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化

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化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的研究是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对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诠释正在出现融合的趋势。特别是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三类功能用地,对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是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主导因素,但它们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的空间行为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对城市形态的演化所起的作用亦有很大不同。

第6章 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化

对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的研究是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学研究的焦点在于社会发展与城市空间格局形成的关系,注重社会经济、技术进步、政治变迁等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包括城市用地结构、功能格局、空间演替等;地理学则侧重于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即在城市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空间维度,注重分析城市相互作用网络在理性的组织原则下的表达方式,更多地涉及与城市功能活动有关的地域结构变迁(顾朝林等,2000)。近年来,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对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诠释正在出现融合的趋势(石崧,2004)。

在我国的城市用地构成中,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用地四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总量的60%~75%,对城市内部空间形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三类功能用地,对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是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主导因素,但它们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的空间行为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对城市形态的演化所起的作用亦有很大不同。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用地结构和形态的时空变化、功能空间(王宏伟,2003;吕露光,2004;邢兰芹等,2004;刘长岐等,2004;张春花等,2005)、商业空间(管驰明、崔功豪等,2003;陈颖彪等,2004)、产业空间(王磊,2001)等的演变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揭示了城市用地在平面、立体和结构上的空间表征。但由于受到数据的空间粒度和时间尺度的限制,多数研究未能较细致地刻画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的时相性规律。

本章运用相关学科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城市三种主要功能用地类型——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分布、位移与扩张,探索城市功能空间的形态演变过程;其次,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方法,定量测度这三种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城市主要功能空间的圈层分布特征,概括合肥城市内部空间形态,并总结其演变过程和主要特点。具体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如图6-1所示。

img76

图6-1 合肥城市内部空间形态分析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