换灵敏度差的防雷器件。

④在信号设备遭雷击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电话闭塞法组织行车;针对雷击后无法恢复供电,应根据情况,启动公交接驳相关应急预案。

(2)台风

台风对沿海城市的轨道交通特别是高架部分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另外,台风引起的降水、暴雨或者其他气象灾害会对城市轨道交通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2012年8月8日,在10级台风预警时,上海地铁2号线广兰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段停止运营。

防范措施如下:

①行车调度部门要密切关注气象信息。根据气象台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采用“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3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4色台风预警信号。调度部门在收到信息后,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组织行车,并立即转发各生产部门、值班领导,提醒各部门进入警戒状态。

②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在台风来临前,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要在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广告牌等附近避风避雨。车辆尽量避免在强风影响区域行驶。

③在做好以上防风工作的同时,要做好防暴雨工作。

④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3)水灾

城市轨道交通水灾事故多数由于系统内部水管爆裂、地下结构破坏渗水等造成水淹事故。地铁工程的车站和隧道大都处于地面标高以下,一方面受到洪涝灾害积水回灌危害,另一方面受到岩土介质中地下水渗透浸泡危害。地下水或地表水进入地铁车站和隧道内,可以使装修材料霉变,电气线路、通信、信号元件受潮浸水损坏失灵,造成工程事故。地下水积存,使地铁内部潮湿度增加,使进入车站的乘客胸闷,不舒适,更有甚者,影响乘客安全。

如图8.1所示为2011年6月20日,上海地铁6月17日,强降雨之下列车客室内发生严重的漏水。水灾事故对轨道交通的影响见表8.2。

图8.1 上海地铁水灾事故

表8.2 水灾事故对轨道交通的影响

防范措施如下:

①日常防洪防汛应急准备。进入夏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应组织各部门对防洪工作的安排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提出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一是检查防洪物资准备情况。防洪物资必须按照标准配置,并检查性能是否良好,防洪备品配置包括沙包、水桶、防洪膜、水泵、铁丝等,车站指定人员负责防洪备品的管理,每月对防洪备品进行清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站务人员应清楚本站配置了哪些防洪物资,存放在哪儿,怎么使用。

②防洪设备状态良好。在每年夏季雨季来临之前,应检查车站雨水泵、污水泵的状态,必须确认当集水井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泵能够自动开启,将集水井的水抽到下水道,防止雨水溢出站厅。

③水灾应急处置。当发生暴雨等水位超出标准水位时,车站及时用沙包将出入口用沙包围挡,防止地面雨水进入地铁站损坏设备。同时,调动足够的人员对出入口进行控制,围堵方法是沙包、防洪膜,防止水从缝隙内流入车站,经过慢慢流动后冲塌围挡沙包,同时拨打市政排水电话及时将地面下水道疏散通。

(4)地震

一般认为地震对地下结构影响较小。但1995年日本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后,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等大量地下结构出现严重破坏,使人们对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了质疑,改变了以往的看法,认为地下结构存在地震破坏的可能性。

我国的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但目前地下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还处于摸索阶段,这给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的防灾减灾埋下了安全隐患。对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的抗震设防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十分紧迫和必要,对提高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防范措施如下:

①城市轨道交通地震设防等级为7度设防。由于地铁隧道全部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又全被地下泥土包裹,所以地铁感受的地震晃动程度比地面更小,带来的影响也将减少。如果有地震发生,首先可在第一时间通过行车调度让列车停下来,或限速到最近站台停车;二是车站立即疏散乘客到地面安全地带。

②应急处置。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过程中,司机发现列车车体剧烈摇晃,地面也有较强晃动,应立即报告调度指挥中心。接报后,经向市地震台核实,如是地震,调度指挥中心随即命令全线各站及正线运行列车司机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并通知各应急抢险部门立即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组织专业抢修队进行故障排查。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km。据四川台记者称,此次地震成都震感比“5・12”地震更强烈,地铁乘客反映当时车厢里就像摇篮一样在晃动,但大家都比较镇定,成都地铁所有列车紧急停车,工作人员要求所有乘客紧急疏散。同时,成都地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各次列车以安全模式限速运行,组织各专业抢险队进行故障排查,确定安全后,约8时30分恢复正常运营,未收到乘客受伤信息。

(5)冰雪

冬季寒流多、天气寒冷、气温低;风、雪、雾、霜频繁发生;夜间长、昼间短、温差大;这些自然现象对轨道交通运输生产的设备、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及行车组织工作等方面都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北方的冬季,恰逢元旦、春节等节假日,人们生活习俗也对轨道交通运输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冬季隧道内常见冻害现象

①挂冰。顶部和边墙渗漏过程中逐渐冻结,形成挂冰,挂冰不断积累、增大侵入限界(见图8.3)。电力牵引区段的接触网、电力通信线上的挂冰如不及时清除,体积和重量会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坠断电线事故或使接触网短路、放电、跳闸,危及行车和作业人员安全。

图8.2 挂冰

图8.3 冰锥

②冰锥。漏水落到道床上,逐渐冻结,形成丘状的冰锥,侵入限界(见图8.3)。如衬砌漏水和涌水沿隧底流淌,逐渐冻结成冰漫形状冰锥,如不及时清除,冰锥将覆盖轨面,危及行车安全。

③冰塞。隧道内排水沟过浅或排水设备没有可靠的防冻措施,排水沟往往从两侧沟墙底部向里、向上冻结,并随水位升高而逐步封闭起来,造成堵塞。这种冰塞现象会使水沟因内部积水全部结冰膨胀,造成裂损,最终导致隧道内因排水不良而造成新的冻害,使隧道病害加重。

防范措施如下:

①对有关人员进行过冬防寒教育,对缺乏冬季作业经验的人员进行考试。

②对轨道技术设备进行过冬防寒检查、整修,并做好包扎管路等工作;做好易冻设备、物资的防冻解冻工作;特别是严寒冬季,需注意钢轨断裂;酷暑夏季,要注意涨轨。

③储备足够的防寒过冬材料、燃料和工具,检修好除冰雪机具和防雪设备,组织好除冰雪队伍。

④工作环境防寒准备。冬季要及时做好防寒工作,工作房屋的防寒,门窗、玻璃的密封,以及供热、取暖等工作,提前做好。还要注意采取取暖措施,以便在冬季有舒适的工作和生活保证。

⑤职工的防寒服装准备。要按时发放、配齐职工的防寒服装,并要符合要求。上班前必须准备充分,棉衣、裤要齐全完好、保暖合身、紧凑利落,棉帽要有合乎要求的耳孔,手套要分五指,棉鞋要合脚,防滑。

8.1.3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人为形成的系统环境条件,包括周围的空间和一切运营设施构成的人工环境。噪声排放,生产扬尘、生活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地下车站设备用房等场所的常年阴暗潮湿环境和虫鼠害等、极易造成关键设施设备的故障。另外,和站厅相连的商业区域的可燃物较多,而且站厅商业区餐厅内还有燃气、明火等,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见表8.3。

表8.3 内部环境影响因素

(1)主要污染源排放及监测执行标准

对城市轨道交通各污染源排放情况的监测,是执行国家、部门及地方有关的环境保护标准,见表8.4。

表8.4 污染物排放标准

(2)控制措施

①依据《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 9672—1996)之规定,对照表8.5标准,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8883—2002)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厅、站台监测微小气候项目:温度、照度、CO、CO2、风速、甲醛、空气细菌总数(沉降法)、噪声、PM10合格率进行监测。

表8.5

②依据《民用建筑物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的规定,氡浓度≤400Bp/m3,TVOC≤0.06mg/m3、监测车站空气是否符合标准。

③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基本规范》(GB 18871—2002)的规定,监测车站站台、站厅γ辐射水平在国标允许公众年接触剂量限值以下。

④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8883—2002)的规定,对车站站厅、站台苯、甲苯、二甲苯、NO2、O3、SO2的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苯≤0.11mg/m3,甲苯≤0.20mg/m3,二甲苯≤0.20mg/m3,NO2≤0.24mg/m3,O3≤0.16mg/m3,SO2≤0.50mg/m3

⑤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的规定,对车站空调通风系统风管表面的卫生要求,积尘量≤20g/m2,细菌总数≤100cfu/cm2,真菌总数≤100cfu/cm2,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对车站空调送风系统送风PM10≤0.08mg/m3,细菌总数≤500cfu/cm2,真菌总数≤500cfu/cm2,β-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

⑥依据《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 50157—2003)的规定,检测车站新风量每个乘客每小时需供应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12.6m3,且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少于总送风量的10%。

⑦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规定,检测车站生活饮用水是否符合规定。

(3)整改要求

依据国家现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第80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评价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等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虽检测结果合格,但仍需结合本地地铁车站的环境卫生,注意以下两方面:

①温度、湿度等主要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内的微小气候,易受季节、通风条件、天气因素的影响,地铁运营期应加强空调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影响乘客舒适度及健康的相关因素得到控制,减轻或消除不良因素,提高乘客候车的舒适度,为乘客提供良好候车环境。

眼光照射、微量元素及不洁清洗产生的有机物,可能使多种藻类、细菌及原虫容易在冷却塔上滋生。对冷却塔应进行经常性清洗、消毒,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8.1.4 内部环境影响的案例分析

(1)主要经过

伦敦地铁的枢纽车站——国王十字地铁车站连接着通往英国东北部、苏格兰和约克郡的5条铁路干线。1986年11月18日傍晚18时左右,正是最忙的时间,来往的乘客正在匆忙地上下车。突然,自动电梯下面的一个机房燃起了大火并迅速蔓延,呛人的烟雾使人咳嗽、流泪、睁不开眼。大火迅速进入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不仅底层站台成了火海,上层的中央大厅也被烟火吞噬。惊慌失措的旅客在混乱中盲目乱闯,像惊弓之鸟般地夺路而逃,有的在混乱中被烧死,许多人被熏倒,被烧伤。

消防队员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救援。但由于事发突然,消防队员没有及时得到地铁通道分布图,也没有带氧气防护面罩,因此行动受到限制,再加上地铁车站地形复杂,火势凶猛,救援工作进展缓慢,至20时40分,才控制了电梯和部分通道火势。当火势全部被扑灭时,已是次日凌晨1时45分。这时大火已经燃烧了4个多小时。在这次大火中,共有32人葬身火海,100多人受伤,另有1名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也在救火中以身殉职。

这场大火使英国全国深受震惊,在英国朝野也引起轩然大波。反对党工党乘机向保守党发难,说这次火灾是由于政府长期对地铁削减开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2)原因剖析

伦敦地铁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地铁”,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如此严重的火灾的呢?

①大火可能是由于堆在电梯下的垃圾被电梯发动机打出的火星引燃造成的。

②由于伦敦地铁在此次火灾前没有实行全面禁烟措施,因此有专家估计可能是一个被丢弃的烟头而引起地铁大火的。

③事发前,地铁公司曾接到一个威胁将在地铁内纵火的恐吓电话,并可能与南非特工有关,因此有猜测认为这次地铁火灾是一次恐怖活动的结果。

④有些专家认为,这次火灾是政府大幅度削减地铁开支,造成地铁设施超负荷使用所致。

(3)几点启示

在地铁这种现代交通工具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强地铁的安全防范工作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棘手问题。伦敦地铁火灾给了以下3点启示:

①任何时候都要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防范措施,不能有丝毫疏忽。

②国内地铁投入运营时间不长,在设施配备和管理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应该充分吸取这次伦敦地铁大火的教训,严格管理,加强防范,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③地下构筑物与地上建筑物发生事故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救援时应预先考虑到这种区别,同时要有应急预案,避免在救援时措施不到位。

【效果评价】

评价表

任务8.2 社会环境影响

【活动情景】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社会环境对地铁运营安全环境造成的影响。

【任务要求】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社会环境的意义,并介绍如何防范。

【知识准备】

运营环境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和保证,因此,确立影响地铁运营环境安全的社会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一般而言,可对地铁运营安全造成影响的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对乱停乱放、摆摊设点对出入口的影响,治安环境不良对设备设施破坏的影响,物业结合部的问题影响运营安全,保护区内不合理的施工建设对运营安全的影响,恐怖袭击对公众安全的影响等,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将造成乘客拥挤、踩踏等不良后果。

8.2.1 对出入口的影响

(1)影响因素及危害

1)摆摊设点,影响疏散

地铁口及地铁车站通道冬暖夏凉,又因城管管理不力,地铁口内外摆摊设点的摊贩非常多,常常三五成群地叫卖着廉价首饰、T恤衫等小商品,这些商品大多是劣质假冒的“山寨版”,出站的乘客不得不减慢速度。更有甚者,个别商贩将摊点摆在应急疏散通道口处或残疾人电梯出口处,若遇到地铁火灾等突发事件,堵塞人员疏散,极易造成踩踏等事故,对人员疏散构成极大威胁。

2)乱停乱放,影响救援

乱停乱放是现代城市的顽症之一。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偏僻的车站,主要停放的是大货车;另一种是客流较大车站,主要停放的是三轮车、摩托车、出租车等车辆,在西安地铁刚开通时,在韦一街车站、小寨车站、大明宫车站等处,就出现大量的乱停乱放现象,经过集中整治后,明显改观,但仍有部分人员不遵守规定仍在停车,出入地铁的乘客不得不躲避停放的车辆。

如果出现人流量激增,地铁电梯出来的人,出口被车挡住,难免变成“肠梗阻”,很容易拥挤,发生踩踏。特别是地铁设备发生故障后,为减小对运营的影响,需立即进行抢修,抢修人员、车辆及一些大型的设备、工具需由地铁口进入,但因乱停乱放致使抢修车辆无法接近地铁口,影响设备抢修或事故救援。

3)外部物业结合部的影响

部分地铁车站出入口与外部物业楼盘结合,其质量的优劣对乘客安全构成威胁。例如,屋面漏水、排水不畅等,造成出入口大量积水,甚至影响到站厅。

地铁新风亭直接通至外界,风亭附近焚烧垃圾,或外部柴油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烟尘、废气,容易使乘客误认为地铁发生火灾而发生惊慌、拥挤、踩踏事故,对乘客安全造成威胁。

地铁控制保护区设置有风亭、冷却塔、集中供冷站、主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有些周边物业擅自设置围挡、铁门、百叶窗等设备,致使维护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维护检修。

(2)防范措施或对策

1)制定法律法规,形成法律威慑

轨道交通城市应制定保护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条例,限制摆摊设点、乱停乱放或物业结合对地铁运营造成的影响,并制定针对性的行政处罚,特别是对于地铁重点保护区的控制。例如,《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4年6月1日施行,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内禁止设置商业摊点,并进行了城管执法、地铁执法联合大检查整顿,大大地遏制了摆摊设点。又如《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规定,在控制保护区内进行可能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作业,应申请行政许可或告知城市交通管理机构。禁止进行危害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行为。对危害地铁设施安全、影响地铁运管秩序的行为,地铁工作人员有权进行劝阻和制止,如果其行为造成地铁损失的,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对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公安机关将进行处罚或追究法律责任。

2)设置物理隔离,阻断乱停乱放

采用隔离墩、栏杆等措施,使地铁重点保护区与公共区域形成物理隔离。

3)加大执法检查,集中整治违章

地铁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城管部门、地铁公安等,对地铁出入口或周边设备设施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同时联合媒体、报纸等舆论手段,进行普法宣传及反面案例曝光,使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爱护地铁公共设施的理念。

8.2.2 对设备设施的损坏

(1)影响因素及危害

地铁运营中,常发生一些违反《条例》的行为,严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常见的行为有以下5种:

1)偷盗设备设施

表现在偷盗冷却塔、空调机组等户外的设备的铜质配件或户外电缆,进行变卖。以西安地铁1号线工程验收接管交接期为例,2013年2月至5月共发生电力电缆被盗事件5起,其中最大的一次是丢失截面积400平方毫米的电缆300多米,价值近9万元人民币。其余丢失的电缆为均流线或接续回流线,每根1.5~3.6m不等,总计115根,严重影响了地铁列车调试。公安地铁分局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

2)破坏运营设施

西安地铁曾经发生醉酒人员打砸出入口玻璃围挡及站台PIS屏事件,影响地铁的正常服务。

3)按压紧急装置

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地铁站内和列车上装配了多种应急装置,例如:站台上设置有紧急停车按钮、电扶梯紧停按钮,列车设置有列车报警按钮、车门紧急解锁手柄、司机室与客厅间壁门紧急拉手、司机室紧急疏散门等,这些设备只有在非正常情况下由车站、司机或工作人员操作或指导下方能操作的。若在正常情况下,乘客擅自动用紧急设备,会给地铁运营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擅动紧停按钮。

西安地铁2号线2012年2月27日18时17分地铁大明宫西站一名男性乘客擅自按压站台设施的紧停按钮,造成后续11403次列车在龙首原站晚发1分20秒;3月10日13时21分纬一街下行一名乘客按压站台“紧停按钮”,两次按压所幸无人员伤亡。在iATP模式下,列车头车未越过出站信号机,将产生紧急制动;列车头部越过出站信号机,将不产生紧急制动,但两种情况均影响后方站发车。在CBTC模式下,无论列车在什么位置,均会发生紧急制动,并影响后续列车运行。列车发生紧急停车后,可能会造成列车上的人员摔倒、踩踏、碰伤等事故的发生。

4)不正确使用

2012年2月5日13时15分北客站一名乘客出站时,手提包挂在闸机门处,造成闸机扇面断裂损坏。2013年5月28日西安地铁2号线会展中心车站一名乘客手提一块90cm× 90cm木板,卡在扶梯右侧扶手带里,损坏扶梯带。

5)乘客逃票进站

地铁车站厅护栏较低,每天都有个别乘客逃票,比较常见的是,从护栏外直接翻进付费区,翻越闸机,或两人使用一张卡或票,在闸机打开的一瞬间,两人一前一后迅速进入。2012年1月24日大明宫西站竟发生3人使用一张票逃票现象。这种现象,逃票影响客运收入是小事,但因翻越闸机、栏杆可能造成乘客被绊倒,或者造成闸机夹人,对乘客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防范措施及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乘客正确使用

①对于面对乘客的服务设施要告诉乘客其用途,并告知正确的使用方法。

②对于车站、列车上装置的紧急装置,告诉乘客都设了那些装置,每个装置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使用,正常情况下按压会引起什么后果、产生什么危害。不能因为自己好奇,随意按压,影响其他乘客的人身安全。

③明确告诉乘客,损坏地铁设备设施,需承担赔偿责任。

④对于逃票乘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诫乘客不要因小失大,遗憾终生。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规定“禁止在非紧急状态下动用应急装置或安全装置”,“对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影响运营秩序的行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并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规定“乘客应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按照乘客守则文明乘车。乘客应当持有效车票在安全区域内候车”,“对无票、持无效车票或者持虚假乘车证件乘车的,可以按照全程票价补收票款,并可以处全程票价五倍以下的罚款”。

2)加大惩治力度,威慑违法分子

①对于有意破坏、盗窃地铁设备设施的违法分子,要予以坚决打击,严惩不怠。《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规定“禁止损坏车站设施设备”,“对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影响运营秩序的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②容易被盗的设备设施加装防盗栏杆,如空调室外机、应急疏散通道地上出口窗户均可设置防盗栏杆。

3)建设地铁核心文化,倡导文明乘车

地铁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但随着地铁的开通,也出现了不少有伤风雅的现象。一是不文明,如在车厢内吃东西、丢废弃物、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下车拥挤不排队、出入站口乱贴乱画;二是不礼让,一人占用多个扶手座椅,见老年人、儿童或行动不便仍不让座;三是不尊老,经常发现老人乘车无人照顾的现象,西安地铁开通试运营以来,多次发生乘客摔伤事件,尤其是老年人在乘电扶梯过程中发生的较多,约占客伤总数的74.6%;还有在车厢内、电扶梯上打闹嬉耍等不安全行为。

【小贴士】

地铁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但个别人不但在此未彰显文明,其行为令人瞠目结舌。2012年11月10日下班高峰期,广州地铁3号线有一半大不小的孩子在站台上旁若无人地大便,其父亲淡定地站在旁边。2012年12月18日16:00北京地铁1号线玉泉路站,一名中年男子在地铁站台内淡定解手时长达40秒,解手完毕,十分自然地系好裤子,未等列车进站,就转身离开原地。更有甚者,2013年4月22日15时14分许,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站连接站厅层、站台层的直梯内,一名成年妇女在一名成年男子的“监护”下,在电梯内大便达30秒,他们离开电梯后,地板上留下一摊秽物。

8.2.3 保护区内建设对运营的影响

(1)施工对地铁安全的影响

为给市民的出行创造方便,地铁贯穿于城市主要政治区、行政区、商业区域或大型住宅区,楼群林立,人员密集,因而地铁周边也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也是市政建设的重点区域,但各种施工随之而来给地铁带来了安全隐患。首先看以下案例:

2007年5月26日,南京市地铁奥体中心站前广场市政铺设高压电缆,在地铁站上方开挖地沟,对地铁的主体结构安全构成威胁。

2007年7月8日,南京市地铁珠江路站4号口,因一在建大厦钻孔引水,导致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地铁站,影响了地铁正常运营。

2007年8月8日,因地方小区用电改造施工,将南京市地铁迈皋桥主变电所110kV高压进线电缆挖开,对牵引供电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2007年11月12日,南京地铁1号线中胜站2号口,由于某集团公司施工不当,造成该处水管断裂,导致地铁车站污水倒流,影响了地铁的正常运营服务。

2008年4月28日,一开发公司在南京市地铁中华门站外城墙跨越地铁高压电网的施工过程中异物掉落,对接触网供电造成重大隐患。

2008年5月13日,南京地铁小行至安德门正线区间的声屏障施工,立柱碰撞接触网,导致馈线跳线和立柱拉线烧损,造成地铁短时停电事故。

2008年8月27日,南京地铁1号线迈皋桥高架线外侧一施工单位进行吊机作业,所吊钢管碰撞到接触网的辅助馈线,导致馈线烧断3股。

2008年11月28日,某街道在建设运土过程中,违规使用重型车辆通过某市地铁小行至安德门间地铁涵洞时,使涵洞侧墙被连续撞击、底部被碾压变形,对地铁轨道构造成一定的伤害,对地铁安全运营造成重大隐患。

上述在保护区内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既有市政规划的因素也有属地监管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点:

①工程项目没有按规定报批,擅自施工造成事故发生。

②部分施工单位未按安全要求施工,盲目赶工期,导致事故的发生。

③无须市政府审批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地铁安全的认识而发生意外。

④部分施工单位对地铁控制保护区不了解,对施工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盲目施工而造成隐患。

⑤地铁保护监督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的职能部门对地铁控制保护区内的安全进行长期的巡查监控,使得一些施工单位在地铁控制保护区内任意施工,从而产生事故隐患。

⑥对违规施工而出现的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惩处不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盲目施工的问题。从目前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管理情况看,虽有些地方政府也制定、下发了地方性的轨道交通管理办法(条例),但总体来说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对地铁设施设备和结构的保护仍存在一定的盲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地铁保护区内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防范地铁沿线保护区施工对地铁运营的影响,必须对地铁保护区内的施工加强监督管理,从政府部门到地铁经营单位、从施工单位到每位市民,都应积极参与,齐抓共管,这样,既可保证地铁的运营环境安全,又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达到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的效果。

①政府立法是地铁保护的根本,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地铁设施安全的根本保障

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地铁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地铁经营单位、保护区内施工单位的职责,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的职责:确定保护区范围及保护层级;明确各有关主管部门的分工,职责界定清晰,目标明确;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监管,并建立接报制度,及时处理地铁经营单位等报告的违章施工情况,依法实施处罚;政府主管部门应牵头做好地铁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的制定,确保意外情况应急救援;法律责任及奖惩。

地铁经营单位的职责:对保护区内的施工全面控制,对施工方案、安全措施严格把关,杜绝盲目施工的现象;要履行属地化监管职责,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发现施工过程可能危及地铁安全的,立即制止作业活动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拒不整改的则立即报市地铁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学习,以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职责分工,促进现场管理。

施工单位的职责:在保护区内施工不需行政许可的工程,施工前应书面告知地铁经营单位,得到许可后方可作业;需要行政许可的工程,在施工前应当会同地铁经营单位制定轨道交通设施保护方案,必要时应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后再行施工;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把好安全第一关,自觉接受地铁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做好现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②日常监管是地铁保护的生命线

出台的制度最终要落实,因此必须做好地铁沿线的日常巡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解决并反馈信息,真正做到对地铁安全的有序控制。一是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执法队伍,组织专人对地铁沿线进行巡查,发现违规施工的问题及时制止并提出整改意见,从源头上减少地铁损坏事件的发生。二是地铁经营部门加强日常的巡检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三是施工单位做好自身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落实专人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施工安全规定和规章制度,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四是施工过程中对运营安全有重大隐患的工程,地铁经营单位也要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监控,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③严格执法是地铁保护的保证

为维护地铁设施设备的安全和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营,必须严格执法,强化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和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案例要进行通报、处罚,并发放给沿线各施工单位,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3)保证保护区内运营环境安全的措施

1)科学布局,统筹安排,严格规划设计

①要明确地铁保护区范围

保护区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控制保护的范围,分为重点保护区、控制保护区,根据不同的地铁建筑、设备设施,保护区设置也不同。主要分为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结构,地面车站和地面线路、高架车站和高架线路结构,出入口、风亭、冷却塔、集中供冷站、主变电站、控制中心、地面站房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和车辆段(停车场)用地范围,城市轨道交通过河隧道、桥梁结构等四种情况,重点保护区为3~20m,控制保护区为3~100m。

②要严格规划审批

城市规划部门应严格执行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要求。一般地,在重点保护区内除必需的市政、园林、环卫和人防工程外,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在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下列施工作业活动,需要申请行政许可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许可前,书面征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意见;不需要行政许可的,施工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施工作业前,书面告知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两侧50m内为建设控制区,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建设控制区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应当书面征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的意见。

③要严格设计勘测管理

在保护区内施工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施工单位应当会同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专项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方案。施工单位进行的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勘察、钻探,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敷设管线等作业活动,需要跨越或者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应当书面征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的意见。

2)精心组织,突出预防,抓好施工安全

在规划、设计、报建完成后,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方案》,主要内容应有项目概况、建设周期、项目组织架构、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证措施,等等。其中安全保证措施中需详细阐明项目施工可能对地铁运营造成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控制措施及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

在施工过程中,一是在施工打桩放线时,项目设计、建立、施工单位应会同地铁主管部门人员,确认地铁保护边线的准确位置,基坑与地铁间的实际距离。二是要做好安全交底及技术交底。施工进场后,需做好全面系统的交底,每个施工阶段或每日施工前,需针对不同工序、不同作业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检查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制定的安全保证措施,要结合工程建设作业及运营设备设施情况,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例如,一靠近地铁车站风亭的外部物业施工,在进行电焊作业时,电焊渣从风井落入地铁内的风室,引燃了其中存放的可燃物品。针对这一施工作业,应将风亭进行物理防护,并告知车站在风室内防护。

3)抓好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

一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对保护区内的施工情况进行安全监督,发现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二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应不定期地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对运营有影响的施工阶段,要加强检查,及时沟通,对发现的问题监督施工单位整改,并报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4)控制区内重点施工应进行第三方监测

在控制区方位内的施工,对隧道、车站等重要设备设施应进行独立第三方检测,即委托独立于承包商、建立及设计单位,且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依据相应规程及条款对影响区域内的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周边环境实施独立、公正的安全性评价及参与环境破坏纠纷处理的一项检测工作。目的是对位移、沉降进行检测,为业主提供可靠的信息,评定施工对地铁设备设施的影响,并对发生危机地铁运营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使施工单位与地铁方做出反应,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对承包商的施工监测数据进行监督、检验,避免烧包、瞒报。特别是地铁隧道、车站附近的深基坑施工,或施工深基坑因大雨引起基坑塌方,设备损坏;隧道上部因施工覆土减少,引起隧道上隆,破坏隧道结构;降水设施引起车站出入口沉降等,轻则造成地铁设备损坏,重则造成运营中断,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监测工作应动态连续检测,发现预警立即报地铁运营部门。

5)运营单位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较大的施工或对地铁运营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地铁运营单位应针对工程可能产生的风险制订应急预案,目的是一旦施工发生危及地铁运营安全的问题,首要的是不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其次是尽可能保证地铁运输组织秩序。

8.2.4 “三品”及恐怖袭击

(1)恐怖袭击危险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都市必不可少的公共交通工具,它运力大、便宜、节能、快捷、不受天气影响,能够显著地加快城市生活的节奏,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然而,地铁里人群密集、进出方便、通风条件有限,也使得它容易被恐怖分子盯上,成为制造无差别杀伤案件的绝佳场所。据统计,在近10年来遭到恐怖袭击的所有目标中,地铁占到近1/3,因恐怖袭击造成的人员死亡总数,地铁占到近一半。恐怖袭击对地铁安全的威胁不仅在于其采取的生化及放射性袭击、爆炸等极端手段对人员和财产的严重危害,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人员拥挤及踩踏、社会成员的心理恐慌等连锁反应,更深层次上则是对国家和政府公信力乃至国家稳定的影响。地铁历史上曾经发生了4起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①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案

1995年3月20日早上8点左右,东京地铁里到处都挤满了上班的人群。忽然间,行进在千代田线、丸之内线、日比谷线上的5班列车上都出现了可怕的状况:乘客开始咳嗽、流泪,几分钟之后,不少乘客已经呼吸困难、视线模糊,中毒更深的则意识模糊、四肢抽搐,纷纷倒在车厢里和站台上,地铁交通系统随即停运。

此次事件最终造成12人死亡,5000多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其中数十人为永久性的视力损害。警方迅速查明,造成这一恐怖事件的是一种称为沙林(Sarin)的神经毒气,而幕后黑手就是奥姆真理教一手策划的。5个教徒将装有沙林的塑料袋放在背包里,混在人群中,然后将塑料袋放在车厢地板上,再悄悄用磨尖了的伞头戳破袋子,让沙林毒气自行挥发到空气中,杀伤周围的乘客。

②伦敦地铁袭击案

图8.4 伦敦地铁袭击案后爆炸列车惨状

2005年7月7日早上8:50分,一辆地铁驶离了伦敦最繁华的国王十字车站-圣潘克拉斯地铁站(King's Cross-St.Pancras),忽然间,第3节车厢里砰然一声巨响,随即浓烟密布,车厢里到处都是惊恐万分、头破血流的乘客。几分钟后,另一枚炸弹在刚离开埃其维尔路站(Edgware)的216次地铁上爆炸。第三枚炸弹在311次地铁离开国王十字车站1分钟后爆炸。3枚炸弹总共造成了43名地铁乘客不幸遇难(包含3名袭击者),上百人受伤。

英国警方迅速开始了调查,逐渐还原了案件的真相:4起袭击都是自杀式攻击,炸弹被袭击者随身携带;4名人肉炸弹的平均年龄才22岁,在英国都有自己的家庭,其中3名是巴基斯坦裔,1名是牙买加裔;所用的爆炸物为自制的过氧化物炸药。后来,一个“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阿布・哈夫斯・马斯里旅”(Abu Hafs al-Masri Brigades)声称对此负责,并播出了几名袭击者生前录下的视频片段,并说这是为了报复“英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屠杀行为”。

③莫斯科地铁爆炸案

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当地时间7:56,一列地铁刚刚进入卢比扬卡(Lubyanka)地铁站,就在车门刚刚打开之际,第2节车厢内忽然发生爆炸,爆炸的威力巨大,旁边的几名乘客甚至被炸得身首异处。爆炸的威力相当于1.5kg的TNT炸药,而爆炸也造成列车上的15人以及站台上的11人死亡。爆炸发生后,另一列地铁正被滞留在文化公园(Park Kultury)站前的隧道内,车内广播宣布,因“技术问题”要求乘客在文化公园站下车。在第一次爆炸大约40分钟后,这列地铁到达文化公园站,同此前一样,列车在开门后发生了剧烈的爆炸,造成14人死亡。

两起爆炸共造成40人死亡,超过80人受伤。据调查,这两处地点是精心选择的,前者靠近俄国联邦安全局总部,后者位于克里姆林宫附近。而恐怖分子也故意选择高峰时期以获得最大的杀伤力。警方随即查明,两起爆炸案为自杀式爆炸袭击,是由两名年轻女性所为,她们通过给自己打电话引爆了身上的炸药,和2004年发生的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嫌犯一样,都是“黑寡妇人弹”。

④白俄罗斯地铁爆炸案

2011年4月11日17时55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十月”地铁站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5人死亡,逾200人受伤。爆炸发生时刻,有两列地铁同时到达。该地铁站位于市中心,靠近白俄罗斯总统府和明斯克最大的文化商业中心。爆炸装置被事先放在奥克佳布里斯卡娅(Oktyabrskaya)地铁站台的一个长椅下面,爆炸威力相当于3~5kg的TNT炸药,在该装置中还被塞入了大量的铁钉和钢珠,很明显是希望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当两列地铁几乎同时到达地铁站时,袭击者用手机引爆了该爆炸装置。

图8.5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十月车站爆炸案地铁站外受伤的民众

(2)地铁恐怖袭击的特点

①四起典型的地铁恐怖袭击案的共同特点

一是作案人员愤世嫉俗,以恐怖袭击寻找心理平衡,或者怀抱某种主意、思想,以恐怖袭击达到成就感;二是作案地点的选择大多在闹市区或主要场所,危险性大;三是作案时间大都在客流高峰期,早高峰或晚高峰,危害人群多;四是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够得逞,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社会及地铁的安全防范不够。所以,针对恐怖袭击的预防措施已刻不容缓。

②地铁客流量巨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人员恐慌程度高,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后果

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地铁往往把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场所和设施连接起来,密集的轨道路线多穿行于党政机关、金融机构、交通枢纽和居民住宅区等区域,客流量巨大。单位空间内高密度的人员数量不但极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突发事件,人员逃生困难。

③地铁人员密集,点多、线长、面广,安全防范难度大

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及以上4起案件都在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群密集的城市地铁越来越多地成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的目标。这是由于客流量的限制使得乘坐地铁不可能如同乘坐飞机时有严格的安全检查程序,而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又使得在警力和地铁公司自有安防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极易形成安全防范的盲区和死角,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易于进入,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很少被发现,相对容易以较低的犯罪成本达成犯罪目的。

④地铁系统具有封闭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利于疏散和救援,极易扩大损害后果

地铁系统在地下或地面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与地面相连的出口有限,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消防、安全、医疗救援人员难以及时到达出事地点,开展疏散和救援工作的难度大。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可燃,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有些塑料、橡胶等新型材料燃烧时还会产生毒性气体,加上地下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烟雾浓,发烟量大,容易令人窒息。加之通风设备有限,系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排烟、排毒气等作业,也不利于对人员的疏散和救援。

⑤地铁系统内部以及其与周边环境的高度关联性,使得地铁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广

地铁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封闭式高速运行系统,系统内部的通风、照明、运行、电力、通信等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极高,一个子系统出现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功能丧失,如瞬间大客流、失火、大面积停电等,将直接威胁运营安全,甚至导致群体性灾难。从外部环境来讲,地铁系统不但与城市的供水、电力、燃气、排污等管线交错,而且穿行于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交通道路之间,一旦发生爆炸等恐怖袭击,极易影响周边设施和人群,如水电供应中断和漏电、人员恐慌等,甚至导致城市运作瘫痪等灾难性后果。

(3)恐怖袭击预防措施

①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对重点人员进行严密监控

2005年10月6日,美国纽约情报部门收到地铁可能遭受炸弹威胁的情报,立即对地铁加派了警力,各个地铁口都进行极其严密的安全检查,包括婴儿车、孩童的衣服都不放过,最终确保了地铁的安全。准确的情报对于地铁安全运营非常必要,地铁站点众多、客流量大,如果时刻进行严密的防范,不仅会造成人员大量滞留,而且所需安保力量多,成本很高,所以强有力的情报资源应付预谋性的恐怖活动和犯罪行为尤为有效。

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环境,应建立建设情报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各级力量的作用,广泛收集可能危及地铁安全运营的各种情报信息,力求抓早、抓小、抓苗头。在全面掌握敌情、社情动态的基础上,尤应重点掌握两类人的信息:一是坚持敌对立场,进行造谣煽动、反动宣传,或制造不良政治影响的国内外恐怖分子、敌对分子和反社会分子;二是因思想上、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不能正确对待而对社会严重不满、可能铤而走险或煽动闹事的危险分子。

②增加技防设施投入,加大巡逻和安全检查力度

设置安全检查设备,实施乘客安检。配置安检设备在地铁行业尚未形成共识,但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配置安检设备是预防地铁恐怖袭击的第一道关口。一般地,有已经使用的地铁在每个车站配置了通道式X射线安全检查机、防爆毯、危险物品存储罐、手持金属探测器、液体检查仪、便携式炸药探测器等。

必须严格执行安检标准。作为地铁安检人员,需经过安检专业知识培训,达到能识别危险物的能力;需进行应急培训,需掌握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处置程序;需严格执行安检标准,对行李全部检查,并注意行踪可疑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报地铁公安。作为乘客,需配合地铁入口的安检措施,毕竟,耽搁一两分钟,就可以将危险拒之门外。在应对核、生、化物质恐怖袭击方面,应配备检测系统,实现对源头区域的快速鉴别。在技防方面,还应提高地铁站内监控系统的功能,全面实现司机和调度指挥中心对车辆和站台情况的实时监控。除加大技防投入外,还应增派警察和保安人员进行地铁站内巡逻和随车巡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置危险情况。

突出关键检测。从发生的恐怖袭击来看,大客流车站或重要政府部门车站附近是恐怖分子袭击的主要目标,早、晚客流高峰期是恐怖分子袭击的时间段,所以要抓好关键地铁及关键时间的安全检查和控制。

③强化公众地铁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反恐防范意识

乘客的安全素质对减少地铁突发事件的损害后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04年2月6日的莫斯科地铁炸弹袭击事件中,车厢内未受伤的乘客立即通过对话装置向列车司机报告,乘客发现烟雾之后立即用手边的东西保护口鼻,以防吸入毒气发生中毒。当确定可以安全离开车厢时,青壮年乘客帮助妇女和儿童下车,搀扶或者抬着行动困难的乘客离开现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员的伤亡。所以地铁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介,宣传有关安全规定、安全知识、突发事件应对和自救逃生技能,全面打造地铁安全软环境。

没有什么技术能保证万无一失,众多的地铁站和每日巨量的乘客也无法保证每一个包裹都会得到仔细的检查。同时,恐怖分子还可能会设计某种方法来绕开安检。所以,除了解决恐怖主义的源头外,作为乘客或车站工作人员,还应主动发现问题,正如公安部门所发布的《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中提到的:当发现地铁车厢、站台中有无人认领的包裹、行李时,应该立即向车长或保安人员报告处理;遇到恐怖袭击时,保持冷静,服从工作人员指挥,迅速、有序地撤出站、车。防范意识的提高,要借助政府反恐防恐专门机构或媒体的宣传,使人们清楚危害,清楚发生恐怖袭击后应该怎么办。

④案件发生后,需彻底排查,方可恢复运营

万一发生了地铁恐怖袭击之后,最明智的做法是立即停止该城市所有其他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及时疏散乘客后进行排查,以防还有连环爆炸发生。在莫斯科第一起爆炸案发生后,俄方没有立刻对灾难进行报道和应对,导致许多市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仍然乘坐地铁,这也遭到了许多民间团体的批评。

通过配置安检设施,进行严密的安全检查,抓好重点车站、关键时间控制,提升全体乘客防恐反恐安全意识——关注可疑人员与可疑物品,事发后能迅速正确地进行应急处置,无论时沙林毒气还是自制爆炸装置,惨剧或许都不会发生,至少能大幅减少。

【小贴士】

“9・11”事件之后,为了严防爆炸、纵火以及破坏等行为的发生,各国都加大了对地铁系统的安防力度。美国国土安全部联合交通安全部在部分线路进行试点,撤除了列车进出门两旁的座位,安置了探测仪。当每个乘客经过时,仪器便对通过的乘客进行探测,当探测到危险物品时即发出警报。在一些繁忙或重要的线路上,还有专门人员手提便携式探测系统,对往来于身边的乘客进行检测。据悉,美国已研制出集自动售票和安检为一体的新型机器,能在售票的同时检测出购票人的手指是否接触过爆炸物质,并准备在部分城市试用。伦敦地铁内共设有3000台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监控设备,各站入口处、车厢内、过道处和隧道壁上都有自动监测、检查和记录设备,及时发现各种情况。日本也在其全部地铁站设置了2000多台监控摄像机,对地铁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控。

【效果评价】

评价表

项目小结

通过运营安全环境知识的学习,了解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因素初步知识,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阐述了在噪声、振动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决策参考为更好地学习掌握本项目其他任务知识打下基础。

自然环境影响最突出的是外部环境,雷击、台风、水灾等恶劣天气,均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或造成严重后果,地铁车站内的微小气候构成的内部环境,也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环境因素对地铁运营安全造成影响的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对乱停乱防、摆摊设点对出入口的影响,治安环境不良对设备设施破坏的影响,物业结合部的问题影响运营安全,保护区内不合理的施工建设对运营安全的影响,恐怖袭击对公众安全的影响等,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将造成乘客拥挤、踩踏等不良后果。

思考与练习

1.影响地铁的自然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2.请叙述水灾的危险及防范措施。

3.请叙述冰雪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4.如何治理地铁站口摆摊设点、乱停乱放现象?

5.如何防范地铁保护区内施工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

6.恐怖袭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做好防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