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平介绍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1908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1951年马斯洛应马萨诸塞州新成立的布兰代斯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授,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1954年他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一)动机理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以他对人类需要的理解为依据的。

一、生平介绍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Maslow,1908—1970)1908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1926年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习法律,后转至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心理学,1930年获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马斯洛早年痴迷于行为主义,在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他对行为主义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他写道:“我们的第一个婴孩改变了我的心理学生涯,他(指婴孩)使我从前为之如痴如醉的行为主义显得十分愚蠢,我对这种学说再也无法忍受,它是不能成立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马斯洛决定投笔从戎,却由于年龄太大未能如愿,他决定贡献毕生精力去寻找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普遍理论。1951年马斯洛应马萨诸塞州新成立的布兰代斯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授,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1954年他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196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并任《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img20

图5.1 马斯洛(1908—1970)

二、主要观点与经典研究

马斯洛最大的长处在于他善于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中吸取营养,他力图把这两派中有用的、有意义的以及可运用于人类的部分加以正确评价,并以这些部分作为继续前进的起点。他说:“我发现很难向别人表达清楚我对这两种普遍的心理学既尊重又不耐烦的心理。那么多人坚持认为不赞成弗洛伊德就是反对弗洛伊德,不赞成科学心理学就是反对科学心理学。我认为所有这些忠诚不渝的态度都是愚蠢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各种各样的真理汇集起来,使它们成为统一完整的真理。只有对这样一种真理,我们才应该是始终不渝的。”

马斯洛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1943年发表于《心理学评论》杂志的论文“人类动机论”,该文后来被马斯洛收入他的第一部专著《动机与人格》中。

(一)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以他对人类需要的理解为依据的。他认为,需要的性质决定着动机的性质,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但需要与动机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一种或几种成为行为的主要动机。

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五个层次,如同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产生人们行为的根源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换句话讲,也就是只有那些未被满足的需要才驱使人们去行动。当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后,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又会产生。

img21

图5.2 马斯洛的需要层阶

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的不同,但这种层次并不是固定的顺序,这只是一种一般的模式。在实际生活中,例外的情况是很多的。如有些天赋较高的人尽管缺乏基本的满足,仍孜孜于创造活动。更重要的是,富有理想和崇高价值观念的人“会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而牺牲一切”。

在谈到一种需要相对满足后会出现新的需要时,马斯洛认为,他所说的满足是就相对意义而言的,而且新的需要的出现也不是突然的,而是逐渐发生的。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只能得到基本需要的部分满足。一种需要有基本满足,新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现,这个人的动机就有可能受新需要的支配。

(二)人的潜能与价值

马斯洛用潜能说明人的内在价值,认为一种潜能即一种价值,潜能实现即价值实现。

马斯洛曾就人类各种伦理道德学说和价值论体系的失败的原因提出过三种解释:(1)从人自身的外部去寻求价值观念或道德意识的来源,如宗教的神学观;(2)把社会文化和个人对立起来,强调社会对个人的约束作用是价值观念的来源,这是弗洛伊德的观点;(3)虽然认识到人有内在的德性,但这些理论提供的论据是不科学的,不适当的,不全面的。他认为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的发展已使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科学地解决这一最古老的问题。

马斯洛的后期著作很大部分是反复论证他的价值论体系的。他的价值理论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人性是善的,至少是中性的,而恶是派生的,是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

2.在生物进化的阶梯上,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心理潜能,心理潜能高于生理潜能。

3.人的需要和动机有高低不同的层次结构。高级动机的出现有赖于低级需要的满足,但只有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更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高级需要的价值高于低级需要的价值。因此,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都得到过满足的人会为高级需要的满足作出更多的牺牲,并能更有准备地忍受低级需要的剥夺。

4.高级需要包括爱的需要或社会需要,因此人的自我满足和利他主义是一致的。

5.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称为自我实现。

6.自我实现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本身就是奖赏,它是一种“高峰体验”,是一种极度快乐的状态。

7.健康人有自发追求潜能实现的内在倾向,并有以此为依据的自我评价能力。

8.高级需要和创造潜能(心理潜能)较低级需要(生理潜能)微弱,它只是一种类似本能的微弱冲动,不像动物本能那样牢固,它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9.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和存在价值是内因,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社会环境是外因,对人的潜能和存在价值的实现起着限制或促进的作用。

10.人的潜能和社会价值并无本质矛盾。人的需要层次越高,自私行为就越少。满足生存的需要是为了自己,但追求爱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则涉及他人和他人需要的满足,而追求自我实现本身总是有利于社会的。只有充分实现全部潜能或人性全部价值的人才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才能在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

自我实现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是追求的最高目标,自我实现论是马斯洛理论的最高发展。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在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的高级需要,这是人的真正的存在状态。自我实现的人是完全自由的,支配他们的行为的因素是来自主体内部的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人在其非常喜爱的工作中显示出巨大的潜能。自我实现的人是摒弃了自私、狭隘观点的人,是人的创造性的最终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连续不断、渐进的过程。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中,高峰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产生这样的体验。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之一,就是常常产生高峰体验。能否创设条件使高峰体验更易于出现,是达到自我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