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层注浆机理分析

土层注浆机理分析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压密注浆的注浆压力对土体产生挤压作用,只使浆体周围的土体发生塑性变形,远区浆体土体发生弹性变形,而不使土体发生水力劈裂。浆柱体的大小受地基土的密度、含水量、力学特性、地表约束条件、注浆压力、注浆速率等因素控制。

浆液在地层中往往以充填、渗透、挤密和劈裂等多种形式与土体相互作用,具体的作用方式随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浆液的种类和流变性能、注浆工艺及参数等变化,并相互转化或并存,如在渗透过程中存在劈裂现象,在压密过程中存在劈裂或渗透现象,在劈裂过程中存在渗透现象。但在一定条件下,浆液总是以某种运动方式为主,在渗透性很大(k>0.1cm/s)的砂土中,一般以渗透作用为主,在渗透性小(k<10-5cm/s)的黏性土中,主要以劈裂作用为主。

2.1.1 渗透注浆

一般渗透注浆的必要条件是满足可注性条件。对于粒状介质,可注性用可注比来表示:

式中:D15和D10分别为地层土颗粒在颗粒分析曲线上与15%、10%对应的直径;G85和G95分别为注浆材料在颗粒分析曲线上与85%、95%对应的直径。

可注比并不是一项普遍适用的准则,注浆效果受细粒含量和颗粒级配的影响,因此一般可根据表2-1来判断可注性和浆液种类。

表2-1 可注性评价表

浆液在地层中的流动规律与流变性能有关。若不考虑时间影响,按浆液流变性能的不同,可将浆液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在非牛顿流体中,又以宾汉流体最为常见。牛顿流体的流变曲线通过原点,流动过程中的剪切应力与流速梯度成正比。而宾汉流体的流变曲线不通过原点,具有初始剪切应力(又称静切力)。因此,宾汉流体比牛顿流体具有更大的流动阻力,在相同的条件下,牛顿流体比宾汉流体扩散得更远。水泥浆由牛顿流体转变为宾汉流体的临界水灰比接近于1,见图2-1。水灰比大于1时,为牛顿流体;水灰比小于1时,为宾汉流体。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水灰比在0.5~0.8之间,属宾汉流体范围。

图2-1 水泥浆流动曲线
A为水;B为W/C=1;C为W/C=0.5;D为W/C=0.66;E为W/C=0.55;F为W/C=0.45

2.1.1.1 牛顿流体的渗透公式

1)牛顿流体的球面扩散公式

Maag假设浆液为牛顿流体,浆液从注浆管底端注入地层,注浆源为点源,浆液在地层中呈球状扩散。推导出以下公式:

式中:r为浆液的扩散半径(cm);k为砂土的渗透系数(m/s);h1为注浆压力水头(cm);r0为注浆管半径(m);t为注浆时间(s);β为浆液黏度与水黏度之比;n为砂土孔隙率(%)。

2)牛顿流体的柱面扩散公式

若注浆源为点源,浆液在地层中呈柱状扩散,其扩散半径表达式为:

式中:r1为浆液在地层中扩散半径(m)。

2.1.1.2 宾汉流体的渗透公式

以下为推导宾汉流体在地层中的渗透公式。

1)宾汉流体的柱面扩散公式

渗透微分方程为:

宾汉流体在粗颗粒中的渗透系数:

式中:M=,d0为孔隙直径,n为孔隙率,D0为土颗粒直径;Ag为渗透过流截面积;A为常数,由实验确定;B为常数,B=,τ0为初始剪切应力;μ为塑性黏度;C为由介质几何参数决定的常数,C=;v为渗透速度,v=?,a为线源长度;r为浆液扩散半径。由式(2-1-1)和式(2-1-2)可得:

由t=(r2),

当r≫r0时,忽略不计,取r=R,t=T,则得:

2)宾汉流体的球面扩散公式

在式(2-1-1)和式(2-1-2)中取Ag=4π·r2,则得:

由t=(r3),

当r≫r0时,忽略不计,取r=R,t=T,则得:

2.1.2 劈裂注浆

根据实验,劈裂注浆是一个先压密后劈裂的过程。浆液在土体中流动分为3个阶段:压密阶段、劈裂流动阶段、被动土压力阶段。

2.1.2.1 鼓泡压密阶段

刚开始注浆,浆液所具备的能量不大,不能劈裂地层,浆液聚集在注浆管孔附近,形成椭球形泡体挤压土体。随着浆液的不断注入,泡体向四周发展,或上下泡体相互连通。该阶段压力流量曲线的初始部分吃浆量少,而压力增长快,说明土体尚未裂开,曲线中的第一个峰值压力即为起裂压力,起裂压力前的曲线段称为鼓泡压密阶段。

2.1.2.2 劈裂流动阶段

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达到起裂压力时,浆液在地层中产生劈裂流动,劈裂面发生在阻力最小的小主应力面。当地层存在已有的软弱破裂面,先沿着软弱面劈裂流动;当地层比较均匀时,初始劈裂面是垂直的(图2-2),劈裂压力与地基中小主应力及抗拉强度成正比。劈裂流动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压力值先是很快降低,维持在一低压值左右摆动,但是由于浆液在劈裂面上形成的压力推动裂缝迅速张开,而在裂缝的最前端出现应力集中,所以这时压力虽然低,却能使裂缝迅速发展。

2.1.2.3 被动土压力阶段

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注浆压力又重新上升,地层中大小主应力方向发生变化,水平向主应力转化为被动土压力状态(即水平主应力为最大主应力),这时需要有更大的注浆压力才能使土中裂缝加宽或产生新的裂缝,出现第二个压力峰值,由于此时水平向应力大于垂直向应力,地层出现水平向裂缝,见图2-3。被动土压力阶段是劈裂注浆加固土地基的关键阶段,垂直劈裂后大量注浆,使小主应力有所增加,缩小了大小主应力之间的差别,提高了土体的稳定性,浆脉网的作用是提高土体的法向应力之和,并提高土体的刚度。

图2-2 土中的应力与劈裂面

2.1.2.4 劈裂注浆机理的力学分析

最先发生的劈裂为纵向劈裂,应用弹性力学原理可推导出其起裂压力。图2-3为桩周土中的应力图,在主应力σ2的方向偏α角的平面上,孔壁面切线方向拉力σl为:

当α=0时,σl最小,即:

当σt<0时,土中出现拉应力。设土体的抗拉强度为σt,则纵向劈裂压力为:

图2-3 土中应力图

将土体视为均匀半无限空间,则上式可表示为:

由于土体为弹塑性体,且为各向异性,发生劈裂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上述计算公式只能作为一种近似计算。即使在劈裂阶段,浆液对土体的挤密作用也是存在的,因此劈裂压力并不影响浆液对土体挤密位移的计算。

2.1.3 压密注浆

压密注浆是用极稠的浆液,通过钻孔挤向土体,在注浆处形成球形浆泡,浆体的扩散靠对周围土体的压缩,浆体完全取代了注浆范围的土体,在注浆邻近区存在大的塑性变形带;离浆泡较远的区域土体发生弹性变形,因而土的密度明显增加。压密注浆的注浆压力对土体产生挤压作用,只使浆体周围的土体发生塑性变形,远区浆体土体发生弹性变形,而不使土体发生水力劈裂。

压密注浆过程中,刚开始注浆,浆柱的直径和体积较小,压力主要是径向的也就是水平方向。对非饱和土挤密较明显,对饱和土浆泡先引起超孔隙压力,待孔隙压力消散后,土的密度才会提高。浆柱体的形状在均匀地基中是球形和圆柱形,在不均质地基中,浆柱大都呈不规则形状,浆液总是挤向不均地基中的薄弱土区,从而使土体的变形性质均一化。浆柱体的大小受地基土的密度、含水量、力学特性、地表约束条件、注浆压力、注浆速率等因素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