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注浆技术在超长大直径桩中的应用

后注浆技术在超长大直径桩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48h,由注浆泵用清水将桩端注浆管单向阀冲开,确保注浆管路系统畅通。压水试验和注浆前,进行注浆管路系统及接头耐压试验。注浆分3次循环,每一循环的注浆管采用均匀间隔跳压。第一循环:每根注浆管压完后,用清水冲洗管路,间隔时间不小于2.5h,不超过3h进行第二循环;第二循环:每根注浆管压完后,用清水冲洗管路,间隔不小于3.5h,不超过6h进行第三循环。

6.1.1 工程概况

苏通大桥主桥采用1088m的双塔斜拉桥,专用通航孔采用(140+268+140)m连续钢构,引桥分别采用跨径75m、50m、30m的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其中主桥和近塔辅助墩基础采用φ2.5m群桩基础,斜拉桥远塔辅助墩和过渡墩采用φ2.5m灌注桩,专用通航道桥主墩采用φ3.0m灌注桩,专用航道桥过渡墩和75m跨箱梁采用φ1.8m灌注桩,50m跨箱梁采用φ1.5m灌注桩,30m跨箱梁和桥台采用φ1.2m灌注桩,桩长57.5~118m,灌注桩总数约2580根。

依据桥位区揭露地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埋藏条件及其物理力学特征等,桥位区共分为22个工程地质层,各层主要特征如下。

全新统(Q4):分为4层(1~4层),1层为北侧上部的粉砂或亚黏土夹粉砂,又细分成3个亚层;2层为南侧上部的亚黏土“硬壳层”;3层为南侧上部的淤泥质亚黏土或粉砂夹层,分为2个亚层;4层为底部的亚黏土或亚黏土与粉砂互层。

上更新统(Q3):分为4层(5~8层),5层以粉砂为主,局部亚黏土,分为2个亚层;6层粗砂含砾,局部细砂,又分2个亚层;7层细砂、粉砂;8层粗砂夹细砂含砾细砂,夹透镜体状亚黏土,分2个亚层。

中更新统(Q2):分为7层(9~15层),岩性为粉、细砂层,黏性土。

下更新统(Q1)、新近系(N):顶板埋深在200m以上,粗略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16~22层)。16~22工程地质层为下更新统及新近系沉积物,下更新统以砂层为主夹黏性土;新近系为半胶结状黏土、砂土为主,底部揭露玄武岩

在前期经过注浆试验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主桥部分采用U型管桩端后注浆技术。桩端在上更新统8层粗砂夹细砂含砾中。

6.1.2 注浆施工技术

6.1.2.1 注浆前准备工作

(1)注浆管路应编号并挂标牌明示,注浆管路按编号顺序与浆液分配器对应连接牢固。

(2)在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48h,由注浆泵用清水将桩端注浆管单向阀冲开,确保注浆管路系统畅通。对于U型管,必须每天打开U型管系统1次,开泵注水循环10~15min,以促使水化热消散和防止注浆管堵塞。

(3)压水试验和注浆前,进行注浆管路系统及接头耐压试验。试压操作时,要分级缓慢升压,试压压力宜达到注浆控制压力的1.5倍,停泵稳压后方可进行检查,并认真检查高压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水泥、外加剂等材料准备充分,注浆前运抵现场,每盘外加剂计量好,装进塑料袋,保证其掺量的准确性。

6.1.2.2 浆液的配制

(1)注浆水泥及水泥浆性能要求。采用Po42.5MPa普通硅酸盐无结块的双检水泥。初凝时间3~4h,稠度17~18s;7d强度:≥10MPa。

(2)浆液配比。外加剂包括U型微膨胀剂(≤5%)和膨润土(≤5%)等,表6-1为浆液配比表。

表6-1  浆液配比表(单位:kg)

(3)浆液配制程序:先放水,再加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加水泥。

(4)严格控制浆液配比,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浆液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不离析,不沉淀,浆液进入储浆桶时必须用16目纱网进行2次过滤,防止杂物堵塞注浆孔及管路。

(5)试桩浆液最终配方必须通过现场试配确定,确认达到性能指标后,再付诸使用。

6.1.2.3 机械设备

苏通大桥后注浆施工所用设备见表6-2,图6-1为施工现场。

表6-2 苏通大桥后注浆施工所用设备

图6-1 施工现场图

6.1.2.4 后注浆施工控制

(1)管路布置:采用4回路U型管,桩端部分为直管,结构详见图6-2。

图6-2 4回路U型管图

(2)浆量与注浆量分配:总注浆量设计值为8.5t,考虑损耗实际按10.5t控制。注浆分3次循环,每一循环的注浆管采用均匀间隔跳压。注浆量分配:第一循环为40%,第二循环为40%,第三循环为20%。

(3)注浆时间及压力控制:注浆工作压力为3MPa,注浆控制压力为8MPa。

第一循环:每根注浆管压完后,用清水冲洗管路,间隔时间不小于2.5h,不超过3h进行第二循环;第二循环:每根注浆管压完后,用清水冲洗管路,间隔不小于3.5h,不超过6h进行第三循环。

第一循环与第二循环主要考虑注浆量。第三循环以压力控制为主。若注浆压力达到控制压力,并持荷5min,注浆量达到80%,也满足要求。

6.1.3 苏通大桥桩端注浆效果检测及评价

6.1.3.1 注浆前后的检测工作

1)注浆前的检测

(1)测试孔要求:在需CT检测的桩中预埋了φ=110mm的测试钢管,保证垂直度小于2/1000,待注浆后一段时间,由钻机打开预埋管的下封口,向下钻6m并取芯,然后下PVC套管,保证套管下到指定位置并保持套管内畅通,确保仪器在套管中上下自如。

(2)检测要求:①首先进行钻孔中的电磁波单孔测试;②利用取芯孔作为发射孔和接收孔,进行超声波CT探测。

(3)原状土检测:为了更准确反映注浆效果,在未注浆前对需CT检测桩进行原状土CT检测,以供其后对比使用。

(4)检测结束后要求:必须将测试孔孔口封好,以免掉入异物,影响下次对比测试使用。

2)注浆后的检测

(1)电磁波跨孔数据采集。

(2)电磁波单孔数据采集。

(3)超声波跨孔数据采集。

(5)单孔超声波数据采集(个别疑问孔)。

(5)超声波跨孔同步数据采集(个别疑问孔)。

(6)电磁波CT层析成像。

(7)超声波CT层析成像。

(8)检测剖面综合解释结果。

6.1.3.2 6平台工程桩注浆效果检测结果

所检桩为6平台上游方向附近的16桩及其周围的8、15、24和17桩,为了解16桩注浆情况,以16桩为中心与其四邻的4根桩形成4个辐射状剖面。为了解其浆液扩散情况,在其四邻的4根桩连接成4个联络剖面,见图6-3。

图6-3 6墩CT测孔位置图

1)16桩注浆效果

以16桩为中心与其四邻的8、15、24和17桩形成4个辐射状剖面,16桩底下形成不规则水泥浆分布特征,在其桩底以下2m深度内有水泥浆不规则分布,顺流方向(15—16—17)剖面(图6-4)显示,在向17桩方向形成较理想的水泥扩大头;向15桩方向水泥浆分布较少,桩下局部无水泥浆存在。垂直水流方向(24—16—8)剖面(图6-5)显示,在向24桩方向桩底下的2m深度形成较多水泥浆,在向8桩方向局部水泥浆分布于桩底3m深度内,但16向8方向16桩底外水泥浆分布较少,16桩水泥浆横向上分布于2~3m范围内。

图6-4 15—16—17剖面

24—16—8剖面(图6-5)显示,可能注浆在桩底沉积过多。

图6-5 24—16—8剖面

图6-6 15、16、24三角柱状剖面

图6-6为15、16、24三角柱状剖面,可见柱底以下,16向15方向形成-105~-107.5m的注浆层。16与24剖面可见24桩向16桩方向桩底水泥浆分布较少,16桩底有2m左右的水泥浆分布,16和24桩间局部随机水泥浆分布。图6-7为24、16、17三角柱状剖面,可见16桩底-105~-107.5m形成较大扩大水泥浆头,16向24方向在桩底-105~-107m形成均匀水泥浆分布,16和24桩间局部水泥浆分布。图6-8为17、16、08三角柱状剖面,在16向17桩方向,16桩底-105~-107.5m形成向外扩水泥浆头;在16向08方向,16桩底-105~-108m形成不规则水泥浆扩大头,其桩间局部分布少量水泥注浆。图6-9为8、16、15三角柱状剖面。

图6-7 24、16、17三角柱状剖面

图6-8 17、16、8三角柱状剖面

2)外围8、15、24和17桩注浆效果

(1)8桩注浆效果:8桩桩底形成3~4m深度水泥浆分布,局部(粉红色)含水泥成分较多并硬化,桩底可见有0.2~0.3m的虚影,可能是注浆在桩底沉积过多的反映,总体注浆效果明显。

图6-10中由8向15桩方向,桩底-105~-108m有均匀水泥浆扩大头,由8向17桩方向,桩底-105~-109.5m有不规则量较大的水泥浆扩大头。其桩间在-102m有水泥浆分布,其余深度水泥浆稀少。

(2)15桩注浆效果:图6-11中由15向8桩方向,桩底-105~-109m有丰厚水泥浆扩大头,由15向24桩方向,桩底-105.5~-108m有斜向下的水泥浆分布,而其桩底-105~-105.5m处无水泥浆分布,判断15桩此位置注浆管堵塞引起,其与8桩间在-101~-103m有水泥浆分布,其与24桩间在-98~-105m有水泥浆分布,其与16桩间水泥浆零星分布。

(3)24桩注浆效果:24桩桩底形成3~3.5m厚水泥浆分布,相对而言24桩是此批桩中水泥浆效果最丰满的一根桩,其向17桩方向更具厚度的水泥浆分布,其桩底最完整。

图6-12中由24向15桩方向,桩底-105~-108m形成外扩水泥浆分布,由24向17桩方向,桩底-105~-109m形成均匀扩大头。其与15桩间-99~-105m有水泥浆分布,量较多。其与17桩间水泥浆零星分布,其与16桩间在-101~-103m有水泥浆分布。

图6-9 8、16、15剖面

图6-11 24、15、8剖面

图6-10 15、8、17剖面

图6-12 17、24、15剖面

(4)17桩注浆效果:17桩桩底形成3m厚度水泥浆分布。图6-13中由17向8桩方向,桩底-106~-108.5m有外扩水泥浆分布;由17向24方向,桩底-105~-109m有较大水泥浆扩大头。图中可见17向8方向,桩底-105~-106m处无水泥浆分布,判断此位置注浆管堵塞所致,其与8桩间-103~-101.5m有水泥浆分布;其与24桩间-105~-96m有水泥浆分布;其与16桩间-105~-102m有水泥浆分布。

图6-13 8、17、24剖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