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造城市文化空间

打造城市文化空间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打造城市文化空间,应成为当前宁波建设文化强市的路径选择。实施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城市文化发展的一种潮流和成功经验。人和城市是城市文化空间的活动主体和需求主体,文化活动及事件是城市文化空间的客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文化场所是城市文化的具体物质承载空间和关系的总和。三是城市文化空间形成和发展机制不完善。
打造城市文化空间_建设宁波文化强市的新路径_2011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

打造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宁波文化强市的新路径

姜建蓉 张 英 陈珊珊

摘 要: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是产业发展、文化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有机综合。实施城市文化空间战略,已是当今国内外城市文化发展的一种潮流和成功经验。打造城市文化空间,应成为当前宁波建设文化强市的路径选择。

运用城市文化空间的三要素、四大尺度和七大形态的理论,认识和界定宁波文化资源,为宁波文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提供学理支撑。

在分析宁波现有城市文化空间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宁波应以打造“五大文化空间”、建设“五个城市”为目标,构建“一核两带十五区片”的整体格局,重点推进“四个一批”城市文化空间,并提供相关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文化空间 宁波文化强市 新路径

城市文化空间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作用,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是产业发展、文化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有机综合。实施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城市文化发展的一种潮流和成功经验。当前宁波正在强势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城市文化空间,应成为宁波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城市文化空间的相关概念

(一)城市文化空间的界定

一般认为,广义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了有形的物质形态及载体(城市格局、街区、广场、建筑物等),以及无形的意识形态或载体(城市精神、制度规范、生活习俗等),城市文化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

本文将具有一定物质空间范围、为人们普遍认同、集聚文化生产与消费、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质的场所,理解为“城市文化空间”。

一个充满活力和持久魅力的城市,不仅在于有一个物质生活空间,更重要在于提供一个人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生活空间,让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各得其所、安居乐业,有强烈的家园感和归属感。

(二)城市文化空间三要素

城市文化空间的三要素包括需求主体、文化活动、空间场所。人和城市是城市文化空间的活动主体和需求主体,文化活动及事件是城市文化空间的客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文化场所是城市文化的具体物质承载空间和关系的总和。三大要素高度关联、相互作用构成的内在机制,促成了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三)城市文化空间四大尺度

根据人的文化活动强度、不同空间的要素聚集程度和空间的规模,以及考虑科技进步因素,我们将城市文化空间概括为四大尺度(见表1)。

表1 城市文化空间四大尺度

img62

续表

img63

整体意象、文化区片、文化场点和虚拟文化空间构成有机统一的城市文化空间体系,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意义上演绎精彩纷呈的城市文化。

(四)城市文化空间七大形态

梳理和研究国内外城市文化空间表现形态,归纳如下(见表2)。

表2 城市文化空间七大形态

img64

续表

二、宁波城市文化空间的现状评价

img65

(一)宁波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空间资源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7000年河姆渡文化发祥地、明清时期浙东学派的重心、近代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前沿城市;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航点。江南水乡,港口城市,具山海之利。中心城区史称“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宁波历史文化遗存的丰富性、多元性,地理空间与人文环境的独特性,在同类城市中具有突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消费升级,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继续创造出新的文化遗产。

(二)宁波初步形成由城市意象、特色文化区片、文化场点和文化设施构成的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格局

宁波城市形象得到提炼和初步认知,提出了“港通天下、书藏古今”的城市整体意象;相继建成了一批城市标志性设施和文化基础设施,成功打造了一批重要文化旅游景区,培育壮大了一批知名的文化节事活动,初步构建了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启动建设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三)当前宁波在城市文化空间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以工商业、港口贸易而闻名,整体城市文化意象不明显;城市文化原创能力和文化影响力不强。二是城市文化空间体系不完整。历史文化空间支离破碎,现代文化空间缺乏个性,传统与现代空间不相协调;城市文化空间尺度偏小、形态不丰富、特色不鲜明。三是城市文化空间形成和发展机制不完善。大众性文化活动不丰富,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地区及空间分布不合理。四是缺乏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战略,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融合不深,整体文化自觉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宁波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目标

根据宁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借鉴国内外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宁波“建设文化强市”总体目标导引下,应以打造“五大文化空间”为重点、建设“五个城市”为目标,推进宁波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

(一)打造整体意象空间,建设意象鲜明的“文化城市”

加快建成城市核心地标区,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企业、产品、服务等),保持并恢复宁波特有城市形态格局,策划并持续实施有影响的重大文化节事活动,开展“文化宁波”包装和营销,加快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

(二)打造历史文化空间,建设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

保护和利用体现城市发展的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广场和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活动的内容与场所,强化民间文化活动的继承与弘扬;建设文化旅游区及博物场馆,丰富和提升城市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实现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发展。

(三)打造民生文化空间,建设回归人本的人文城市

高标准建设城市中心游憩区(RBD),打造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布局合理、功能互补、文化设施配套的新城建设,形成新的文化发展极核;推进社区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社区的发展;建设满足人民休闲生活需求的都市休闲旅游区、城郊游憩带。实现文化民生与城市发展共同繁荣。

(四)打造产业文化空间,建设产业集聚发展的城市

巩固新闻、出版、文化用品生产销售、休闲娱乐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娱乐、会展旅游等新兴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集群;结合现代都市发展和产业升级,合理布局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集聚区。实现文化产业业态与城市空间形态相互融合。

(五)打造虚拟文化空间,建设多维的数字化城市

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记述、再现和传播城市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未来文化的重大内容和情景场所,形成一种特殊的生活体验,构建虚拟的文化体验空间。实现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虚拟空间共存互动。

四、构建“一核两带十五区片”的城市文化空间格局,重点推进“四个一批”的城市文化空间

综合宁波的城市文化资源空间分布与开发现状、现代都市发展定位与规划布局要求、城市居民分布特征及文化活动需求等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一核两带十五区片”的城市文化空间格局。并围绕“一核两带十五区片”的整体布局,按照“重点突破、分类推进”的发展策略,重点推进“四个一批”的城市文化空间。

(一)构建“一核两带十五区片”的城市文化空间格局

“一核”。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交相辉映、集聚辐射力强的城市文化核心区。核心区的基本空间结构是,以三江口滨水核心区为“太阳”,月湖西区及莲桥街、郁家巷、鼓楼和孝闻街一线为“月亮”,东部新城、湾头休闲区、南部商务区、东钱湖度假区等为“星辰”的一种“日月星辰、星月捧日”的格局。

“两带”。一是以河姆渡文化、浙东文化为代表的泛姚江历史文化带,其重点节点是河姆渡遗址、慈城古县城、梁祝文化园区、老外滩历史街区等;二是以港口文化、渔文化为代表的蓝色海洋文化带,主要节点有松兰山滨海旅游区、大目涂新城、石浦渔港古镇、奉化阳光海湾、北仑滨海新城(春晓、梅山)、杭州湾新城。

“十五区片”。根据城市文化空间中“区、片、带”大空间尺度,形成相当的空间规模与产业要素集聚,在同一类型的文化空间中具有引领性,在全市的发展上具有战略性影响等,选择和确定以下重点发展的城市文化空间。主要有“三江六岸”滨水核心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东部新城中心商务区,南部新城商务区,湾头都市人文社区,大目涂新城都市人文社区,北仑滨海新城都市人文社区,东钱湖湖泊休闲度假区,松兰山滨海度假区,石浦海洋文化旅游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慈城古县城历史文化区,溪口山水人文旅游区,宁海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共十五个大的城市文化空间区片。

(二)重点推进“四个一批”的城市文化空间

全力打造“一批地标性的文化空间”。主要是“三江六岸”滨水核心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两大地标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三江六岸”滨水核心区的提升计划,建成世界一流水准的中央商务休闲区(CRBD),打造成为宁波现代城市的核心地标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要成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载体、宁波人的精神家园、城市历史记忆集中体现区。

加快建设“一批支柱性的文化空间”。一是东部新城中心商务区、南部新城商务区等商务文化空间的建设;二是东钱湖湖泊休闲文化区等休闲文化空间的建设;三是湾头休闲商务区、大目涂新城、北仑滨海新城等都市生活空间的建设;四是石浦海洋文化旅游区、松兰山滨海度假区等海洋文化空间的建设;五是慈城古县城历史文化区、溪口山水人文旅游区等历史文化空间的建设;六是宁海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等民俗文化空间的建设;七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等创意文化空间的建设。同时,要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后起优势,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城、科技园区、高教园区等,率先探索和发展混合式的现代人文社区。

优化完善“一批基础性的文化场点”。围绕重点空间区片的建设,精心设计和建设各类市民广场、标志性建筑、城市公园、城市家具、步行系统和标识系统、文化活动和大型赛事的场所。打造文化核心吸引物和特色城市文化产品,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节事活动,推动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普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市民文化中心、大众体育活动和社区文化服务各类文化基础设施。

创新发展“一批虚拟化的文化空间”。依托多样丰富的城市物质文化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发展网上旅游、网上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等文化体验空间;借鉴上海世博会成功经验,建设数字化、场景化的现代文化场馆,开发以城市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为内容的数字化产品,再现宁波历史场景事件,展望未来城市发展前景。

五、打造城市文化空间的保障措施

(一)编制城市文化空间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

考虑城市文化空间发展的主次、重轻、层次、时序关系,要编制城市文化空间发展规划。规划的重点是明确目标定位、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工。充分利用“中提升”战略良好的工作基础,地标性、支柱性城市文化空间的规划方案可以直接进入控制性规划和城市设计阶段。要根据发展规划,编制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开展招商引资,整合政策优势,保障建设基础条件。

(二)培育中小文化企业集群,发挥骨干企业核心作用

城市文化空间形成发展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兴旺发达、一大批文化企业的成长集聚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应鼓励和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降低门槛、支持创业,形成特色产业簇群;重点支持大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打造文化品牌,提高文化原创力和核心竞争力。借鉴成都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发挥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在整合各类文化空间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引领社会资本投资、调控文化业态发展布局、维护整体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吸引股份制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文化产业。

(三)培育具有生命力、持续力和影响力的重大文化节事

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发展需要一批本土文化支撑、社会参与、持续举行的文化节事,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性节庆活动的“一轮独大”。为此,一是要加快培育河姆渡文化、浙东文化、梁祝文化等历史文化节事活动品牌,通过举办各类节事、学术研究活动,促进泛姚江历史文化带相关文化空间的加速形成;二是要提升开渔节、港口文化节、海钓节、“三月三”等海洋文化和民俗活动的档次品位和市场影响,争取主办海洋博览会等国际性节事,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蓝色海洋文化带和特色文化空间。

(四)创新发展政策和体制机制

文化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事业,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更是产业发展、文化发展和城市发展有机综合,在现有条条块块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文化发展难免举步维艰。改革是发展的出路。以城市文化空间为基本单元,整合梳理各部门的相关政策,形成整体促进的合力;同时,要创新体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重点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可以采取由政府主导的国有公司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整合空间资源和管理资源,具体业态的经营管理实行社会化、市场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竞争。

作者单位: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该成果2011年11月22日刊于《宁波社科内参》第29期(总第6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