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百度的核心软件技术支撑

百度的核心软件技术支撑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用户需求识别技术方面,百度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强的,每天要从搜索框中获取超过10亿次搜索请求,并要一一在极短时间内对这些需求进行识别响应。尽管如此,当“框计算”将用户需求从搜索向其他应用领域极大程度延展时,“框计算”后台对用户需求的识别能力还需要大幅度的提升。

2.6.1 框计算概述

“框计算”(Box CompuTing)是2009年8月18日,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09年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所提出的全新技术概念。用户只要在“百度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内容资源或应用提供商处理,最终精准高效地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框计算结果如图2-4所示。

框计算的实现过程:

(1)首先,用户的任意一个需求被提交到“框”里;

(2)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需求分析,包括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分析和海量计算,用户的需求被分发给框后台的某个或某几个应用所响应;

(3)框背后的应用平台是开放的,框计算平台提供了大量即插即用的接口,各种应用可以主动与框计算平台对接,使自己有机会来响应框所收集到的需求;

图2-4 百度框计算框架图

(4)最后,用户“即搜即得、即搜即用”获得精准、可靠、稳定的需求结果。

2.6.2 框计算的关键技术

框计算平台是一个新的理念,而要通过“框计算”实现真正的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需要突破以下两个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识别和应用开放。

1.需求识别

首先是需求识别领域的技术突破。所谓“需求识别”,就是确定用户究竟要互联网为他做什么,这是互联网科学最复杂和最具技术含量的一个领域,下面又包括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海量计算处理等子领域。以搜索的用户需求识别为例,如有人希望从互联网得到一个“形容很快乐的句子”,这个请求首先被拆成不同粒度的20个语义单位进行分析,后台要经过3亿次计算来识别这个需求,并在100亿个网页资源中检索并进行需求分配,而整个过程却需要在不到十分之一秒内完成。在用户需求识别技术方面,百度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强的,每天要从搜索框中获取超过10亿次搜索请求,并要一一在极短时间内对这些需求进行识别响应。尽管如此,当“框计算”将用户需求从搜索向其他应用领域极大程度延展时,“框计算”后台对用户需求的识别能力还需要大幅度的提升。

2.应用开放

另一个需要突破的领域,就是“框计算”平台上的应用开放。“框计算”平台前端的需求识别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合适的应用在平台上及时响应这个需求,用户需求一站式满足的美好理想也不能完美实现。反过来,要使更多的应用在“框计算”平台上实现,光靠一两家公司肯定是不行的,而需要整个产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框计算”平台要足够开放,要建立起足够开放的产业标准和技术接口,让想加入到这个平台的应用服务商以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加入进来:另一方面,“框计算”平台也要能为平台上的应用服务商带来更大的利益,而这主要牵涉到“框计算”上游海量用户资源和需求的分配问题。

2.6.3 框计算的主要应用

百度开放平台是基于百度“框计算”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服务机制,针对用户需求,为广大站长和开发者免费提供的开放式数据分享与对接平台。以此,站长和开发者可以将结构化的数据或具体应用直接提交到百度开放后台,并实现最佳位置和最佳形式的搜索结果直接展现。

百度开放平台是框计算理念实践的重要基础设施,百度开放平台包含数据开放平台和应用开放平台。

1.百度应用开放平台

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框计算”技术和理念为基础,通过与广大优质应用开发者或版权运营者开放对接合作,为用户实现“即搜即用”——便捷的在线应用服务。目前,包括在线视听、在线杀毒、在线小游戏等部分应用已通过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正式上线。

天气预报、北京时间、列车航班、彩票开奖等公共生活信息,电视、电影、漫画、综艺、星座等娱乐休闲信息,奥运会、世界杯、全球五大足球赛事、亚运会等体育赛事信息,重大时事热点焦点信息,常用软件下载,以及教育、医疗、饮食等信息查询,都已通过百度数据开放平台成功上线,并深受广大用户和合作者好评。

2.百度数据开放平台

百度数据开放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框计算”技术和理念为基础,通过与广大优质站点的数据开放对接合作,为用户实现“即搜即得”简单可依赖的便捷信息服务。

3.其他

除了传统网页信息搜索,像词典、计算器、日历、地图、列车时刻查询、天气查询、下载、登录等通过百度框查询也都能直接获得结果。另外,游戏、视频、视听、阅读、购物、理财、杀毒等各种应用也能通过百度框在线直接体验和使用。

2.6.4 框计算平台的意义

第一,框计算驱动产业升级。

首先,框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需求收集器和分析器。在李彦宏提出“框计算”概念之前,其实在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上已经有形形色色的各种计算框,词典框、对话框、搜索框……但这些各种各样的“框”,都只是在特定语境下才有意义。比如词霸里的词典框,用户只有在获取单词释义时,才会到这个框里输入内容;同样,用户在词典框里输入别的需求,词典框也不会给用户任何有意义的反馈。而李彦宏所提到的“框计算”的“框”,用户可以输入任何类型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框”是万能的,因而也必须是“智能”的。

其次,由于“框”能在互联网可选范围内根据用户需求自动匹配最佳的操作系统特性。就像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上面可以运行Office、浏览器、杀毒软件等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如今,词典、计算器、日历等简单应用已经能通过百度框直接运行,视频、杀毒、游戏、购物等互联网应用近期也有可能被框直接启动,如果越来越多的应用确实能在“框计算”平台上运行,“框”将对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产生的拉动效应。

第二,框计算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百度基于搜索引擎的B2C战略将对电子商务行业带来很大影响,百度的“框”将更多地体现智能化的理念,会促使更多地传统企业将网络平台作为将来发展的方向,可能在未来B2C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智能化的搜索选择将决定你是否出现在几亿网民面前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将成为“框计算”里重要的一个环节,更为智能化的语义理解,将更多地依赖于众多网络,在未来,也许只有更大的匹配度才能被搜索引擎抓取。同时“框计算”将通过后台分析对结果进行指向性的展示,这赋予搜索引擎更大的价值,也许没有搜索到关键词,但百度的“框计算”还是有可能将对象匹配到意向性内容,这些都可能对B2C产生很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