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注浆分类

后注浆分类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桩侧注浆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种为直管法,在桩侧某一个或多个部位设置2~4个注浆装置,形成多点源的桩侧壁注浆,见图1-2;另一种为环管法,在桩侧某一个或多个部位设置注浆环管,环管外侧均匀分布若干个泄浆孔,形成环状的桩侧壁注浆,见图1-3。环管法从理论上讲要比直管法效果好,浆液扩散更均匀,但根据工程实践,只要布置合理,两者的注浆效果差异不大。

后注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预先设置于钢筋笼上的注浆管,在桩体达到一定强度后(一般3~7天),向桩侧或桩底注浆,固结孔底沉渣和桩侧泥皮,并使桩端和桩侧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得到加固,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其工艺流程见图1-1。

图1-1 后注浆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后注浆的类型很多,可分别按注浆工艺、注浆部位、注浆管埋设方式及浆液循环方式进行分类。

1.2.1 按注浆工艺分类

按注浆工艺可分为闭式注浆和开式注浆。

(1)闭式注浆:将预制的弹性良好的腔体(又称承压包、预承包、注浆胶囊等)或压力注浆室随钢筋笼放至孔底。成桩后通过地面压力系统把浆液注入腔体内。随着注浆量的增加,弹性腔体逐渐膨胀、扩张,对沉渣和桩端土层进行压密,并用浆体取代(置换)部分桩端土层,从而在桩端形成扩大头。

(2)开式注浆:连接于注浆管端部的注浆装置随钢筋笼一起放置于孔内某一部位,成桩后注浆装置通过地面压力系统把浆液直接压入桩底和桩侧的岩土体中,浆液与桩底和桩侧沉渣、泥皮及周围土体等产生渗透、填充、置换、劈裂等多种效应,在桩底和桩侧形成一定的加固区。

1.2.2 按注浆部位分类

按注浆部位可分为桩侧注浆、桩端注浆和桩侧桩端注浆。

(1)桩侧注浆:仅在桩身某一部位或若干部位进行注浆。桩侧注浆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种为直管法,在桩侧某一个或多个部位设置2~4个注浆装置,形成多点源的桩侧壁注浆,见图1-2;另一种为环管法,在桩侧某一个或多个部位设置注浆环管,环管外侧均匀分布若干个泄浆孔,形成环状的桩侧壁注浆,见图1-3。

图1-2 直管法侧注浆装置

图1-3 环管法侧注浆装置

环管法从理论上讲要比直管法效果好,浆液扩散更均匀,但根据工程实践,只要布置合理,两者的注浆效果差异不大。因为桩土间存在一个软弱区,即桩土界面,在压力作用下,软弱区可形成一个贯通的环状压力源,而且根据多次地面试验,环管法的泄浆口往往只有部分能打开,其作用也相当于多点源。

(2)桩端注浆:仅在桩端进行注浆。桩端注浆的影响包括对桩端土的影响和对桩侧土的影响。

(3)桩侧桩端注浆:在桩身若干部位和桩端进行注浆。

1.2.3 按注浆管埋设方式分类

按注浆管埋设方式可分为桩身预埋管注浆法和钻孔埋管注浆法。

(1)桩身预埋管注浆法: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上,注浆装置随钢筋笼一起下放至桩孔某一深度或孔底。

(2)钻孔埋管注浆法:钻孔方式有两种:一种在桩身中心钻孔,并深入到桩底持力层一定深度(一般为1倍桩径以上),然后放入注浆管,封孔并间歇一定时间后,进行桩底注浆;另一种是在桩外侧的土层中钻孔,即成桩后,距桩侧0.2~0.3m钻孔至要求的深度,然后放入注浆管,封孔并间歇一定时间后,进行注浆。

1.2.4 按注浆循环方式分类

按注浆循环方式可分为单向注浆和循环注浆。

(1)单向注浆:每一注浆系统由一个进浆口和桩端或桩侧注浆器组成。注浆时,浆液由进浆口到注浆器的单向阀,再到土层,呈单向性。注浆管路不能重复使用,不能控制注浆次数和注浆间隔。

(2)循环注浆:也称为U型管注浆,每一个注浆系统由一根进口管、一根出口管和一个压力注浆装置组成。注浆时,将出浆口封闭,浆液通过桩端注浆器的单向阀注入土层中。一个循环压完规定的浆量后,将注浆口打开,通过进浆口以清水对管路进行冲洗,同时桩端注浆器的单向阀可防止土层中浆液的回流,保证管路的畅通,便于下一循环继续使用,从而实现注浆的可控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