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形成覆盖面宽

形成覆盖面宽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书目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统的OPAC相比,新的基于FRBR结构的OPAC改善了OPAC的索引、排序和显示,使得用户能够掌握资源之间的关系,充分地利用所有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多数图书馆单独构建电子资源检索系统,与图书馆的OPAC一起担负起信息资源导航的任务。

二、形成覆盖面宽、利用便捷的书目信息网络

(一)书目信息网络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

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书目信息资源的共享。因为用户要想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世界上的每一种文献,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了解世界上有哪些文献,分别收藏在什么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赖对文献完备详细的记录和揭示报道的各类型的书目。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文献数量浩繁、类型复杂、内容重复庞杂,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书目控制系统,人们要获取、利用出版物,便如同大海捞针,信息资源共享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联合目录集中地揭示和报道了多馆藏书特点及其分布情况,是图书馆之间开展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传统的手工式的联合目录已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中资源共享的要求。以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一个完备的书目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这个书目信息网络的覆盖面要宽,既要能够涵盖各种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文献信息,又要能够涵盖不同地域的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机构所拥有的文献的信息。利用便捷,则是指读者或信息用户一进入这个书目信息网络,就能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他所需要的文献的相关信息。

(二)书目信息网络的功能

这个书目信息网络要实现以下功能:

(1)网络公共查询功能。包括联合编目数据库、成员馆馆藏目录数据库和其他共享数据的查询。即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或客户软件查询联合目录,并根据目录提供的馆藏地址,链接相关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数据库,请求馆际互借。用户还可以同时选择多个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数据库,进行广播式检索,做到一次性输入检索要求,一次性显示检索结果,查询感兴趣的书目记录或请求馆际互借。

(2)联机合作编目功能。参加合作的成员馆不但可以从联合目录数据库实时套录和复制记录,而且可以访问外部数据源库,完成数据下载。对需要原始编目的记录,在联机编目过程中会得到联机的标准、规则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规范控制,以建立高质量、时效性强的联合目录。成员馆同时也可以通过批处理上载方式向联合目录数据库送交回溯转换数据。

(3)协调采购功能。由于参加合作共建的成员馆不仅要提供馆藏信息,还要提供采购信息,因此,通过查询书目记录及相关馆藏信息,可以起到图书、期刊、电子资源采购的宏观控制和协调作用,从而使经费得到合理使用。

(三)书目信息网络的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形成,书目信息网络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其功能更加全面,使用更加便捷,更能适应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检索的需要。

1.OPAC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s(OPAC),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第一代OPAC(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是传统卡片目录的电子版,主要基于主机终端方式进行检索,功能非常有限,仅反映图书馆的馆藏资料与流通状况[9]。第二代OPAC(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发展基于Web的WebOPAC或IPAC(Internet Public Access Catalogues),其功能也一再扩展:从本馆本地资源向异地、远程资源扩展;从单一的书目查询向全文的检索甚至各类型资源整合查询的方向扩展;从布尔逻辑式检索向人性化、智能化检索功能发展[10]。IFLA在1998年发布了“书目记录功能要求”(简称FRBR)的研究报告。FRBR利用“实体—关系”模型来构建数据结构框架,即作品、责任者和主题内容三个组。书目数据按照树型结构组织、显示,每个作品建立一个主干记录,同时还建立许多分支记录,分支记录揭示统一作品的不同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与传统的OPAC相比,新的基于FRBR结构的OPAC改善了OPAC的索引、排序和显示,使得用户能够掌握资源之间的关系,充分地利用所有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2006年1月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发布了新的OPAC[11],新版OPAC仍然使用原来的书目记录,但放弃原检索界面,改用Endeca公司具有引导导航(guided navigation)能力的ProFind作为检索平台,同时提供检索与浏览功能。检索返回结果类似于搜索引擎,缺省方式是按相关性排序,另可选择按出版日期、题名字顺、作者字顺、索书号排序,尤为特别的是可以按由流通数据获取的受欢迎程度排序。依据检索结果,在左端一栏列出相关主题如流派、载体、地区、时代、语种、作者及馆藏地,用作限定检索[12]

2.电子资源检索系统

目前许多大型图书馆中的外文期刊多为电子期刊,并分布在不同的外文数据库中,读者不可能完全清楚哪些期刊应该在哪种数据库中检索。所以许多图书馆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进行资源重组,构建电子资源检索系统以方便用户检索利用电子资源。多数图书馆单独构建电子资源检索系统,与图书馆的OPAC一起担负起信息资源导航的任务。ISBD(ER)、AACR2等有关网络资源编目标准的制定为图书馆提供了资源建设的执行尺度。图书馆应该而且可以把电子期刊整合到OPAC中,为读者提供电子期刊检索和全文阅览服务。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正在开展基于OPAC的电子期刊系统,使OPAC能够同时提供印刷版书刊、电子期刊的查询服务[13]。这种做法有以下优点:有利于读者全面查找期刊,方便读者根据个人喜好选取资源类型;有利于开展馆际互借、原文传递和资源协调采购;共享电子资源书目数据,避免各个图书馆重复建设电子资源检索系统;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OCLC、Ohiolink、Prospector等联合目录系统将电子期刊纳入联合书目数据库后,电子期刊的使用率大为提高;符合国际发展趋势,未来的OPAC将能够同时提供印刷书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资源的查询及导航服务。

3.学科信息门户

学科信息门户(Subject Information Gateway),又称为“学科门户”(Subject Gateway)、“学科导航门户”,向用户提供某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由图书馆员精心挑选和组织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一站式”导航和检索服务。常见的学科信息门户类型[14]有:①一个学科、全球范围、一个语种。②所有学科、全球范围、多个语种。③多个学科、全球范围、一个语种。④一个学科、一个国家、一个语种。门户的概念最早起源于Yahoo等大型门户网站,用来帮助用户快速寻找和获取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据英国大学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The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的定义:“门户(Portal)是一种在线服务,提供对多种资源的个性化的单点获取方式。……从技术角度说,门户是一个网络服务,通过利用统一检索(cross searching)、收割、提示等技术从各类分布资源获取内容,以统一形式呈现给用户。从用户角度说,门户是各个资源的共同访问点,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功能,用户能够同时检索多个资源,浏览合并的检索结果。……门户作为一个中间层,根据用户角色和访问策略将各类信息、事务处理和应用进行聚合、集成、个性化,并展现给用户。”由此可见,门户的关键特性包括:集成能力、个性化能力和定制能力。国际上对数字图书馆门户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学术门户项目(ARL Scholar Portal)、美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门户项目、美国国会图书馆门户项目以及康乃尔大学、波士顿大学图书馆门户项目等。我国从2001年底先后启动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十五”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都包含了数字图书馆门户的建设内容[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