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印度洋的地理环境

印度洋的地理环境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洋上的属海较少。然而,印度洋中央的这些海岭总被大小不一的断裂带所切割。因此,印度洋海岭是海底地貌显著的特征之一。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将印度洋分为下列三个海域:第一,东部海域区。东印度洋海岭将这个海域分割,两侧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正是由于这些海台的存在,使印度洋大陆地貌有着显著的特点。

1.印度洋的地理特征

印度洋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下:

第一,印度洋呈水平轮廓,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印度洋北部的海岸线较为曲折,东、西、南三面海岸却是陡峭平直。

第二,在印度洋底,展布着较为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而且有着特殊的东经90度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堆等,构成了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由于印度洋主要位于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因而被称为热带海洋。

第四,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交互作用,形成了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

印度洋上的属海较少。内海主要有红海和波斯湾;边缘海有西北部的阿拉伯海,东北部的安达曼海,东部的帝汉海和阿拉弗拉海;大海湾有东北部的孟加拉湾,西北部的亚丁湾和阿曼湾,澳大利亚北面的卡奔塔利亚湾、南面的大澳大利亚湾。此外,南极洲海域也有一部分属海。

印度洋上的海岸线除了北部比较曲折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平直,少岛屿。马达加斯加岛、索科特拉岛、斯里兰卡岛,还有塞席尔群岛是大岛;火山岛有科摩罗群岛、马斯克林群岛和凯尔盖朗群岛;珊瑚岛有马尔代夫群岛。大陆边缘地带包括大陆棚和大陆坡。大陆棚一般比较狭窄,阿拉伯海、安达曼海、孟加拉湾和大澳大利亚湾是其大陆棚较宽的海域,最宽处在澳大利亚至新几内亚岛之间约965千米。大陆坡陡峻的地方其坡度大约在10度~30度间,一般坡度都较小。在印度河、恒河的入海口处,有面积宽广的水下冲积扇,被水下峡谷所切割。

从缅甸直到澳大利亚延伸达5150千米,是印度洋的岛孤带。印度洋的岛弧带可分为两列平行的岛链:内弧属火山岛,有大、小巽他群岛(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帝汉岛等);外弧为非火山岛,包括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明打威群岛等。在印度洋的岛弧外缘,其最深的水域是瓜哇海沟,最深点为7450米。

印度洋中央的海岭可分为3支:其一,北支的阿拉伯—印度海岭;其二,西南支的印度洋西南海岭,它与大西洋—印度洋海岭相连;其三,东南支的中印度洋海岭,它与印度洋东南海岭相接。北支海岭和西南支海岭均是结构复杂的海底山脉,宽度400~970千米,相对高度1830~3050米,海岭的中脊为裂谷带,地貌极为崎岖险峻;东南支海岭从中印度洋海岭至阿姆斯特丹岛的宽度达1450千米,其中的裂谷很少。然而,印度洋中央的这些海岭总被大小不一的断裂带所切割。

那么,在印度洋中,切割海岭的有哪些断裂带呢?比如欧文断裂带,即延伸至阿拉伯海盆和索马里海盆,海底岩层位移达320千米。印度洋中最长最直的海岭是其东部海域1962年发现的东印度洋海岭(或称“东经90度海岭”),南北直线延伸约4990千米。由于海岭被断裂带所切割,进而形成一系列海盆。

印度洋上海盆有:北部和西北部有阿拉伯海盆、索马里海盆;南部最重要的是克罗泽海盆;中部自西而东,有马达加斯加海盆、中印度洋海盆、科科斯海盆和北澳大利亚海盆。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印度洋是在中生代(距今6500万~22500万年前)南半球贡德瓦纳古陆解体的。正在此时,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发生了漂移现象,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印度洋。

2.印度洋的海底地貌

由于印度洋错综复杂的海底地貌,所以除了洋底中部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东部东印度洋海岭和岛弧、海沟带,在海岭、海丘、海台之间分布着许多海盆。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岭、阿拉伯—印度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从阿姆斯特丹岛向北延伸,一般比两侧海盆高1300~2500米,平均宽度达800千米左右。在印度洋海底,由于被一些垂直或斜交的断裂带切断,就形成了时断时续的中脊裂谷。所以,印度洋海岭看上去形态崎岖破碎。

此外,中印度洋海岭向西北地区延伸,形成阿拉伯—印度海岭,比较高,继续向西北延伸,进入亚丁湾和红海。中印度洋海岭从罗德里格斯岛向西南分出西南印度洋海岭,经爱德华太子群岛,与大西洋—印度洋海岭相连;中印度洋海岭至圣波尔岛向东南连接东南印度洋海岭,再向东与太平洋—南极海岭和东太平洋海岭相连。因此,印度洋海岭是海底地貌显著的特征之一。

除了中脊海岭外,构造带是印度洋海底另一种地貌形式。这些构造带相互平行,绵延很远,其中东印度洋海岭,走向与东经0度线一致,它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东印度洋海岭北起北纬10度附近的安达曼群岛,南至南纬31度的断裂海岭,长约5000千米,东西宽约150~250千米。由于它沿着东经90度分布,故又叫东经90度海岭(或卡彭特海岭)。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将印度洋分为下列三个海域:

第一,东部海域区。东印度洋海岭将这个海域分割,两侧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堆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连接着深海沟,而东南部则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海底地貌较为复杂。

第二,西部海域区。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最为复杂,被海岭和岛屿分割,主要分割为索马里海盆、莫桑比克海盆和马达加斯加海盆。

第三,南部海域区。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海盆:克罗泽海盆、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东印度洋海盆。

印度洋大陆架的平均宽度比大西洋狭窄,大陆坡的坡度也较小,这就是印度洋大陆的地貌特征。此外,大陆隆或海台较多且分布较广也是印度洋大陆边缘地貌的突出特点。印度洋大陆隆有的是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而成;有的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分离沉降而成的。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桑比克海台,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有马达加斯加海台。在澳大利亚沿岸有埃克斯默思海台和纳彻腊利斯特海台。在印度半岛的西侧有查戈斯—拉克代夫海台。正是由于这些海台的存在,使印度洋大陆地貌有着显著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