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世界商务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设计

金世界商务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设计

时间:2022-11-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工程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结合《金世界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值Tg=0.40s。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摘 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金世界商务大底盘多塔楼即金世界二期5#楼工程结构设计,包括地基基础设计、结构设计、主楼框支-剪力墙(A座、B座、C座)及框架-核心筒(D座)结构体系的设计、计算分析以及工程中新材料、新技术应用。

关键词 地基基础设计;结构设计;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金世界二期5#楼工程,位于石家庄市自强路和南小街交口西南角,包含A座、B座、C座和D座四栋,为大底盘多塔楼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0.28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9.01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1.27万m2。本工程地下2层为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1~4层为裙房,5层以上为多塔。主楼部分:A座、B座、C座为带转换层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形式为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4层,4层以下为框支层,5~30层为剪力墙结构,大屋面高度为94.92m,总高度为95.37m;D座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下2层,地上28层,大屋面高度为98.72m,总高度为99.17m;裙房地上为4层,结构高度为19.07m。本工程地上1~4层为商业,A座、B座、C座5~30层为住宅,D座5~28层为办公。建筑效果图见图1,首层建筑平面见图2。

图1 建筑效果图

图2 首层建筑平面图

本工程于2008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开工建设,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2 地基基础设计

2.1 工程地质概况

石家庄地处太行山东麓,市区为滹沱河山前洪水冲积造成的倾斜平原,基底岩层以上有较厚的第四纪覆盖层。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依据场地地层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等,将勘察孔控制深度内地基土划分为15个工程地质层,基底以下各土层的分布规律及岩性特征见表1。

表1 土层分布和岩性特征

经场地勘察揭露地下水位36.40~36.90m,地下水位较深,因此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场地液化判定为非液化场地;场地稳定性评价的结论为本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带;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结论为主楼区建筑地基为不均匀地基,整个建筑场地为不均匀地基。

2.2 地基基础设计

本工程由4栋主楼和中间裙房组成,主楼和裙房基础底面标高均为-13.95m,上部主体和裙房的基础均连为一体。由于各部分之间层数、重量差异较大,这将导致建筑产生不均匀沉降。如何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基础底板及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既能够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是地基基础设计的关键。

经过方案优选,本工程采用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粉煤灰桩(CFG桩)复合地基方案。为减少主楼与裙楼间的基础差异沉降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提高主楼部分的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570kPa,压缩模量Es≥45MPa,地基处理深度应进入第10层中粗砂层;第二,考虑主楼基底压力的影响,裙楼与主楼相邻一跨采用与主楼相同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其余裙房采用较低的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50kPa,压缩模量Es≥33MPa,地基处理深度应进入第10层中粗砂层;第三,在主裙楼相连接处设置沉降后浇带,通过沉降观测实测数据和沉降趋势确定后浇带浇灌筑时间;第四,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取“抗”的方法,对后浇带浇筑后主裙楼沉降差产生的内力进行计算,提高结构设计的抵抗能力。

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特征,为保证主楼的地基承载力,主裙楼均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主楼筏板厚度1400mm,设置1400mm×2200mm基础梁;裙房与主楼相邻一跨筏板厚度与主楼筏板厚度相同,均为1400mm,设置1400mm×2000mm基础梁,裙房其余部位筏板厚度1200mm,设置1000mm×1600mm基础梁。

主裙楼基础为一整体,基础计算时考虑了三种情况:①取主楼自身范围,左右挑出1.5m,上下挑至施工后浇带位置(距主楼2.5m),来计算主楼的基底压力并验算偏心;②取主楼上下各带一跨裙房计算,定为地基处理相同范围;③将A座、B座、C座、D座整体计算,确定裙房部分的承载力。筏板、基础梁采用以上三种计算结果包络配筋。

经计算,主楼最大沉降量为70mm,裙楼最大沉降量为50mm,无沉降突变。

3 结构设计

3.1 结构设计基本概况

本工程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结合《金世界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值Tg=0.40s。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阻尼比取0.05。

本工程全长167.750m,地下部分结合建筑人防分区设置伸缩缝一道,基础以上AB座、CD座各为一整体,地上部分结合结构形式的不同,在C座、D座之间增设一道伸缩缝。

基本风压值为0.40kN/m2(10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为C类。

楼面主要活荷载标准值:住宅、办公室、会议室取2.0kN/m2;住宅阳台2.5kN/m2;住宅厨房2.0kN/m2;住宅卫生间2.0kN/m2;商业卫生间4.0kN/m2;走廊、门厅取2.5kN/m2;楼梯3.5kN/m2;商业店面6.0kN/m2;设备机房、电梯机房取7.0kN/m2;地下车库(单向板)取4.0kN/m2

3.2 结构体系

为能满足建筑多功能要求,保持空间工作性能,A座、B座、C座采用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D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均属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楼盖体系为现浇梁板结构。

图3、图4分别为四层平面布置图和标准层平面布置图。

图3 四层平面布置图

图4 标准层平面布置图

A座、B座、C座在建筑底部、内部形成大空间的结构转换层,主楼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为结构竖向不规则建筑;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通过控制落地剪力墙的数量及间距,加大落地剪力墙的刚度,保证大空间层有充分的刚度,防止沿竖向上下刚度变化过于悬殊,严格控制转换层上下刚度比γ(应尽量接近于1,不应大于2)。

D座核心筒为矩形,平面尺寸均为18.1m×8.6m,核心筒短轴方向宽度为8.6m,其高宽比99.17/8.6=11.53,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内筒高宽比不宜大于12的要求。主楼竖向构件上下连续贯通,楼板连续无错层,为平面规则建筑。

3.3 主要构件断面

A座、B座、C座框支柱1000mm×1000mm,1000mm×1500mm,转换层以下剪力墙厚度为400mm,350mm,转换层以上剪力墙厚度为250mm,200mm;框架柱、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C30,框支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50。

D座核心筒是主要抗侧力结构构件,承担主要的水平荷载,核心筒外墙底层厚度为400mm,上部厚度变为300mm;筒体内墙厚度为250mm,300mm不等;框架柱截面由1000mm×1000mm,逐阶变化至800mm×800mm,现浇核心筒墙体混凝土等级由C40沿竖向变化至C30,框架柱混凝土等级由C60沿竖向变化至C40,与构件截面变化相协调,使结构竖向刚度均匀、连续无突变。

3.4 结构计算分析

本工程除采用SATWE(墙元模型)计算分析外采用PMSAP(复杂空间结构)进行了复核计算,用FEQ(高精度平面有限元框支剪力墙计算)对框支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现将SATWE计算分析结果介绍如下(由于本工程塔楼较多,以下仅以双塔A座、B座为例进行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计算分析结果:

该工程计算程序采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墙元模型)”进行结构分析,计算采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和P-Δ效应,结构嵌固在负1层地面(人防顶板)。表2为结构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s)、X及Y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表3为结构考虑扭转耦联时的X及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位移比。

表2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结构振动周期

结构设计地震力振型组合数取27个,表中列出前T1~T6。第1~4振型为双塔X及Y向平动,第5~6振型为扭转,结果显示结构具有较好的抗侧刚度。

表3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位移比

4 结构措施及新技术应用

4.1 主楼和裙房连为整体

主楼和裙房连为整体,施工图设计采取CFG桩复合地基调平措施有效控制了沉降差异,增加其整体协同性能。抗震设计采取较弱连接部位弹性板计算,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加强裙房顶层楼面,增加结构整体性。

4.2 框支柱

框支柱的截面尺寸主要由轴压比控制并应满足剪压比的要求。为保证框支柱具有足够的延性,就应严格控制其轴压比,框支柱的抗震等级为特一级,轴压比不得大于0.60,对于因截面尺寸加大而形成的短柱,轴压比控制在0.55以下,对于高轴压比的柱子,在柱截面中部设置芯柱(配筋率大于0.6%),另外框支柱的延性还与柱的体积配箍率(大于1.5%)及纵筋的总配筋率(大于1.6%)密切相关,设计中通过以上措施加大框支柱的延性。

4.3 框支梁

框支梁截面尺寸由剪压比控制,框支梁受力大且受力复杂,它不但是上下层荷载的传输枢纽,也是保证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是一个受力复杂而重要的构件,《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规定了抗震设计时梁上下部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特一级0.6%;一级0.5%;二级0.4%,框支梁一般为偏心受拉构件,梁中有轴力存在,因而应配置足构数量的腰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规定配置不少于ϕ16@200,并应有可靠的锚固;通过设计计算知,框支梁受剪很大,本着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框支梁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含箍率应符合规范要求:特一级不小于1.3ft/fyv;一级不小于1.2ft/fyv;二级不小于1.1ft/fyv。另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框支梁的剪力包络图,在框支梁的端部加入抗剪钢板,抗剪钢板的长度宜伸过剪力不足的截面范围300mm左右,同时为保证抗剪钢板与梁的混凝土之间的有效黏结,在抗剪钢板上设置M16@200×200的销钉,起抗剪键的作用,这样不但可提高框支梁的抗剪承载力,又可以减小框支梁的截面,降低建筑层高,如图5所示。

图5 框支梁端部抗剪钢板详图

4.4 转换层楼板

框支-剪力墙结构以转换层为分界,上下两部分的内力分布规律不同,在上部楼层,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按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比例分配,而在下部楼层,由于框支柱与落地剪力墙间的刚度差异,水平剪力主要集中在落地剪力墙上,即在转换层处荷载分配产生突变,转换层楼板承担着完成上下部分剪力重分配的任务,并且由于转换层楼板自身平面内受力很大,而变形也很大,所以转换层楼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作保证,本次设计转换层楼板厚度200mm,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25%。另外,为了协助转换层楼板完成剪力重分配,将转换层上下层楼板也适当加厚,取为140mm,双层双向配筋。

4.5 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应用

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60,框支梁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50,设计中梁、板、柱、墙钢筋均采用HRB400钢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