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战略地位

西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战略地位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恢复保护、农民脱贫致富的首要制约。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已对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宁夏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50mm,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656 m3。因此,只有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才能促进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保障现代农业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地区富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恢复保护、农民脱贫致富的首要制约。一是水资源条件对农业和经济发展约束强。西北五省(区)面积占全国的1/3,水资源量却为全国的1/12。黄土高原(包括河套)单位耕地平均与人均水量分别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4%和24.1%;西北内陆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一些局部地区的缺水更为严重。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已对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2%,但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3.1%。宁夏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50mm,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656 m3。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20年宁夏用水量供需缺口将达到13亿m3。甘肃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青海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东部干旱地区既存在资源性缺水,又存在工程性缺水。新疆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水资源分布呈现“北富南贫”的状况,夏季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二是水资源利用成本高效率低并存。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31.6%,远低于全国49.6%的平均水平。青海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有0.35左右,农田水利骨干工程老化失修,牧区水利发展严重滞后,基本处于“靠天养畜”的状态。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主要依赖黄河水,“唯黄河而生存、唯黄河而发展”,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需从黄河主干道通过11级提水,加上修建蓄水池、沉沙池、沉淀池、渠系等配套设施,用水成本很高。三是农民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任务重。2010年青海、宁夏、甘肃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分别排倒数第2、第3和第5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全国分别排倒数第3、第1和第9位。三省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开发任务较重,水资源短缺是首要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增加收入、改善环境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从水资源的保障来看,节水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农业节水,实行节水灌溉,一方面可以通过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科学的灌溉方法,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另外,节水灌溉不但带来了直接效益,而且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优化了生产资料配置,有利于发展社会化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发展,为改善农作物种植结构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凡是采用节水农业技术措施的,节水增产效果都十分显著。因此,只有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才能促进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保障现代农业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条件

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解决水的问题,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中,除生产、生活用水外,如何满足生态环境所需的基本水资源量,这是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要维持荒漠绿洲的有限生存环境,保持人工生态与天然生态的平衡,就必须还以生态必需的水量。而恢复生态需要的水量大部分要靠减少农业用水解决。研究表明,西北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耗水一般不应该低于水资源总量的50%,绿洲内耕地用水应在50%以下。按照该地区传统的用水耗水模式,必然产生经济用水和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所以,西部需要从农业用水中分流部分水量以恢复区域水量平衡及防止沙漠化的扩大,优先保证维护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量。

发展节水农业,可以促进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表现在:(1)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节约出来的农业用水可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2)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从源头节水,可以缓解下游地区用水紧张的矛盾,遏制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改善灌区灌溉和排水条件,可有效防治土壤盐碱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4)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山区水土保持建设的根本保障。(5)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水环境改善和遏制地下水的超采,减少地质灾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