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植物学期刊提高国际影响力的路径

中国植物学期刊提高国际影响力的路径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植物学期刊要在国际植物学界赢得声誉,提高论文引用率,应依据生物多样性原理,立足西北植物资源,面向全国研究群体,多运用中国特有植物作材料,以分子生物学为试验研究方法,解决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粮食、医药、生态环境等研究课题的论文,力争办成国际化期刊。

中国植物学期刊要在国际植物学界赢得声誉,提高论文引用率,应依据生物多样性原理,立足西北植物资源,面向全国研究群体,多运用中国特有植物作材料,以分子生物学为试验研究方法,解决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粮食、医药、生态环境等研究课题的论文,力争办成国际化期刊。2003—2004年,《西北植物学报》组织刊发中国特有植物“太白红杉”的系列研究论文12篇,从植物群落学、居群遗传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数量生物学等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太白红杉”的物种生物学意义,在国际上引起反响,受到德国植物学家Dr. Renate Karnat(Botanischer Garten)的关注;2003年和2004年报道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改生教授等的小麦杂交遗传育种系列文章19篇,系统地揭示杂交小麦的细胞遗传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的改良途径,为其成果“西杂一号”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贡献。此课题负责人张改生教授于2004年4月11日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总书记对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西北地区2/3以上的面积为干旱、荒漠植物区域,也是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区。《西北植物学报》有计划地报道研究秦岭、天山、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植物区系演化,古植被变迁,林、灌、草间的生态种群群落学及生物多样性等研究论文73篇,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基础理论论文69篇。2003年第8期集中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论文33篇,受到了海峡两岸环境及水土保持专家的好评;2004年第3期集中报道了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及干旱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及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高寒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恢复对策”方面论文23篇,受到加拿大有关专家的重视,两位博士作者已被加拿大和南非的大学聘为博士后。

这些论文既有为解决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应用基础理论的现实意义,又有揭示西北地区生态学及其自然现象的理论意义。

此外,《西北植物学报》及时刊发国际植物学研究前沿问题的综述,如2003年第7期的“关于中药现代化中的物种鉴定问题——基于枸杞分类和生产问题的讨论”“根压的本质”(加拿大圣玛利亚大学)及2004年第7期的“钙—钙调素信号系统参与热激信号转导的研究”等综述论文,一方面促进国内植物学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又使期刊论文被SCI期刊引用,提高了期刊知名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