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刚正不阿的劳厄

刚正不阿的劳厄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劳厄浩然正气、爱憎分明,根本不理会他们的威胁。由于劳厄总是和纳粹当局唱反调,他受到了教育部严厉的谴责。劳厄是一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1913年劳厄已经完成了X射线的晶体衍射实验,证实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同时证实了晶体的结构,因此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并且于19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次追捕行动逮捕了14位德国的主要科学家,其中有4人同意去美国,还有10个人不愿意去美国。

7 刚正不阿的劳厄

马克斯·冯·劳厄(1879—1960),德国理论物理学家

1914年因为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的散射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img28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

“我可不愿意同他们握手呢!”

希特勒掌握政权后,科学家中的败类斯塔克(191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勒纳(190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了纳粹党在科学界的打手和帮凶,他们威胁劳厄,说劳厄“竟然怀疑纳粹政府的某些做法”。但劳厄浩然正气、爱憎分明,根本不理会他们的威胁。

1933年9月,在维尔茨堡召开的物理学家代表大会上,劳厄右手戴着一只白色的线手套进入了会场。女物理学家迈特纳见到后,惊讶地问:

“您的手负伤了吗?”

劳厄在迈特纳耳边轻声说:

“您想一想,这里有各式各样的人,我可不愿意同他们握手呢!”

在发言时,劳厄又说了一句类似伽利略被定罪时说的一句话:

“啊,科学仍然在发展!”

这显然在暗示对法西斯暴力的不满。爱因斯坦对劳厄不畏强暴的品格非常敬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一次爱因斯坦请一位到欧洲的科学家带信问候劳厄。那位科学家疑惑地问:

“只问候劳厄一个人吗?”

爱因斯坦考虑了一下,回答说:

“只问候他一人。”

供我消遣的事

劳厄十分同情化学家哈伯的悲惨遭遇。哈伯是犹太人,由于他发现了对德国在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人工合成氨的方法,1911年担任了威廉·恺撒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18年,他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在希特勒上台后,哈伯由于拒绝解雇研究所的犹太研究人员而辞职,并且愤而离开德国。出国后不到一年,由于在德国发生的惨无人道的迫害犹太人的事情,他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最后积忧成疾而去世。

劳厄不惧威胁,毅然在1934年2月份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悼念文章。文章结尾处是:

哈伯将不是作为流亡者,而是作为胜利者被载入史册。

由于劳厄总是和纳粹当局唱反调,他受到了教育部严厉的谴责。为此他在自传中说:“看来,教育部有人感到有必要做些什么事情,以供我消遣。”

劳厄说了一句过头话:“这完全是胡扯!”

每一位物理学家,不论他曾经如何伟大,做过多么巨大的贡献,都一定会犯错误的,无一例外。

劳厄是一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1913年劳厄已经完成了X射线的晶体衍射实验,证实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同时证实了晶体的结构,因此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并且于19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此后不久,他就犯了一次大错误,想必他一定会将自己犯过的这一次重大错误铭记在心,永不忘记。

1913年,玻尔率先用量子理论研究物质结构,并且很快将他的原子理论“三部曲”公布于世。玻尔的理论彻底改变了原子的发光机制,与麦克斯韦的理论完全不同,所以许多人对玻尔的理论持怀疑态度。幸好卢瑟福、爱因斯坦十分重视和赞赏玻尔的理论,这对玻尔的理论取得大家的认可,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众多的反对者当中,除了一些老年物理学家以外,也有当时还算年轻的劳厄。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有人介绍了玻尔“三部曲”的内容,说这个理论可以非常巧妙地说明里德堡常数,这是一个困扰物理学家好几十年的谜。

但是,劳厄听完介绍后立即抗议说:“这完全是胡扯!麦克斯韦方程在一切情况下都是成立的。”

当时在场的爱因斯坦听了劳厄的话以后,立即站起来发表意见:“玻尔理论里面一定大有学问,我不相信他的理论能够解释里德堡常数绝对值是什么巧合。”

后来,劳厄还说过一句现在看来很过分的话,他说:“假如玻尔的理论碰巧是对的的话,我将退出物理学界。”

对劳厄而言很不幸的是,玻尔的理论很快就被德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弗兰克和古斯塔夫·赫兹的实验证实。

那么,读者也许会问:劳厄后来退出了物理界没有呢?当然也没有。不仅没有,而且他后来对量子理论的发展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羁押中的劳厄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专门组成一个“阿尔索斯行动小组”,追捕德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这次追捕行动逮捕了14位德国的主要科学家,其中有4人同意去美国,还有10个人不愿意去美国。这10个人开始被关押在德国的海德堡,后来被羁押在英国亨丁顿农庄

img29

关押劳厄、海森伯和哈恩等十名科学家的英国亨丁顿农庄

这10人当中有两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海森伯,还有一个是即将获奖的哈恩。有趣的是当哈恩于1945年获得194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时,他正被秘密地羁押在英国,外面的人到处寻找这位获奖者,根本没想到他会被秘密羁押在盟军手里。

看守他们的英国的军官也不知这几个“囚犯”是什么重要人物,有一位看管人员甚至对劳厄说:

“想必您是贝当元帅?”

当他得知是物理学家劳厄的时候,居然欢呼道:

“啊?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劳厄教授呀!幸会,幸会!”

劳厄当时已经有66岁,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他每天坚持散步5公里,在农庄的围墙里,他需要走50圈。为了记住走了多少圈,每走一圈他就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画上一条线。

1945年8月6日,他们从英国电台的广播听到美国空军在日本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这群“囚徒”极为震惊,并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怀疑听错了,认为美国人不可能制出原子弹,他们不相信美国科学家会超过他们德国科学家。

因为铀核裂变是哈恩最先发现的,他没有想到用这种裂变制成的原子弹会带来如此可怕的后果,这使他连续几夜都无法入睡,他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一天晚上,劳厄背着哈恩对另外八位科学家说:“我想我们得有所准备,我很担心哈恩。这消息对他是可怕的打击,我担心会发生最糟糕的事情。”

有好几天,大家都等哈恩确实睡着了以后,才上床睡觉。

哈恩没有自杀,幸亏没有!因为1945年年底,劳厄从一张报纸上得知,哈恩被授予了194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使得哈恩心情大为好转,也使得这群“高贵的囚徒”欢呼起来。他们还专门弄来一些酒,为德国的未来干杯。

1946年初,这群“高贵的囚徒”才被释放,各自回到他们在德国的家。

劳厄的墓地

在柏林的一个公墓里,可以找到德国物理学家劳厄的墓地。墓碑后面有一片树林,前面是一片草地,墓碑旁边有几支开得很欢的花。墓碑上端有一个大的“十”字,下面是劳厄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再下面是他的妻子的名字和生卒年月。

看到劳厄的墓地,不由想到劳厄的一生还是很幸运的。他是普朗克的学生,却在1914年先于他的老师普朗克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什么说他有一些幸运呢?看了下面的故事,你也许就明白了。

慕尼黑大学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索末菲,他正带着一帮研究生和助手们研究X射线的波动性,索末菲很早就赞成伦琴的看法,认为X射线应该是一种电磁波,而不是英国科学家认为的是一种粒子流。但是他们都没有好的办法证明这一点。

与此同时,慕尼黑大学还有一群坚决捍卫晶体空间结构的物理学家,他们在物理实验室里的柜子顶上,摆满了晶体结构的模型。但是,晶体模型也并没有得到最终的实验证实。

img30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和他的妻子合葬的墓地

由此可以看出,在慕尼黑大学,关于晶体理论和X射线性质的讨论,当时都走在世界的前沿,但遗憾的是做这两种研究的人彼此“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他们都无法最终证实自己想捍卫的理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09年,劳厄来到了慕尼黑大学。

有一天,劳厄忽然问一位研究晶体的博士生艾瓦尔德:“如果让波长更短的波穿过晶体,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艾瓦尔德给他谈了晶体的一些知识,这使得劳厄如醍醐灌顶,一下子知道如何证明X射线是一种波动了!

劳厄立即在实验室里,让X射线穿过晶体,结果他得到了X射线衍射斑点的照片!这一来,他既证明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又证明了晶体结构的模型是非常正确的模型。这才真是“一箭双雕”!

这段往事,充分说明科学家之间进行科学交流是多么重要!正是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未成形的潜在科学思想在相互撞击的时候,灵感的火花往往会突然闪现,伟大的思想由是而生。劳厄后来在演讲时回忆了这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经过,他说:

在交谈中,我突然想到波长比晶体中原子间距离更短的波的性质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直觉立刻给出了回答:这种波一定会产生干涉中出现的条纹。事实上,根据固态和液态物质的原子问题,完全可以知道晶体中原子之间的间隔是10-11米,这在当时是很容易精确确定的。另一方面,物理学家维恩和索末菲估计X射线的波长是10-11米。这样,波长和晶体的原子间距二者的比例非常有利于X射线通过晶体。我立刻对艾瓦尔德说,我预料会出现X射线的干涉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