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方法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将清洗、沥干的树脂,加等量7%盐酸溶液浸泡1h,搅拌后除去酸液。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正常运行即应停止,并进行反洗操作。其目的是恢复树脂的交换能力。开包后应立即转入密封容器或加水浸泡。工作人员也要注意防止受到伤害。经常检验原水及出水水样,若发现水质超过预定要求,应及时采取对策。电渗析实质上是除盐技术。饮料用水除盐需要的是淡水。还有,余氯也会使饮料产生明显的异味。饮料工厂洗涤、杀菌等用水的要求有时可降低。

图1.7 离子交换器的结构

1—放空气口;2—入孔;3,8—挡水板;4—视镜孔;
5—分配器;6—树脂;7—假底

(2)使用与维护

新树脂的预处理新树脂中往往混有杂质,影响树脂的交换反应,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清洗和转型。

①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阳离子交换树脂多为Na型。先将其用自来水浸泡1~2d,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再反复用自来水冲洗,去除可溶性杂物,直至洗出水无色为止。若采用钠型树脂来软化水,清洗干净即可装入交换器。

若是用于除盐,尚需加以转型。可将清洗、沥干的树脂,加等量7%盐酸溶液浸泡1h,搅拌后除去酸液。用自来水洗至出水pH值为3~4为止,倾去余水,加入等量8%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h,除去碱液,再用自来水洗至出水pH值为8~9,倾去余水。加入3~5倍7%盐酸溶液浸泡2h,倾去酸液,用去离子水洗至pH值为3~4即可使用。这时树脂由Na型转为H型。

②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新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多为Cl型。可将新树脂用自来水浸泡,反复洗涤,洗至无色为止。再加入等量8%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h,搅拌后除去碱液。再用通过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的水,洗至pH值为8~9,倾去余水,加入等量7%盐酸溶液浸泡1h,然后用自来水洗至pH值为3~4,最后加入3~5倍8%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h,并加以搅拌,使阴离子交换树脂转为OH型。再倾去碱液,用去离子水洗至pH值为8~9即可使用。

离子交换器的操作:

离子交换器的操作分为运行、反洗、再生、正洗等几个阶段。

a.运行。应按原水水质、树脂性质、树脂层高等因素来选择水流速度。如需要除去的离子浓度大,则流速应选择小些。一般来说,交换器的每小时出水量是树脂装载量的10~20倍。交换器的运行时间对于钠离子交换器为6~8h,对于阴、阳离子交换器为20h。

b.反洗。当树脂处理一定的水量后,交换能力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正常运行即应停止,并进行反洗操作。反洗是从交换器底部进水,使树脂层松动,并冲掉树脂层表面污物和破碎的树脂。要保证反洗效果,应使树脂层有一定的膨胀强度,使每个树脂球都发生运动,一般膨胀率应大于50%。反洗流速为8~18m/h,时间10~20min。

c.再生。其目的是恢复树脂的交换能力。一般在反洗结束,树脂沉降后进行。影响再生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再生剂种类、浓度、流速、时间、温度以及再生方式等。

再生Na型树脂,再生剂可用5%~8%氯化钠溶液,对于H型树脂,可用硫酸或盐酸。酸液浓度一般为0.5%~5%。强型树脂,浓度较大;弱型树脂,浓度较小。对于OH型树脂,可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碱液浓度为3%~5%。

再生剂流速,在软化处理时为3~5m/h,在除盐处理时为4~6m/h。

再生时间,对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应大于30min,对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不应少于60min。

常用的再生方式有两种:顺流再生和逆流再生。前者再生剂的流向与原水同向,而后者相反。两者比较,顺流再生操作方便,结构较简单,使用较普遍,但效果稍差;逆流再生效率高、效果好,但结构与操作均较烦琐。

d.正洗。其目的是将树脂层中残存的再生剂冲掉,恢复交换器的工作能力。

先用相当于再生剂流速的小流速进水,时间为20~25min,尔后加大流速,对钠离子交换,流速为8~10m/h,时间约30min;对氢离子交换,流速为15m/h,时间为20~30min;对阴离子交换,流速为10~15m/h,时间为30~60min。总之,应正洗至出水符合水质要求为止。经正洗后,交换器又可以投入正常运行。

e.注意事项。树脂在运输、保管时,应保持湿润。开包后应立即转入密封容器或加水浸泡。树脂应保存在室内,环境温度应保持为5~40℃,不能低于0℃,以防树脂冻结崩裂。交换器应安在坚实的地基上,并调整水平,不垂直度不大于2mm/m。软水箱、除盐水箱一般用钢制,要注意内壁的防腐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进入交换器的原水,须经澄清、过滤等净化处理,使其没有悬浮杂质。再生剂的浓度对保证树脂再生至关重要,必须注意补充,以保持适当的浓度。当原水中含盐量小于500mg/L时,可采用离子交换法除盐,大于时用此法则不合算了。再生剂均是酸、碱、盐等腐蚀性强的物质,一定要注意防腐措施。工作人员也要注意防止受到伤害。经常检验原水及出水水样,若发现水质超过预定要求,应及时采取对策。

2)电渗析器

电渗析器种类较多,W.鲍里的三室型具有代表性,其构造如图1.8所示。电渗析器由阳极室、中间室及阴极室3室组成,中间DD为封接良好的半透膜,E为Pt、Ag、Cu等片状或棒状电极,F为连接中间室的玻璃管,作洗涤用,S为pH计。电渗析实质上是除盐技术。电渗析器中正、负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器内放入含盐溶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正、负离子透过膜分别向阴、阳极迁移。最后在两个膜之间的中间室内,盐的浓度降低,阴、阳极室内为浓缩室。

图1.8 电渗析器结构图

实际应用时,通常用上百对以上交换膜,以提高分离效率,如图1.9所示。进入第3室的水中的离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当阳离子移动到阳膜旁边时,由于阳膜允许阳离子透过,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穿过阳膜进入。第2室内。同理,阴离子则向正极方向移动,穿过阴膜进入第4室内。从第3室流出来的水中,阴、阳离子都减少了,成为淡水。进入第4室的水中的离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也做定向移动,阳离子移向负极,遇阴膜而受到阻挡,保留在第4室内。而第4室中的阴、阳离子均出不去,同时,第3、5室中的阴、阳离子还要穿过交换膜进入第4室,从第4室流出去的水中,阴、阳离子都比原来增多,成为浓水。

由此可见,通电后,由第1、3、5……室流出的是淡水,由第2、4、6……室流出的是浓水,将浓水和淡水分别汇集起来,最后得到的是浓水和淡水。饮料用水除盐需要的是淡水。

考虑到阴膜容易损坏,并防止氯离子透过阴膜进入阳极室,所以,在阳极附近一般不用阴膜,而用一张阳膜或一张抗氧化膜。电渗析过程中,离子交换膜透过性、离子浓差扩散、水的透过、极化电离等因素都会影响分离效率。

图1.9 电渗析工作原理图

1.4 水处理方案的确定

近年来我国推行“集中生产主剂、分散灌装饮料”的产业政策,使用主剂时,饮料灌装仅需准备糖和水(或碳酸水)。如果两个特许灌装厂使用同样牌号的饮料主剂,但原料水的碱度相差较大,不难想象,将两个厂用统一包装的碳酸饮料的部分酸度发生改变,会使饮料香气特征和味的感觉发生恶化。还有,余氯也会使饮料产生明显的异味。现在纯水都要求纯净,必须进行较为全面的水处理。

相对来说,对于混浊型的果汁类饮料,水的浊度、色度、硬度、碱度按一般饮料用水标准的要求就可以了。饮料工厂洗涤、杀菌等用水的要求有时可降低。

根据原水的质量和水质要求的不同,可选用各种不同的水处理方案。当水中悬浮物质含量多时可用凝聚沉淀法,少时用过滤法分离;水中有机物多时可用接触氧化法,少时用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对于无机盐类,可按其含量多少,分别用反渗透、离子交换法或其他方法脱除。不进行软化的水处理方案有以下3种:

采用软化的水处理方案有以下7种:

【实验实训】 过滤系统的设计

小明和同学到郊外小溪边游玩,发现所带的矿泉水不足,小明巧妙地利用田野的自然条件解决了伙伴们喝水的问题,请同学设计思路。

小资料

198个地市近六成地下水质为“差”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4929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为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为1348个,占27.3%;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为176个,占3.6%。

根据公报,全部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999个,占40.6%;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826个,占16.8%。主要超标组分为铁、锰、氟化物、“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项目超标现象。

与上年度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677个,分布在187个城市,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974个,占监测点总数的63.6%,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793个,占17.0%;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910个,占19.5%。

本章小结

本章着重讲述了水的3种处理方法:净化处理、软化处理和消毒处理。水的净化处理包括澄清和过滤。澄清主要用于一些水质较差、含多量细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水质混浊。而对一些水质较好的水源,其浊度较低,常采用过滤处理。水的软化主要是处理硬度大的水(一般是地下水),原水经净化、软化各项处理后,水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已被除去。但是仍有部分微生物留在水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对水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水的消毒方法以紫外线消毒最适用于饮料用水的消毒。对应水的处理方式本章介绍了水的处理设备:悬浮澄清池、离子交换器、臭氧发生器等。

复习思考题

1.水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在饮料加工中,如果原料水的硬度太大,应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

3.水的消毒处理中有哪些方法?简单介绍各种方法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