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战略

宁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战略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宁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借鉴国内外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宁波建设文化强市总体目标导引下,应以营造“五大文化空间”为重点、建设“五个城市”为目标,推进宁波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城市文化空间形成发展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兴旺发达、一大批文化企业的成长集聚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宁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战略_宁波文化强市建设研究

第四节 宁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战略

一、宁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宁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借鉴国内外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宁波建设文化强市总体目标导引下,应以营造“五大文化空间”为重点、建设“五个城市”为目标,推进宁波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

(一)营造整体意象空间,建设意象鲜明的“文化城市”

加快建成城市核心地标区,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企业、产品、服务等),保持并恢复宁波特有城市形态格局,策划并持续实施有影响的重大文化节事活动,开展“文化宁波”包装和营销,加快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

(二)营造历史文化空间,建设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

保护和利用体现城市发展的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广场和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活动的内容与场所,强化民间文化活动的继承与弘扬;建设文化旅游区及博物场馆,丰富和提升城市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实现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发展。

(三)营造民生文化空间,建设回归人本的人文城市

高标准建设城市中心游憩区(RBD),打造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布局合理、功能互补、文化设施配套的新城建设,形成新的文化发展极核;推进社区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社区的发展;建设满足人民休闲生活需求的都市休闲旅游区、城郊游憩带。实现文化民生与城市发展共同繁荣。

(四)营造产业文化空间,建设产业集聚发展的城市

巩固新闻、出版、文化用品生产销售、休闲娱乐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娱乐、会展旅游等新兴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集群;结合现代都市发展和产业升级,合理布局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集聚区。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着力发展动漫、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及园区,建设一批现代文化生产的实体空间。实现文化产业业态与城市空间形态相互融合。

(五)营造虚拟文化空间,建设多维的数字化城市

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记述、再现和传播城市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未来文化的重大内容和情景场所,形成一种特殊的生活体验,构建虚拟的文化体验空间。实现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虚拟空间共存互动。

二、宁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的结构体系

综合宁波的城市文化资源空间分布与开发现状、现代都市发展定位与规划布局要求、城市居民分布特征及文化活动需求等因素进行分析,要加快构建“一核、两带、多区”的宁波城市文化空间格局结构体系。

“一核”: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交相辉映的宁波城市文化核心区。

“两带”:一是以河姆渡文化、浙东文化为代表的泛姚江历史文化带,其重要节点有河姆渡遗址、慈城古县城、梁祝文化园区、老外滩历史街区等;二是以港口文化、渔文化为代表的南部蓝色海洋文化带,主要节点有松兰山滨海旅游区、大目涂新城、石浦渔港古镇、奉化阳光海湾、北仑滨海新城(春晓、梅山)、杭州湾新城。

“多区”:依据下述主要原则要求:包括属于城市文化空间中“区、片、带”大空间尺度,形成相当的空间规模与产业要素集聚,在同一类型的文化空间中具有引领性,在全市的发展上具有战略性影响等,来选择和确定以下区块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城市文化空间。主要有“三江六岸”滨水核心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东部新城中心商务区、南部新城商务区、湾头城市休闲商务区、大目涂新城都市生活社区、北仑滨海新城都市生活社区、东钱湖湖泊休闲度假区、松兰山滨海度假区、石浦海洋文化旅游区、和丰创意广场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慈城古县城历史文化区、溪口山水人文旅游区、宁海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等15个大的城市文化空间区块。

围绕“一核两带多区”格局,以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丰富文化活动为重点,集聚人文资源、产业发展要素,配套建设文化场点和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宁波特色的城市文化空间发展体系,并在总体上支撑“文化宁波”的城市意象。

三、宁波城市文化空间的战略重点

根据《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行动纲要(2011—2015)》,我市“十二五”期间要打造50个重点功能区块、一批城市综合体。为了有序快速地推进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城市文化空间的打造要实施“重点突破、分类推进”的策略。

(一)全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的文化空间

主要是“三江六岸”滨水核心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三江六岸”滨水核心区的提升计划,建成世界一流水准的中央商务休闲区(CRBD),打造成为宁波现代城市的核心地标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要成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载体、宁波人的精神家园、城市历史记忆集中体现区。

(二)加快建设一批支柱性的文化空间

主要包括:一是东部新城中心商务区、南部新城商务区等商务文化空间的建设;二是东钱湖湖泊休闲文化区等休闲文化空间的建设;三是湾头城市休闲商务区、大目涂新城、北仑滨海新城等都市生活空间的建设;四是石浦海洋文化旅游区、松兰山滨海度假区等海洋文化空间的建设;五是慈城古县城历史文化区、溪口山水人文化旅游区等历史文化空间的建设;六是宁海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等民俗文化空间的建设;七是和丰创意广场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等创意文化空间的建设。同时,要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后起优势,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城、科技园区、高教园区等,率先探索和发展混合式的现代人文社区。

(三)优化完善一批基础性的文化场点

围绕重点空间区片的建设,精心设计和建设各类市民广场、标志性建筑、城市公园、城市家具、步行系统和标识系统、文化活动和大型赛事的场所。打造文化核心吸引物和特色城市文化产品,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节事活动,推动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普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市民文化中心、大众体育活动和社区文化服务各类文化基础设施。

(四)创新发展一批虚拟化的城市文化空间

依托多样丰富的城市物质文化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发展网上旅游、网上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体验空间;借鉴上海世博会成功经验,建设数字化、场景化的现代文化场馆,开发以城市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为内容的数字化产品,再现宁波历史场景事件,展望未来城市发展前景。

四、宁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的保障机制

实施城市文化空间战略、打造城市文化空间,需要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一)编制城市文化空间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

考虑城市文化空间发展的主次、重轻、层次、时序关系,编制城市文化空间发展规划。规划的重点是明确目标定位、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工。充分利用“中提升”战略良好的工作基础,地标性、支柱性城市文化空间的规划方案可以直接进入控制性规划和城市设计阶段。要根据发展规划,编制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开展招商引资,整合政策优势,保障建设基础条件。

(二)培育中小文化企业集群和骨干企业

城市文化空间形成发展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兴旺发达、一大批文化企业的成长集聚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应鼓励和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降低门槛、支持创业,形成特色产业簇群;重点支持大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打造文化品牌,提高文化原创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在整合各类文化空间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引领社会资本投资、调控文化业态发展布局、维护整体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吸引股份制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文化产业。

(三)培育具有生命力、持续力和影响力的重大文化节事

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发展需要一批本土文化支撑、社会参与、持续举行的文化节事,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性节庆活动的“一轮独大”。为此,一是要加快培育河姆渡文化、浙东文化、梁祝文化等历史文化节事活动品牌,通过举办各类节事、学术研究活动,促进泛姚江历史文化带相关文化空间的加速形成;二是要提升开渔节、港口文化节、海钓节、“三月三”等海洋文化和民俗活动的档次品位和市场影响,争取主办海洋博览会等国际性节事,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蓝色海洋文化带和特色文化空间。

(四)创新发展政策和体制机制

文化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事业,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更是产业发展、文化发展和城市发展有机综合,在现有条条块块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文化发展难免举步维艰。改革是发展的出路。以城市文化空间为基本单元,整合梳理各部门的相关政策,形成整体促进的合力;同时,要创新体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重点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可以采取由政府主导的国有公司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整合空间资源和管理资源,具体业态的经营管理实行社会化、市场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竞争。

参考文献

[1]刘合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黄鹤.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苗伟.文化时间与文化空间:文化环境的本体论维度.思想战线,2010(1).

[4]王耀斌,彭韬.中国当代城市设计中“文化观”的创新与传承——论城市文化空间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6).

[5]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张旭,徐逸伦,钟立根.新信息技术对城市文化空间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09(6).

[7]陈玉光.城市空间扩展方式研究.城市,2010(7).

[8]陈辞,李强森.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探析.经济学导刊,2010(18).

[9]倪天华,左玉辉.城市物质空间形态解析——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变迁为例.城市问题,2006(2).

[10]王承旭.城市文化空间的解读.规划师,2006(4).

[11]陈宇光.城市文化空间架构的文化维度.齐鲁学刊,2008(6).

[12]陈宇飞.城市文化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13]蔡罕,郭鉴,等.推陈出新 彰显魅力——宁波文化发展三十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

[14]汤雪璇,董卫.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的建构——以宁波老城为例.规划广角,2009(1).

[15]史小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的现实基础和战略重点.宁波通讯,2003(7).

[16]刘云,王德.基于产业园区的创意城市空间构建——西方国家城市的相关经验与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09(1).

【注释】

[1]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2]王承旭:《城市文化空间的解读》,《规划师》2006年第4期。

[3]张旭、徐逸伦、钟立根:《新信息技术对城市文化空间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6期。

[4]陈宇光:《城市文化空间的三维向度》,《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5]王承旭:《城市文化空间的解读》,《规划师》2006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