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表现图的分类和表现要求

建筑表现图的分类和表现要求

时间:2022-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表现图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专业图示语言,它要求表达信息准确充分、清晰易懂、形式美观大方。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表现图的功能和表现要求亦有所不同。可见推敲性表现图跨越的幅度较大。图面中的黑白灰应分别占有恰当的比重,并互相穿插、彼此呼应,共同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透视效果图的表现要求分列如下。

0.3 建筑表现图的分类和表现要求

建筑表现图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专业图示语言,它要求表达信息准确充分、清晰易懂、形式美观大方。这种专业图示语言不同于一般以抒情为目的的绘画作品,它具有丰富的专业信息内涵,是建立在理性的科学分析、清晰的空间概念、娴熟的绘画技巧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基础上的一门应用性绘画。

从广义上讲,建筑设计表现图的范围应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和透视效果图等。根据大众的欣赏习惯,往往比较看重透视效果图的作用,因为透视效果图较容易被理解。然而透视图只能反映建筑物在某个确定观赏点的特定效果,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筑物内部与外部之间、建筑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师更多的是通过总平面、平面、立面和剖面等正投影图来推敲方案和发展构思的。评审者和业主也是借助各正投影图来更为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设计信息的。所以重视上述图纸的表现质量可以提高设计成果的整体水平。

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表现图的功能和表现要求亦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设计过程中的推敲性表现和设计成果的展示性表现两种类型。

1.推敲性表现

一个设计方案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反复推敲的深化过程,每一步都要通过建筑师的自审、自律、自识来完成,而推敲性表现正是建筑师用来表达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它与设计思维的深化和方案的演进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具有从不确定到确定,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推敲作用,是为建筑师本人服务的。

创作伊始思绪万千,瞬息即逝的闪念朦胧而含混,必须借助于快速表现将它具象地记录下来,并在进一步的比较和琢磨中诱发出新的灵感火花,使设计构思向更高层次发展。此时的表现特点是掌握大局构思,保持朦胧的意象性,用笔粗犷而不具体,强调轮廓性的概念,不求精确表达。

当方案的框架确定后,再进行具体化的构思,其表现特点是形象逐步具体化的推敲,追求比例和尺度的完美,并有概括性的环境作陪衬。

方案成熟阶段的表现特点是着意比例和尺度的准确推敲,以及细部处理的刻画,要求从总体到细部一丝不苟地表现出来,并以得体的配景烘托出设计的环境氛围。可见推敲性表现图跨越的幅度较大。随着构思的不断深入,表现手法也由放任不羁的粗犷表现发展为精确细致的刻画,在表现技法上虽然选择多样,但都以快捷有效作为共同的特征。

在设计过程的中间阶段,可将相对完整的推敲性表现图提供给业主、主管部门及同行专家研究讨论,以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使设计方案修正完善,达到主客观上的及早统一,从而加速设计进程(见图0-1)。

img2

图0-1 推敲性表现——设计创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示表现  各图幅摘自黄为隽《建筑设计草图与手法》

2.展示性表现

展示性表现是为阶段性成果讨论,特别是最终成果汇报而作的设计方案。它与设计过程的推敲性表现相比具有完整明确、美观得体和雅俗共赏的特点,要求把设计方案的立意构思、空间形象的气质特点以及所设计的环境氛围充分地展现出来,以便最大限度地赢得业主和评审者的认可。

为了提高图纸的质量和工作效率,表现图制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的完全确定不再改动、底稿的绘制,图面的构图经营,乃至注字、图标、图名的大小和位置的推敲等都要一一做出审慎的计划,以免因考虑不周而带来中途变更。

1)正投影图的表现

正投影图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大样图等,它们的表现是建立在遵守国家制图标准和充分表达设计意图、易于辨认的基础上(见图0-2~图0-5)。

正投影图常以不同粗细的线(剖切线、投影线、轮廓线、材料线以及标志线等)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线条的粗细对比可根据国家制图标准做适当的夸张,但其粗细等级不宜超过3~4种,以免有损画面层次的明晰感。

为了增强正投影图的表现力,常结合图例组成不同深浅的色块互相衬托,这不仅突出了空间层次和形体,也丰富了块面的色感和质感。运用形式美的构图原理去处理图面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等形式要素,可使图面具有赏心悦目的装饰效果。

图面中的黑白灰应分别占有恰当的比重,并互相穿插、彼此呼应,共同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黑”是指包括黑在内的最深色调,比如平面和剖面中的剖断面,总平面中建筑物或小品在地面上的阴影,立面中的门窗洞口和突出构件投射在墙面上的阴影等。它们虽然面积不大,但在画面中常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画面中的深色调所占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会使整个画面显得压抑而沉闷。“白”是指包括空白在内的极浅色调,它在画面中应占较大的面积,因而带来明净而亮丽的视觉效果。有了黑与白的对比才使画面富有勃勃生机,但黑白对比过于强烈,会不利于画面的和谐统一,所以要用黑与白之间的中间色调—“灰”来过渡和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各种层次的灰色调可以用颜色渲染铺底,也可以用各种密集的点、线或相交的线网组成。比如,平面图中各种网格形式的铺地;总立面图中以不同线型密集组成的草坪、树丛、水池等;立面图中的瓦屋面和砖墙面的质感和色感也是借助于各种不同线型的密集组合而形成的灰面。各种灰面的深浅常以线组的疏密来加以调整。

2)透视效果图的表现

透视效果图与上述各正投影图共同组成完整的成套图纸。由于它能综合地反映拟建建筑的直观效果,带来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受,因此,在整套图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图面效果将直接影响业主和评审者的抉择和认可。建筑师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业主的文化背景和评审会的规格,结合本人的技术优势去选择适宜的表现技法并精心地绘制各张室内外透视效果图(见图0-6)。透视效果图的表现要求分列如下。

(1)准确性和真实性

所谓准确是指表现的实体必须符合建筑结构的逻辑性、建筑尺度的准确性和建筑形体的严密性;所谓真实是要表现处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建筑,其形态、色泽、质地和环境要符合设计实现后人们的视觉感受,切忌为了使画面好看而加进不真实的东西,更不允许将绘画中变形趣味带到表现图中来,歪扭的形象有损于工程设计的科学技术性准则。因此,准确的透视关系和精确的光影配置以及正确色感和质感的表达都是达到真实效果的基本手段。在作图时建筑物的轮廓线必须用制图工具来画,填色时也要靠线整齐。就其环境和户外的小品设施也要按设计意图一一加以表现。人物的点缀亦应与建筑风格相适应,人物不仅可体现出建筑的尺度感,而且也有助于突显主体建筑的特征,比如,大会堂的人物配置应是成年人物形象,而游乐场所应是休闲人群,幼儿园内则应是老师引领下的儿童活动,人物动态和情节表达不宜过分,以免喧宾夺主。

(2)生动性

透视效果图之所以有别于建筑模型,是因为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设计意境的刻画和气氛的渲染,从而有力地表达出符合设计主题应时应地的环境特征,而非千人一面、千景一地的概念化表现。有效的环境烘托能突出建筑的性格特征,发挥鲜明的主题效应,并使画面具有不同于一般风景绘画的专业气息—“建筑味”的特色。有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匠心独具的艺术处理,才能使画面生气盎然,从而达到“观画入境”和“行神兼备”的境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除了勤学苦练技法外,更要有一套科学的作画程序和方法。作画前应画出多种小色稿进行推敲以便做到胸有成竹,作画时才能满怀信心、镇定自若、用色大胆、运笔肯定,切忌心中无底、犹豫不定、反复涂改而使画作丧失了神韵。

(3)艺术性

整体感是衡量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从整体感出发把构图关系、色彩关系和主从关系等处理好,是创作一幅完美画面的前提。“所谓整体感,就是作品的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处于一种适当的和谐状态,形象丰富却不烦琐破碎,形象单纯却不空洞贫乏,该突出的部分加强了,该退让的部分也减弱了,繁简、虚实、明暗、冷暖等诸种对立的造型因素都能服从于表现的要求,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平均对待是作画的大忌,是破坏整体感的最主要原因,对画面要分清主次,关键部位要重染精绘而对次要部位则可概括放松,轻描淡写。所以在作画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全局的整体比较。从全局的需要出发来处理局部,在比较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才能取得画面的和谐和统一。

优秀作品在表现上,不仅要有艺术的概括和提炼,还要具有重点刻画和深入处理。缺乏深入性的作品必然流于空洞肤浅且不耐看。深入刻画的本意是将主题的细部处理最大限度地揭示出来,使画面效果精致而丰富,并具有可信的真实感。但要把握好深入的分寸,以免画僵画腻而破坏了整体效果。

3)表现图的图面组合

如何将各个表现图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套风格统一的设计图纸(或设计文件),对提高设计方案的整体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多设计表现图应分别组合在不同编号的图纸上,每张图纸容纳的内容不宜过多,且应避免把同一类型的图(比如立面图)集中在一个画面上,以免流于单调。成套的设计表现图的编排顺序大致为:透视效果图、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大样图等。

每张图纸的图面安排应主次有别,避免平均对待,选择其中某个表现图作为重点,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和较显要的位置,表现手法也相对丰富而引人注目。其他表现图则作为从体相应减弱其表现力。图面上各表现图的布局亦应关注图像与空白的关系,不宜均匀呆板,应疏密有致富有变化。标题字体大小以及说明文字的位置均要看作是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慎密推敲而不容忽视(见图0-2~图0-7)。

img3

图0-2 燕赵文化中心总平图 聂兰生 作

总平面图反映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一般常借助建筑投在地面上的阴影所形成的立体效果来突出新设计的建筑。坡屋面可按受光强弱的明暗分面来表达屋面材料的色感和质感。浅色调的道路系统在灰色调的绿化和铺面分格网的衬托下突现出来。水面与陆地用明暗色调来区分,一般陆地呈浅色调,而水面则用具有隐退作用的深色调,但当水面过大时为了避免因深色引起沉闷感,水面也可浅于陆地,保持着深浅互衬关系。反映自然地形的起伏变化常用较细的等高线来表达,这种回转曲折疏密变化的曲线不仅反映了地貌特征,也丰富了画面的装饰效果。图面应标指北针以示朝向。

img4

图0-3 某住宅区组合单元立面图 聂兰生 作

立面图要处理好凹凸层次的光影关系、材料的色感和质感的表现以及宜人的环境配置。表现技法可用彩色渲染或淡彩画法,而最简便有效的当推黑白线条表现法了。先用墨线绘出建筑内外轮廓,然后用不同线形的密集组合成各种深浅色调来表现材料的质感和色感。最后用黑色填充阴影或门窗洞口,并以适宜的配景烘托出与建筑风格相适应的真实环境氛围。

img5

图0-4 某建筑系馆首层平面图 彭一刚 作

平面图反映着整体空间环境的组织,各空间之间的衔接与过渡、空间序列的安排、围透关系的处理以及家具陈设的安排,乃至道路、绿化和铺面的配置。平面图中的墙柱剖断面应全部涂黑与其他投影线形成清晰的对比。室内家具陈设显示房间的功能特点以及房间之间的功能联系,因此,主要房间的家具陈设应予以表示。铺地分格大小要适当,其图案要有变化。首层平面图的表现应包括与其相连的外部环境,室外环境设施包括道路、铺面、山石、草坪、花台、水池和各种建筑小品。灰色调的绿化衬托出室外道路、丛植的树木和灌木常连成一片,自由曲折的浓荫,营造出郁郁葱葱的氛围,而高大的乔木则以其枝干组成圆形图案,点植于重点绿化之处。天然水面轮廓曲折变化,沿其周边用由密至疏的4~6条细线来表现,水陆交界的线略粗于其他线以突出水面轮廓。较小的几何形人工水池可用密集的水平波纹线或纯黑色来填充,以加强图面的对比效果。

img6

图0-5 A-A剖面图 彭一刚 作

剖面图主要反映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竖向高程变化,室内装修以及内外空间的相互关系。为了充分地表达设计意图,一个设计方案需要数个最具信息量的典型剖面图来表示。被剖切的墙面、地面与顶棚要表现出其凹凸转折的装修处理。剖断线常用最粗的线,以有别于较细的投影线和材料线。被剖切的断面中不显露内部的结构和构造。剖面图还应表现室内装修和室内陈设,由于室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室外环境亦应作恰当的表现。本图为结合透视的剖面图,可一目了然地展示出现代建筑的内外空间渗透和穿插。

img7

图0-6 南德大厦透视图(铅笔渲染) 黄为隽 作

透视效果图的绘制首先要选择建成后人们经常能观赏到的典型视点和角度,其次是光影配置务必正确,投影的形准方可体现出设计意图的原意,尤其是小面的阴影——入口或重点刻画部位的阴影更要形准而不容疏忽。色调选择关联着画面的感情倾向和气氛渲染,上正稿前宜反复进行推敲。然后选用铅笔、钢笔、水彩、水粉以及各种形式的淡彩技法来表现。

img8

图0-7 表现图的图面组合 彭一刚 作

每张图纸容纳的内容不宜过多,但应保证具有充分的信息含量。选择其中某项内容作为图面重点,以其在图面中所占比重、显要的位置以及充分的表现来控制图面全局,其他内容则作为从体陪衬。图面的布局应有良好的搭配,宜疏密有致,避免平均罗列,重视空白的安排,标题和说明文字的字体大小和位置经营都是画面构图的组成部分,应加以缜密考虑。除形体构图外还应注意调子轻重和色彩的均衡配置,图面的色调宜明快平和而不喧宾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