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监测

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监测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比近3年4个湖的苦草及其冬芽平均密度,2012年度苦草及其冬芽平均密度均低于2011年度,但高于2010年度。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有代表性的4个湖泊作为研究地点,对2012年度苦草植株、苦草冬芽生长及受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在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的生长期,2012年水位要比2011年高出2m多。

曹 锐 黄元政 刘观华 易武生 熊海兵 刘丹丹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摘 要 2012年10月和11月对大湖池、沙湖、梅西湖、寺下湖的苦草及其冬芽进行了调查。4个湖的苦草植株平均密度为1.4个/m2,平均生物量(鲜重)为9.2g/m2。4个湖的苦草冬芽的平均密度为0.24个/m2,平均生物量为0.29g/m2。对比近3年4个湖的苦草及其冬芽平均密度,2012年度苦草及其冬芽平均密度均低于2011年度,但高于2010年度。

关键词 鄱阳湖保护区,苦草,冬芽,密度,生物量

苦草(Vallisneria spirolis)和刺苦草(V.spinulosa Yan)统称为苦草,是鄱阳湖水生植被的优势种。苦草为沉水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中。苦草叶基生,条形,长可达1~2m,宽4~11mm,绿色,尖端钝或具细齿。苦草植株基部侧生匍匐茎,匍匐茎具棱,棱上具细齿,植株间多由匍匐茎相连;花果期为5—10月,冬芽形成期7—10月。冬芽(winter bud)是苦草的无性繁殖器官,在生长季节由匍匐茎末端膨大形成,于第二年发育成新个体,在苦草生活周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其种群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有代表性的4个湖泊(大湖池、沙湖、梅西湖、寺下湖)作为研究地点,对2012年度苦草植株、苦草冬芽生长及受影响因子进行研究。了解苦草冬芽的生长和分布情况,对分析湖泊水生植物的变化发展,以及评价越冬水鸟的栖息生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监测方法

(一)苦草植株

测量指标:苦草密度、苦草鲜重。

取样地点:大湖池、沙湖、梅西湖、寺下湖。

取样时间:本调查主要是了解苦草的生长及分布情况,因此取样在植物生长旺期内进行,2012年的调查时间是10月中旬。

样线和样点:在每个湖设两条样线,每年调查都在样线内进行,样线具体位置见图1。相邻样点之间的距离为50m,若连续3个样点都没有发现苦草,样点间距则改成100m。但是,两个样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00m。

取样方法:使用木船沿固定样线采样,每船3~4人,用GPS定位、记录水深、水透明度、单位面积植株数、鲜重等数据。

使用铁夹取样器取样(取样器的取样面积为17.0cm×14.5cm)。进行取样时在每个样点进行4次取样,对取样器内的苦草植株数进行分别计数,4次采样获取的苦草用杆秤现场称鲜重。

图1 苦草样线示意图(图中的直线部分为样线)

(二)苦草冬芽

取样地点:大湖池、沙湖、梅西湖、寺下湖。

取样时间:10月以前为苦草冬芽的主要生长期,故取样时间选在11月中旬。

样线和样点:为了准确找出冬芽与苦草的关系,冬芽取样样线与苦草植物样线一致(图1)。相邻样点之间的距离为50m,若连续3个样点都没有发现冬芽,样点间距则改成100m。每个样点取样4次。

取样方法:使用铁夹取样器取样(取样面积为17cm×14.5cm),采挖深度为20cm。挖取湖底泥土后,放到筛网中在湖水中筛洗,冬芽留在筛网中,记录冬芽数量,并将冬芽按样点分袋保存,实验室风干后使用电子天平称干重。

二、结果与讨论

(一)苦草植株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

2012年度4个湖苦草植株的平均密度为1.4个/m2,平均生物量(鲜重)为9.2g/m2。对比2012年与历年(2002—2012年)4个湖的苦草植株平均密度,2012年平均密度1.4个/m2,远低于历年(2002—2012年)平均密度34个/m2(李凤山等,2011;朱奇等,2012;朱奇等,2013)。分析2002—2012年4个湖苦草植株平均密度的年际间变化,显示2012年平均密度只比2010年平均密度(0个/m2)高。从各湖的调查结果(表1)看,大湖池和沙湖发现了苦草植株,而梅西湖和寺下湖在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苦草植株。

表1 2012年度4个湖泊苦草植株平均密度和生物量

(二)苦草冬芽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

2012年度4个湖苦草冬芽的平均密度为0.24个/m2,平均生物量为0.29g/m2。对比2012年与历年(2002—2012年)4个湖苦草冬芽的平均密度,历年(2002—2012年)平均密度为10.00个/m2,远高于2012年平均密度0.24个/m2。对2002—2012年4个湖苦草植株平均密度的年际间变化进行比较,显示2012年平均密度只比2010年平均速度(0.18个/m2)高。从调查结果(表2)看,梅西湖和寺下湖均未发现有冬芽。由于寺下湖为水位不受外湖影响的独立子湖泊,近年来由渔民承包进行深水养殖(养鱼和螃蟹),因养殖需要该湖常年保持较高的水位,对于苦草及冬芽的生长十分不利,因此,寺下湖在本次调查和近几年的调查中均未发现苦草冬芽,这也说明深水养殖对苦草影响很大。而梅西湖在2012年没有发现冬芽生长,原因有待继续观察。

表2 2012年度4个湖泊苦草冬芽平均密度和生物量

(三)近3年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的平均密度比较

1.2012年与2011年比较(以大湖池、沙湖为例)

通过对比2012年与2011年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的平均密度(表3),发现2012年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的平均密度明显低于2011年。对比大湖池、沙湖2011年、2012年水位变化情况(图2和图3),可以看出大湖池、沙湖2012年与2011年水位变化明显不同,2012年两湖水位都要明显高于2011年,原因是2011年遭遇了春夏连旱,湖泊水位上涨较往年同期相比晚,且高水位持续时间不长;而2012年属于降雨较多的年份,大湖池水位超过18m持续时间较长(日期为5月17日至8月26日,共87天),沙湖水位超过18m持续时间较长(日期为6月13日至8月24日,共53天)。在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的生长期(即5—8月期间,除6月外),2012年水位要比2011年高出2m多。由于高水位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的生长,因此2012年的苦草植株及其冬芽密度较2011年明显偏少,而2011年水位条件满足了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生长条件,该年度苦草和冬芽都生长良好。

表3 2012年与2011年两湖苦草植株和苦草冬芽平均密度比较

图2 大湖池水位2012年与2011年对比

图3 沙湖水位2012年与2011年对比

2.2012年与2010年对比(以大湖池、沙湖为例)

对比大湖池、沙湖2010年与2012年苦草植株及其冬芽的平均密度,可以看出2012年苦草植株密度及其冬芽的平均密度比2010年要高(表4)。通过分析2012年和2010年两湖的水位情况,显示2010年和2012年水位都属于水位偏高年份。由于水位过高不利于苦草及其冬芽的生长,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2010年两湖水位比2012年高出近2m(图4和图5),使得两湖2010年苦草植株平均密度和苦草冬芽平均密度比2012年低。

表4 2012年与2010年两湖苦草植株和苦草冬芽平均密度比较

图4 大湖池水位2010年与2012年对比

图5 沙湖水位2010年与2012年对比

参考文献

[1]熊秉红,李伟.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蚌湖和中湖池苦草冬芽的调查.水生生物学报,2002,26(1):19—24.

[2]朱海虹,张本.鄱阳湖——水文生物沉积湿地开发整治.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3]李凤山,刘观华,吴建东等.鄱阳湖湿地和水鸟生态研究.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4]朱奇,刘观华,吴建东.江西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自然资源2010年监测年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朱奇,刘观华,金杰锋.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2011—2012年监测报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