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速度和振动的作用

加速度和振动的作用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静止的力作用于人体时,使组织的各部分发生和弹性及黏性相应的位移。但是当有加速度作用时,人体则变得较脆弱。人体耐受加速度的程度,受加速度的方向、持续时间、训练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大致数值在连续施加加速度时为4个重力加速度左右。当低频振动加于人体时,如果频率较低,就仍将转换为加速度和力而作用于人体的各部分,使各部分有振动感觉。

第三节 力、加速度和振动的作用

静止的力作用于人体时,使组织的各部分发生和弹性及黏性相应的位移。人体的骨结构是以脊柱为中心构成的,在关节部位由于纤维软骨和韧带等把负荷分散开,并且使加于骨上的力均匀分布,所以加于人体上的力不是都由骨来承受的。

由于骨的结构不均匀,是所谓的复合材料体,所以承受冲击力的能力强。当只从物理常数上考虑时,人体即使受到很大的力的作用也不会受到损害,例如直径为数个厘米的骨可以承受数吨的力。但是当有加速度作用时,人体则变得较脆弱。

当加速度作用于人体时,其结果应当变换为体内部分的力,其影响总结如下(正加速度的情况):

(1)循环系统中,心脏阴影面积减小,心输出量减小,血压下降等。

(2)视野变窄、失明,丧失意识等,可认为和上述循环系统的变化有关。

(3)呼吸机能也发生变化。

人体耐受加速度的程度,受加速度的方向、持续时间、训练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大致数值在连续施加加速度时为4个重力加速度左右。

img43

图2-8 听觉感度曲线

当低频振动加于人体时,如果频率较低,就仍将转换为加速度和力而作用于人体的各部分,使各部分有振动感觉。频率逐渐从20Hz增加到20kHz时,其对人体的作用使听觉产生效应比产生振动感觉要早。当频率更高,达到所谓超声波的区域时,振动以波动形式传入体内,这时主要由于能量的损耗而产生热量或者直接表现为力的作用。可见由于频率不同,作用也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分别加以研究。

关于可听频率区域,很早以来已有充分的研究。图2-8所示为听觉感度曲线,它反映了在零分贝情况下声压为2×10-4dyn/cm2,用它来表示人的听觉的最低感知水平和频率的关系。声压比最低感知水平高时,人们听到声音强弱并不是按照这一曲线的规律。人听到声音的强弱以等感度曲线来表示,这种曲线叫做Fletcher-Munson曲线,被ISO标准采用,噪声指示计的基本特征依此规定。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大致如下:

(1)长时间处在80~90dB的高水平声场中,发生听力减退,主要是对高频声音的听力减退。

(2)50~70dB以上的声音,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植物神经,人体出现末梢血管阻抗增加、唾液分泌、交感神经紧张、消化机能减退、心率加速、呼吸次数增加和各种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等现象。

(3)噪声通过听觉使人的心理被扰乱,工作效率降低。

此外,人对噪声的心理强度(嘈杂度)和单一声音的强度多少有些不同。

还有的声音不通过听觉也能产生振动感觉和力等影响,20Hz以下频率的声音就是如此,20Hz以上的频率也会产生振动的影响。

振动时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还有如下几点:

(1)视力减退;

(2)不愉悦感,睡眠障碍等;

(3)呼吸频率、氧消耗量增加;

(4)循环状态变化;

(5)长时间受到更激烈的振动时,容易产生雷诺氏病症状(四肢末端苍白)、冷感、紫绀、麻木、疼痛、关节变化、肌肉萎缩;内分泌障碍、手指颤抖、消化器官障碍等;当振幅为2mm(3Hz约100dB)左右时,变化比较显著。

人体受超声波振动时,如果超声波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各组织依其衰减系数而产生热。图2-9是超声波的平面波入射到人体体表时,产生热分布的计算图例。可以看出和微波一样产生一个不均匀的分布。能量密度在100mW/cm2以下时也会产生热,但其影响是可逆的。超声波照射停止后不留任何残迹。

img44

图2-9 热分布计算

能量密度超过1W/cm2时,将有机械力直接作用于细胞等粒子,超声波通过两个粒子之间产生超声波流时,根据伯努利定理,两个粒子产生互相靠近的力的作用。此外还有流体惯性的力,黏性的力和由能量本身产生的辐射压等造成的影响。这些力的影响程度低时是可逆的,不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影响程度显著时则会产生不可逆的危害。

能量增高到10W/cm2时,液体中有空泡产生,出现空化现象。产生空化现象后,组织立刻受到破坏,超声波手术刀就是利用这一原理。但从安全角度看这种现象是不允许发生的。

另外在细胞分裂等发生学角度看,当超声波能量低于100mW/cm2时也会产生影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阶段最易受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