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奥运会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与结构转型研究

奥运会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与结构转型研究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岛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又称“青岛国际帆船中心”,位于青岛市行政中心东侧,浮山湾畔,福州路与燕尔岛路的南端。充分考虑与城市中心区功能的共生关系。青岛在筹办奥运会帆船赛过程中,把奥运元素融入城市,通过奥运设施和奥运相关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活力,完善了城市结构,为城市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奥运遗产。

奥运会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与结构转型研究——以青岛为例

李传斌 裴春光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也是各类活动发生的舞台,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类“事件”在城市地域空间上不断交织与融合的过程,通过各类“事件”交织产生的作用力推动着城市不断演进与发展。城市发展中的各类重大“事件”往往成为城市空间成长的重要组织力量,在城市的自组织与他组织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有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或展开往往成为促进或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拐点和节点。奥运会对于举办城市而言,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城市事件,奥运会从申请、筹办、赛事举办到赛后利用等不同阶段都对承办城市的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从城市的日常生活到城市建设、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青岛与奥运结缘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青岛属海滨丘陵城市,海岸线总长862.64km。多岬湾、海湾,岸线曲折。青岛市区西拥胶州湾,东、南依靠黄海,呈现三面环海一面靠陆地的空间格局,青岛是我国典型的滨海城市,风景秀丽,“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时,青岛幸运地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城市,负责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简称奥帆赛,下同)。伴随着奥帆赛的筹办,青岛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城市更新工作。

二、青岛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及周边情况

青岛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又称“青岛国际帆船中心”,位于青岛市行政中心东侧,浮山湾畔,福州路与燕尔岛路的南端。该区西侧与青岛市政府和市民广场——五四广场咫尺之遥,南侧为浮山湾,北侧临近东海路,东侧为已建的居住区用地。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占地总面积45hm2,原为青岛北海船厂用地,为了筹办奥帆赛,北海船厂实现了整体搬迁,由浮山湾搬到胶州湾西岸的海西湾。

三、奥帆赛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与城市结构转型

奥运会帆船比赛在奥运会中只是一项单项赛事,虽然其规模不是很大,但比赛的筹办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在奥运元素融入城市这个大系统后,表现出明显的“触媒”效应,对城市发展产生放大和催化作用,对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1.以局部城市结构转型撬动城市整体结构转型

以奥帆赛筹办为契机,“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助奥运”,青岛加快了城市更新的步伐,优化了城市发展环境,奥帆赛的筹备伴随着城市有机更新。从局部的城市更新向城市的整体空间扩散,从局部城市结构转型向城市总体结构转型延伸。城市整体结构由原来的“一湾两城”向以“三城一环”的结构转变,同时突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和集约型城市空间成长的理念,强化了滨海城市特色,掀起了新一轮城市成长和发展的浪潮。

2.通过区域开发,激发城市中心区活力,加快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充分考虑与城市中心区功能的共生关系。一方面对激发中心区的活力,完善功能结构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使中心区在原有的行政、办公、商业、休闲等功能基础上,新增了许多功能,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完善。

将原有的北海船厂搬迁改造后,新增体育、文化、商业、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中心区提供了大面积的滨海开敞空间。国际帆船中心的建设与已有的城市中心区紧密联系,将中心区的原有的商业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等向场馆区进一步延伸,使其融为一体,使该区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有机的片段。

3.实现了滨海沿线空间资源的保护和有序利用

青岛国际帆船中心的建设整合了已有的滨海空间资源,在进行场馆建设时,加强滨海空间资源的保护。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青岛市宝贵的滨海空间资源,本着“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建立了青岛有史以来最长的滨海步行空间—滨海步行道,总长度超过40km,以奥帆赛基地和五四广场为中枢和核心节点,将青岛市各大海水浴场、滨海休闲广场、风景区、旅游区、商业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市民和游客与大海进行近距离接触和活动的空间。

4.完善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成长和结构转型奠定了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藉奥运之东风,顺利实现了许多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把奥运工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通过奥运工程的建设,提振了城市活力,优化了城市结构,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重要的地位,通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弥补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超前发展,增加了城市成长的本底基础。

在奥帆赛筹备期间,青岛市共确定53项与奥运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主要包括城市交通、通信、环境治理、文化、旅游等项目。

5.青岛的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城市的一项无形资产,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是伴随着城市被世界逐步认可的过程,是经过城市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实力,经过长期积淀和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在世界上树立一个城市的形象是远比培育一个产品的商标要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奥帆赛对于青岛而言,是一次大型的城市形象“促销”活动,通过帆船运动这一媒介,把青岛与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使青岛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影响力将成为青岛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6.带动和促进了城市旅游资源结构的转型

在奥运建设的带动下,青岛市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步开始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参与型延伸,旅游产品开始向多样化发展。青岛市紧密围绕“山、海、城、文、商”五大特色,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优化了旅游产品结构,延续了历史文脉,重点开发了观光旅游、海上旅游、度假旅游、会展旅游、节庆旅游、体育赛事旅游、文化科普教育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购物旅游等旅游产品,提升了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海旅游城市的品质。

7.加强赛后场馆地区的深度开发,延续奥运效应的影响力,进一步激发区域活力

对赛前、赛中、赛后利用进行了未雨绸缪和合理统筹,提高了场馆设施的可转换性和兼容性。青岛奥帆赛场馆地区把赛后利用的功能定位为“形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奥帆运动文化遗产展示与海上运动中心,旅游、休闲、商务活动中心”。结合奥运场馆的深度开发,在青岛已经逐步展开,本着“精品化、持续化、开敞化、公益化”等原则,加强场馆周边的设施转换和开发力度,完善地区的整体结构,避免“一锤子买卖”式的开发。

四、经验与启示

青岛在筹办奥运会帆船赛过程中,把奥运元素融入城市,通过奥运设施和奥运相关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活力,完善了城市结构,为城市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奥运遗产。借奥运会之东风,全方位大规模的进行城市建设、城市更新与体育设施建设,使生态城市、集约发展等新的理念深入到城市发展中,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构想之下,“三城鼎立,相互扶持”的城市结构轮廓已经初步显现。

参考文献

[1]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John R.Gold and Margaret M.Gold.Olympic Cities:Regeneration,City Rebranding and Changing Urban Agendas.Geography Compass 2/1(2008),300-318.

[3]Bob Digby.The Olympics and sustainable urban regeneration,University College School,London.

[4]沈现实,舒婷婷.奥运公园的建设与运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建筑师,2008(6).

[5]史兵,张鲲,张西平.奥运经济的传导效应.中国体育科技,2002(8).

[6]顾宗培.奥运建设对主办城市发展的影响.建筑师,2008(6).

[7]《奥帆赛对青岛发展总体影响及预测分析》课题组.奥帆赛对青岛发展总体影响及预测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8]青岛市人民政府,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帆船委员会(青岛).奥运行动规划.2003.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