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室内装修材料选择

室内装修材料选择

时间:2022-10-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学习和掌握室内装修材料的类型与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⑤家具材料是指在室内装修空间中,固定的橱柜、台架、桌几等集成木或复合板材、钢制塑料等办公家具用材料。现在市场上多为环保型高密度复合板材、曲直胶合板均有的材料,造型丰富。影响材料装饰性的因素较多,既与材料自身的外观特色有关,也与每个人的感受程度等因素有关。

2.1 室内装修材料选择

材料是构成设计本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表现设计艺术形式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室内空间的角度来看,错用或滥用材料,设计都将会失去原有的生命力。显而易见,任何材料都有它特殊的潜能,但亦有必然的极限,如果能正确地把握材料类型与性质特点,就能创造出室内空间丰富多变的形式。否则,不仅会浪费材料、污染环境,甚至会造成设计工程事故,给人力和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而,学习和掌握室内装修材料的类型与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室内装修材料的种类繁多,且分类方法各不相同。简单地说,材料分为硬质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材料、玻璃等)和软质材料(如纺织物、皮革、塑胶、发泡材料等)。有的从室内装修的各个部位来分类,有的从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有的从材料的肌理、质感、色彩和形状等触觉效果进行分类,还有的从发展历史和用途来分类。尽管材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装修材料在具体实际的设计表现中,要始终体现出其使用价值和审美功能,最终将技术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1.1 室内装修材料的分类

1.按装修材料的使用部位分类

按使用部位可分为七大类:顶棚材料、内墙面材料、地面材料、隔断材料、家具材料、装饰织物材料、其他类材料(五金附料)等七大类别。根据当前设计师在工作中的习惯和材料繁杂的特点,这种分类的优点是最明确、最直观、概括性强、不易混乱,且工程设计尤其是在扩初、施工图阶段时分工更明确、快捷。

①顶棚材料是指在有吊顶(或预埋)、吊筋的建筑楼板下吊装各种类型的吊板材料或在建筑楼板下刮抹乳胶漆、涂料,如石膏板、矿棉板、塑料板、金属扣板、壁纸、壁布、涂料等,以符合该室内装饰空间的使用功能和装饰作用。在室内顶面空间暗嵌设备管道,适当压低空间,以节约能源或满足室内造型的特殊要求。

②内墙面材料是指预埋在墙面上的木楔和固定于建筑各种墙面上的板材及乳胶漆、涂料(或喷涂)等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及其加工产品,陶瓷、面砖、玻璃、纺织纤维面料、地毯、墙纸、涂料、石膏板,塑料扣板、金属扣板等。将室内装修空间的吸声、隔音、防潮、防火等功能体现出来,并展示主墙面装饰造型的艺术效果。

③地面材料是指铺设在室内装修空间中的各种石材、木材、复合材、架空地面等板材及地毯、陶瓷制品材料,如实木地板、强化木地板、塑料地板、陶瓷地面砖、防静电地板、大理石、花岗石、地毯等。主要适用于架空地面,满足综合布线等功能需要并创造艺术美感,达到提升装修档次的效果。

④隔断材料是指固定于室内装修空间中的各种框架、木板、玻璃、防火板、石膏板墙等装修材料。大多应为轻体装修材料,主要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并在装修装饰空间造型层次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⑤家具材料是指在室内装修空间中,固定的橱柜、台架、桌几等集成木或复合板材、钢制塑料等办公家具用材料。现在市场上多为环保型高密度复合板材、曲直胶合板均有的材料,造型丰富。如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集成木块材、金属骨架等基材和各种裁切薄木贴面板、防火板、塑料面板、石材(大理石、花岗岩、微晶石)饰板、金属板等。

⑥装饰织物材料是指室内装修空间中的各种窗帘、布艺、床上用品等机织纤维织物,塑料、铝质、竹木等多功能饰材及有装饰色彩韵味的挂贴、铺装、饰品的软材料,且具有调节室内色彩、色调之妙。

⑦其他类材料是指室内装修中楼梯、窗帘轨、门饰把手、暖气罩等五金类配件、装饰扣件等,它在室内空间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见表1-2-1)。

表1-2-1 室内装修材料按使用范围分类一览

img20

2.按装饰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

按照化学成分不同,装修材料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各大类之间还可以进行详细的分类。

①有机材料是木材、橡胶、植物材料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是指塑料聚氯乙烯、ABS塑料、聚碳酸酯塑料、环氧塑料、有机玻璃、尼龙等。

②无机材料分为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两种。金属材料:黑色金属(铁以及以铁为基材体的合金,纯铁、碳钢、合金钢、铸铁等)和有色金属(除铁以外的金属及其合金、铝与铝合金、镁与镁合金、钛与钛合金、铜与铜合金)。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大理石、花岗岩、黏土等)、陶瓷制品(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金属陶瓷、复合陶瓷等)和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等)。

③复合材料是指塑铝板、玻璃钢、人造胶合板、三聚氢氨贴面板(防火板)、强化复合木地板、氟碳涂层金属板、织物状复合地毯和墙纸、热反射玻璃等(见表1-2-2)。

表1-2-2 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一览

img21

2.1.2 室内装修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性能是由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生产加工技术所决定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材料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其性能更加优良,从而促进了材料在室内设计中表现范围的扩大。

材料的基本性能包括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加工性能。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质,如材料的装饰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等。材料的工艺加工性能则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如锯、切、刨、焊接、黏结、钻孔、弯曲、抛光、涂装中表现出来的性能。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了解维护材料、延长材料使用寿命的方法和安全质量系数,不仅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正确地选择材料的应用范围,提高材料的节能与环保效应,还可以提高表现的艺术效果,使材料的表现作用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么是先确定造型语言,再采用适当的材料和选用正确的构造方式来进行表现;要么是此过程的反向思维,针对材料的性质性能与技术条件来构想形式,体现不同的室内设计艺术效果。应该说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是材料与构造、功能与美感的统一(见表1-2-3)。

表1-2-3 各类界面装修装饰材料的选用

img22

续表

img23

1.材料装饰的基本要求

材料的装饰性是材料外观给人的特殊心理感受。影响材料装饰性的因素较多,既与材料自身的外观特色有关,也与每个人的感受程度等因素有关。材料的外观特性包括材料的颜色、光泽、透明性及表面组织形状等。

材料的形态和色彩直观明了,容易被人感知,而质地与肌理则需要仔细观察与品味方能觉察其本质所在。

①材料的颜色反映材料的色彩特征。材料的表面颜色及光泽与人眼观察材料时反射在材料上的光线、光谱的组成以及观察者对光谱的敏感性等都相关,所以材料的颜色给人的心理作用是不同的,如红色能使人兴奋,绿色能使人消除疲劳感等。设计师在装修空间使用色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具体环境、材料、色彩给人的心理作用乃至情感倾向,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使用功能要求的空间艺术环境(见表1-2-4)。

表1-2-4 常用装修材料的纹理色彩应用

img24

②材料的光泽因不同材质受光后的视觉特征差异而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透光材料和反光材料两个大类。

当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透明的物体则还有部分光线射过其中。若反射物体是集中的,称为镜面反射,分散的则称为漫反射。材料光泽还与材料表面的平整度、材质光线投射及反射等因素有关。釉面砖、磨光石材、镜面、不锈钢等材料具有较高的光泽度,而垛斧石材、陶、土、粗质纺织纤维等材料光泽度则较低。

从生理、心理学角度思考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应提倡多用光泽度较低的半哑光、哑光材料。这是因人们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避免眩光、刺眼造成视觉污染,而且能给环境带来雅观、舒适的快感。

③材料的透明性是指透过物体时所表现的光泽特征。能透光的是透明体,如普通平板玻璃。能透光但不透视的为半透明体,如磨砂玻璃。不能透光的为不透明体,如花岗岩、混凝土等。在装修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好材料的透明性。发光天栅的罩面材料一般用半透明体,这样既能遮住灯具,避免眩光,又能透出光线,而且符合室内空间设计需要,有艺术美的效果。

④材料的表面组织是材料所呈现出的质感,它与材料的质地组成、生产工艺及加工方法等有关。材料的表面组织常呈现细致与粗糙,平滑与凹凸,密实与松散等质感效果,也就是肌理美效果,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粗糙不平的表面组织给人以粗犷豪放的感觉,而光滑细致的平面则带来精美的装饰效果。

⑤材料的形状与尺寸能够在视觉或心理上给人带来室内空间大小的感觉。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视觉尺度需要,对装饰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作出合理的判断。同时,有些表面具有一定色彩的花纹图案的材料在拼花时,应注意其形状与尺寸的大小,掌握好其高、宽与进深的比例。在设计与施工时,只有精心地推敲具体空间环境下的材料形状与尺寸、尺度关系,才能取得较好的装饰效果。

2.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材料的强度、弹性、塑性、硬度、耐磨性等。

1)强度

强度即材料抵抗外力荷载作用时,其内部产生的应力。随着荷载的增加,内部的应力也增大,当应力增大到一定的数值时,材料会发生破坏而不能承受外力的荷载,这时的应力值为材料的强度。材料的强度与材料自身成分、结构及构造等有关,构造紧密、孔隙率较小的材料强度较高。由于材料的构成物、配料比、组织结构、形状以及外力等作用的方式不同,材料所表现的强度也不一样。如玻璃的抗压强度较高,而玻璃的其他性能指数则相对较低。

2)弹性

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的一种特性。在弹性范围内,材料所受的外力与变形量成正比,材料的弹性又包含弹性极限和弹性模量。弹性极限是指在材料弹性变形范围内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刚度大小的指标,刚度越大则材料在一定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越小。在金属材料中,钢的弹性最大。

3)塑性

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如金属材料的机械成型,木材在热压或蒸汽压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弯曲造型等。

4)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塑性变形或破裂的能力。在应用最广泛的压入法试验中,硬度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物体压入的能力。陶瓷材料的硬度是各类材料中最高的。

5)耐磨性

耐磨性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3.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主要包括材料的容重、密度、吸收性、孔隙、胀缩、熔点、导电性、导热性、耐热性、耐燃性、耐磨性、吸声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应参考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参数,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应用中所获得的经验成果,作为选择和使用的依据。这里仅就常用的作一下介绍。

1)容重

容重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质量。如木材的容量,是指在干燥状态下的材料质量,因为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常含有水分,从而影响其质量和形态的变化。

2)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材料密度的大小影响材料的其他性质。如强度、硬度、吸水性、表面质感和加工性能等。密度大的金属材料易于抛光,但不易切割;密度大的木材坚硬耐磨,但容易翘曲;密度小的木材防渗水性差,但易于加工。

3)吸水性

吸水性是指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材料的吸水性与其孔隙和特征及密度有关。陶瓷釉面砖的吸水性差,人造皮革比天然皮革的吸水性差,木材和普通纤维石膏板的吸水性很强,天然织物纤维比人造织物纤维的吸水性强。

4)耐燃性

耐燃性是指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对火焰和高温的抵抗能力。根据材料的耐燃能力,分为不燃材料、难燃材料和易燃材料。陶瓷、玻璃、石膏为不燃材料。工程塑料、人造纤维织物、人造皮革通过阻燃处理后为难燃材料。而木材、天然织物纤维、织物化纤和有机溶剂型涂料为易燃材料。许多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耐火性等级(见表1-2-5~表1-2-8)。

表1-2-5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

img25

注:本表摘自《建筑室内装修防火规范》(GB 50222—1995)。

表1-2-6 单、多层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img26

表1-2-7 高层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img27

注:建筑物的类别、规模、性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2005年版)的有关规定。

表1-2-8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举例

img28

续表

img29

5)耐磨性

耐磨性是指材料抗摩擦的能力,材料经过一定时间或一定距离的摩擦之后,以减去质量或体积的多少来衡量耐磨性能。磨损量越小,说明这种材料的耐磨性能越好。室内装修设计中的耐磨材料多用于地面表层材料,如地砖,瓷化程度越高的陶瓷,其耐磨性越好。还有强化复合地板、化纤地毯、PVC型塑料地板和花岗岩饰面板等。

6)吸声性

吸声性是指根据声学原理,利用材料密集的微孔表面和材料内部的结构特点来吸收声波或消耗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作用。吸声材料包括纸面纤维石膏板、矿棉板、泡沫板等。吸声板材料广泛用于影剧院、演播会议厅、宾馆、写字楼等室内装修空间的顶棚、墙面、隔音门窗等。

2.1.3 材料的功能作用与健康标准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是以满足基本功能使用和艺术感为前提的。室内装饰材料的主要功能是使室内空间通过装修装饰,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优秀的设计作品,主要取决于体型、线条、对比和正确的设计创意,而其最终装饰效果则是通过装饰材料的质感、色彩和正确的材料选择来达到的。

1.装修材料的功能与装饰作用

通过装修、美化进而满足不同空间、不同界面体的功能要求,延伸和扩展室内环境使用功能,完善室内空间的全面品质。装修材料的功能与装饰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三部分:保护建筑结构、装饰美化环境和改善工作与生活条件。

1)保护建筑结构

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屋顶等均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除承接结构荷载所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外,还要考虑遮风挡雨、保温隔热、减声减噪、防火防潮等诸多功能,而这些要求有的可以靠装修材料来满足。如普通清水砖墙,具有抗压能力,而用于室内时,颜色暗淡,反射性能差,吸收热量多,不能抵御盐碱的腐蚀等,所以必须在其表面做装修装饰处理。再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防止热胀冷缩变形而导致材料的拉裂侵蚀,也必须作饰面装修。

还有,在室内空间因为工作的需要,随时都有可能调整空间内的位置关系,这时就需要装修来弥补墙体等结构上的不足。装修还可以改善结构功能的不足,提高建筑物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装饰美化环境

建筑是一种艺术,建筑装修的室内效果与空间的自身体型、比例、虚实、对比等都有密切关系。建筑物的顶棚、墙体、楼面、地面均是建筑物装饰与美化的主要部分,装饰与美化的效果一般通过质感、线型、尺寸与色彩几个方面来实现。

陶瓷、塑料、玻璃、金属材料等新型装饰材料的大量应用,将现代建筑物装扮得富丽堂皇、绚丽多彩。材料的质感,表面线条的粗细和凹凸不平,以及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程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官效果。各类彩色装饰板、天然或人造大理石、不锈钢装饰板、玻璃、织物纤维面料等装饰材料,都以不同的质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特点,通过巧妙的运用,可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改善工作与生活条件

保证人们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墙面、地面、楼面、顶棚等部位的处理大多是通过室内装饰手段来实现的。它还可以改善声学性能,如反射声波、吸声、隔音等。

2.装修材料与健康

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室内装修行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追求健康、绿色、舒适的空间环境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最基本愿望。人的一生有65%~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而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物理量值有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噪声、振动、照度等,还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如平面布置、造型、色彩搭配等,以达到使人们在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和工作的目的。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进行室内空间个性化装修装饰,而忽视了相应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引以为戒,尽量避免一些因建筑装修造成的相关疾病的发生,这也是设计师在材料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室内装修装饰材料产生的污染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挥发性有机物:在室内装修装饰材料中产生的最常见的污染物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已鉴定出300种之多,主要来源于油漆、涂料、胶黏剂、塑料壁纸、塑料门窗、塑料管道等所用的各种配套助黏剂、发泡剂等。在2001年国家颁布的《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等11项强制标准中,典型的污染物有气态甲醛和游离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家具、地毯、胶黏剂、内墙涂料、壁纸等。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②重金属:11项国家强制标准中,有5项标准规定了建筑装饰装修中含有的重金属限值。其中,溶剂性木器涂料、内墙涂料、木器家具中均限定了可溶性铅、镉、铬、汞等4种金属的含量,壁纸中限定了铅、汞、钡、砷、硒、锑等8种金属的含量,聚氧烯地板中限定了可溶性铅和可溶性镉的含量。

③无机有害气体:11项国家强制标准中,有1项标准规定了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无机有害气体的限值,即混凝土外加剂中氨的含量。

④放射性物质:11项国家强制标准中,有1项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限量值。

综上数据表明,室内空气质量不仅受室外大气污染物渗透、扩散的影响,也受室内污染源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法制控制标准的建筑室内装修材料(见表1-2-9、表1-2-10)。

表1-2-9 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指标

img30

表1-2-10 主要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控制指标

img31

注:各种材料应注意室内日常事故的发生,不应含有石棉纤维,地面材料应有防滑的措施,不得使用107胶。

3.建筑装修材料的设计技术标准

目前,常用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级标准分别由相应的标准化管理部门批准并颁布实施。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是全国通用标准,是国家指令性文件。建筑材料的标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也是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进行验收的依据。

①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国标代号GB)和推荐性标准(国标代号GB/T)。对强制性标准,任何技术(或产品)不得低于规定的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表示也可执行其他标准的要求。例如《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2001),其中“GB”为国家标准代号,“18580”为标准编号,“2001”为标准颁布年代号。再如《实木地板》(GB/T 15036—2009),其中“GB”为国家标准代号,“T”为推荐性标准,“15036”为标准编号,“2009”为标准颁布年代号。

②行业标准,建筑材料的行业标准主要有建材行业标准(代号JC),建工行业标准(代号JG),冶金行业标准(代号YB),建工行业工程建设标准(代号JGJ)等。例如《真空玻璃》(JC/T 1079—2008)“JC”为建材行业标准代号,“T”为推荐性标准,“1079”为标准编号,“2008”为标准的颁布年代号。再如《建筑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73—91),“JGJ”为建工行业工程建设标准代号,“73”为标准编号,“91”为标准颁布年代号。

③另外,各省级标准设计办公室,也有相应的材料与设计标准。如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室内装修》(DBJT 14—2)图集号:L96J901,省级标准协调国家标准设计,但可根据各地区具体环境的不同,分别作地方性标准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