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城市历史发展的文化格局

中国城市历史发展的文化格局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中国城市历史发展的文化地图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学的进展。秦汉时期,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城市的地域分异呈现出新的特点。此后,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中国城市发展的区域格局时有变迁。我国城市区域发展的格局逐步趋向于临海、沿江(长江)发展。受历史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历史上中国城市的地域集聚相对松散,地域文化的个性显著,而聚居形态作为一种社会诸要素综合呈现的文化地景也具有相当的差异性。

5.4.1 中国城市历史发展的文化格局

对中国城市历史发展的文化地图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学的进展。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中华早期文化区域发展的“文化多元说”基本已成为学界共识。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的:“它的主流是由于许许多多分散独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合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去你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28)对于中华文化“多元统一体”的起源的认识,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如苏秉琦先生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划分为六大区系(29),严文明先生则将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以中原文化区为核心的圈层地域文化格局(图5.12)(30)

img106

图5.12 中国新石器时期的文化与聚居分区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新石器文化考古资料整理绘制

到了有文献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燕、齐鲁、晋、吴越、楚、巴蜀等地域文化区。当时的城市建设高潮即建立在这些丰富的地域文化基础之上。秦汉时期,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城市的地域分异呈现出新的特点。结合《史记》与《汉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全国以城市的地域集聚为基础,可划分为四个大的经济区:龙门碣石北经济区、山东经济区、山西经济区、江南经济区(图5.13)。此后,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中国城市发展的区域格局时有变迁。施坚雅(G.W.Skinner)教授将清代的中国城市划分为西北、华北、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岭南、东南沿海、云贵和满洲等九大独特的大区域(macro-region)(图5.14)(31)

img107

图5.13 中国汉代经济区分布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汉代经济区分布相关资料整理绘制

图5.14 清代中国主要文化与聚居区域分布示意图
资料来源:武廷海.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区域观念.规划师,2000(5):88(改绘)

城市区域格局的发育是一种基于社会进步的人文要素的地域集结过程。中国古代城市(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农业与商业、手工业的分工,同时也受到生产力水平、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制约。自然生态环境对聚居发展的制导,以及处于政治、军事目的的建设,使中国古代城镇主要聚集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图5.15)。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影响显著,一些具有战略地位和区域交通优势突出的城市相继发展起来,如上海、天津、汉口、青岛、哈尔滨等。我国城市区域发展的格局逐步趋向于临海、沿江(长江)发展。受历史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历史上中国城市的地域集聚相对松散,地域文化的个性显著,而聚居形态作为一种社会诸要素综合呈现的文化地景也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尽管人们对具体的地域划分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可以说中国城市从产生时起就处在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中,如满天星斗,闪烁着多元地域文化的熠熠光芒。

img109

图5.15 中国各历史时期基本地域聚居区域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