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音的属性

声音的属性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声音的属性(一)声音的基本物理属性1.音量声波的振幅大小对应着我们所感觉的声音的响度大小,振幅大则声音的响度大,或称为音量大。直达声与混响声的声能比是直接影响声音清晰度的重要参数,也是我们感受声源空间特性的重要参数。声音的空间感和环境感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一定差异。通常我们在广播节目录制中会通过调整拾音器与声源的远近来形成不同的距离感。第三是音色的变化。

二、声音的属性

(一)声音的基本物理属性

1.音量

声波的振幅大小对应着我们所感觉的声音的响度大小,振幅大则声音的响度大,或称为音量大。在广播创作中创作者经常需要对音响的音量或不同音响的音量对比做出艺术化的调整。

2.音调

音调是指听觉赖以分辨乐音高低的一种特性,也称为音高,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低,频率高则声音的音调高,或称为音高较高。

3.音色

音色也称为音品,主要是由某一种声音的谐音的多寡以及各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因为发音体的振动一般都是复合振动,振动时会产生不止一个声波,其中频率最低的被称为基音,其他声波的频率都是基音频率的倍数,与基音相对,这些频率较高的声波也被称为泛音或谐音。不同的声音形象即使音量和音调相同,我们的听觉也能辨别出来,例如琵琶、二胡所发出的声音即使音量和音调等都相同,我们也能够觉察其中的不同,原因就在于琵琶和二胡的音色不同。

4.直达声、反射声和混响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直接到达听众的耳朵,也可能会碰到各种界面的反射而形成反射波继续传播。直接到达听众耳朵的声音被称为直达声,它可以提供声源的方向、传递声音信息、提高声音清晰度。通过界面反射后被听众听到的声音叫做反射声,一般室内反射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早期反射声,指在50毫秒内被耳朵接收到的反射声,耳朵无法把它和直达声分离出来,它可以提高声压级和声音清晰度、增强声音的空间感。一种是声源停止发声后,经过多次反射交混起来的回响声,称为混响,混响声无方向性,不包含声音信息,但它使声场分布均匀、音质丰满,可提供分辨房间的空间特性(房间的大小)。过大的混响会降低声音的清晰度、掩蔽直达声,超过100毫秒延时的混响声会形成回声,混响严重时会影响声音清晰度。直达声(包括早期反射声)与混响声的声能比是直接影响声音清晰度的重要参数,也是我们感受声源空间特性的重要参数。

(二)听者对声音的感受

1.空间感与环境感

同样的声音在不同的空间中会产生不同的听觉感受,人耳对声音所处空间物理特性的感觉就是空间感。

影响空间感的主要因素有混响与直达声的比例关系、混响时间的长短和空间自身的材质特性等。

两个人在较大的空间内进行远距离对话,因为直达声相对较少,而混响较多,所以不容易听清楚,而走近之后,直达声逐渐增多,而混响减少,对话就清楚了。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制作出两个人在对话时的空间距离感或是这种空间距离感的变化过程。

而空间越大则混响时间越长,空间越小则混响时间越短,反之,较短的混响时间会暗示空间较小,较长的混响时间会暗示空间较大,听众可以由此判断声源的环境是一间起居室、一间教室还是一个大厅。

此外,空间内地面、墙壁的表面材质,室内的陈设多少等因素也会影响声音的空间感,例如吸音良好的音乐厅虽然空间巨大,但是混响时间都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而有些硬材质表面的小空间,会产生较多的混响,听起来要比实际感觉空旷些。

不同的空间也有各自不同、独具特色的声音形象,这些声音形象可以揭示所处空间的文化特性,人耳对声音所处空间的文化特性的感觉就是环境感。例如乡村和城市、田野和森林、图书馆和车站、酒馆和剧院,这些各不相同的环境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典型的音响形象。有时一些物理特性非常接近的空间也有可能给我们不同的环境感,例如一个欧洲的咖啡馆和一个东方的茶馆,两者之间虽然空间的物理特性可能比较接近,但是都有各自的典型音响形象。

声音的空间感和环境感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一定差异。这种联系表现在特定环境中的音响往往具备声源所在的空间特性,而具有空间感的音响也往往能够揭示环境的特点。恰当的音响可以帮助我们判定空间的物理特性,并有可能通过这些物理特性揭示出这个空间的文化属性。而两者之间的差异则表现在:空间感的形成有时会需要人物的对话或是伴随动作的音响来予以暗示,而环境感的建立则更多依靠典型音响。

2.距离感

影响声音的距离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第一是音量的变化。声源距离我们远近不同时,首先表现出来的是音量大小的变化,同等条件下,声源远则我们感受的音量小,声源近则我们感受到的音量大。

第二是直达声和反射声比例的变化。通常我们在广播节目录制中会通过调整拾音器与声源的远近来形成不同的距离感。多数音响师不提倡在后期通过单纯调整音量的方法来调整距离感,就是因为影响距离感的不单是音量变化,还有直达声和反射声比例调整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某个封闭空间中,拾音器距离声源越近,直达声越多,反射声越少;拾音器距离声源越远,直达声越少,反射声越多。如果在室外,由于反射声可能较少,影响距离感的因素变为直达声与环境噪声之间的比例关系。拾音器距离声源越近,直达声越多,环境声越少;拾音器距离声源越远,直达声越少,环境声越多。例如我们在电影中经常看到:两个人在室外环境对话,距离(与观众的距离)近时,直达声比较清楚,对话的内容清晰可辨,而距离远时环境声,如风声就比较明显,对话内容听起来隐约断续。

第三是音色的变化。声音在传递中,随着距离的增加,高频部分较低频部分更易衰减,距离越远则高频部分损失越厉害,而低频部分的衰减则不如高频部分明显。

而同时,人耳对同等音量条件的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人耳在音量较低时对低频不太敏感,而会感觉实际是同样音量的中高频声音要更加响亮;而随着距离变近,音量逐渐提高时,人耳会感觉到低频的音量有较明显的提升,层次也变得丰富起来,而中高频的音量增加似乎不如低频音量那么明显。

当一男一女两个人物形象,男子的声音频率较低,女子的声音频率较高,他们用同样大小的音量对话,一边对话一边从远处走向听众。在较远的距离时,男子的声音较为模糊,而女子的声音较为清楚;而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两人的音量都有所提高,但听众会觉得男子音量变化比女子更明显,男子的声音形象也变得饱满和丰富了。距离感的改变会带来相应的音色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赋予声音形象不同的距离感。

有些广播剧在处理人物声音形象时就是因为不了解影响距离感的因素究竟怎样发生作用才出现一些错误,如:两个人一边对话,一边越走越远(远离拾音器,也就是远离听众),我们只听到音量变小,但是感受不到直达声与反射声或是环境声的比例关系变化,也听不到音色的变化,感觉比较假。

3.方位感

人类用双耳听声音,而两耳间有大约20厘米的距离,所以到达双耳的声音会在时间以及音量、音色等声音特性方面有细微差别,我们可以由此判断声音的方向,并确定声源的位置。由于生理特性所限,人耳能够较好地分辨水平方向和纵深方向上(距离感)的声源方位差,而对于上下垂直方向上的声源方位差的辨别力较弱。现代的立体声广播技术在表现声源水平方向方位变化方面已经达到很精细的程度。这也对创作者真实再现声音形象的方位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运动感

声音的运动感是指当听者和声源发生相对运动时带来的听觉上的变化。这也是广播艺术再现时空、再现运动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时这种运动感表现为剧中演员(声源)自身的变化,例如在广播剧创作中当演员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时,他的声音表现会给观众不同的感觉,甚至当演员在说话过程中有抬头、低头或是转身等并不大的肢体动作时,也会带来声音形象细微的变化。广播剧制作人员应该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在广播剧录制中特别注意演员声音运动感的处理,从而带给观众真实细腻的声音再现。

有时这种运动感也表现为听众的耳朵随着剧中人经过不同的声音环境时感受到的运动变化,例如听众跟随剧中人从户外走到室内,从嘈杂环境走到安静的环境。

当这种运动速度不很快时,运动感体现为音量、直达声反射声比例以及空间感的变化。当这种运动速度较快时,声音会随着听者与声源相对位置的迅速改变而产生音量和音调的明显变化,也称为“多普勒效应”,这是指声波被快速压缩与扩展引起的声音变化,例如当两列火车错车时,错车前,声波被挤压,音调提高,音量增强;错车后,声波立即被扩展,音调又迅速降低,音量减弱。很多音响师常利用“多普勒效应”来表现物体快速运动或制作有很强速度感的音响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