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环县是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仅有的水资源利用率也很低。图13-2-1环县1957—2009年人口、气温、降水变化图丰富的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为大办工业,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促进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三产业将成为环县新的经济增长极。
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的影响_环县人口志

二、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直接影响人口量与质的发展,而人口本身的活动又影响和作用于自然环境。

如前所述,环县是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仅有的水资源利用率也很低。只有东南部和西南部的鞍山川、合道川、演武黑泉河水体接近淡水,适宜灌溉和人畜饮用。这种水资源现状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发展,同样对人口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因素,特别是北部地区长期以来受到严重缺水的困扰,南部和东南部有少量可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但人口密度较大。

县域海拔西北高东南低,有“冬季漫长春来晚,四月草不生,五月尚狂风”之说,特殊的地形造成南、北部人口分布的差异。人口密度较小的北部和西北部紧靠毛乌素沙漠边沿,长期以来土地风蚀沙化严重,部分区域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耕地贫瘠,并有逐步消减的趋势。脆弱的生态基础、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困扰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按自然环境诸要素的现状,全县适宜人居的生存空间不足总面积的一半。

全县平均日照总时数2463.1小时,平均气温9.2摄氏度,无霜期172天。干旱、冰雹、沙尘等多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威协。据气象部门资料(见图13-2-1),1957年以来,气温在逐年增高,降水在逐年减少。特别是2003年到2009年连续7年气温偏高0.5℃以上,降水偏少15%~20%,致使全县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异常。例如:2006年总降水量258.1毫米,比历年偏少37%,为有气象资料记载50年来最少的年份;年平均气温10.4℃,偏高1.5℃,为50年来最高的年份;年内出现大风、扬沙、沙尘暴16次。2008年元月中旬到2月中旬,出现4次大范围降雪,总降雪量21.9毫米,积雪深度15厘米以上,积雪日数长达31天。降雪量之多、气温之低、持续时间之长,突破了50年来同期气象记录极值。2009年11月28日出现暴雪,日降水(雪)量10.2毫米,积雪深度9厘米,是50年来11月下旬最大的一场降雪。在农作物种植方面,70年代以前,南湫、甜水、秦团庄、小南沟、毛井、芦家湾等乡(镇),由于气候寒冷只能种植春小麦,2000年以来均可种冬小麦。80年代以前,环江冬季结冰盈尺,随着气候变暖,河流冰层断结,县南河流冬季结冻期缩短。

img217

图13-2-1环县1957—2009年人口、气温、降水变化图

(图中:气温:年平均气温扩大100倍减700;降水:年总降水量;人口:年实际人口总量的前三位数)

丰富的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为大办工业,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促进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三产业将成为环县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劳动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而矿产开发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对生态植被的破坏,影响土地耕作和作物生长;污染地表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并加速水土流失,尤其矿井水排放会使周围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