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熟悉人工栽培技术

熟悉人工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极容易感染杂菌,工厂化接种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搔菌、注水、排水结束后,把栽培瓶放在14~16℃,相对湿度90%以上的环境中,使菇蕾形成。搔菌后20~23天即进入采收适期,一般一个栽培库房从零星采收到采收结束共需3天时间,由于蟹味菇的工厂化高效栽培讲究的是提高栽培库房的利用率,增加生产茬次,所以仅采收一茬菇。

目前有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工厂化的生产,还有一种是传统大棚式的生产(图4-10)。尽管工厂化的生产投入大,但是产出高,效益好。蟹味菇的生育期比较长,对外界的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传统大棚式的栽培,很难达到菌盖上长出大理石斑纹这样的一个特点,也就是它品质的稳定性和产量都无法与工厂化生产比拟。

(一)生产工艺流程

原副材料选择→培养基制作→装料→灭菌→接种→发菌→搔菌,注水→催蕾→出菇→采收→加工。

(二)培养基的配制

1.木屑 以阔叶树的木屑为宜。采用针叶树的木屑栽培时,应注意木屑堆积发酵的程度和木屑粗细的搭配及辅料的种类和用量。

2.配方 棉子壳40kg,木屑38kg,麸皮10kg,玉米粉10kg,碳酸钙或硫酸钙1kg,石灰1kg,pH值7.5~8,含水量65%。

图4-10 人工栽培

3.装瓶装袋 蟹味菇工厂化生产,装料瓶采用800ml的聚乙烯塑料瓶,内容物的重量为550~600g,干料250g左右,装袋采用17cm× 33cm折角袋,装干料300~350g。搅拌好的培养料由提升机送至装瓶机的料斗再由自动装瓶(袋)机组自动装料,调节装瓶(袋)机组中的打孔机,使孔穴能达到距瓶底2~3mm处,培养料基面距瓶口15mm左右,菌瓶(袋)装好之后,最后由自动加盖机或人工加盖。

(三)灭菌冷却

灭菌的目的不仅是杀死存在于培养基内部的微生物,而且还有通过加热加压把培养基变成菌丝易分解和吸收状态的作用。工厂化生产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依靠提高蒸汽的温度来灭菌的,因此灭菌时,首先需将锅内的冷空气全部排除,否则,即使压力表上的压力已达到要求,灭菌锅内的温度也达不到所需的温度。排除冷空气的方法是加热后当压力表上指针上升到0.5kg/cm2时,打开排气阀,放气至指针仍回到“零”的位置。灭菌的时间是以排除冷空气后,压力回升到1.5kg/cm2时才开始计算。此时温度可达到121~128℃,在此温度下,维持1h。灭菌后所有的栽培瓶内部都要冷却至真姬菇菌丝的培养温度(30℃以下)才能接种,高温时接种,真姬菇菌丝的成活很缓慢,还会引起菌丝老化和杂菌侵入。

提个醒

瓶肩与瓶颈不能有间隙,装料松紧度要均匀一致。

(四)接种

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极容易感染杂菌,工厂化接种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接种时仔细检查所使用的菌种是否有杂菌污染及生长不良,菌种的菌龄一般界定在发菌满瓶后再加10~15天,并伴有生理成熟迹象,菌丝体截面呈淡米色或淡粉油色。临近接种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原种瓶外壁,接种人员穿戴经过清洗并消毒的衣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用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

(五)发菌

蟹味菇的子实体有先在菌种层上分化出菇的习性,由塑料瓶盖里侧凹下的部分将菌种压成馒头形,并将周围的菌种也由盖子里侧轻压一下。

1.调控好温湿度 真姬菇营养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品种有所不同,一般在22~25℃。菌丝生长最旺时,因代谢所产生的热量使培养基内部的温度比瓶子周围的外界温度高1.5~3℃。同时,因旺盛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局部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因此,要对培养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整,降至20~22℃。

2.适当通风和黑暗培养 发菌过程中,从瓶中排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接种后17~20天达到最高,因此,培养室要用热交换式通风装置等,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0.4%以下。培养过程中,如室内有光照,馒头型的菌种部分容易发生菇蕾,因此培养过程中要尽力保持黑暗状态。菌丝培养是不断增加营养菌丝生物量的过程,在工厂化高效栽培中,接种35~40天菌丝就完全长满菌瓶,但蟹味菇菌丝发满菌瓶后仍需继续培养40~50天,即完成生理成熟(后熟)。后熟期间,培养基的含水量上升也变得很缓慢,菌种部分容易干掉,所以室内空气湿度要维持在70%以上。

(六)搔菌催蕾

搔菌是促进菌床表面形成菇蕾得重要一环,搔菌的好坏影响着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搔菌实际上是促进培养料基面受到机械作用的刺激,促使菌丝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的作业,采用专用搔菌机,将培养料面中央用爪形刀刃旋转压下,主要将培养料基面四周搔除,形成环沟,环沟距瓶口的距离为15~20mm,使料面成圆丘状,搔菌后,为了防止出菇初期培养料面过于干燥,我们采取菌瓶内注水,约经1h后充分倒掉,使环沟内不要有积水,否则,不仅会推迟菌丝的恢复与再生,还会增加受细菌等杂菌污染的概率。催蕾是通过温度、湿度、气体、光线等调节,促使蟹味菇尽快现蕾的一种出菇方法。搔菌、注水、排水结束后,把栽培瓶放在14~16℃,相对湿度90%以上的环境中,使菇蕾形成。从搔菌到催蕾这段时间,要用有孔的塑料薄膜等做覆盖材料,既能表面保湿,又能通风换气。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0.2%。菇蕾发生初期需光照度为1~10Lux,菇蕾发生中后期需50~100Lux的光照度,进行间歇控制。

(七)采收

适时采收和认真细致的分级是提高蟹味菇商品价值的重要环节。根据客户订货要求,当蟹味菇长到一定标准时,即菌盖1.5~4cm时就及时采收。搔菌后20~23天即进入采收适期,一般一个栽培库房从零星采收到采收结束共需3天时间,由于蟹味菇的工厂化高效栽培讲究的是提高栽培库房的利用率,增加生产茬次,所以仅采收一茬菇。

小知识

蟹味菇分级标准:

一级菇,菌盖直径1.5~2.5cm,菌柄长度4~6cm;二级菇,菌盖直径2.6~3.5cm,菌柄长4~6cm;三级菇,菌盖直径3.6~4.5cm,菌柄长6cm以下。

(八)贮藏保鲜

1.适时合理采收,保持蟹味菇耐贮性 蟹味菇采收的基本要求是适时,无伤,无病虫害。采收太早子实体未充分发育,影响风味和产量,采收太晚子实体老化变质,丧失其实用价值。采收时要求轻采,轻拿,轻放,尽可能减少机械伤害,同时要将病菇,虫菇剔除。

2.严格消毒管理,严防病原菌侵染 采收前已经潜伏的病原菌在采摘后,往往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菇体耐贮性和抗病力的降低,使病害泛滥成灾,导致保鲜失败,所以在采收前,要做好工人,器具及场所消毒工作,严防病原菌侵染。

3.降低呼吸强度,延缓蟹味菇变色 蟹味菇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耗和菇体变色是导致其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贮藏过程中,采取在蟹味菇采收后立即送进保鲜库中,在0~5℃条件下贮藏,以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变色过程,减少营养物质的损耗,从而获得良好的保鲜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