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刀光剑影的保密与窃密斗争
人类有战争以来,军事行动双方都得依靠通信来执行攻、防计划,并且通信在敌情通报与即时预警上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代史上几次触目惊心的战例,充分表明了通信的安全保密对战争的胜负起着何等的重要作用。它的作用既是战术性的,但更是带全局意义的;虽然是无形的似乎不见血的,却是任何武器所不可替代的。
现代战争的观念在更新。高、新、精、尖端技术的运用使战场的模式与格局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战争由海、陆、空、天及电磁空间构成立体化战场。在多兵种协同作战、全方位推进的集约化军事行动中,战争胜负只决定在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内,战机以分秒计,任何判断上的闪失,都将招致无法弥补的损失。而实施这种全新的作战方式依靠的是高速、安全、保密的通信,它将部队和作战兵器集合成一个整体。战争实践对通信要求迅速、准确、保密和不间断。
不难理解,没有保密措施的军事通信,无疑是向敌人通风报信,但对通信保密重要性的认识往往没有对一、两种新式武器重要性的认识深刻。实际上,通信保密的重要性常常带有一次战役、甚至一场战争的胜负这样全局性的,信息所涉及的政治军事领导层愈高,它的重要性愈突出。带有重大战机的信息因干扰或信息通道不畅而丢失,会丧失获胜机会。
近代战争史上由于通信保密不力而被敌军侦察截获、被破译后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例子很多。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惨败,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甲午战争前日军就破译了清朝政府所使用的密电码。日方截获的重要电报多达一百余则,对清朝政府的决策、海军行踪等了如指掌,因而日本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密与破译之间的斗争更是惊心动魄。1942年6月3日至6日,美日军正处于中途岛大海战中,按军力日方占有压倒优势,并牢牢掌握主动权,日军取胜应在情理中,但是美军设在珍珠港的情报机构截获和破译了日军两份重要电报:一是战役发起前夕,日海军笫二联合特别陆战队的密电码“6月5日以后,本部队邮件请寄中途岛”的电文;二是日军某军港后勤部门,关于担任中途岛的进攻部队淡水供应的联系问题的电文。这些电文暴露了日军意图,美军很快进行了相应的兵力部署。结果,美军以极少代价,炸沉日本军舰及击落332架飞机。美国人掌握的这种重要武器——破译日军电报密码,挽救了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在此以后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的作战命令也都被美国人破译。6月4日,日军的四艘航空母舰遭到美军飞机最猛烈的轮番轰炸,一日之内相继被炸沉。日海军大伤元气。就连司令山本的行程及其时间表也被美军截获和破译了,于是,山本一行56人也在视察中途岛途中被美军飞机击落,葬身于丛林深处。战后美情报官说:“截获、破译密码赢得了这次战争。”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说:“中途岛作战本质是情报的胜利。”
通信技术在二战多次重大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其作用主要还是保障战略警报信号和情报信息的传递,保障实施有效的指挥,保障战略后方的通信联络。二战后期,短波、超短波电台,无线电接力机,传真机,载波机,微波站和有线电通信支线等大量应用于战场,成为实施指挥的主要手段。安全保密显得格外重要。
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1月中旬)的海湾战争,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以及后来的伊拉克战争可能是人类战争的转折点,美国在开战后起用电子干扰手段,使伊拉克的全军通信系统瘫痪,几乎丧失了抵抗能力。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战争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将成为一体化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为融入指挥控制系统的关键要素,也将跃升为直接参与作战的重要力量。通信技术呈现出传递体制数字化、传输信道宽带化、传递设备综合化、通信网络智能化、网络结构栅格化等特点,不仅可以将无线电台网、战术卫星通信网、无线电移动通信网、野战地域通信网及升空平台、联合信息分发系统等组合起来,而且可以实施准确、多维、实时、可靠的信息传递。
显然无线电通信网,因频率资源和电磁空间是开放的,更容易被干扰和窃听,有加密的也会被破译。短波的扩频、跳频技术在安全保密方面获得非常多的好处。
密码的发展从手工、机械、机电、电子密码已进一步发展到纳米电子密码,各种密码算法及军用高速公钥算法不断推出。各种侦察、截获、破密方法及设备呈出不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保密与窃密之间的斗争从未停顿,在这条无形战线上的得利与失手决定着刀光剑影的有形战场上的胜利与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