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商洛水源地2006—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正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林地面积的增加,这说明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本地区林地面积大的土地利用特点。而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的增加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总体来说,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不会对全区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在商洛水源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做好污染源治理再提高工程。同时,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加强城市水体水质和大气环境的监管和综合整治力度。

4.1 综合评价规划方案可能引致的环境影响

商洛水源地2006—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正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林地面积的增加,这说明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本地区林地面积大的土地利用特点。当前,商洛水源地在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耕地以坡地为主,数量少,质量差,地质灾害频发,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破坏,建设用地产出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应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和实施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源地保护,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生产,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加强环境保护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加强生态用地的稳定和优先布设。

通过本轮规划的实施,全市耕地、牧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园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增加。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必将引起各种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的变化。林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的增加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城镇用地的扩张,工矿用地的外延、交通水利工程建设增加将可能扩大生态环境的污染面,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被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会造成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但通过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的协调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采用,可以起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甚至可以达到“零”排放的目标。总体来说,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不会对全区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4.2 建议

4.2.1 以水源地保护为中心,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在水源区保护方面,主要加强对城市地表和地下的饮用水源进行水源保护区建设。其中,饮用水水源区内不准建设有污染的项目,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标准达到Ⅱ类标准,室域范围内的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地进行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控制农药、化肥随地表水径流进入水源地,减轻面源污染;建设生态示范村加强水源地保护。

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首先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坡面,后沟道的原则,形成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综合防治体系,重点防治部位为坡面和沟道。在坡面治理中,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布设基本农田、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封禁治理和排水沟,控制坡面土壤侵蚀。

在林地建设方面,主要对天然林加强管护,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等措施,增加重点公益林的面积。通过工程造林,新建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对低效的经济林进行改造;建设林业新物质能源林示范基地及培殖业原料林栎类示范基地。

在生态用地建设方面,对重点设立的商南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山阳天竺山自然保护区、镇安县鹰嘴山自然保护区及商洛兰科植物保护区,保护红豆杉、豹、林麝、熊猫、羚牛和兰科植物。同时加强湿地的保护,通过建设全市湿地保护项目对丹江、洛河、金钱河、旬河、乾佑河流域的动植物进行保护;通过建设丹江河源湿地保护项目,保护丹江源头、恢复植被。

4.2.2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

在商洛水源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做好污染源治理再提高工程。通过对区内资源的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使上游产业环境治理的过程变为下游产业原料收集的过程,走废弃物治理为核心的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形成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左右支撑、协作配套和循环发展,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环境保护最优和经济效益最佳。

同时,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加强城市水体水质和大气环境的监管和综合整治力度。对工业废水实行总量控制,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及污染物排放总量,优先发展低排污项目和节水项目。确保工业废水处理率和达标率达到100%;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根据环境容量合理布局工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新建项目;对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节能降耗,调整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原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尾气污染治理的实用技术和产品,推广环保型机动车;禁止违规焚烧秸秆、沥青石灰和树叶;严格治理“三废”,加强煤尘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控制和削减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采取集中供暖措施,局部地区结合供应热水,以减少小锅炉的使用,从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立环保设施,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对园区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达标排放和无害处理。

4.2.3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

全面及时开展以地质灾害为主的全区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全面掌握矿区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对重点防治区进行专业监测,根据灾害点的稳定性和受威胁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隐患点,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GPS或深部变形仪等精密监测设备进行专业监测;加强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市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以全市地质环境为背景,研究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规律性,对降雨过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科学预测,建立起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向社会发布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建设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建立由国土、水务、城建、安监、交通、气象和民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由市、县(区)主管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负责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指挥并督促辖区灾害现场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制定抢险救灾工作方案,并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受地质灾害威胁区的群众进行移民搬迁。通过逐步缩减村镇的用地规模,逐步向其他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庄转移,或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