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园林设在皇家园林中的奇葩

中国园林设在皇家园林中的奇葩

时间:2022-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园林艺术举世闻名,中国经历过长久的封建社会,由于皇家生活的特殊要求,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园林。园林是人们生活的特殊环境,园林艺术是因地制宜、利用环境、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艺术一般崇尚自然野趣的风格。园林的游览路线,在小型私邸园林中,多以山池为中心,采取环行方式。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向完美精深的境界发展。

中国园林——环境艺术奇葩

中国的园林艺术举世闻名,中国经历过长久的封建社会,由于皇家生活的特殊要求,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园林。其中最著名的,但又是最令人遗憾的就是清代的圆明园了。

园林是人们生活的特殊环境,园林艺术是因地制宜、利用环境、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利用自然风趣,通过概括与提炼,在园林中创造各种理想的意境。它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中国园林在汉代已有,唐代更多。汉武帝迷信神仙,在建章宫太液池内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这一园艺手法影响到后代园林的山池组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艺术一般崇尚自然野趣的风格。唐宋以来不少官僚又兼文人画家,他们自建园林或参加过园林设计工作,很自然地便把思想情感、文学修养和绘画的意境运用到园林营造中。所以唐宋以来,“诗情画意”的情调更甚,使园林的布局,一些艺术手法局限于山水画的意境中。

园林设计要有密有旷,即有些部分以封闭为主,另外一些部分要有一定的开阔空旷之余地,即封闭与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和花木的设置布局,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

城市中的园林,由于地面所限,往往存在着幽曲有余而开朗不足的毛病。有的因为追求山石的幽深和迂回的意趣,而用石过多,产生一种矫揉造作的弊病。有的由于建造廊亭房屋过多,假山过量,与园林的自然情趣产生了矛盾。

园林的山石、水塘、花木,要配置恰当,达到步移景异的要求,能使人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

园林风景好像一幅画卷,要逐步展现在游人面前。凡是厅堂、亭榭、桥头、山巅和道路转折处,往往是游览者停留的观赏点,周围的景物有远景、中景衬托,而且有三个以上角度的景观变化。在行进中原来的近景消失了,中景变成近景、远景变成了中景,于是,风景有了层次,有含蓄不尽之意。这种景观特点和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有相似之处。

园林的游览路线,在小型私邸园林中,多以山池为中心,采取环行方式。中型、大型园林路线比较复杂,游者应了解其主线和辅线以及主要观赏点,以便游览时或穿林越涧、或临池俯瞰、或登山远眺、或入谷探幽,或循廊徐行、或入室小憩、或攀栏登楼、或沿石下山,使面前的风光时而开朗,时而隐蔽,不断发生变化。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向完美精深的境界发展。这时期园林艺术中借景与移步换景的手法已经十分成熟,营造园林时对各个观赏点的关系都做了周密考虑,使各种园林具有不同的艺术境界。从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园林艺术实物来看,由于地理位置、用途和功能以及园艺特色的不同,可以分为若干类型:

宫苑:这是皇家园林,多为前朝的宫殿,寝宫、行宫结合在一起。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圆明园、清漪园(万寿山)、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承德的避暑山庄(离宫)。规模较小的有御花园、乾隆花园、慈宁花园、西花园等,它们是附设在皇宫中的园林。

宅园:大型住宅与园林相结合的形式。把居室建于园林之中的叫“园居”。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怡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山东曲阜的孔府后花园;北京恭王府花园等。

庭园与缀景:多为王府、衙署庭前、天井之内布置的山石、水池、花木小景。有的植翠竹数杆,有的设假山清池,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寺观园林:明清留下来的寺观园林有许多珍品,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万寿山、潭柘寺白云观;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殊像寺的假山玲珑宏丽,极为罕见;苏州的戎幢寺西院;扬州大明寺东园;杭州灵隐寺;四川成都的文殊院、青羊宫等,皆为佳作。

坛庙、祠馆园林:明清保留有大量坛庙、祠堂,其中多附有园林、缀景。如北京的社稷坛(中山公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孔庙;成都的杜甫草堂;眉山县的三苏祠,都是优秀园林建筑。

名胜园林:我国各地名山胜景甚多,如浙江绍兴兰亭;安徽滁县的醉翁亭、丰乐亭;云南昆明大观楼、龙门;大理蝴蝶泉;成都的望江楼;宜宾流杯池;山东济南的趵突泉等等。

大型山水园林:此类园林为地区性的,由许多风景点、寺观、楼台、堤、桥组成,如杭州的西湖、扬州的瘦西湖、济南大明湖、四川峨眉山、甘肃兰州五泉山、桂林漓江、著名的“五岳”等等。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典型作品很多,略举几例如:

明朝除北京和南京以外,苏州、杭州、松江、嘉兴四府是当时园林荟萃之地区。特别是明代中期,私家园林数量逐步增加,营造园林艺术也有很大发展。清代中期,扬州是盐业的集散地,盐商兴建了大批园林。苏州是官僚地主集中的地方,所以园林代代都有兴建,这种私人的园林规模不大,往往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较多的景物,所以在造景方面,出现了很多曲折细腻的手法,不过也产生了幽曲有余而开朗不足、建筑物过于稠密的问题。

明清时期的叠山艺术,出现一些不同的理论和艺术手法。上海豫园假山(明代张南阳制作)、苏州环秀山(清代戈裕良制作)都是概括手法很强、艺术手法很高的杰作。

寒碧庄

寒碧庄(留园),位于苏州,由若干组庭院和池山组成,林木富于自然意趣,庭中布置太湖奇石,周围以曲折的回廊,分划为若干小空间,其间点缀树石花竹,宛然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是小型园林布局的代表作品。

养源斋

养源斋是北京著名园林古迹钓鱼台的一处名胜。钓鱼台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养源斋设计原则,其一是保持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按清朝行宫的规格并与原有建筑协调一致;其二是在按旧制的同时又要着意改革、创新,以满足现代使用要求;其三是保护原有自然环境,尽量少伐或不伐树,特别是古树一棵也不能伐。养源斋坐落在一个小岛上,三面环河,一面临湖,为一不对称小院。由东垂花门入园,正房“养源斋”面阔五间,前后出廊并带东西耳房;西房三间与垂花门相对,有廊与主房相接;南面为一条形假山,既是对景又是围墙,西面正对主房北面,为此,设一后廊,廊中设有三扇六边形花窗。这既满足廊房采光通风要求,又美化了墙面。

养源斋已成为国内举行最高规格小型宴会的场所之一。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是达赖七世后的几世达赖的行宫。它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总面积为36万平方米,全部园林分为东面的罗布林卡和西面的金色林卡。1954年,达赖十四世增建“达登明久颇章”新宫,使整个罗布林卡成为三大部分,即东区、西区和中区的新宫。三座宫殿共有房屋374间。

罗布林卡既是宫殿又是园林,园中有苍松翠柏,奇花异卉,还有飞禽走兽,池塘亭阁。

三苏祠

三苏祠为我国北宋时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它坐落于眉山县城内西南隅,方圆52300平方米。古墙水渠紧紧环抱,古木参天,翠竹掩映;祠宇轩昂,堂廊相接,匾额楹联,意味深长,池沼亭榭,景色宜人。

早在明洪武年间,人们为纪念三苏父子,就地改宅为祠,设置了启贤堂、木假山堂和大殿。后因年久失修,毁于战火,仅存东坡画像。康熙四年(1665年)又模拟重建,延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这里相继新建了瑞莲亭、碑亭和东西开轩,并在深池阔岸之上,修筑了云屿楼、抱月亭、披风榭、百坡亭、洗砚池。1928年,三苏祠改名为三苏公园。

三苏祠的建筑保持了庭院的特点,是一座古代世家宅院的典型。建筑单体并不豪华而有简洁轻巧的风格。院中水榭、廊、亭错落有致,十分典雅。

东山雕花楼

东山雕花楼位于江苏省洞庭东山镇光明村,原为金姓私人住宅。1922年兴工,历时三年,花去黄金3741两。楼前银杏成林,高墙耸立;背后雕刻门砖古朴雅致,有“独占鳌头”、“招财利市”、“八仙上寿”、“鹿十景”、“尧王访舜”、“姜太公八十遇文王”、“郭子仪拜寿”等借喻为“福禄寿”的立体塑像。

墙对面的雕刻花楼更似琼宫仙府,其梁、桁、柱、檐等都雕有花卉翎毛,月梁取双头凤形,檐柱刻竹节长杆,梁头雕桃园结义等三国故事;门窗扇格上刻有彩衣娱亲等二十四孝故事及《西厢记》片断,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楼北小花园,设计精巧别致。汲取江南名园精华,以翠竹石笋寓意春景,荷池小桥点缀夏景,紫薇玉桂渲染秋景,天竺腊梅衬托雪景,四季景色无不佳美。

园内并有太湖石迭起,有猢狲、蟾蜍、骆驼、麒麟、老虎、狗、熊、水牛、大象、白鹅、狮子等形象,巧夺天工。

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人们一向赞誉盆景为“无声之诗,立体之画”。盆景是我国传统陈设工艺美术,它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为我国劳动人民首创,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初唐,发展于宋,兴盛于明清。六朝的梁代萧子显著《南齐书》记载“刻山石”之说,可为盆景之雏形。从706年的唐代章怀太子墓中,发现甬道壁画中绘有侍女手捧盆景的题材。

盆景按其取材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基本上可分为树桩盆景和水山盆景,或者称盆栽和石玩盆景。山水盆景有旱景、水景和水旱景。按盆景规格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种。另外,还有一种挂在墙壁上的挂壁盆景。

石玩盆景也称“孤赏石”、“石供”,即选取形状奇特、姿态优美、色质俱佳的天然石块,稍加整理,配以盆、盘、座、架而成。广西的桂林钟乳石、柳州花石选配制成的石玩盆景最具特色。

树桩盆景,简称桩景,也有人叫盆栽或盆树,泛指观赏其根、干、叶、花、果的神态、色泽和风韵的盆景。一般选取姿态优美、株矮叶小、寿命长、抗病性强、易选型的植物,根据生态特点和艺术要求,通过吊扎、修剪、整枝、摘叶、抹芽或嫁接等技术,精心栽培,长期控制其生长发育,造成咫尺山林之势。树桩盆景千姿百态,有的铁干虬枝,苍劲古朴;有的花果繁盛,灿若云锦,如旷野巨木,似葱郁森林。有的盆景树虽高二三尺,却已有上百年的树龄,堪称活文物。

山水盆景,亦称山石盆景,或称水石盆景,是将自然山石通过锯截、雕凿、腐蚀、胶合、拼接等技艺处理,模仿自然山水景观,或缀以微型的亭桥、屋舍、舟车,配置草木、苔藓等,以峰峦耸秀、咫尺千里、意境深远取胜。凡一丘一壑、奇峰怪石、崇山峻岭,以及大自然的一切美景,均可做仿制的题材。

墙壁的“挂景”,是能够挂在墙壁上的浮雕式假山盆景,有时也在墙壁挂景处辅之以画,以求景物层次更加丰富、深远。

四川盆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艺术风格,题材多为四川及全国风景名胜的艺术再现。四川名胜古迹很多,“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险”、“剑门天下雄”,为四川山水盆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四川盛产砂积石、鸡骨石,这些石料或奇耸雄峙,或玲珑剔透,为四川山水盆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可供蟠扎桩头的树种甚多,如罗汉松、银杏、金弹子、竹、紫薇、黄桷树、贴梗海棠、垂丝海棠、六月雪、梅花等,为四川盆景增添了不少地方色彩。四川树桩盆景从选材到蟠扎造型,均以古雅奇特、悬根露爪为贵,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两广盆景称岭南派,树桩盆景的选材以萌发力强的榆、鹊梅、九里香、福建茶、六月雪为多,艺术特色苍劲潇洒,飘逸豪放,自然而有野生气息。

广东盆景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类。经过多年培育,着重修剪功夫,整修和构图布局仿效绘画技法。蓄枝截干,盘根错节,形如大树缩景。在艺术上,或苍劲雄浑,或潇洒轻盈,诗情画意融汇一体。题材或师法自然,或参照国画。岭南画派中的山水树木,对盆景造型有一定影响。目前已形成的主要艺术流派,大致可分四种:秀茂雄奇的大树型;扶疏挺拔的高耸型;野趣天然的自然型和矮干密叶的疏透型。

广西盆景大致分为树桩、假山、石玩三类。树桩盆景以老树桩头为主景,在形态、风格上讲究古、枯、劲、秀,特别强调姿态流畅自然,枝干苍劲有力。假山盆景是以桂林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景,故称“山水盆景”,因取材及表现手法不同,又可分为水景、旱景、挂景三种。水景也叫水石盆景,采用吸水(如砂积石、风化钟乳石)或不吸水的石料,经敲、凿、堆、砌而后配以花草树木、亭台阁榭、人物鸟兽、小桥轻舟等制成,置之浅盆贮之以水,便成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旱景”有用石头堆砌的,也有选用自然成形的树蔸、树皮堆砌而成的所谓“木假山”、“树皮假山”之类。

庭室古色古香

近来人们对明清家具关注起来,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商、交易所和收藏家。明清家具由于其材质珍贵、造型典雅为人们所青睐。

在历史上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的苏州,清代的广州、扬州、宁波等城市都成为制作家具的中心。这时期的家具不仅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也和建筑有密切联系,形成了成套的家具。厅堂、卧室、书斋等室内陈设,都有相应的成套家具配置。

统治阶级的宫廷、府第,往往把家具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造房屋时根据建筑物的进深、开间和使用要求,考虑家具的种类、式样、尺度,制作成套的家具。成套明式家具约有以下种类:

桌类:八仙桌、供桌、月牙桌、琴桌;几案类:书案翘头案、平头案、条几、香几、茶几、炕几;椅凳类:圈椅(太师椅)、条凳、方凳、鼓墩;柜橱类:门户橱、书橱、衣柜等;床榻类:木榻、架子床等;台架类:衣架、盆架、博古架、镜台、花台、灯台,承足(脚踏)等;屏座类:围屏、插屏、炉座、瓶座等。

明式家具艺术风格高雅,造型简洁,落落大方,朴素浑厚。制作工艺精细,构件曲直转折,严谨准确,具有一种高古典雅的艺术特色。

清代的家具,体型稳重,比例适度,线条利落,端庄而活泼,达到了框架式的结构与重点装饰的统一,造型上的美观同适用上的力学原则有机结合;雕饰多集中在一些辅助构件上,既不影响坚固和实用的要求,又增加了美观。

明清家具在取材上,多用东南和南方的花梨、紫檀、红木等木材。这些出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木材质地坚硬,强度高,色泽和纹理优美,可以用精细的榫卯,进行细致的雕饰,因而出现了许多造型美观和装饰豪华的优秀产品。

总的来看,明代家具以简洁素雅而著称。清代家具在造型与结构上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不过宫廷的家具雕饰进一步向繁杂方面发展,并且吸收工艺美术的成就,出现了雕漆、填漆、描金、镶嵌的家具。利用玉石、陶瓷、珐琅、斑竹、贝壳等作为镶嵌材料,这种繁杂的装饰到清代晚期就更为突出。

明清上层人士住宅中,家具布置大都采用成组、成套对称的格局,以正间后墙部位为中心,往往设一几一桌两椅,两山位置设一几二椅。柜子、书架也多是成对的。平衡对称的格局有一种严肃端庄的感觉。为了克服呆板的缺陷,另配置一些挂屏、文玩(古玩)、器皿、盆景、花草,这些具有鲜明的色彩和优美造型的装饰器物,以及黑紫或深褐色家具同粉白墙面相配合,形成一种瑰丽的综合性装饰效果。

明代家具中,有一种有靠背和扶手的大圈椅,明人把它叫做“太师椅”。宋代的太师椅,是一种有荷叶托手的交椅。明代的太师椅,名称和宋代相同,但椅子的结构完全两样。圈椅是框架固定结构,交椅是可开可合的折叠结构。显然明代的太师椅同宋代的太师椅没有继承关系。明代的太师椅传世很多,其造型舒展稳重,气度宏大。

清代,太师椅这一名称仍被人们沿用,但所说的已不是圈椅,更不是交椅,而是另一种风格稳重、尺寸稍大的扶手椅。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椅有圈椅、靠椅、太师椅诸式……”显然,他所指的太师椅不是圈椅。因为清代有一种直背方椅,背上雕有狮子纹样,如“狮子滚绣球”、“太师少师图”,狮与师两字谐音,有祝愿加官进禄含义,所以很受士大夫们的欢迎。根据这种纹样而取名“太师椅”。此椅雕刻繁杂,而且还有螺钿、大理石等镶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