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超个人心理学以及马斯洛论述“超越者”的人格特征

超个人心理学以及马斯洛论述“超越者”的人格特征

时间:2022-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并请思考“瑜伽心”和“超越者”之间的连接关系。马斯洛自人本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就主张心理学应关心人的需要和兴趣,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的潜能和价值,并将“自我实现”的需要置于其需要层次理论的顶端。超越者增强了心理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内部的、国与国之间的协同。这并不是自大,而是一种自我的超脱,表明他们达到了“超个人”的忘我水平。

超个人心理学以及马斯洛论述“超越者”的人格特征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psychology),又称为后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继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心理学领域的又一壮观的思潮,这一思潮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寻求东西方文明的结合点,整合总结发展人类的精神财富。也称为第四心理学(前三者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涵盖和综合能力日见强大,而且逐渐成为“第二轴心时代”的标志之一。瑜伽、禅修、道家思想和修炼、苏菲主义等等都是超个人心理学思想的源流。

期望成为优秀瑜伽教练的朋友,以及期望长远从事瑜伽教学的朋友,如果还不知道什么是超个人主义心理学,那么我希望你现在开始能接触一些相关的内容。并请思考“瑜伽心”和“超越者”之间的连接关系。

以下文字摘自《超个人心理治疗》一书,作者:任亚辉,20054月第一版。

马斯洛自人本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就主张心理学应关心人的需要和兴趣,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的潜能和价值,并将“自我实现”的需要置于其需要层次理论的顶端。但随着对人本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展开,特别是在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和人的存在性认知能力的强烈冲击下,马斯洛的思想在晚年发生了重大转变,转而寻求一种超越自我实现的新型理论模式。关于这一点,他曾在《存在心理学探索》第二版(1968)序言中写道:

我视第三势力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思潮只是过渡性的,为“更高的”第四种心理学,即超个人或超人本的心理学做准备,后者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它超越了人性、自我及自我实现等观念……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会为日渐沉沦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中那“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提供一具体有用而实效的答复……缺乏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酷而空虚,或无望、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重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而非宗教性的情操奉献自己……。

相应地,马期洛认为有必要对早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加以修正,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之上还应增添一层最高需要,即超越性需要。继而他在《超越的种种含义》和《Z理论》两篇文章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马斯洛看来,超越指的是人类意识最高而又最广泛或完整的水平,是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手段发挥作用的;并且他还在《Z理论》中试用了灵性、超个人、神秘的、超人本、天人合一等不同的字眼来描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求。从而,马斯洛将自我实现也区分成两个水平:健康型的自我实现和超越型的自我实现。他认为前者是个人水平上的,是人本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种水平上的自我实现者更多生活在此时此地,更实际也更凡俗,高峰体验、高原体验(plateau experience)在他们身上极少存在;后者则属于超个人的水平,这种水平的自我实现者更明显地受超越性动机支配,上述两种体验也更多地出现在他们身上。

通过对不少行业成功人士的一系列观察、访谈,马斯洛对超越者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如下总结描述:

(1)对于超越者,高峰体验和高原体验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制高点,是生命的见证、生活最宝贵的方面。

(2)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平,能自如、自然地说出存在语言,能较好地理解寓言、修辞手段、悖论、音乐、艺术、非语言交流和沟通等。

(3)超越者能在实际的、日常的缺失水平上观察事物的同时,也看到一切事物中神圣的一面,还能随意地从永恒的方面观察事物。

(4)超越者更自觉地和有意识地受超越性动机的支配。存在价值,如真、善、美、统一、超越二歧(二元)主义的对立等,是他们的主要或最重要的动机。

(5)超越者出于某种原因好像是彼此认识的,并在初次相遇时几乎能立即达到亲密相交和互相了解的程度。接下来,他们不仅能以语言形式交往,且能以非语言形式交往。

(6)超越者对美更敏感,或者说可能有一种美化一切事物的倾向。

(7)超越者更倾向于以整体论的观点看待世界,以通常的方式思考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费力的事。

(8)超越者增强了心理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内部的、国与国之间的协同。这种协同超越了自私与不自私之间的分歧,并在一个超越纵坐标的概念下包容了两者。

(9)超越者更大、更容易地超越了自我以及自我同一性

(10)超越者不仅是可爱的,而且也更令人肃然起敬,更不向凡响。他们常在人心中引起这样的想法:“这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11)超越者更容易成为创新者,成为新事物的发现者。

(12)超越者不如非超越者那样“愉快”。虽然他们可能更入迷、更狂喜,体验到更高度的“愉快”,但比健康者更容易受到一种宇宙悲哀或存在悲哀的侵袭,更容易为人们的愚蠢、盲目、目光短浅、自相残杀等感到忧心忡忡。

(13)超越者比非超越者更容易解决有关“精英论”的深刻冲突。这是因为他们能很容易地同时生活在缺失领域和存在领域。他们一方面能在缺失世界中进行某种形式的现实检验、比较,另一方面又能在存在领域看到人人都有那种平等的、无法比较的神圣性。因此他们既能成为神一般的惩罚者,又能给予人以神一般的爱护。

(14)超越者在知识的增进和神秘感、敬畏感的增强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对他们来说,神秘与其说是令人生畏的,不如说是有魅力的,是一种挑战、一种奖赏。

(15)超越者由于对超越有更深的体验和重视,因而更不怕“怪人”和“刺儿头”,更可能也更容易鉴别和选拔有创造力的人才。

(16)超越者应该更能“谅解恶”。他们对恶有更深刻的了解,因而有了更强大的武器,能够深怀同情心而又更不含糊、更不退让地对恶进行战斗。

(17)超越者更容易认为自己富有才华。这并不是自大,而是一种自我的超脱,表明他们达到了“超个人”的忘我水平。

(18)超越者更容易具有深刻的“宗教的”或“重视精神生活”的意识。他们不一定是教徒,却可能有着比牧师对“宗教情感”或“精神体验”更为虔诚的态度。

(19)超越者一方面是自我实现的,但又是超越自我实现的,他们的关注超出了自我的范围。

(20)超越者由于更容易顿悟存在王国,因而会比非超越者有更多的目的体验(本来面目的体验),更多的入迷体验。他们能够像儿童那样看着一个水坑的光色发呆,或非常有兴趣地注视着雨滴沿着玻璃窗向下流动等等。

(21)超越者多些道家思想,而非超越者则较重实用。超越者在存在认知中,很少有改造对象的冲动,因为对象的本来面目无需改造或打扰。

(22)超越者能“越过矛盾心理”。他们能全心全意和无冲突地爱、接受和表露情感。

(23)超越者可能会主动寻求那些更有可能带来高峰体验和存在认知的工作。他们更重视高级的东西,自发选择简朴生活而避免奢侈、特权、荣誉和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