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全局与分区结构关系变化的内涵

城市全局与分区结构关系变化的内涵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希列尔的空间句法理论,城市格网中整体与局部的句法结构关系,反映出城市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结构的逻辑关系,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内在的功能联系。此时,即使分区城市空间体现出较强的局部中心性,这一中心性只能体现为分区系统内在的自循环,难以借助全局句法结构获取运动经济的乘数效应。城市空间全局与局部的结构关系不仅可以通过空间智能度加以量化表征,而且可以借助空间全局与局部散点分析图,直观有效地加以表述。

4.2 城市全局与分区结构关系变化的内涵

根据希列尔的空间句法理论,城市格网中整体与局部的句法结构关系,反映出城市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结构的逻辑关系,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内在的功能联系。城市分区轴线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的相关水平(空间智能度),反映了局部空间与全局空间结构的协同能力。如果局部空间智能度高,则表明局部空间的中心性能够融入全局空间结构之中,局部空间的自然运动(Natural Movement)在带来运动经济(Movement Economy)的同时,还能与全局空间的运动经济在功能互动过程中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带来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功能,使局部地区的中心性得以更好地体现,空间社会性(Urbanity)趋强;如果局部空间智能度低,则表明分区城市空间的局部中心性不能与全局空间相融合,相对比较孤立。此时,即使分区城市空间体现出较强的局部中心性(分区局部集成水平较高),这一中心性只能体现为分区系统内在的自循环,难以借助全局句法结构获取运动经济的乘数效应(希列尔,1984、1996、2001)。相应的,其空间的社会性也仅体现在局部空间相对单一的中心功能之中,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难以获取全局系统的负熵流,空间发展的持续性难以为继。城市空间全局与局部的结构关系不仅可以通过空间智能度加以量化表征,而且可以借助空间全局与局部散点分析图,直观有效地加以表述。基于此,通过对1995年和2003年两个年份城市空间的智能度及其散点图分析,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市各分区局部与全局空间的结构关系变化,透视其空间内涵,为下一步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提供内在结构关系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