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终极的救世设计

终极的救世设计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未来”的遐想是“设计”一个永恒的主题,其意义正反映了人类永无终止的造物本质。正是设计的“理想”促使我们对已有的设计进行改造,对绘制于大脑中的“设计图”通过实在物质的承载展现出来。“设计艺术”的前提就是从形而上中催生造物,而“艺术设计”则是在形而下内促使造物不断向完美的“未来物”的方向发展。

ⅩⅤ “诺亚方舟”:终极的救世设计?

“设计未来”的遐想是“设计”一个永恒的主题,其意义正反映了人类永无终止的造物本质。当我们重新思考这样的论题,首先必须明确,设计的存在体现于,也只能体现于人类合目的造物上。造物是设计的“自明”属性,而其指向从一开始便以未来为终极。换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已出现的设计物的缺陷,使得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未来,期望在不久后,人类可能“设计”出一些新的、更好的、甚至是最好的“物事”来满足我们日益变化、增进的欲求。

这里,我们必须触及设计的理想问题。正是设计的“理想”促使我们对已有的设计进行改造,对绘制于大脑中的“设计图”通过实在物质的承载展现出来。“改造”可以称做“进化”,而物质性的“展现”则是“创生”。虽然,我们身处后现代,出现了所谓“非物质”化“设计”趋势——那些在电子化浪潮下应运而生的、不以物质为主要展现手段的设计作品,但我们无法否定“设计物质”的客观存在,所有电子产品的基础是物质的,它们的发明与受众——人,更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由于人的存在,使得我们一切的“设计”只能来源于“物”,并最终走向“物”。一切企图消解“物”的未来憧憬,不啻是一种企图消解人类自身的末世梦魇。

那么,未来是否必然充斥着种类繁多的物质呢?这也不尽然。回顾一下对于“设计艺术”和“艺术设计”的分析,我们强调,“设计艺术”更突出设计本身的抽象层面,“艺术设计”则着重于具象。“设计艺术”的前提就是从形而上中催生造物,而“艺术设计”则是在形而下内促使造物不断向完美的“未来物”的方向发展。“艺术”在这里不单起到语言学上的限定意义,更关键的是,它是我们认同的“纯化”工具。我们的一切“设计”都经由“艺术”的作用力得到提纯或曰“升华”。未来的设计造物应该是以艺术化为前提和旨归,逐步实现物质完美性的演化与创生过程。注意,艺术化的概念本身已经明确了造物并不是机械化的简单生产过程,艺术化所代表的应该是人性本真的可控性流露与张扬。我们未来的设计前景,就是以艺术化造物为前提的一种全新的艺术造物规划运动,它能激发人类尽享造物的冲动,又避免了由可怕的物欲所引发的灾祸。

不论是非艺术化的还是艺术化的,即指未经纯化或经过纯化的“设计”而言,早已默认的共同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以包括精神在内的人体为终极尺度。这不是有论者认为的什么伟岸的未来与美好的希冀,更不是当下才被奉为指导今后以及永世的设计圭臬,而是人类自始至终的造物追求,及其原始动因。那些一味强调所谓未来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论调,首先必须检讨他们在过去的年岁里是否未曾真正把自己当人来看待,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从未真正考虑过设计的未来。设计是基于人,又作用于人,并发展人的。这必须切实明确。深入地说,真正的“设计未来”应当突出设计的艺术纯化内涵,正是人类艺术化的造物才能让我们的将来更美好,才能实现物的进化与创生,并促成人的体质和精神的共同飞跃。艺术的本质是对“真、善、美”三者的有层次的追求,设计的意义就是对这种追求逐步施以辅助。未来在我们面前将要展开的画卷是人类如此的历程:过去我们已经走过了一些,将来我们还会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对“以人为本”的曲解正是对人类造物“过去”的无知否定,这种否定将很难带领我们步入未来的设计殿堂,它本身就沦落成机械唯物论。所以,只有基于真实的物质创造所构建起的积极“设计形而上学”出现时,才能更好地关照周遭,进而能动地畅想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