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绿洲与绿洲农业的战略地位

绿洲与绿洲农业的战略地位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绿洲与绿洲农业的战略地位黄河自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进入河套,经内蒙古,由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皇甫川口流出,全长1200多公里。以上情况充分表明,绿洲农业是两个自治区粮食和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河套绿洲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河套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保护黄河、保护华北、保护首都北京的重要生态屏障。

一、绿洲与绿洲农业的战略地位

黄河自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进入河套,经内蒙古,由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皇甫川口流出,全长1200多公里。沿黄河两岸在宁夏境内分布有卫宁平原、银川平原,俗称西套。在内蒙古境内有后套平原(巴彦卓尔)、前套平原(土默特平原),在陕西榆林境内沿长城一线为零散的河谷小平原。河套既有贺兰山和阴山山脉为屏障阻挡着来自西面、北面的烈风流沙,又有黄河灌溉之利,兼得黄河泥沙之益,形成沃野千里,人烟稠密的富庶之地,即河套生态经济区绿洲农业区,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一)河套一直是历朝历代的战略重地

在中国历史上,河套平原具有系天下安危的区位重要性。历代王朝都把经营河套作为巩固边防的要务,在这里筑长城,修渠引水,开垦农田,屯垦戍边。《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占领河套以南广大地区,并在阴山之下设九原郡,建县四十四个。《汉书》记载,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85年,汉朝四次向朔方的上郡、西河及朔方郡移民和军屯。秦汉时,河套地区已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又有龟滋盐池以为民利,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有禽兽”,贺兰山“山之草树远望如驳马”。这里曾被辟为安置归附少数民族之所,疏散安置难民之地。唐肃宗以此为基地而平“安史之乱”,宋时党项拓拔思恭占据夏州而缔造了西夏国。明朝在这里筑长城近1000公里,并设立了中卫、镇北堡等军事要镇。河套地区自西汉中期就成为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故古有“河套兴,天下兴”,“河套安,天下安”之说。

(二)河套绿洲已发展成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最大灌区

河套平原经长达两千多年的不断开垦和耕作灌溉,黄河泥沙在原始土壤上覆盖了厚厚一层富含养分和有机质的淤积层,形成从东到西连绵1000多千米,南北宽10~70千米,包括前套、后套和西套的河套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两千多万亩。规模比四川成都平原著名灌区都江堰灌溉面积大出近两倍,比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安徽中部淠史杭灌区面积也大出一倍,成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最大灌区。新中国建立以来,通过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疏通沟道,排水洗盐,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使耕地成为蓄水保肥力强的稳产、高产农田,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高产、稳产农业基地。

(三)绿洲农业对河套经济区的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

从全国来看,占我国耕地40%的灌溉农业,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0%以上的粮食,80%~90%的经济作物,对保障我国粮食总产达到5亿吨和人均占有粮食接近400公斤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大型灌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宁夏绿洲农业区以不到全区40%的耕地,生产了67%的粮食(灾年则高达80%以上),67%的肉类,98%的牛奶,90%的禽蛋和98%水产品。内蒙古绿洲农业区则以不到20%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区1/3的粮食,25%的肉类,58%的牛奶,19%的禽蛋,80%的水产品,70%的水果和56%的瓜菜。以上情况充分表明,绿洲农业是两个自治区粮食和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河套地区工业和城市的崛起与农业所提供的支撑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城市群的兴起,这个支撑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四)河套绿洲是我国北方风沙带上的一道重要生态屏障

河套绿洲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在于它阻隔和遏制了沙漠化的蔓延扩大。我国已有17.6%的土地沙化,90万平方千米土地处于明显的沙化过程,土地沙化,不仅严重削弱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导致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在河套绿洲的周边分布有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绿洲在这条风沙带上,成为阻隔和扼制沙漠化进一步蔓延、扩大的生态屏障———绿色长城,肩负着保护黄河,保护西北、华北和中原的重任,是我国国土安全的前沿卫士。因此,河套绿洲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河套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保护黄河、保护华北、保护首都北京的重要生态屏障。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