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综合实力和人均GDP均在陕西省11市区的末位,说明该地区社会经济依然长期落后,可能会影响到商洛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洛南县、丹凤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等五个县生产总值均以平稳的增长率保持在中间位次。结合表1-2-2和图1-2-1可看出,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生产总值极差与加权变异系数均呈增长趋势,即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变化态势基本一致。

3.1 数据来源

本节使用的所有数据和参考文献资料均来自于网络查询搜索和商洛统计年鉴。主要网站有:中国知网、商洛市人民政府官网、商洛统计信息网以及相关百度文献。

3.2 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比较研究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并与全省其他市区各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为了全面评价分析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经济发展的差异,选用极差、标准差、极比和加权变异系数等指标对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以进行测度[15-21]

极差是指将所研究的指标数据中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值,是用来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的常用指标。

式中:H为极差值,Ymax为样本中的最大值,Ymin为样本中的最小值。

标准差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中各指标偏离样本平均值距离的平均数,用来度量该组数据远离平均值的程度。

式中:S为标准差;xi为第i个县区的生产总值;x为研究区所有县区的生产总值平均数;n为商洛市所辖县区个数。

极比是指标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率,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在某一指标上的差异情况。

式中:R为极比,x max为样本中的最大值;xmin为样本中的最小值。

加权变异系数CV(w)是在变异系数的基础上,结合各县区人口规模比重影响,是变异系数加权后所得,是用来衡量区域经济相对差异的常用指标。

式中:yj为j县区的指标数值;为商洛所有县区指标数据的均值;Pj为j县区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n为县区个数。

相对发展率表示各县区某一时间段指标数据的变化与同一时间段全市指标数据变化的比值。

式中:Yit、Yio分别为i县区在研究末期和研究初期的指标数据的值;Yt、Yo分别为整个研究区域在研究末期和研究初期的指标数据的数据值。

3.3 商洛水源地经济分析

2005—2014年商洛水源地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迅速,但生产总值和人均GDP排名均位于陕西省10市1区的后面。商洛水源地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00.16亿元增加到2014年576.27亿元,年均增长13.2%以上;从生产总值发展来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2008年,增长速度均低于陕西省生产总值增长,有逐年上升趋势;第二阶段是2008—2014年,除2012年与全省增长速度保持一致以外,其余各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均在陕西省之上,并保持平稳增长;2005—2014年商洛水源地生产总值比重和人均GDP在全省10市1区排名无变化,均为第10、第11名。

2005—2014年商洛水源地三大产业结构趋渐合理,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增强。2014年三大产业相比2005年而言,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6.6%,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8%,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明显,2005年为22.2∶32.6∶45.2,2014年为15.8∶52.0∶32.2,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9.4个百分点。

表1-2-1 2005—2014年商洛水源地各经济指标值

2005—2014年商洛水源地在经济迅速发展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一区六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7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35元,比2005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16.9%,其中有七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5∶1,比2005年的4.7∶1缩小了1.2∶1,9.3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2005年商洛水源地所辖一区六县除洛南县是省级贫困县外,其余均为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十年发展,综合名次都不同程度前移,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5—2014年一区六县都不同程度的多次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由上可知,商洛水源地在2005—2014年间所取得成绩得益于国家、陕西省和商洛市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及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矿产建材、劳务输出五个特色产业,壮大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全面加强园区载体建设,重点培植具有比较优势的矿产骨干企业等战略及其顺利实施有关[23-30]。但值得注意的是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综合实力和人均GDP均在陕西省11市区的末位,说明该地区社会经济依然长期落后,可能会影响到商洛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

3.4  2006—2013年一区六县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3.4.1 各县区经济发展差异态势对比

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生产总值从步入“十一五”以来均在逐年增长,其中商州区发展速度最为突出,从2006年的3063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083540万元,年均增长36.25%,稳居第一位。商南县从2006年的1354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539240万元,年均增长42.6%。但由于起步较低,生产总值仍是最低的一个。洛南县、丹凤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等五个县生产总值均以平稳的增长率保持在中间位次。

以2006—2013年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各自生产总值为样本数据,公式(1.1) 、公式(1.2) 、公式(1.3)和公式(1.4)计算出各年份生产总值差异的极差、标准差、极比和加权变异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2-2。

表1-2-2 一区六县生产总值差异变化

结合表1-2-2和图1-2-1可看出,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生产总值极差与加权变异系数均呈增长趋势,即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变化态势基本一致。就标准差与加权变异系数的变化过程来看,标准差以略微的优势呈现上升趋势,而加权变异系数则保持基本稳定的状态,两者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但从总体上看,两者均有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各个县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

从绝对差距角度分析(表1-2-2) ,各县区生产总值的均值由2006年的189504.286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36085.571万元,增长了3倍左右,说明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综合经济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06年生产总值最高的商州区与最低的商南县之间的极差为170900万元,而2013年增长至544300万元,年均增长31.21%,说明商州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经济落后的商南县,这意味着各县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各县区生产总值的标准差由2006年的55057.808万元增长至172222.443万元,年均增长30.4%,表明各县区之间生产总值与年平均值之间的距离在逐年扩大,充分验证了极差数据说明的各县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事实。

从相对差距角度分析(图1-2-1) ,极比值除2008年和2013年出现略微上升以外,其余各年份均保持稳定下降态势,充分说明经济效益最强的商州区与最弱的商南县之间的生产总值差距在逐年缩小,整体生产总值持续上升。加权变异系数波动不大,从2006年开始一直保持平稳态势,表明一区六县之间经济相对缩减程度不明显。

图1-2-1 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标准差和加权变异系数的变化

3.4.2 各县区发展速度差异分析

相对发展率(Nich)是表示各县区某一时间段指标数据的变化与同一时间段全市指标数据变化的比值,能够清楚地反应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潜力。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2006—2013年各自生产总值的相对发展率详见表1-2-3。从总体上看一区六县的Nich值均远远小于全市的相对发展率(Nich = 1) 。但对于一区六县经济发展角度而言,以商州区数值最高为0.196,商南县数值最低为0.102,表明各县区之间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存在差异,但基本上趋于同步发展。

表1-2-3 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相对发展率(Nich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