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掌握栽培技术

掌握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栽培时间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白灵菇属中低温型的食用菌,根据其生物特性栽培季节应以秋末接种,冬、春出菇最好,制袋接种时日最高气温稳定在30℃以下为最适宜。目前利用棉子壳做培养料产量较高,利用其他作物秸秆、杂木屑、麦麸亦可栽培,适当混合配比,也能获得较高产量。接种常用无菌室和接种箱两种方法接种。接种工具必须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灭菌。

(一)栽培场地

栽培场地应选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四周开阔、地势平坦、水质纯净无污染的地方。菇房的朝向可因地制宜,但最好是坐北朝南。菇房结构可采用钢筋、竹竿或木杆做支架,四周及房顶用草帘或秸秆围成并覆盖塑料薄膜,也可利用闲置的房屋或简易菇棚,但通风要强。

1.日光温室(棚)栽培 将生理成熟的菌袋,搬进温室以立式摆放于畦床上,100m2的出菇场,可摆放1000~4000个菌袋。如果以墙式叠袋4~6层堆码,每棚长100m,宽6m的日光温室可堆叠1万袋。日光温室冬季保温性能强,空气湿度大,是现行北方最实用的栽培模式。

2.畦床摆袋覆土栽培 将生理成熟的菌袋移入菇棚,摆放于事先整理消毒的畦床上,解开袋口,去掉套环并反卷,紧靠排袋,形成菌床。在菌床上面覆盖2~3cm的菜园土,有利于刺激产生原基,并利用冬季地温低,使其出好菇。其操作方法与平菇等覆土栽培相同。

3.室内架层立体栽培 短袋的采取立式摆放于架床上,长袋的以卧式排放于架层横杆上,将接种穴口向上,袋间距2~3cm。每20m2的房间设8~10层,可排放短袋4000~6000袋或长袋3000袋,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出菇场所。

(二)栽培时期

小知识

野外阴棚斜袋栽培:

仿香菇露地排筒方式,把菌袋斜靠于畦床的排袋架上。每亩实用排靠面积460m2可排放长袋8000个,或露地立排短袋15000个菌袋。畦床上罩好薄膜。野外自然地湿度大,除干燥天外,一般不喷水,子实体均可正常生长。管理省工,且野外空气好,光照自然,温差大,子实体生长正常,畸形菇很少,是南方现行白灵菇高产优质最为理想的栽培模式。

栽培时间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白灵菇属中低温型的食用菌,根据其生物特性栽培季节应以秋末接种,冬、春出菇最好,制袋接种时日最高气温稳定在30℃以下为最适宜。冀东地区一般可于9月上旬开始制袋接种,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春季接种一般在1月下旬,4月中旬收成结束。

如果秋季接种,接种早,温度高,杂菌多,污染率高,但只要菌丝满袋,冬季出菇率仍可达100%。接种迟,菌丝未成熟,出菇期温度升高,导致不出菇。虽然能现蕾出菇,但也易形成菌柄长、无菇盖的针状畸形菇,且菇肉松散,无商品价值。菌种生产按菌袋接种日为起点,倒计时80~90天进行。

(三)培养料的选择和配制

培养料的选择要根据当地资源选用,一般就地取材为好。选择时既要考虑到投入成本,更要考虑到产量和效益。目前利用棉子壳做培养料产量较高,利用其他作物秸秆、杂木屑、麦麸亦可栽培,适当混合配比,也能获得较高产量。

提个醒

无论采用哪种原料,都要求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

小知识

培养基配方:

Ⅰ:棉子壳40%,杂木屑(或甘蔗渣)40%,麦麸10%,玉米粉8%,红糖1%,石膏1%。

Ⅱ:稻草57%,棉子壳10%,杂木屑13%,麦麸10%,玉米粉8%,红糖1%,石膏1%。

Ⅲ:杂木屑或棉子壳、甘蔗渣78%,麦麸12%,玉米粉8%,红糖1%,石膏1%。

Ⅳ:杂木屑73%,麦麸25%,红糖1%,碳酸钙1%。

Ⅴ:棉子壳或杂木屑、甘蔗渣78%,麦麸20%,石膏粉或碳酸钙1%,蔗糖或红糖1%,酵母片、过磷酸钙少量。

Ⅵ:杂木屑68%,棉子壳10%,麦麸20%,红糖1%,碳酸钙1%,每50kg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g,过磷酸钙0.25g。

Ⅶ:杂木屑58%,棉子壳20%,麦麸20%,红糖1%,碳酸钙1%。

1.培养料的配比 主料一般用棉子壳,也可用杂木屑、玉米芯代替或混合使用。辅料一般用麦麸、玉米粉、石灰粉、石膏、磷肥等。

2.拌料 事先将主料用石灰水预湿,辅料干拌均匀,撒在主料上,加水使含水量达60%~70%,气温高时(30℃以上),可增加石灰用量,以防止培养料酸胀,最多不超过5%,料要搅拌均匀。

3.堆制发酵 白灵菇在装袋前应对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当气温在20℃以上时为最佳堆制条件,每堆200kg以上,堆太小,不易发酵升温,将配制搅拌均匀的培养料堆成梯形。堆宽1.1~1.4m,高1.2~1.5m,堆好后用直径3~5cm的木棒在料堆中下部横向和从顶部垂直向下打数个通气孔,通气孔的间距30~50cm,然后用草帘或麻袋将料堆盖严,进行发酵。当温度升到55℃左右时,保持1~2天,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料温再升到55℃时,进行第二次翻堆。以后,每天翻1次,共需翻4~5次,当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富有弹性,有浓香酒糟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菌丝”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然后散堆降温,调节料含水量至60%,即可装袋。

(四)装栽培袋

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筒料,规格为17cm×33cm或17cm×50cm,袋要薄厚、宽窄均匀一致,装袋前先用绳折扎袋口一端,制成菌料袋,口要扎紧,以不漏气为准,以免灭菌散口。可直接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装入袋中,松紧度要适中,太实通气性差,太松菌丝生产快,但装料少影响产量。装好后折扎另一端袋口,以不漏气为宜。装袋与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刺破菌袋引起杂菌污染。装袋时速度要求4~6h内装完,立即上锅灭菌,防止培养料温度过高产生酸败。

(五)灭菌

现在大多数菇农采用常压灭菌灶,视灶容积大小装入菌袋,一般每灶装1200~2400袋。料袋要采用顺码式堆放,以利通气。灭菌可以采用烧火或通蒸汽方式,力争使灶内温度在3~4h内达到100℃,维持16~18h。当达到灭菌要求后,立即停火、停气,使灶内袋温降到60℃左右时出锅,运到经过消毒的冷却室冷却,其间要检查袋子是否有微孔、破裂、散口现象。若有趁热用透明胶带粘贴以及用绳子扎紧袋口。

(六)消毒与接种

灭好菌的袋子置冷却室,降温。当袋内料温下降至30℃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常用无菌室和接种箱两种方法接种。无菌室在接种前一星期用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量10~15ml。无菌室门口要放置石灰粉,进出人员要脚踏石灰粉消毒。用接种箱接种,在使用前1~2天,每立方米空间用量10~15ml甲醛或一盒气雾消毒盒进行消毒。当灭过菌的菌袋、菌种、酒精灯、接种工具等全部放入接种室(箱)后,用气雾消毒盒熏蒸30min即可接种。接种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服与工作帽要经过消毒灭菌,手臂要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接种工具必须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灭菌。菌种瓶及封口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接种时菌种瓶口和菌袋接种口要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以防杂菌污染。接种量每瓶菌种接10~15袋。每吨料用菌种150瓶,采用两头接种方式。菌种块大小以蚕豆大为宜。

(七)发菌期管理

在菌袋进入发菌场所一星期前,要把发菌场所打扫干净,并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进行消毒1次。在室内和温室大棚内均可发菌。在搬运、装卸、摆放菌袋时要轻拿轻放,根据季节和室(棚)内温度决定摆放层数。一般摆放4~6层,气温高时层与层之间要放两根细竹竿,以利通风降温。菌袋放入发菌场所后,要用气雾消毒盒进行空气消毒,以后每10天消毒1次。接种后10天左右要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丝长势和有无杂菌,并借翻堆互相倒换菌袋位置。若有点状杂菌时,可用甲醛、酒精处理。严重时拿出室外集中处理。以后每隔10天翻堆检查1次。发菌期要注意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四大因素。温度在22~27℃,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避光发菌,发菌期为35天左右,白灵菇菌丝方可长满菌袋。

(八)后熟期管理

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此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必须在温度20~25℃、湿度70%~75%的环境下再培养30~40天,使菌丝浓白、菌袋坚实、从而贮藏足够养分,达到生理成熟,这个过程即为菌丝后熟。菌丝只有经过后熟后才能正常出菇。若后熟期温度太低,后熟培养时间则要延长,否则不会现蕾出菇。后熟培养期间,注意培养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打开袋口。后期培养要给予一定的光照刺激,促进菌丝扭结。

(九)出菇期管理

1.把握“敞口”关 白灵菇发菌期必须紧紧把握“敞口”这一关键技术。

提个醒

接种时动作要迅速,快解袋口,快接种,快扎口,待一室(箱)接完后,要及时运往发菌场所堆放,并将接种室(箱)清理干净后灭菌。

具体方法:菌袋在发菌室内经40~50天的培养,菌丝走到袋底后,即可搬入出菇房棚内上架,疏摆菌袋。1~2天后进行敞口培养。

操作方法:短袋栽培的解开袋口,松开袋膜;长袋栽培的把穴口上的胶布撕掉,让袋内的菌丝体更好地接触空气,这一工序简称“敞口”。

敞口后继续培养10~20天。当菌丝浓白,并形成菌皮时,开始“搔菌”。搔菌时将两端扎口的栽培袋先行解开,用小耙将菌柱端中央表面的菌皮或残存老化的菌种块清除,面积为2cm2左右。再将已打开的袋口重新拢起,将袋口扭住,如果袋口扭不住也可用绳松松扎起或用旧报纸覆盖袋口上面,并喷水纸面保湿。形成既保湿又通气的小空间,有利于原基分化。然后于恒温18℃以下培养3~5天。长袋的可把原穴口上的菌种块挖掉,这不仅增加菌丝透气,而且也是定位出菇的措施。同样袋面覆盖报纸,喷水纸面保湿。此种做法,菇农称为“练菌”。此阶段室内温度15~20℃为适,恒温培养;空间相对湿度75%~80%,时间掌握5~7天,让菌丝体继续在适温环境中“蓄精养锐”为出菇养壮母体。

2.把握“低温蹲菌变温催蕾”关 白灵菇菌袋经过敞口增氧培养后,必须紧紧把握“低温蹲菌,变温催蕾”这一关键技术。此期需要0~13℃的低温蹲菌和昼夜温差10℃以上,及300~800Lux散射光照的刺激,才能迫使菌丝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是白灵菇诱发原基催蕾与其他菇类不同的个性。如果菇房一直保持恒定不变的温度,原基难以出现。此时菇房内要求温度0~13℃最为理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下。低温蹲菌8~12天,然后转入变温催蕾。

提个醒

搔菌时必须注意的是其他部位不要搔动。

小技巧

诱基催蕾

房栽的关闭门窗,棚栽的罩紧畦床薄膜,使菇房棚内温度达15~18℃以上,晚上开门或揭膜让冷空气袭入房棚内,温度5~8℃,这样昼夜温差10℃以上,连续进行10~15天的温差刺激。并加大通风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迫使菌丝扭结,原基即可出现。

诱基催蕾期能达到上述环境条件的要求时,一般10~15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原基并逐渐发育膨大分化成菇蕾。

3.把握“科学管理”关 白灵菇由原基出现到子实体发育成熟,在适温环境条件下需12~15天。在管理上分三个不同时期进行。

(1)子实体发育期。当发现袋内白灵菇原基达到黄豆大小时去扎绳,解袋口,到蚕豆大小时进行放口,长至乒乓球大小时进行挽口,让菇体更好地接触空气。为确保养分集中长好优质菇,当形成的菇蕾约花生仁大小时,进行疏蕾,小袋保留1~2个菌蕾,大袋保留2~3个菌蕾。长袋的按原接种穴定位,每穴保留一朵,多余的采掉。

疏蕾后进入出菇管理,此时不盖报纸,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菇棚保持12~18℃最为理想。超过20℃菇蕾分化虽快,但影响菇质;低于10℃生长缓慢,3℃以下时菇蕾停止发育,甚至萎缩。空气相对湿度80%~90%,白灵菇生长期一般不直接喷水在菇体上,气候干燥时,可在空间喷雾或在地上泼水增湿。房棚内保持空气新鲜,光照度以散射光较理想,如果达到上述要求,菇体则发育正常、肥厚,柄短小,色洁白;否则柄长,体态变异。

(2)子实体成熟期。从接种到采收,因种性不同,菌龄长短不一,一般需90~120天。无论是哪一种菌株,从米粒状原基出现到子实体成熟,在适温条件下,一般10~15天。从形成拇指大的菇蕾到采收一般只需5~7天。成熟期菇房温度控制在10℃以上,20℃以下其品质最优。子实体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左右即可,不宜过湿;同时加强通风透气,保持散射光照,使其菇体肥厚,色泽洁白。

(3)子实体采收期。白灵菇成熟时,菇盖平展中间平肿或下凹不等;盖边无外卷,盖面有光泽,菌褶清晰舒展,即可采收。过熟时,盖边内翘,色变褐黄,影响品质。白灵菇一般一次接种,采收一次菇,从现蕾到采收需要10~15天,生物转化率在40%~80%。也可以将采收后的短袋翻一端,去掉薄膜,搔菌、注水;长袋的脱袋埋筒覆土,管理得法也可再采收一次菇。或将第一次收后的菌袋,取料用于栽培鸡腿菇、金针菇、平菇、毛木耳等。

(十)采收

当菌盖展开尚未散发孢子,菌盖边缘尚未上翘时,菇体七八成熟时,为最佳采收期。冬季低温季节白灵菇从幼菇到采收10~15天。采收时用手握住子实体菌柄基部轻轻采下,清除柄基部的杂物,单朵用保鲜纸包裹按分级标准或客户要求装入泡沫箱内。白灵菇一般只采收一茬,采收后由于气温升高很难再出二茬菇,如果温度适宜,把干燥的菌棒重新覆土或打成菌墙,加强管理,可出二茬。采收后清理日光温室,白灵菇下脚料风干后贮存,还可以用来栽培鸡腿菇和平菇等。白灵菇以鲜销最好,也可加工成罐头,有时也可加工成干片贮存。

提个醒

白灵菇的采摘一定要适时,采早了影响产量,采晚了影响质量。

(十一)加工、贮存、保鲜

采收后及时进行分级加工、贮存和保鲜。如果鲜销,可采用目前常用的包装:内包装为吸水纸,每个菇用1~2块吸水纸。外包装为泡沫箱,每箱净重5kg。鲜菇采收后放到1~2℃的保鲜库内预冷。当菇体温度达到2℃左右时,削去老化菌根或菌柄,经包装加工后封箱发运。整个包装过程在冷房内进行。一级菇的质量标准:菇体洁白,无斑点,无杂质,菌盖上部有弹性,菌盖边缘无破碎,无向上翻卷。干品可用切片机或人工切成薄皮,烘干或晒干,尽量不要破碎,塑料袋包装,防潮并防止破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