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节,判断和决策

第节,判断和决策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性决策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的方案做出选择的过程。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决策的标准是满意性原则,即决策时个体仅仅考虑几个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立即停止搜索。因此,要考虑决策的时效性问题,还必须考虑决策的后果。卡尼曼继承了西蒙的启发式策略研究结果,认为人们在决策时采用的策略有以下三种。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

(1/3) 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行动的效果。决策可以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风险决策。确定性决策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的方案做出选择的过程。风险决策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过程。

(2/3) 决策的理性观

1.古典决策理论 该理论的理性观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决策者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2.行为决策理论 (1)西蒙认为,决策是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评价,直至最后选择的过程。 (2)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无法找到所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最优的决策不太可能实现。决策的标准是满意性原则,即决策时个体仅仅考虑几个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立即停止搜索。 (3)决策受时间、精力等其他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决策的时效性问题,还必须考虑决策的后果。 (4)人们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靠以往的经验,即采取启发法,而不是采用严格建立在数理逻辑推理基础上的、考虑各种条件后的算法策略进行的决策。

(3/3) 决策过程研究

1.期望效用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采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来说明决策者对效用的偏好问题,且假设决策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提出,期望效用值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EU=∑Pi•U(Xi) 其中,U(Xi)指结果i的效用,Pi指事件Xi发的客观概率。 2.前景理论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提出了前景理论,力图描述人们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该理论提出了损失厌恶的概念,即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2)卡尼曼继承了西蒙的启发式策略研究结果,认为人们在决策时采用的策略有以下三种。 ①代表性启发法: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程度的影响。如,心理学家关于让被试判断一段话描述的是“工程师”还是“律师”的研究。 ②易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出来做判断和决策。如,人们往往认为英文中“以R开头的单词”比“R是第三个字母的单词”多。 ③锚定和调整启发法: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锚定)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如,人们对“8×7×6×5×4×3×2×1”的估计远远大于对“1×2×3×4×5×6×7×8”的估计。 3.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同一个问题在两种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框架效应的经典实验为“亚洲疾病问题”实验,具体内容如下。 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 针对第一组被试(N=152):如果采用A方案,200人将生还;如果采用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 针对第二组被试(N=155):如果采用C方案,400人将死去;如果采用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 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中72%的人选择了A方案,第二组被试中78%的人选择了D方案。这说明,上述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改变,由第一组的“收益”心态到第二组的“损失”心态。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