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济宁市生态城市建设初探

济宁市生态城市建设初探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全市河沟水面总面积约1万hm2。济宁市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支线,连接济宁市、县、乡、村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济宁市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而著称,是东方儒家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济宁市全市经济又连续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2007年济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6亿元,财政收入10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1.3亿元。

济宁市生态城市建设初探

王 灿 (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USCO)在“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提出的。目前国内相对权威的的定义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达到既能满足人类生存、享受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目的。

(三)传统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的比较

生态城市在建设中同样需要进行规划,但与传统的城市规划有区别。

与传统城市规划不同,生态城市规划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从而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

二、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1.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2.资源型城市产业向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产业转型。

3.孔孟文化的人文生态振兴

4.水体和矿山的自然生态修复

(二)生态城市建设基本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2.资源利用高效性原则

3.区域性原则

4.公众参与原则

三、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及经验总结

(一)美国伯克利生态城市

伯克利通过建设慢行道、恢复退化河流、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住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造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路线、提倡以步代车等措施,使其生态城市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这些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和提倡。

(二)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1.生态城拥有一个紧凑的混合功能结构,各种元素相互交织成整体。

2.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模式是生态城建设的基础,应优先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网络。

3.气候中性的能源计划以节能建筑和系统达到最低能源消耗为基础。

4.曹妃甸生态循环模式包括一个对能源、垃圾和水资源的综合处理方案,能够将垃圾、废水、雨水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三)经验总结

1.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2.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观点,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置于更大的区域背景中。

3.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技术、资金保障体系。

4.加强公共教育,引导公民广泛参与。

四、济宁市的基本情况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全市河沟水面总面积约1万hm2。拥有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南四湖。全市含煤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5%,全市煤储量占全省的50%。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

济宁市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支线,连接济宁市、县、乡、村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以京沪铁路、菏日铁路、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济菏高速公路、G104、G105、G220、G327国道等为代表的道路网络体系遍布市域。

(三)深厚的文化底蕴

济宁市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而著称,是东方儒家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曲阜、邹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还有邹城“四孟”、嘉祥武氏至祠汉画像石刻及济宁城区的太白楼、汉碑群等。

(四)雄厚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济宁市全市经济又连续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2007年济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6亿元,财政收入10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1.3亿元。

五、济宁市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面临较大压力的城市环境

首先是水环境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其次是环境污染呈现典型的煤烟型污染。最后,矿产资源的不当开发直接导致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二)城市交通相对滞后

一方面是交通分隔严重,东西向、南北向联系不畅。另一方面是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使用地不易利用。

(三)煤炭开采与城镇发展

煤炭开采利益与城镇发展利益如何取舍成为制约济宁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六、济宁市生态城市建设对策

(一)构建区域生态空间系统,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加构筑以南四湖、京杭运河、洸府河、泗河、洙赵新河等河流为主的蓝色生态空间和以河流源头和沿岸水源涵养林、森林公园、滨河绿色廊道等构成的绿色生态空间。

(二)协调煤矿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构筑特大城市框架

按照发挥土地价值最大效益的原则,正确处理地上城市发展和地下煤炭资源开采的关系,实现煤城互动发展。

(三)加强城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建立生态城市的基础支撑体系。

通过普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强城市医疗、卫生、电力、通讯、供水以及排水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而推进城市发展的水平。

(四)继承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地方特色。

济宁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济宁生态城市的建设应继承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济宁名片

(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

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普及生态城市的科学知识,促进城乡居民传统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生态文化转型。

参考文献

[1]鞠美庭,王勇,孟伟庆,何迎.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

[3]李锋,王如松,闵庆文,黄锦楼.济宁生态市规划与建设途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2).

[4]马交国,杨永春,刘峰.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3).

[5]翟宝辉,王如松,陈亮.中国生态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建材,2005(7).

[6]潘曙达.北京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思路[J].新视野,2006(5).

[7]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