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声音清晰度的一般要求

对声音清晰度的一般要求

时间:2022-10-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噪声的声压级应为25dB,或大大低于声音的最低声压级。如果混响时间为1.5s或更小,则混响对声音清晰度的影响是最小的。换言之,辅音的清晰度下降量超过15%,对大多数听音人而言,声音的清晰度是不可接受的。这与其他的清晰度信息是一致的。另外,局部声学条件的存在,并不在统计理论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对于这里所分析的复合扬声器组而言,可供使用的DI或Q值不是唯一的数值。

第八节 对声音清晰度的一般要求

对声音清晰度的要求在未放大时和放大时是基本相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1)声音声压级与环境噪声声压级。由于空调系统和外部干扰的存在,所以应当将噪声减至最小。噪声的声压级应为25dB,或大大低于声音的最低声压级。但是,由于扩声后的声音的声压级相当高,而且可能是在室外,噪声声压级比声音低10dB—15dB是可以接受的。

(2)混响时间。声音的音节为每秒3或4次。如果混响时间为1.5s或更小,则混响对声音清晰度的影响是最小的。

(3)直混比。对于混响时间大于1.5s的情况,声音的清晰度是混响时间和声音的直混比的函数。

我们建立了一种评价声音清晰度的方法,它在音响系统的设计中有相当大的作用。可以归结如下:

(1)在实际情况下,辅音的清晰度损失可以当做清晰度的唯一指示标准。

(2)辅音的清晰度下降15%,是可接受的清晰度最大的下降量。换言之,辅音的清晰度下降量超过15%,对大多数听音人而言,声音的清晰度是不可接受的。

(3)对于具有典型性的房间,可以评估出辅音的清晰度损失,辅音的清晰度损失是混响时间和直混比的函数。

(4)当听音人远离说话人时(直混比下降),辅音的清晰度损失量加大。这就是说,随着直混比的下降,清晰度也下降了。但是这种关系只有某一距离上成立,其他的地方就不会有类似的变化发生。边界对应的直混比为-10dB。

如图6-13所示每条斜线代表的是特定的混响曲线。每条搁架线的转折点对应的是-10dB的直混比。应注意的是根据房间的混响时间的情况,搁架可能处于15%的数值上下。这与其他的清晰度信息是一致的。例如,Rettinger指出,混响时间小于或等于1.25的房间中,直达声和早期反射声占总声场的较大部分。相反,任何工作于诸如游泳池或体育馆这种极大混响空间的人都会知道,在临界距离之外的任意一点上,清晰度会急剧恶化。根据图6-13,混响时间为5s的空间中,辅音的清晰度损失为15%时对应的直混比只有-5.5dB。

img205

图6-13 辅音清晰度损失与混响时间和声音直混比的关系

为了便于音响承包商使用,我们重新进行绘图(如图6-14所示)。我们根据计算得出辅音清晰度损失,以“可接受”、“好”或“非常好”来评估说话人或音响系统的清晰度。

img206

图6-14 辅音清晰度损失概率与混响时间和声音直混比的关系

根据座位席的大小,房间的声学特性会有很大的不同,应以最差情况下的条件为基础来进行计算。尤其是一些有大混响的教堂,当教堂几乎是空场时,要想在整个座位区取得良好的清晰度可能不存在一个实用的方法。解决的方法包括进行声学处理,以减少教堂满场和空场时的差别,或者在会众很少时(假定很少的会众被劝说坐到前排的长椅上),采用合理的音响系统设计,让扩声只送给前排长椅处。

另外,局部声学条件的存在,并不在统计理论的考虑范围之内。因此,以往的研究成果或公式均不涵盖这一因素。这种干涉形成的局部死点或区域,可能在安装音响系统之前不会产生。在大的混响空间中,音响系统的设计始终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处理这种意外事件。

我们只简要阐述由不需要的背景噪声引发的掩蔽效应。这种不需要的噪声,可能是由外部环境、空调设备、后台机械设备或观众本身发出的。就良好的听音条件而言,以A加权测得的环境噪声的声压级至少要比想要的信号低10dB。由于在强背景噪声存在时,重放声音的最佳声压级是65dB-70dB(A),所以坐满观众时的背景噪声不应超过55dB(A)。在剧场和音乐厅中,声学设计人员通常总是努力将空场时的背景噪声降低至不超过25dB(A)的声压级上。在教堂或会议室中,空场时最大可允许的背景噪声大约为40dB(A)。

音响系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输出。许多情况下,要想达到60dB-65dB(A)的可用工作声压级而不产生反馈,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存在过大的背景噪声,可能使一些性能良好的扩声系统的发挥并不令人满意。

以前人的分析方法作为例子,看其是如何分析采用音响系统的。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在大混响的教堂中采用的扩声系统,其细节如图6-15所示。

img207

图6-15 清晰度条件的分析

V=14000m3

S=3740m2

RT=4s

a=0.14

R=610m2

HFeff(%)=20%

混响SPL=10log[(2w×0.2)/610]+126=94dB-SPL

直达声声场数据:

(1)在45m处为2366∶1w,产生85dB。

(2)在26m处为2360∶1w,产生85dB。

假定中频段的混响时间为4s,设计人员的首选方案是在圣坛上方的高处设置单点扬声器组。大部分声场覆盖都对扬声器组的指向特性有要求,我们假定扬声器组包括两个双辐向号筒:远区覆盖为20°×40°,而近区覆盖为90°×40°。我们需要计算出观众席中所选点上的直混比,以决定可接受的清晰度条件能否被满足。进行这种计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计算出给定功率输入的各只号筒在房间中产生的总混响声压级,并比较每只号筒在其覆盖角度上所提供的直达声覆盖情况。

图6-15的分析表明,当两只号筒分别加入1w的功率时,室内的混响声场是94dB-SPL。每只号筒在其覆盖角度范围上所产生的直达声声场声压级大约为85dB,这使得直混比为-9dB。通过图6-14可知,系统将处在清晰度的边缘上。应注意,对于4s的混响时间,如果要达到可接受的可懂度,则直混比至少不低于-7dB。这种简单的分析告诉我们,根据该理论计算,我们所设计的音响系统可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如果系统是由单只号筒组成的,那么利用其轴上的DI和Q数据,可以很快计算出临界距离,并且从D0得到直混比。但是,对于这里所分析的复合扬声器组而言,可供使用的DI或Q值不是唯一的数值。根据换能器的灵敏度,利用已知的换能器效率直接计算出总体的混响声压级,并与直达声声场相比较,这种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方案。

但问题是在这种大共振的房间中采用何种系统呢?很显然,需要的是分布式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许多以较低功率驱动的扬声器被安放到教堂两侧的柱子上,每只扬声器覆盖的距离可能不到5m或6m。采用这种方法,直混比可以保持在高水平上。如果这样一个系统再经过相应的延时进行进一步的分区,那么效果会相当自然,主观上的声源定位维持在听音空间的正前方。其细节如图6-16所示。

img208

图6-16 大型教堂中的分布式系统

另外,我们再计算出总的混响声压级,并将其与要求每只扬声器处理的最远投射相比较。共有14只扬声器,每侧各7只。假定这些换能器的效率为1. 2%,其灵敏度为95dB、1w/m处。为每只扬声器馈送1瓦的功率时,最终产生的总的声功率为14× 0.12,即0.17w。再次使用图5-20,我们可以看到混响声压级将为92dB。就是说,每只扬声器的最长覆盖距离必须达到4m,因为1w、1m时的灵敏度为95dB,所以每只扬声器的直达声声场均将降低12dB,即83dB。

所以,直混比为-9dB。这仍然不够好,必须记住的是,有多于一半的听众是坐在距扬声器不到4m的地方;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分布式扬声器几乎完全是对着听众的,其吸声系统远大于0.12的img209值。所以在计算中,要用R’来代替R。

对于观众坐席区,在1k Hz频带上的α’值为0.95,以此来计算R’:

R’=img210/(1-α’)=375/0.05=7500m2

从图5-18重新计算混响声压级,得到的结果是80dB,则新的直混比为+3dB,系统能相当好地工作了。

混响声压级确实只有80dB吗?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时会稍高于80dB,但并不会明显地改变分析的结果。

人们可能要问的是,利用R’做的分析,是否将会从本质上影响中央扬声器组系统的工作性能呢?准确的分析会有些乏味,但我们可以做简化的假设。我们假定来自中央扬声器组直达声的一半入射到吸声系数为0.95的听众区,我们进行四舍五入,设其为1,即听众区不反射回任何声音,这样将使房间的混响声压级仅降低3dB,还不足以使直混比可行。

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进行过多种分析。其中,这种分析方法指出了声音系统设计上的多重复杂性。我们要再次指出,不存在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或公式,应进行广泛合理化分析,折中考虑多个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